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妇女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sICAM-1的水平。结果:s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sICAM-1高于轻度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sI-CAM-1水平高于轻度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水平升高。这些异常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局部免疫微环境发生改变,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淋巴结核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淋巴结核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淋巴结核患者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除CD8+T细胞增高外,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淋巴结核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的发病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失衡相关,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15例正常孕妇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水平,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与正常孕妇组比较,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K细胞、CD3+细胞、CD8+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正常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相比,CD3+细胞升高、CD4+、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同时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46例,未输血组15例;健康对照组40例。三组均在术前、术后3d、14d、30d分别抽静脉血备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NK细胞。结果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30天与第3天相比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未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天该值明显减少(P<0.05或0.01),但CD8+变化不显著;术后第14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相比:术前及输血前细胞免疫无差异。术后第3天,未输血组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与输血组比较(P<0.05),CD8+无差异。术后第14天、30天,未输血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明显高于输血组(P<0.05)。结论输血对脑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的输血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 CD4+CD25+FoxP3+调节性 T 细胞(CD4+CD25+FoxP3+ Tre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的外周血 CD4+CD25+FoxP3+ Treg 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外周血中的 CD4+CD25+FoxP3+ Treg 占 CD4+ T 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子宫肌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的 CD4+CD25+FoxP3+ Treg 占 CD4+ T 淋巴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FoxP3+ Treg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提示机体免疫异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CD4^+、CD4^+/CD8^+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t=5.236,2.270,P=0.000,0.015);CD8^+高于术前(t=-3.139,P=0.004);对照组术后CD3^+、CD4^+、CD4^+/CD8^+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t=3.357,9.197,5.418,P=0.003,0.000,0.000),CD8^+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t=-5.024,P=0.000);术后两组CD4^+和CD4^+/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CD3^+细胞下降,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CD3^+细胞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3^+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CD8^+T细胞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和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分布情况与特征。方法选择HT患者28例(HT组),GD患者15例(GD组),无功能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6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获取甲状腺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CD127-),总B淋巴细胞(CD3-CD19+),总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CD56+)的细胞数及CD4+/CD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T组CD3+总T淋巴细胞升高,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GD组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和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下降(P<0.05),CD3+CD4+的T淋巴细胞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HT组与GD组CD3+CD8+T淋巴细胞和CD3-CD19+B淋巴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CD3+总T淋巴细胞及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较GD组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GD组下降(P<0.05)。结论 HT和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偏移,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佩  邓琳 《临床医学》2005,25(7):49-50
目的探讨腹腔液白细胞介素-1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一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腹腔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0浓度。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10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液中浓度。两组间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10的浓度降低,对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激活抑制作用降低,可能与内异症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ASAb、EMAb。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血清IgGI、gAI、gM含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AsAb、EMAb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有一定的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免疫不孕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本科收治的40例COPD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并对比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活性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流式细胞分析术法测定。结果:COPD患者组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D8+细胞的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可能是COP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9例。分别于麻醉前1 h(T0)、麻醉后1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7 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两组各时间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及NK细胞(CD16+56+)水平,分析两组麻醉手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与T0时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T2时与T0时比较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CD16+5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P < 0.01,B组P < 0.05),组间比较A组下降程度较B组更显著(P < 0.05);两组患者T3时各指标均接近T0水平(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8+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而静脉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抑制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生存截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 胞亚群水平,评估截瘫患者40多年后细胞免疫功能的状况。方法采 集110例截瘫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Th细 胞,CD8+Ts细胞,CD4+/CD8+),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并与正 常对照作比较。同时,按性别分层比较各项目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截瘫组与对照组比较,截瘫组CD8+T细胞升高,CD4+/CD8+和CD16+CD56 +NK细胞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375,1.052,0.674,均P <0.05)。 CD3+,CD4+T细胞和CD19+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00,1.490,0.223,均 P >0.05) 。按性别分层,CD19+B细胞女性组高于男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0.03 8,均P <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 F=0.002~1.808,均P >0.05)。CD4+与CD 8+,CD4+与CD4+/CD8+,CD4+与CD16+CD56+,CD8+与CD4+/CD8+,CD8 +与CD16+CD56+,CD19+与CD16+CD56+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01)。结论唐山地震截瘫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吸烟史将患者分为无吸烟史的正常组(A组)、非吸烟的COPD组(B组)、持续吸烟的COPD组(C组)、已戒烟的COPD组(D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急性期、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COPD患者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CD+4/CD+8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持续吸烟COPD患者与非吸烟COPD患者、已戒烟的COPD患者相比较,急性期CD+4、CD+4/CD+8显著下降(P<0.05)、CD+8显著上升(P<0.05);稳定期CD+3、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吸烟的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气道T细胞功能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T细胞亚群对脑出血患者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CT、T细胞亚群。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PCT和T细胞亚群对脑出血患者感染的预测效果。结果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CD_8~+显著高于未感染组,CD_3~+、CD_4~+、CD_4~+/CD_8~+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PCT、CD_3~+、CD_4~+/CD_8~+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CD_4~+/CD_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69,对脑出血患者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P0.05)。结论血清PCT和T细胞亚群是影响脑出血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2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糖尿病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CD3^+、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值低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CD8^+T细胞水平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的血清PCT、CRP、IL-6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与单纯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比较,细菌性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免疫功能损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病( human immunide.ciency virus/tuberculosis,HIV/TB)并发感染患者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 HIV 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TB并发感染患者 38例作为 HIV/TB组,另选取单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ciency syndrome,HIV/AIDS)39例作为 HIV组,单纯 TB患者 35例作为 TB组,体检健康者 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 CD3+,CD4+,CD8+ T细胞计数和 CD4+/CD8+比值;荧光定量 PCR检测 HIV RNA载量。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 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CD3+,CD4+和 CD8+ T细胞数, CD4+/CD8+比值在各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H=40.758,104.279,9.637和 101.770,均 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TB组 CD3+和 CD8+T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520,-2.972,P=0.012,0.003);HIV组和 HIV/TB组 CD3+,CD4+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 Z=-7.391~-4.325,均 P=0.000)。与 TB组相比, HIV组 CD3+, CD4+ T细胞数和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138,-7.032和 -7.380,P=0.032,0000和 0.003),但 CD8+ T细胞数明显升高(Z=-2.463,P=0.014);而 HIV/TB组 CD3+和 CD4+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65,-6.907和 -6.759,均 P=0.000)。与 HIV组相比, HIV/TB组的各项流式指标及 HIV RNA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HIV RNA载量与 CD3+,CD4+,CD8+ T细胞数以及 CD4+/CD8+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327,-0.370,-0.296和 -0.327,均 P <0.05)。结论 HIV/TB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 CD3+,CD4+ T细胞数和 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无论有无并发 TB感染,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MicroRNA-101、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变化及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右半结肠癌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采取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和3 d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手术前后MicroRNA-101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统计两组局部复发率。结果①围术期情况: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用时、住院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②T细胞亚群: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较术前增高(P 0.05),术后第3天两组血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增高,CD8~+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P 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血清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0.05);③MicroRNA-101:术前两组MicroRNA-10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MicroRNA-101水平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④局部复发率:研究组术后6和9个月局部复发率(0.00%和4.65%)与对照组(6.98%和1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除效果较好,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提高MicroRNA-101水平,可降低疾病局部复发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利于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发病7 d内均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血清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依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轻症轻症组及重症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结果 CD8~+及CRP能够反映出急性胰腺炎的轻重(P0.05)。CD8~+在轻症组高于重症组(P0.05);CD4~+/CD8~+在轻症组第1天其值明显升高,在随后监测的6 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发病第3天达到峰值,其后逐渐降低,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早期明显升高,则患者发生死亡或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能够在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其轻重症,同时血CRP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检测62例有核辐射接触史者(接触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以40例无核辐射接触史的健康男性为对照。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7.6±7.01)%和(64.3±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0.73±5.48)%和(22.60±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引起CD3+CD8+T淋巴细胞降低,可能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应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的细胞表达情况,探讨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IM患儿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细胞表达率,并与随机抽取的24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组急性期CD3+、CD8+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CD4+、CD4+/CD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M患儿组恢复期CD3+、CD8+细胞表达率较急性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CD4+、CD4+/CD8+较急性期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监测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