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湘斌 《哈尔滨医药》2011,31(3):181-181
目的探讨静脉溶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于我院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采用溶栓药物治疗的患者23例,为实验组,未采用溶栓药物治疗患者2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死亡人数7人,心衰人数6人,对照组死亡人数10人,心衰人数13人,两组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溶栓药物溶栓符合大部分人群的治疗,具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70-27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其中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并将治疗后两组的动脉再通率和溶栓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动脉再通率23.21%,溶栓达标率17.86%;观察组动脉再通率80.36%,溶栓达标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图及心肌酶(CK、CK-M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的患者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栓治疗,每30 min行心电图检查,每2 h查心肌酶,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90例患者于溶栓治疗后2 h出现胸痛明显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8 h;10例患者在4 h出现胸痛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12 h;36例患者则于6 h后仍无任何改变,为溶栓治疗无效者。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图及心肌酶(CK、CK-M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h以内的患者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栓治疗,每30min行心电图检查,每2h查心肌酶,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90例患者于溶栓治疗后2 h出现胸痛明显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8 h;10例患者在4 h出现胸痛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12h;36例患者则于6h后仍无任何改变,为溶栓治疗无效者。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彭刚  李帆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98-200
目的观察早期科学溶栓技术(阿替普酶溶栓同时规范辅助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96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给予科学溶栓技术治疗,随机分为发病3h组48例及发病6h组48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冠脉再通率及并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96例患者中有75例静脉溶栓治疗成功,总再通率为78.1%。其中,3h组再通患者42例,再通率为79.2%,死亡3例,出血4例,无效4例。6h组再通患者33例,再通率为76.7%,死亡2例,出血5例,无效3例。结论早期科学溶栓技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并发症少,其中发病3h组更佳,在没有条件行PCI的基层医院开展能枪斯雨名.r、日n檑万F串老  相似文献   

6.
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未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行早期药物溶栓治疗的比例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BB、ACEI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92.2%、46.5%、52.6%和87.9%。116例患者中,死亡6例,复发心肌梗死10例,发生出血症状患者13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及预防还不尽人意,对于不能介入治疗而存在溶栓指征的患者,尽早行药物溶栓治疗;科学规范地联合应用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药物,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做到正确配制和使用药物,密切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及时正确护理.结果 3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再通率为86.8%;溶栓过程出现颅内出血1例,穿刺部位淤斑6例、穿刺点血肿1例,牙龈轻微出血3例,血尿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两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充分利用专科知识快速、正确地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同时认真观察、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是保证溶栓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7例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手段,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临床治愈51例,死亡6例,有效率占89.4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及健康教育,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54例急性心肌梗死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2%,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52例患者中32例发病6 h内溶栓,其中29例溶解,3例未通;20例患者发病612 h溶栓,14例溶解,6例未通;未溶解患者死亡2例,再通患者中1例因室颤死亡,1例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适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2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2%,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护理.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小时内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观察溶栓有效率,不良反应,积极做好重症监护、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结果 41例患者中溶栓有效25人,占60.9%;无效16例,占39.1%;无1例死亡.其中皮肤点状出血2例,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对所有患者采取静脉溶栓与抗凝等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44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得到了减轻与纠正,心功能得到了改善,治愈后出院,有效治愈率为91.67%。4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无效死亡率为8.33%。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相应的静脉溶栓与抗凝等治疗措施,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提升患者存活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4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7%,非溶栓组发生率为3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栓药物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用价值.方法 对1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应用尿激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溶栓降纤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78例,好转60例,无效6例.结论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临床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新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85-186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100ml0.9%NaCl溶液静滴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2h后给予患者12500U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6d。对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冠状动脉复通成功率为65.7%(71/108),复通失败率为34.3%(37/108),复通成功患者中死亡率为4.2%(3/71),复通失败者中的死亡率为18.9%(7/37).溶栓治疗后出现皮下肌内注射部位出血6例,并发黑便5例。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复通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50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8例患者冠脉溶栓再通成功,其中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6h患者的溶栓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6~12h的患者,T波倒置患者的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T波未倒置的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死亡,3例出现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早期且足量地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再通成功率,适用于缺少相关设备及检测手段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结果 140例患者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119例患者临床闽接判断为溶栓再通,再通率85%,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牙龈出血26例,占18.57%。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9.
胡倩 《中国实用医药》2014,(10):111-111
目的及时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并进一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探讨相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0例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药物包括:采用的溶栓药物、受体拮抗剂以及联合阿司匹林、急性心梗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波立维,并辅助使用中药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通常采用的溶栓药物、受体拮抗剂以及联合阿司匹林,并辅助使用中药对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较好,治疗后有160例患者完全康复,只有20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经过相关的治疗,医师合理的选用药物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使患者的梗死部位相关血管再次畅通,心肌梗死得到有效的再灌主,并且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分为3h内溶栓组(29例)、6h内溶栓组(28例)和12h内溶栓组(29例)。发病7d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 32例(37.21%)患者血栓溶解,其中3h溶栓组17例(53.13%);6h溶栓组9例(28.12%);12h溶栓组6例(18.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室间隔收缩幅度及左心室后壁收缩幅度均明显高于6h和12h溶栓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