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年龄和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远视组眼轴比近视正视组短(P<0.05),远视组晶状体屈光力明显低于近视正视组(P<0.05),三组间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等效球镜(SE)之间成负相关; 眼轴与年龄成正相关; 年龄与晶状体屈光力成正相关; SE与眼轴成负相关; SE与晶状体屈光力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儿童随年龄增长,SE向近视发展,眼轴变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 SE越偏远视,眼轴越短、晶状体屈光力越弱。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屈光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同例双眼的屈光要素构成差异,探索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36例等效球镜>3.00D的单纯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高屈光眼组和低屈光眼组;按屈光状态不同分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4例)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组(32例)。对所有患者双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屈光力,眼部A超检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屈光要素与眼球屈光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力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组的68.75%(P<0.05);前房深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68.27%,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59.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近性视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9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12.50%,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18.75%,相似率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近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b=0.836、1.406、2.279,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关系(b=-2.051,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b=-0.912、-1.389、-2.318,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角膜屈光力及眼轴长度是影响眼球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在眼纵轴线上的位置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影响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屈光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测量227例(452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地形图、角膜中央厚度、眼压、A超及屈光度,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程度屈光度,角膜顶点屈光力低度近视组与中、高、重度近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角膜中央3mm屈光力,低、中度近视组与重度近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角膜中央5mm屈光力低度近视眼组与重度近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角膜中央7mm屈光力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②角膜中央3,5,7mm的屈光力与年龄、前房深度呈正相关(年龄:r分别为:0.398,0.387,0.342,P =0.000;前房深度:r分别为:0.277,0.310,0.288,P =0.000);③角膜中央3,5,7mm的屈光力均与等效球镜屈光度、眼轴、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等效球镜屈光度:r分别为-0.80,-0.782,-0.710,P =0.000;眼轴:r分别为:-0.670,-0.668,-0.598,P =0.000;晶状体厚度r分别为-0.318,-0.282,-0.232,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④将角膜不同区域屈光力为应变量,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 3=77.571-1.432X 1-0.554X 2 0.964X 3 0.067X 4-1.205X 5;(F =101.356,P =0.000);Y 5=76.538-1.424X 1-0.538X 2 1.063X 3 0.067X 4-1.122X 5;(F =92.395,P =0.000);Y 7=72.563-1.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统计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患者术前检查的各项手术指标数据,分析其屈光状态,从而探讨影响近视度数(等值球镜度数)的因素。方法精确测量674例患者(1282眼)的各项术前指标.用SPSS软件包处理所测数据,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结果674例(1282眼)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25.0±5.85)岁;等值球镜-0.50~-24.00D,平均(-6.13±1.38)D。近视等值球镜度数(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631、0.078,P均〈0.05);在中度近视组与平均角膜屈光力呈正相关(r=0.093,P〈0.05),而在低、高度近视组与平均角膜屈光力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和前房深度呈负相关(分别为r=一0.236、-0.140,P均〈0.05);与角膜厚度、眼压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和年龄对近视度数(等值球镜度数)均有一定的影响。[眼科新进展2007;27(2):129-13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近视屈光状态下人眼角膜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眼轴、角膜非球面参数 Q 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 CCT)及眼压进行测量,并探讨近视度数与上述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近视患者138例138眼(所有患者选择右眼进行分析),根据综合验光仪测量的近视度数,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1.00D~-3.00D),中度近视组(-3.25D~-6.00D),高度近视组(〉-6.00D)。各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德国,Oculus公司)进行检测,获得角膜总屈光力和后表面屈光力以及Q值,使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日本Canon公司)测量眼压,使用 A 超测量仪(美国Tomey公司AL-30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轴长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 结果:近视度数与眼轴呈负相关(r=-0.682, P〈0.001),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r=0.009, P=0.925),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r=-0.554, P〈0.001)。近视度数与Q值呈正相关(r=0.674, P〈0.001),Q值与眼压成呈负相关( r=-0.375, P=0.01)。近视度数与CCT及眼压无相关性( r=-0.138, P=0.141;r=-0.121, P=0.157)。 结论:角膜屈光力在近视发展过程中有正视化作用,Q值与近视度数及眼压的相关关系对指导角膜屈光手术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近视眼屈光力与眼轴、角膜屈光度相关性程度.方法 对88例(176只限)的儿童近视眼患者,应用IOL-Master分别测量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和眼轴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明显增长.正视组、轻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间角膜曲率(K1、K2)无明显差异,但高度近视组的角膜曲率明显升高.屈光力与眼轴、角膜屈光力的回归方程为直线回归方程DE=81.915-1.953AL-0.569K1-0.28K2.结论 儿童近视眼眼轴延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角膜屈光力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描述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 (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屈光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体屈光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体屈光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675、0.784,P<0.001[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SE 73.6%的变异,晶状体屈光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屈光力是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眼屈光要素的差异程度对屈光参差的形成作用.方法 收集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2.00 D的屈光参差患者91例,按屈光参差类型分为远视性屈光参差和近视性屈光参差2组.用日本Topcon KR.8800自动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度数和角膜曲率(CC).用法国Quantel 0459 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双眼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长度(VCL)及眼轴长度(AL),将患者的双眼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所测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屈光参差眼各屈光要素与年龄及分组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屈光参差眼的屈光要素与眼轴的关系采用偏相关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屈光参差者双眼之间只有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存在差异(tVCL=9.506、3.654,P均<0.01 tAL=12.334、3.447,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屈光参差者双眼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都与年龄无关 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都大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眼(tK=4.600,P<0.01 tACD=2.894,P<0.01),而晶状体厚度没有差异 2组屈光参差者双眼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都与眼轴长度无关,而晶状体厚度与眼轴相关(r=0.358、0.296,P<0.01).玻璃体腔的长度与眼屈光状态和眼轴都相关(r=0.975、0.979,P<0.01).结论 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是屈光参差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前前房空间状态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例(2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以OrbscanⅡ测定前房容积、前房深度,使用A超测定眼轴长度,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中部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术前的平均前房容积为(158.66±29.14)mm3,前房深度为(2.69±0.41)mm。眼轴长度为(23.79±2.43)mm。术后1周平均中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31.27%±16.11%;术前的前房容积与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r=-0.726,P<0.001),前房深度与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亦呈显著负相关(r=-0.764,P<0.001);术前的眼轴长度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r=-0.123,P=0.606)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损伤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术前前房空间状态的测定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力与眼轴相关性的程度。方法对188例(327只眼)屈光力>-10.0D的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应用IOL-Master分别测量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和眼轴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平均屈光力:-17.31±4.23(-10.25~-33.0)D,平均眼轴:30.11±2.10(25.44~36.33)mm,平均前房深度:3.59±0.27(2.68~4.10)mm,平均角膜屈光力K1:45.07±1.84(35.38~49.85)D、K2:43.67±1.72(33.99~47.67)D。屈光力与眼轴高度正相关,二者线性回归方程为SE=32.71-1.65×AL(R=0.769,P<0.001)。结论超高度近视眼轴延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角膜屈光力作用较小;超高度近视眼轴每延长1mm,屈光力大约增加1.65D。  相似文献   

11.
孙同  李桂荣 《眼科研究》1999,17(4):291-29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查50例病人52只眼,其中三角殂巩膜瓣组26只眼,长方形巩膜瓣组26只眼。结果 分别对两组手术前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角膜表面规则指数,模拟角膜计读数,角膜最小曲率值,角膜表面柱镜值与手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角膜SAI,SRI,SimK,MinK,CYL等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能在一般屈光系统中应用的矩阵算法。方法 :从光学的基本定律出发 ,推导出一般屈光系统矩阵算法的普遍公式。结果和结论 :屈光系统的矩阵算法可以对一般的球柱镜光系进行运算 ,尤其解决了有一定间距的斜交叉球柱镜光系联合的计算问题 ,对复杂系统的计算具有很大的优势 ,并反映了联合光系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造成角膜屈光的动态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组26例3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21例27眼,应用O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测厚系统,于术前和术后 3天;1、2周;1、2、3个月对术眼角膜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术后角膜屈光的变化情况。结果 ECCE组、Phaco组术后角膜总平均屈光力变化不明显(P>0.05),3天~1周主要受角膜厚度影响(P<0.05);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总合散光分别为3.95D±2.97D和1.89D±0.30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角膜散光与手术时间呈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ECCE组在术后1个月出现散光骤变(P<0.05),但两组角膜散光均于术后3个月趋向稳定(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存在动态变化。ORBSCAN通过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比较真实地反映角膜形态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曲率仪对年龄在8~22岁的近视患者,336例共672只眼的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垂直径角膜屈光力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P<0.001),垂直径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并且随近视屈光度增加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而在高度近视眼与中度近视眼组之间,垂直角膜屈光力的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的增高是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 6个月以上的高度收稿日期 :2 0 0 2 -10 -2 8;修回日期 :2 0 0 2 -12 -0 2作者简介 :许琛琛 ( 1972 -) ,女 ,浙江温州人 ,在职研究生 ,主治医师。通信作者 :许琛琛 (E -mail:xcc @mail.eye .ac .cn)。近视 2 5 5眼 ,依年龄分为四组 :≤ 30岁、31~ 34岁、35~ 39岁和≥ 4 0岁四组 ,分别比较各组预留屈光度与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 ,各组间术前屈光度、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与预留屈光度的差值 ,以及差值与年龄、术前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除≥ 4 0岁组外 ,各组间术前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预留屈光度与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各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 30岁和31~ 34岁组预留屈光度与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 35~ 39岁和≥ 4 0岁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③除 35~ 39岁组外 ,各组差值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P <0 .0 1)。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加 ,术后早期远视的回退明显减弱 ,致使最终屈光度向远视漂移 ,而术前屈光度对其影响愈来愈小。因此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 ,我们应根据其年龄、术前屈光度调整预期矫正度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闪表面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近视度为-1.50~-2.400D的患者176例327眼行PRK或LASIK治疗,观察6个月以上。按实矫屈光度分为二组:I组-1.50~-6.00D有124眼;Ⅱ组-6.25~-20.00D有203眼;并将屈光回退患者91眼作为Ⅱ组。经计算机得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散点图及相关系数r值。结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从而矫正屈光不正。由于偶有术后医源性角膜扩张的病例发生,手术后角膜发生怎样的改变是眼科医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是否发生前移改变、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曲率、散光度、轴度、非球面特性以及最适球面等是否发生改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评定角膜屈光力超过47D近视眼进行LASIK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与稳定性.方法:研究组系用PENTACAM地形图检查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超过47D共30例50眼(其中角膜前表面符合部分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条件的12眼,但后表面高度正常)的LASIK手术患者;另设30例50眼术前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研究组无显著差异,但角膜屈光力小于47D的近视眼作LASIK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手术后1,3,6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与角膜地形图;其中角膜地形图对比内容有:前表面中央半径2mm内的最大屈光力平均值,角膜平均屈光力,中央岛效应;后表面屈光力变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BSCVA)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后1,3,6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屈光度无明显差异;角膜地形图与术前相比:中央半径2mm内的最大屈光力平均值和角膜平均屈光力均明显好转,且与近视度数减低值相符;两组术后出现中央岛效应的眼数相同;两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均无1例角膜膨隆症出现.结论:观察单纯角膜屈光力超过47D或仅角膜前表面部分符合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标准,但后表面高度正常的近视眼作LASIK手术在2a内是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与稳定性.远期影响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