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择20例脓毒性休克早期存在血容量不足[即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750ml/m^2]的患者,给予血定安快速液体复苏至ITBVI〉850ml/m^2为复苏终点,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根据入选时EVLWI监测值将患者分为EVLWI≤7ml/kg(n=8)及EVLWI〉7ml/kg(n=12)两组,监测液体复苏前(Tb)及复苏结束后即刻(T0)、1h(T1)、2h(T2)、4h(T4)血流动力学、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在达到液体复苏终点后T0、T1、T2时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指数(SI)、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但T4与Tb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同时间点ITBVI、GEDVI、CI、SI、CV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与Tb相比,两组在T0、T1、T2、T4时EVLWI、PaO2/Fi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但EVLWI〉7ml/kg组在各相同时间点PaO2/FiO2均显著低于EVLWI≤7ml/kg组(P均〈0.05);③在早期复苏过程中EVLWI与ITBVI、GEDVI、CI、SI、CVP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PaO2/FiO2具有负相关性(r=-0.765,P〈0.01),与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呈正相关(r=0.678,P〈0.01);④20例患者中28d内死亡6例(占30%),死亡患者复苏前后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但复苏前后EVLWI变化值(△EVLW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ITBVI、GEDVI、CI、SI、CVP增加,但不影响EVLW及氧合。EVLWI的升高可能与PVPI增加有关,与PaO2/FiO2呈负相关,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容量参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及压力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对NPE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36例并发NPE的神经科危重患者,采用PiCCO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CVP、ITBVI、GEDVI、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ITBVI、GEDVI、CVP与EVLW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d的EVLWI变化.结果 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1),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01),而与CVP无显著相关性(r=0.12,P>0.05);PVPI、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0.48、P< 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EVLWI(ml/k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6比9.4±1.8,P>0.05);存活组治疗3d后EVLW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6.92±1.64比8.64±2.62,P<0.05),且明显低于死亡组治疗3d后(6.92±1.64比9.88±2.44,P<0.05).结论 容量参数GEDVI、ITBVI比压力参数CVP评估NPE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NPE患者PVPI、EVLWI越高,PaO2/FiO2越低;动态观察NPE患者的EVLWI可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心舒张末容最(GEDV)能否作为一项反映心脏前负荷并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指标,以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 前瞻性地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的1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后立即给予容量复苏共33次,容量复苏的方法为贺斯500 ml/30 min静脉滴注,ITBVI>850 ml/m2为复苏终点,其他干预措施相同.分别于复苏前和复苏后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容量指数(GED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并根据SVI的变化是否大于15%分为容量复苏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GEDVI.血液动力学参数前后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容量复苏后MAP、CI、GEDVI、SVI、CVP较复苏前明显升高[(88.18+8.56和(76.64+6.55),(3.86+0.94)和(2.93+0.71),(737.45+124.23)和(618.82+90.36),(61.92+14.05)和(46.79+15.61),(16.45+6.35)和(12.27+5.82)],分别为P=0.04,P=0.03,P=0.01,P=0.02,P=0.04,SVRI降低[(1418.45+443.91)和(1896.82+759.2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GEDVI变化与SVI和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67,r=0.724;而CVP和PAWP与SVI相关性差,r=-0.148,r=~0.314;GEDVI的变化与复苏前GEDVI呈负相关,r=-0.595,容量复苏有反应者复苏前GEDVI相对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中心静脉压等压力指标相比全心舒张末容量能够更好地反映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脏前负荷,并可预测液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容量指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管外肺水(EVLWI)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绵羊ARDS模型,依次快速补充林格液1000ml/h,连续3h,分别记录建模时(0h)、快速补液1、2、3h不同容量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氧舍指数、胸腔内血容量(ITBVI)、心脏舒张末期容积(GEDVI)。以及EVLWI的变化,并观察不同容量指标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建模时比较,输液后lh心排出量(CI)明显升高,3h后仍高于建模时。肺动脉嵌顿压(PAWP)在2、3h高于0h,中心静脉压(CVP)、ITBVI、GEDVI无显著升高。PAWP和CVP与C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9和0.133,显著低于ITBVI和GEDVI与CI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375和0.377)。PAWP和CVP与EVLW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和0.257,显著低于ITBVI和GEDVI与EVLWI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722和0.722)。【结论】ITBVI和GEDVI是反映ARDS容量状态及EVLWI的较好指标,优于临床常用的PAWP及CV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家猪心脏前负荷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将12只以油酸持续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的家猪随机分成仰卧位组(SP组,6只)和俯卧位组(PP组,6只),SP组随机先后应用10cmH2O和20cmH2O PEEP进行机械通气,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PP组俯卧位30min后以及SP组应用PEEP前(0h)、应用PEEP后2h后的血流动力学(CI、SL、ITBVI、GEDVI、CVP等)指标。结果(1)PP组CVP较SP组明显下降,CI、SI、ITBVI、GEDVI均无显著改变;(2)SP组应用PEEP后CVP明显增加,SI、CI显著下降。而ITBVI、GEDVI在10cmH2O PEEP时无明显改变,在20cmH2O PEEP时明显降低;(3)CVP与CI、GEDVI和ITBVI无明显相关性,GEDVI、ITBVI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体位和一定范围内的PEEP水平对GEDVI、ITBVI无明显影响,GEDVI、ITBVI可作为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及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52例需呼吸机支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下治疗,达到撤机标准后循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拔管.根据48 h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38例)与撤机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撤机前、撤机后0.5 h、拔管后0.5 h、撤机失败时或撤机48 h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容量指标[如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肺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对撤机失败者进行PVPI分层,比较高PVPI组(PVPI≥1.5 ml/m2)和低PVPI组(PVPI< 1.5 ml/m2)NT-proBNP、肺内血容量(PBV)差异.结果 两组撤机前容量指标和EVLWI、NT-pro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撤机和拔管后EVLWI、GEDVI、ITBVI、PVPI和log NT-proBNP均进行性升高,其中撤机失败组在观察终点EVLWI (ml/kg)、PVPI(ml/m2)、log NT-proBNP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EVLWI:12.81 ±2.13比8.48±1.53,PVPI:2.79±1.29比2.19±0.94,log NT-proBNP:3.72±0.35比3.44±0.28,P<0.05或P<0.01);在拔管后0.5 h和观察终点,撤机失败组GEDVI(ml/m2)、ITBVI(ml/m2)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拔管后0.5 h:GEDVI 986.29±166.44比856.47±149.15,ITBVI:1171.07±167.03比1045.79±146.09;观察终点:GEDVI 957.00±67.25比816.86±27.58,ITBVI:1184.29±209.68比993.79±168.90,P<0.05或P<0.01).分层分析显示,撤机失败者观察终点低PVPI组log NT-proBNP、PBV均明显高于高PVPI组(log NT-proBNP:4.02±0.11比3.71±0.23,PBV:507.19±25.72比347.85±47.52,P<0.05和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撤机拔管过程可增加容量负荷,造成肺水肿而撤机失败,渗透性肺水肿和压力性肺水肿均参与其中,并以前者为主;容量监测可及时帮助提示肺水肿的原因,对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目标治疗(EGDT)前后动脉轮廓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变化特点.方法 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n=23)及死亡组(n=9).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为对照组(n=5).于诊断即刻、6 h、12 h和24 h监测心率(HR)、血压(BP)、尿量(UV)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利用PiCCO监测仪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初始GEDVI、M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R明显增快,尿量减少(P<0.01);18例 CO≥7.0 L/min,6例 CO≤4.5 L/min;SVRI均≤1700 mm Hg·min/(L·m2),EVLWI、PVPI则在正常范围内;CVP≥12 mm Hg的患者有8例,CVP≤6 mm Hg有18例,余下患者CVP在8~12 mm Hg.经EGDT方案治疗后,各组的GEDVI、CVP值较前升高,HR下降,MAP回升,但死亡组在6 h甚至12 h仍未至65 mm Hg;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CO、SVRI、EVLWI和PVP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时间的推移,死亡组患者CO进行性降低、EVLWI及PVPI则进行性升高(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即便一开始表现为低心排,经液体复苏后也会表现为高心排;持续低心排、进行性EVLWI、PVP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医学科2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750 ml/m2,以ITBVI 850~1 000 ml/m2作为复苏终点.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13例)和高晶胶比组(11例),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即刻(0)、24、48、72 h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膀胱内压(ICP)、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热稀释法测定EVLW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结果 ①早期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均可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②复苏后72 h高晶胶比组总液体量[(16 438±1 758)ml]、晶体液量[(13 459±425)m1]及晶/胶比值(4.50±0.23)均明显高于低晶胶比组[分别为(13 895±1 783)ml、(6 945±454)ml、2.32±0.18,P<0.05或P<0.01].③与低晶胶比组比较,高晶胶比组复苏后48 h和72 hPaO2/Fi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下降(48 h:186.51±42.26比268.35±34.18,72 h:172.85±21.50比263.95±24.20),EVLWI、ICP及BNP均明显升高[EVLWI(ml/kg)48 h:14.52±1.08比10.40±1.16,72 h:14.92±0.86比10.52±1.02;ICP(cm H2O,1 cm H2O=0.098 kPa)48 h:16.23±1.32比13.05±1.70,72 h:17.39±1.56比13.42±1.65;BNP(ng/L)48 h:424.29±74.25比225.32±53.58,72 h:620.49+79.53比288.28±68.78,P<0.05或P<0.01].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ICP、BNP呈显著正相关(r1=0.63,r2=0.56,均P<0.01).结论 对SAP患者早期应监测EVLWI、ICP及BNP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莹  李星  陈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2):144-147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05—2018-05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6h(T1)、24h(T2)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指数(SVI)、乳酸(La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GEDVI、CVP、EVLWI、SVRI、SVI、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的GEDVI、CVP、SV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的GEDVI、CVP、SVI、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患者的SVRI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两组患者的EVLW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的EVLW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早期集束化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灌注,减轻液体潴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基础上,评价俯卧位条件下肺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7例,行定容控制通气,在小潮气量(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6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通气基础上,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PEEP 20 cm H2O+压力控制(PC)20 cm H2O].监测不同体位下肺复张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的血气分析数据,并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经股动脉置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导管,持续监测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全心射血分数(GEF)、每搏量变异(SVV)及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结果 ①与肺复张前比较,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HR、MAP均无显著变化,而SpO2明显升高(仰卧位:0.954±0.032比0.917±0.025,俯卧位:0.982±0.028比0.936±0.039,均P<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明显高于仰卧位(P<0.05).②与肺复张前比较,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 (L·min-1·m-2)、SVI( ml/m2)、GEDVI( ml/m2)、GEF均明显下降(仰卧位:CI 3.2±0.4比3.8±0.6,SVI 32.4±5.6比38.8±6.5,GEDVI 689±44比766±32,GEF 0.267±0.039比0.305±0.056;俯卧位:CI 3.1±0.5比3.6±0.4,SVI 31.2±5.8比37.3±5.0,GEDVI 678±41比758±36,GEF 0.268±0.040比0.288±0.053,均P<0.05),CVP(cm H2O)、SVV明显升高[仰卧位:CVP 10.7±1.5比8.2±2.5,SVV(11.2±3.3)%比(8.3±4.7)%;俯卧位:CVP 10.3±1.8比8.1±2.5,SVV(12.7±3.4)%比(9.1±3.6)%,均P< 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复张前水平;SVRI、ITBVI、EVLWI肺复张前后均无显著变化.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期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条件下实施肺复张较仰卧位肺复张可更有效改善氧合,除肺复张即刻SVI和GEF短暂降低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中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晶胶比例。方法将2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高晶胶比组(13例)和低晶胶比组(16例),观察ICU住院日、复苏液体量、复苏前及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室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及血乳酸。结果两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平均动脉压(MAP)在复苏后均改善,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两组CI、GEDVI、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56、0.17;1.18、0.17、0.82;1.25、1.35、0.42,P均>0.05);两组EVLWI、BNP、P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0、2.57、4.43;2.39、3.53、3.74;4.12、2.77、3.11,P均<0.05);复苏达标后即时、24h低晶胶比组血乳酸均低于高晶胶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3.78,P均<0.05);两组液体量、ICU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2、4.61,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宜采取低晶胶比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1例,在PICCO监测下,予每天6~8hRRT,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分成观察组(EVLWI7mL/kg)21例和对照组(EVLWI≤7mL/kg)20例。观察初始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氧分压(PO_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_2)、血乳酸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FiO_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液体复苏48h后PO_2/FiO_2开始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72h的PO_2/FiO_2恢复正常。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24h的SPO_2均呈一过性下降,48h恢复正常,两组患者SPO_2液体复苏治疗前后及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液体复苏24h的血乳酸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监测有助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氧合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接治的53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液体复苏后,患儿的72h SOFA评分、72h APACHEⅡ评分、24h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尿量、MAP、CVP、ITBVI、EVLWI均明显增加,和液体复苏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增加尿量,改善血清动力学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苏合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以入选时年龄单双数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苏合剂(药物组成:附子30 g、生牡蛎30 g、干姜15 g、麻黄15 g、炙甘草10 g)25 ml鼻饲,每日4次,连用3 d.监测两组患者纳入时[中心静脉压(CVP)≥8 mm Hg(1 mm Hg=0.133 kPa),T0]及纳入后24、48、72 h(T24、T48、T72)时的CVP、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0、T24、T48、T72时CI、GEDVI明显增加[CI(L·min-1·m-2)T0:3.96±1.48比2.73±0.63,T24:4.07±2.18比2.68±0.42,T48:3.73±1.42比2.64±0.47,T72:4.09±0.95比2.99±0.51;GEDVI(ml/m2)T0:838.36±166.07比599.30±206.68,T24:828.91±212.81比554.60±102.28,T48:802.09±187.63比574.10±134.36,T72:712.27±170.30比575.20±102.17],EVLWI(ml/m2)明显降低(T0:5.83±1.76比10.20±3.15,T24:7.31±1.45比10.12±3.15,T48:6.85±2.27比9.99±1.79,T72:5.45±1.68比7.91±3.33,P<0.05或P<0.01);而两组各时间点CV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5.6%比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苏合剂可以明显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I、GEDVI,降低EVLWI,而对CVP、SVRI、28 d病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VDI),探讨CVP与GEDVI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记录患者在入院后及不同治疗时段的CVP、GEDVI和心脏指数(C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探究CVP、GEDVI、CI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时CVP的变化与GEDVI和CI的变化均存在相关性,P0.05;在感染性休克治疗12 h、24 h、48 h及72 h后,CVP的变化与GEDVI和CI的变化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感染性休克治疗期间,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VP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可靠指标,但在治疗6 h后,CVP难以真实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GEDVI能准确地反映感染性休克病人的心脏前负荷,满足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快速达标的要求,采用GEDVI替代CVP指导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A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监测容量复苏前后心率(HR)、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等,并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容量复苏后CI的变化(△CI%)分为液体有反应组(△CI%≥10%)和无反应组(△CI%<10%),观察两组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基础MA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AP组(LMAP,MAP≤6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高MAP组(HMAP,MAP>65 mm Hg),比较容量复苏前后两亚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MAP变化(△MAP%)与△CI%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液体有反应者44例,占64.7%.有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MAP、PP、CI、CVP和ITBVI较试验前明显升高[SBP (mm Hg):126.5±23.8比110.7±20.2,DBP(mm Hg):58.1±14.8比52.8±13.5,MAP(mm Hg):80.3±19.2比70.1±15.8,PP(mm Hg):68.2±18.7比58.0±15.8,CI (ml·s-1·m-2):70.0±21.7比53.3±20.0,CVP (mm Hg):13.0±4.5比10.2±4.4,ITBVI (ml/m2):909.1±248.7比773.5±220.7,均P<0.01],SVRI (kPa·s· L-1· m-2)明显降低(130.9±47.7比157.1±59.1,P<0.01),HR和EVLWI无明显变化.68例患者容量复苏后△MAP%与△CI%无显著相关性(r=0.266,P=0.054),而LMAP亚组(39例)△MAP%与△CI%呈正相关(r=0.473,P=0.03),△MA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95%可信区间(95%CI)0.554 ~ 0.973,P=0.231;HMAP亚组(29例)△MAP%与△CI%无显著相关性(r=-0.088,P=0.633).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处于低水平时(MAP≤65 mm Hg),MAP可作为评估容量复苏时液体反应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在创伤性休克合并肺挫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7-12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合并肺挫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EVLWI与ITBV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24h、72h时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水平(Lac)、氧合指数。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28d ARD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复苏后,MAP及氧合指数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Lac均较前液体复苏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MAP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ac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而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苏液体总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28d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WI和ITBVI指导创伤性休克合并肺挫伤患者进行液体管理,可有效减少液体入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ARDS、MODS发生率及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并分析晶体、胶体体液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0.9%氯化钠溶液复苏,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复苏。观察并记录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复苏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所用液体量。结果经重复方差分析,两组患者MAP、HR、PaO2/FiO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HR、PaO_2/FiO_2组间、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VPI、EVLWI、CVP多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PVPI、EVLWI、CVP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VPI、CVP组间、组间多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EVLWI组间、组间多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液体使用量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苏48 h时液体使用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而言,无论是使用晶体液进行复苏还是胶体液进行复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且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液体中加入胶体后能有效减少患者输液总量,降低患者容量负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ACPE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应用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测定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其中1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机械通气组,其余18例因拒绝或不耐受而未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1 h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1 h后,机械通气组ITBVI、GEDVI、EVLW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1240、2.3971、2.9716,P均<0.05);机械通气组SI、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6267、3.1443,P均<0.05);CI、SVRI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所升高及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改善ACE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 h各项参数,6、24 h达标率及30 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 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