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文品  杨艳丽  朱涛  李鹤  王静  杨俊  邓欣雨 《西部医学》2018,30(11):1630-1633
目的 探讨细辛脑注射液对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气道炎症水平及血中Th2淋巴细胞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院和重庆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80例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细辛脑注射液+常规治疗)各40例。在治疗0d和治疗7d时使用ELISA分析外周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血淋巴细胞STAT6水平;使用肺功能仪记录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个人最佳值%,并对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进行记录。结果 治疗7d后,两组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血淋巴细胞STAT6水平、FEV1占预计值%、PEF个人最佳值%以及FeNO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治疗期间未见有明显与细辛脑注射液相关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可通过抑制Th2淋巴细胞的分化,减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气道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该临床实验为细辛脑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及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焦煤中央医院一分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予以对照组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FVC)]及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FEV1、FEV1/FVC、P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雾化吸入2.5 m L等渗溴化异丙托品及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组雾化吸入2.5 m L沙丁胺醇联合等渗溴化异丙托品溶液。干预前及干预后10、30、120和240 min,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0、30、120、240 min,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增加、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13(CXCL13)水平与支气管哮喘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呼吸与危重症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2例(急性发作期组),慢性持续期患者31例(慢性持续期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XCL13、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并比较其CXCL13的差异,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CXCL13、IgE、IL-4、EOS%之间的相关性;检测3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CXCL13水平与FVC%、FEV1%、FEV1/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CXCL13、IgE、IL-4、EOS%水平高于慢性持续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CXCL13与IgE、IL-4及EOS%呈正相关(r=0. 507、0. 334、0. 586,P <0. 05),与FEV1%呈负相关(r=-0. 389,P <0. 05)。结论血清CXCL13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进程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对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给予两组特布他林雾化液,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雾化吸入低剂量布地奈德,给予观察组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 h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时间。结果两组治疗2 h后FEV1%、FEV1及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观察组PEF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改善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承华  徐月清  王秋鸽 《医学综述》2009,15(17):2690-2691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协助哮喘诊断和评估控制程度。方法对30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FVC、FEV1/FVC、FVC%、FEV1%、PEF、PEF%、FEF25、FEF50、X5、RV、RV/TLC在急性发作期显著低于缓解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对诊断与控制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沙丁胺醇组,各40例.沙丁胺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和地塞米松.联合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雾化液经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和峰值呼气流速(PEF)]、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气促、胸闷、咳嗽、哮鸣音缓解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沙丁胺醇组(P<0.05);联合组患者FEV1、FEV1/FVC、PEF占预计值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联合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及时缓解哮喘相关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正常控制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β2受体激动剂和M受体阻断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FVC%、PEF、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两组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赵云然 《当代医学》2011,17(28):137-13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喘息、湿啰音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FVC%和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和PEF%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布地奈德溶液(1 mg)联合可必特溶液(异丙托溴铵0.5 mg+沙丁胺醇3 mg)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同时予口服或静脉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治疗。对照组不予雾化吸入治疗,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治疗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肺功能(FEV1%、FEV1/FVC%、PEF/预计值%)变化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情进展,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和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前者治疗基础上将雾化液中的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剂量减半,同时加入细辛脑注射液。将两组治疗72h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动脉氧分压(PaO2)及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6.7%、9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535,P=0.02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aO2、FEV1及PEF指标改善更为明显(t=2.035~3.163,均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确切,与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方便,可以较快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溴索和舒喘灵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舒喘灵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而对照组(52例)采用单用舒喘灵雾化吸入的方法,对儿童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监测患者呼气峰流速(PEFR)、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CV)的变化,比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PEFR、FEV1、FCV均小于预计值,用药后患者的PEFR、FEV1、FCV则有较大幅度提高,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明显得到控制,有效率分别为77.2%与53.0%,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氨溴索联合舒喘灵治疗中重度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及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单用舒喘灵更明显,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来本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雾化吸入的药物均为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其中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观察组则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间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S用力呼气容量(FEV1)大于对照组,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均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更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的炎症状态和肺功能,相比于超声雾化吸入能促进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更快更好的缓解.  相似文献   

14.
王雅敏  李峤珂  胡建英 《四川医学》2011,32(10):1577-1578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利多卡因治疗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中重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继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100mg,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15min、30min、60min、90min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吸入后30min、60min、90min的FEV1、PEF、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利多卡因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能改善中重度急性发作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冯可青 《中原医刊》2006,33(18):20-21
目的观察可必特(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可必特雾化吸入与对照组沙丁胺醇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量/1秒钟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改善率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可使中小气道得以扩张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疗效优于沙丁胺醇,是目前较理想的支气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组。对照组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共61例;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共6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炎性指标TNF-α、IL-4、IL-6、IL-8、IL-13、INF-γ变化,比较哮鸣音、发热、气喘、剧烈咳嗽、肺啰音缓解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咳嗽停止、退热、平喘、肺啰音和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TNF-α、IL-4、IL-6、IL-8、IL-13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NF-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和9.8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采取炎琥宁配合布地奈德的治疗方案,该方案能明显缩短哮喘治疗时间,有效缓解发热、喘息等临床症状,对炎症指标TNF-α、IL-4、IL-6、IL-8、IL-13、INF-γ等有良好调节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单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的胸闷、气短、咳嗽、肺哮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患者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均显著升高(P < 0.01),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症状,增强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息哮平喘汤联合沙丁胺醇气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气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息哮平喘汤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胸闷、喘息、咳嗽)改善情况及住院用时、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速峰值(PEF)、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结果:研究组胸闷、喘息及咳嗽改善用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PEF、FEV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PEF、FEV1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沙丁胺醇气动雾化吸入联合息哮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予以治疗,可更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祖敏 《西部医学》2011,23(11):2250-2252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个人最佳值(%)。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各指标及FEV1占预计值(%)和PEF个人最佳值(%)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精心、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预热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温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预热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FEV_1、FEV_1%、PEF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气促、胸闷以及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预热雾化吸入特布他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