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及治疗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抗结核化疗而发生白细胞减少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白细胞降低出现的时间大多在化疗开始后2个月内,38例加用升白细胞药物继续原方案至疗程结束,28例调整化疗方案后恢复正常,2例因伴血小板明显减少而停服所有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化疗期间应重视血常规的检查,若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得当,大多能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2.
张伟  文翔  闫薇  蒋献 《抗感染药学》2011,8(4):244-244,248
<正>抗结核药物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已屡见报道[1-4],但抗结核药物所致天疱疮则未见报道。笔者临床所见抗结核药物致天疱疮以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口腔水疱1月有余,泛发至四肢与背部3周,加重1周"。于2010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福平、乙胺丁醇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25例服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后在1周、2~4周、>5周后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结果 利福平、乙胺丁醇易引起血小板减少,副作用大.结论 血小板正常是抗结核病治疗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吴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83-284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1],可导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严重的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本文予以抗结核药引起肝功能损害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重度肝损伤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40例重度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重度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重度肝损伤俱在2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重度肝损伤尽管危害性大,只要熟悉掌握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时并定期复查肝功能,重度肝损伤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述良  罗永艾  赵凤 《医药导报》2002,21(3):145-14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抗结核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及文献.结果:92.2%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于用药后2个月内.报道较多的严重不良反应有不良性休克65例,严重皮肤反应35例,急性肝坏死2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死亡18例,死亡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肝坏死和过敏性休克.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及死亡最多见的药物是利福平.结论:抗结核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虽不多见,但后果严重.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尤其用药头2个月内及使用含利福霉素类药物方案都应考虑过敏的可能,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结核病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肠结核患者62例的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结果抗结核病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总有率95%以上。结论坚持联合、足量、规律、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患者通常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二联或三联连续治疗,复检。病情好转后,可减少剂量。  相似文献   

8.
褚国良  闵红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04-1904
肝功能异常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害,我们对在本结核病门诊抗结核短程督导化疗中发生药物引起肝损害的200例患者、分别给予联苯双酯滴丸等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63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的类型以麻疹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多见.致敏药物中以利福平最多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最少见.药疹在诊疗后3~13d消退,平均7d.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海深  谭文秀  陈明 《医药导报》2004,23(3):0146-0147
目的:了解常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对策。 方法:对1998~2000年使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时间及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经直接或间接方法证明的不良反应共107例次,其中H、R引起的不良反应共71例次,占66.36%,E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少,仅3例次,占2.80%。在时间上,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反应92例次,占85.98%。经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后,部分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恢复。结论:掌握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频率、时间及防治对策,能够及时、有效地判断是何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以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痛苦,甚至终止化疗,是造成不规则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类,就如何加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护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完成全程化疗达到治愈目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斌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20-12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性皮炎的防治对策,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方法 对50例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药物性皮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积极观察和抗过敏治疗预后良好,均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结核药物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确保抗结核治疗疗程的结束,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类严重的传染病,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传播导致治疗选择逐渐缩小,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药物是目前治疗结核的主要手段,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旨在为临床提供克服耐药、疗程更短、患者依从性更好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首个新机制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获批上市,以及多种新机制、新结构的抗结核候选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为耐药结核病治疗开拓了新的前景。本文将对现有抗结核病药物及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在结核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并非少见,如何选用抗结核药,减少或避免肝毒性作用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临床医生应熟悉和掌握各类抗结核药性能、剂量,给药途径及其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快速的最佳治疗方案,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给以相应保肝治疗。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阐述。1抗结核药的肝毒性作用抗结核药中除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PF均有肝毒性,由异烟胁(INH)、毗喀酬胺(PZA)和利福平(RFP)类引起的肝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0%~20%、2%~3%及l%,而联合用药后毒性…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体现了80年代抗结核治疗的重要进展。它是将数种不同的抗结核药按一定的剂量比例混合制成的复方制剂。剂型有胶囊、片剂。按其组成药物可分三联药(由异菸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组成)和二联药(由异菸肼、利福平组成)。目前几种常用的复合制剂的类型及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人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翠芬  李净  华来庆  熊林平 《江苏医药》2004,30(12):949-950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是抗结核药,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复杂。本通过分析262例经抗结核治疗的住院结核病例,探索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结核菌的产生与扩展,结核菌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RV)的双重感染以及许多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则不完善,使全球结核病菌呈明显上升趋势。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最终达到痊愈。但抗结核药物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正确对待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流行病种之一。利福平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因其长期应用和不规范治疗,利福平耐药逐渐增加,利福喷丁、利福布汀等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在抗结核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利福霉素类药物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对该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进行最优用药选择分析,并对该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的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极具挑战性,难度大,周期长,非临床研究的数据是开展临床试验的前提。全面充分的结核分 枝杆菌体外和在动物体内的药效学评价是临床试验前的重要步骤和关键内容。本技术指南主要适用于治疗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的肺结核病药物的研发,旨在为创新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损害的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秀娥  裴洪烈 《天津医药》2002,30(5):303-304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在药物性肝病中居第4位[1],主要由异烟肼和利福平引起,多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或胆红质升高,76.6%对能自行恢复,仅少数在不保肝或不停药情况下造成严重后果[2]。抗结核药物加保肝治疗在短期内引起严重肝损害较罕见,且病死率高,我院今年遇到2例均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