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28岁,因上前牙间隙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一、临床及辅助检查面部基本对称,直面型,口唇闭合良好,颏唇沟明显。口内检查可见右侧磨牙中性关系,左侧磨牙中性偏近中;前牙深覆骀Ⅲ度,下切牙咬合于上切牙腭侧牙龈,深覆盖6.8mm上前牙散在间隙,两侧上中切牙间隙约2mm,下颌轻度拥挤;  相似文献   

2.
史真  林升 《口腔正畸学》2014,(3):172-174
患者,女,32岁,要求隐形矫治牙齿不齐.一、临床检查面部对称,唇闭合不全,软组织侧貌突。恒牙列,28萌出,38近中阻生。右侧磨牙中性偏远中关系,左侧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拥挤度:上颌4.5mm,下颌9.5mm。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汉族.主诉:嘴突、牙不齐.无正畸治疗史、拔牙史及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家族史和不良习惯,全身状况良好.一、临床检查1.颌面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上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微笑时无露龈.侧面观软组织侧貌前突,下颌后缩,颏部发育一般,颏唇沟较深(图1).  相似文献   

4.
<正>Ⅱ类错牙合畸形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对患者面型有较大的影响。利用青少年生长潜力,早期对下颌后缩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面容均有积极改变。传统功能矫治器体积较大,异物感明显。隐形矫治器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舒适、美观问题,是Ⅱ类青少年患者的一种新的选择方式。本病例就1例安氏Ⅱ类青少年患者,采用隐适美MA(mandibular advancement, MA)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进行报道。一、病例情况1.基本情况:患者,男,11岁,  相似文献   

5.
6.
一、病例简介 女,40岁,要求隐形矫治牙齿不齐. 二、临床检查 面部对称,软组织侧貌下颌后缩.恒牙全部萌出.右侧磨牙近中关系,左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正常,覆盖5 mm.上牙列拥挤度2 mm,下牙列拥挤度6 mm,13、44反(牙合).牙周状况良好(图1~3,6~11).双侧颞颌关节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相似文献   

8.
一、病例简介 女,40岁,要求隐形矫治牙齿不齐. 二、临床检查 面部对称,软组织侧貌下颌后缩.恒牙全部萌出.右侧磨牙近中关系,左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正常,覆盖5 mm.上牙列拥挤度2 mm,下牙列拥挤度6 mm,13、44反(牙合).牙周状况良好(图1~3,6~11).双侧颞颌关节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上颌拥挤前突拔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上颌拥挤前突患者,分别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完成拔牙矫治,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侧貌均改善明显,各软组织指标(UL-E Line, LL-E Line, H角,鼻唇角)改变趋势相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上下切牙凸距和唇倾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其中U1-NA、L1-NB凸距减少量(T1-T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1-PP、U1-NA、L1-NB、L1-MP角度减少量(T1-T0)隐形组明显大于固定组(P<0.05)。治疗后隐形组上下切牙角度指标略小于正常值,固定组各角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两组上颌第一磨牙均发生前移,隐形组磨牙前移量(3.51 mm)明显大于固定组(2.83 mm)(P<0.05)。隐形组治疗后SN-M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轻、中度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整体远移下牙列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4例轻、中度高角成人骨性Ⅲ类患者按矫治器类型分成两组,均采用微种植体整体远移下牙列完成治疗,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磨牙尖牙关系调整至中性,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其中隐形矫治组U1-SN增大(9.99±7.74)°、L1-MP减小(1.71±2.96)°、颏唇角减小(2.35±3.02)°,上唇E线距增大(1.01±1.03)°,下唇E线距减小(0.74±0.51)° ;固定矫治组U1-SN增大(8.77±5.45)°、L1-MP减小(3.29±2.26)°、颏唇角减小(2.12±1.74)°,上唇E线距增大(0.52±0.67)°,下唇E线距减小(0.63±0.29)°。隐形矫治组L1-MP (t=1.245,P=0.034)减小量显著低于固定矫治组,且FH-MP (t=2.268,P=0.017)、SNMP (t=4.487,P=0.002)及ANS-Me (t=2.230,P=0.014)增加量显著低于固定矫治组,其余指标变化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下牙列可以有效纠上下牙矢状向不调,改善患者下颌前凸的的畸形面容,在下前牙转矩控制及垂直向控制上优于传统固定矫治器。  相似文献   

11.
    
  相似文献   

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s)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中选取符合排纳标准的患者共34例,年龄(20.1±7.2)岁。使用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评价矫治效果,并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变化,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结果:根据ABO-OGS临床评测标准进行评价,34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通过率为55.88%,可能通过率为97.06%。与矫治前相比,U6-PP距、U1-PP角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非减数矫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佳。  相似文献   

14.
15.
FRⅠ型功能矫治器通过传递、消除和引导肌肉活动,利用生长和牙齿萌出的自然力,影响生长发育期间儿童的颌关节、骨缝区域和齿槽骨,促使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达到矫形目的。自1988年以来,作者应用FRⅠ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前牙深覆(牙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年安氏Ⅱ类2分类非拔牙病例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15例安氏Ⅱ类2分类成人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头颅侧位片及CBCT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用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将治疗前后相关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5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  相似文献   

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Damon Q自锁托槽对牙列前突拥挤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牙列前突拥挤患者,分别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Damon Q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完成拔牙矫治,每组各20例。采用iTero口腔扫描仪获取两组患者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数字化模型,OrthoCAD软件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磨牙水平向旋转角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宽(P<0.05),下颌尖牙间宽度固定矫治组增加明显(P<0.01),而隐形矫治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牙弓后段宽度均减小(P<0.05);但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各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组治疗后上、下颌第一磨牙水平向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均P<0.01);固定组上、下颌第一磨牙水平向旋转角度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均P>0.05);两组间相比,隐形组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水平向旋转角增大幅度较固定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