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心包积液患者经B超定位后穿刺引流,引流干净后注入顺铂.结果 在B超实时引导下或B超定位下23例患者穿刺置管均包成功.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厉彦云  付深香 《中外医疗》2010,29(36):84-84
目的讨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及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有心包压塞表现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中积液性质均为渗出液,病因以恶性心包积液最多,占88%(14/16),14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原发病均为肺癌,16例患者均给予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压塞表现全部缓解,无医源性并发症。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充分引流基础上给予心包腔内灌注化疗,有效率87%。结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与非选择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有明显区别,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安全有效,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浆膜腔积液患者。  相似文献   

3.
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导管持续引流并博来霉素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积液引流并发症低、引流彻底,同时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12例病例中9例依据胸部CT直接行床头穿刺,3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顺利患者无不适症状.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监控下心包腔内介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控下心包腔内介入治疗在恶性心包积液中的价值。方法:在超声心动图监控下对2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抽吸,并注入卡铂行心包腔内化疗,部分患者心包腔内合用r-干扰素进行免疫治疗,同时行心包积细胞学检查。结果:治疗有效率达72.7%,无1例出生严重并发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82%。结论: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抽吸并行心包腔内化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铂类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B组常规穿刺抽液不留管,两组心包内都注入顺铂。结果:A组18例中有效率(CR+PR)88.9%。B组14例中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铂类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B组常规穿刺抽液不留管,两组心包内都注入顺铂.结果A组18例中有效率(CR+PR)88.9%.B组14例中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注入顺铂。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5%。2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3 d(35~731 d)。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预后,延长生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谢清军  孙朋  陈健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49-150
目的 探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引流后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通过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反复抽液后还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BLM、DDP及白细胞介素Ⅱ。结果24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药物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观察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有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总有效率92.3%。结论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选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30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 3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结论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力锋 《中原医刊》2009,(18):56-5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及γ-干扰素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2例恶性心包腔积液患者,心包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及γ-干扰素,连续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介素-2及γ-干扰素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率75%。结论白细胞介素-2及γ-干扰素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有效治疗心包腔积液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先对20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经心包穿刺引流及抽液后,向心包腔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60mg,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25%(5/20),部分缓解PR60%(12/20),无效15%(3/20),总有效率85%。结论:博莱霉素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包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哲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083-1083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心包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对9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再于心包腔内一次注入博莱霉素60mg。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疗效,心包积液变化参考WHO癌性渗液疗效判定结果。结果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NC)1例。结论博莱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观察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简便、安全,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及心包腔分别注入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并心包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6例恶性胸腔并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多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及心包腔置管引流及抽吸后,将博莱霉素注入胸腔,顺铂注入心包腔行腔内化疗.结果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经上述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7.50%,毒副反应轻微.结论对恶性肿瘤晚期并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博莱霉素及顺铂分别注入胸腔及心包腔行局部化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包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灌注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对5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将顺铂(DDP)及鸦胆子油乳(Bruce&javanicaoilemulsion,BJOE)稀释后注入心包腔内治疗,每周2次。结果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25例,总有效率(CR+PR)为87.9%,毒副反应轻,主要为轻度消化道反应和一过性发热胸痛。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腔内给药副作用低,能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恶性心包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特别是心包积液量大者,如不能控制病情,大多在短期内死亡,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包积液成为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措施之一[2]。我们应用心包腔置管引流并给予心包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患者55例,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秀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32-123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利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引流心包积液。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医疗费用少,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