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2.
<正>骨性Ⅲ类错畸形(skeletal class Ⅲ malocclusion)是由于遗传、疾病等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颌骨发育异常,按病因可分为3类:单纯上颌发育不足,单纯下颌发育过度,下颌发育过度伴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畸形因其面部外形存在明显异常以及常伴有咀嚼效率低、发音不清等功能性障碍,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后软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随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9例,通过对手术前及手术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果:鼻下点无显著变化.上唇厚度和凸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及颏部所有软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上气道三维模型,比较不同正颌术式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各截面积及容积的影响。方法: 28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分为2组,实验A组(12例)为单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退,即单颌手术组,实验B组(16例)为下颌骨BSSRO 后退 +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前移,即双颌手术组。所有患者于正颌手术前(T1)和术后3个月(T2)分别行CT扫描,基于CT图像,应用Dolphin Imaging 11.7软件建立包含腭咽、舌咽和喉咽腔在内的上气道三维模型,测量、比较2组患者在正颌手术前、后的上气道各截面、腔隙的矢状径、冠状径、横截面积和容积改变的差异。采用SPSS 16.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腭咽段,实验A组手术后各项数值均较术前减小;实验B组手术后除冠状径外,其余数值均较术前增大,且2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在舌咽段及喉咽段,2组手术后数值均减小。在横截面积和容积方面,实验A组较实验B组减小更加明显,2组的减小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单颌手术相比,双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减小改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期矫治对恒牙早期伴拥挤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矢状间隙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早期且伴有牙列拥挤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均采用双期矫治,对治疗前(T1)、前方牵引后(T2)、矫冶后(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并用配对t检验对上气道各水平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期矫治后,患者的鼻咽段(S-PNS、Ad1、Ad2)气道间隙明显增大(P〈0.001),腭咽段(AA-PNS、SPS)增大(P〈0.05),舌咽段(IPS)气道间隙减小(P〈0.05),喉咽段(eb-Peb)气道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恒牙早期伴拥挤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期矫治后上气道鼻咽段矢状向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是一种表现复杂、临床矫治困难的错牙合畸形,其发生发展一般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颅底作为颅面复合体的一部分,其与错牙合畸形的内在联系一直受到正畸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基于锥形束CT(CBCT)检测数据,以探索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患者颅底形态与颌面骨骼对称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及非偏颌者各40例,将其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指标。使用SPSS 26.0软件,分别对偏颌患者的偏斜侧与偏斜对侧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偏颌组及对照组两侧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颏部偏移量与各测量指标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偏颌组颅底测量指标中,两侧GIS-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测量指标中,两侧Co-H、Co-V、Co-Go、Go-Me、Co-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颌骨测量指标中,两侧Co-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颅底测量指标中,偏颌组两侧Op-P差值,Cl-P差值、S-Cl-P差值、GIS-L差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颌骨测...  相似文献   

9.
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研究经上颌Le Fort Ⅰ型前移和下颌后退术后的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软硬组织在水平关系上的移动比例.方法对20例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应用手术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的相同测量点在水平轴上的差值,进行相关软硬组织比值计算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下颌测量点的相关软硬组织都有相关关系,r>0.8,P<0.00l.下颌除颏前点移动比值低于1外,其余为11关系.上颌鼻下点与相应骨组织的相关关系较差,r<0.5,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鼻下点与相关骨组织的相关关系较差,受诸多因素影响.下颌骨定点明确.研究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比值变化,可为准确预测术后面容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口腔医学》2014,(3):192-196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鼻咽、腭咽、舌咽大小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男34例,女30例)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分别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各段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高角组舌咽段的长度、体积及腭咽段Spns与均角、低角组存在差异(P<0.05),均角组和低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垂直骨面型的增大,Lpns、Lu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段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上气道结构存在着差异,且主要影响腭咽段和舌咽段,对鼻咽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上颌前牵引矫治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探讨颅颌面结构改变与上气道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上颌矢状向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2例.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采用SAS8.2软件包.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价前牵引疗效,以单因素相关分析评价上气道间隙变化与颅颌面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矫治后患者的鼻咽(PNS-ad1,PNS-ad2)及腭咽(PSP-SPPW,P-MPW)气道间隙显著增大(P<0.01),舌咽气道间隙(Tb-TPPW)显著减小(P<0.05),喉咽气道间隙(V-LPW)无显著变化(P>0.05).PNS-Ba的改变分别与PNS-ad1、PNS-ad2以及V-LPW的改变存在相关性(P<0.05);Hy-H1的改变分别与P-MPW、V-LPW的改变存在相关性(P<0.05);Hy-H0的改变与V-LPW的改变存在相关性(P<0.05),其余颅颌面形态结构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的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对上气道间隙有一定影响,且颅颌面结构改变与上气道形态改变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Meta分析系统性地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治疗前后上气道体积的改变情况.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Wan Fang、VIP、CBM、CNKI,收集有关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治疗前后上气道体积改变情况的文献.参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5.3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04例研究对象.鼻咽体积、总体积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体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优先选择双颌手术,但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的方式仍有发生气道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 UCLP)和非唇腭裂患者矢状上气道的差异, 及正畸治疗对两类患者矢状上气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通过替牙期矫形治疗和恒牙期固定矫治(以下简称双期正畸治疗), 获得良好咬合关系和面部美观的骨性Ⅲ类UCLP患者12例, 年龄(11.25±1.42)岁, UCLP组, 骨性Ⅲ类非唇腭裂患者14例, 年龄(11.79±1.32)岁, SⅢ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双期正畸治疗前、后矢状上气道的差异。结果治疗后UCLP组颅底点对应的气道宽度增加了6.25 mm[治疗前(17.85±3.95) mm, 治疗后(22.05±3.50) mm, P=0.006], 腺样体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5.75mm[治疗前(13.90±2.89) mm, 治疗后(19.15±2.81) mm, P<0.001], 口咽上段最短气道宽度增加了1.75 mm[治疗前(8.35±3.73) mm, 治疗后(10.40±2.83) mm, P=0.032], 软腭尖对应气道宽度增加了1.00 mm[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He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He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惟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七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6.
朱伟豪  娄姝  潘永初 《口腔医学》2021,41(5):424-429
目的 通过CBCT数据测量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切牙根周牙槽骨面积、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和牙槽嵴高度,评估牙槽骨骨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11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CBCT资料,根据下颌平面角(GOGN-SN)和面高比(FHI)将患者分为3组:长面型组(23例),均面型组(51例)和短面型组(36例).分别...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应用CBCT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患者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牙槽骨面积的大小。方法:选择骨性Ⅲ类患者44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14例、均角16例、高角14例。应用DOPHIN软件,分别测量上下颌切牙牙根周围不同水平牙槽骨的横断面面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低角患者上颌切牙在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处骨面积都大于均角与高角患者(P〈0.05),下颌切牙在冠1/3、根中1/3水平处骨面积也大于高角与均角患者(P〈0.05)。结论:低角患者上下切牙牙根周围骨质较多,高角患者最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Twin-block治疗后舌体积、位置变化,以及与上气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Twin-block 配合上颌慢速扩弓治疗下颌后缩的骨性Ⅱ类患者24例为实验组,进行“2*4”固定矫治的骨性Ⅰ类患者24例为对照组,使用Mimics 21.0软件测量治疗前后舌体积、位置变化,应用 Dolphin 11.8软件测量治疗前后上气道的变化。数据使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舌体垂直位置的增加量,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舌体积(TV)、舌体水平位置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实验组V、S、V、S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青少年Twin-block矫治后,舌体垂直位置降低,需进行舌位置及舌功能训练,防止骨性Ⅱ类复发导致上气道阻塞。udy is to explore ch tment in skeletal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