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方法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术后6 h夹闭尿管每3 h开放一次,拔管前行膀胱冲洗,对照组持续开放尿管.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方法对排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采用定时开放加膀胱冲洗的方法较传统的持续开放尿管的方法对排尿的影响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进行男性假性导尿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昏迷、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经络损伤等病人造成的尿失禁。由于排尿不受意识控制,被褥经常被尿湿,给病人精神上造成极大痛苦,对病人的生活也带来很多不便。使用无菌留置导尿术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无菌操作不严可引起上行感染,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须每天行膀胱冲洗。冲洗时速度过快,压力过高易导致大量血尿。且长期卧床者,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内形成颗粒及沉渣,附着于尿管气囊形成结石,造成拔管困难。有些年老体弱或重度衰竭患者留置尿管后,尿管周围仍有尿液漏出。而过去的外部引流装置是使用避孕套为患者行假性导尿,但避孕套易滑脱造成多次操作,而且紧贴阴茎部,其透气性差。因此在临床中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为患者行假性导尿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对留置导尿病人每隔日一次进行膀胱冲洗.清洗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传统的膀胱冲洗方法:将输液器去掉头皮针,然后将输液管插入双腔导尿管口内,进行膀胱冲洗,此方法需要护士在旁用手把住连接部位,但在冲洗时仍有外漏的冲洗液,污染床单元,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和痛苦.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诸多不便,用改进后的膀胱冲洗方法40例,弥补了以上不足,且无1例发生外漏,污染现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并发尿路感染,提高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207例留置导尿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变常规冲洗和更换引流袋时间。结果:感染率由2008年的16.18%降至2009年的7.72%。结论:可用外置尿管的尽量不插管,留置尿管时间尽量缩短,严格掌握膀胱冲洗适应证,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严格无菌操作,才能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相似文献   

6.
留置导尿是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是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及观察记录尿液,促使昏迷、尿潴留、尿失禁等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常规操作是: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下,铺完洞巾,弯盘置于会阴处,插入尿管成功后先引尿液于弯盘内,夹紧尿管,再倒掉弯盘内尿液,固定尿管,最后连接尿管末  相似文献   

7.
对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行留置导尿管是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一般每2~3小时为患者放尿一次。而留置导尿对脑卒中患者尤为重要。在护理实践中发现脑卒中患者在未放尿前就有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造成床褥潮湿,出现皮肤湿疹,甚至诱发褥疮;再者膀胱过度充盈会引起患者躁动不安而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经济上负担和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骨科术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200例骨科手术前均无排尿功能异常及泌尿系统疾病,在骨科相关手术后(除外颈椎、腰椎、骨盆骨折等手术对排尿功能会导致障碍的患者)均采用留置尿管进行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一般资料,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在留置尿管24 h后采取钳闭、开放留置导尿管的方式进行排尿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患者自主有尿意时开放尿管训练,对照组患者采取每3h定时开放一次尿管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留置尿管取下后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患者排尿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主排尿法进行训练,取下留置导尿管后患者排尿成功例数为98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成功率为98%,对照组采用定时排尿法训练,取下留置到尿管后患者排尿成功率为71例,排尿困难29例,排尿成功率为71%.结论 自主排尿法训练对骨科术后患者取下留置尿管后患者的排尿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86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选择在患者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随即排尿。对照组选择在患者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待下次再度充盈时排尿。比较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的自行排尿情况。结果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的观察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诱导排尿率和排尿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能提高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的自行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麻手术患者不同时机导尿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和术后1天尿管耐受性。方法将1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术晨在病房导尿;II组为手术前1日,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麻醉前在手术室导尿;III组为全身麻醉平稳后由巡回护士导尿。对患者就不同时机进行导尿所引起的不舒适感、麻醉苏醒时的躁动情况及术后1日对尿管适应性进行比较。结果III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率明显高于I、I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患者尿管适应度,II组术后留置尿管的适应度较好,III组患者较差。结论麻醉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导尿可提高手术患者对留置尿管的适应度,大大降低麻醉苏醒时的躁动率。  相似文献   

11.
有关预防留置导尿并发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预防留置导尿并发症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应用硅胶气囊导尿管 ,尿管外涂以抗菌剂 ,适时更换集尿袋 ,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效 ,但对膀胱冲洗的价值有争议 ,目前一般主张鼓励病人多饮水 ,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如何预防拔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 ,拔管困难也作了较深入叙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材料导尿管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导尿管留置导尿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以其指导临床选择导尿管,并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对60例需要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为全硅橡胶及临床常用硅化乳胶导尿管两组,分别检测尿道口周围皮肤细菌培养、中段尿培养、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随插管时间延长,菌尿发生率增高,两组菌尿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对照组阳性率为36.67%,实验组阳性率为40%,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尿道口周围皮肤细菌培养、中段尿培养和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分布相似,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依次排列为:表皮葡萄球茵、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咽链球菌等.结论:两类导管均不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及细菌的生物膜的形成,提示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材料的性质无关,导尿管腔外逆行感染是细菌侵入尿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为例,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甄别最优BPH外科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年01月-2021年12月80例确诊BPH的患者病案资料纳入研究,将其中40例接受TURP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接受HoLEP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QOL)、膀胱残余尿量(RUV)、术后最大尿流速(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并发症情况(含术后血尿、暂时性排尿困难、膀胱刺激征、尿失禁)差异。结果 实验组术中失血量较之对照组更少,手术用时、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之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QOL评分、RUV、Qmax与IPS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时再测,发现实验组QOL评分较之对照组显著更低,RUV与Qmax较之对照组显著更少,IPSS评分较之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4.
循证护理在膀胱冲洗防治尿路感染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留置导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操作,并且传统护理已将膀胱冲洗作为一项防治长期(≥3d)留置导尿患者伴随性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CAUTI)的护理常规。本研究从循证护理角度评价膀胱冲洗防治尿路感染的效果,并对临床菌尿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信息化教育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居家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需居家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信息化教育组和常规随访组,每组30例。对信息化教育组患者进行居家尿管护理、膀胱功能锻炼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实时微信咨询、随访,分别就患者门诊增加复诊情况、尿管脱出情况、生活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信息化教育组患者门诊复诊率、尿管脱出率低,且留置导尿期间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信息化教育管理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居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尿管脱出率,改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李建珍  常会民 《武警医学》1999,10(11):655-656
我们对284例因脑外伤而需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采用膀胱冲洗和非膀胱冲洗两种护理方法,对尿路感染发病率和主要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掌握尿路感染趋势,指导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科自1995年10月~1998年10月因脑外伤入院而需长期留置尿管患者284例,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男性243例,女性41例,年龄3~78岁,平均35-2岁,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初始伤情(平均GCS评分)和平均留置尿管时间等方面经统计H检验,P>0-05,皆有可比…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膀胱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关系。方法 抽取 9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腺切除术后病人 ,随机分为A ,B ,C三组。术后均持续膀胱冲洗 ,每组每天选择不同冲洗速度 ,连续 3d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发生有关 ,术后当日速度 >12 0滴 min ,术后第 1天速度 10 0滴 min ,术后第 2天速度 >80滴 min ,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而术后当日速度 10 0~ 12 0滴 min、第 1天速度 80~ 10 0滴 min、第 2天速度 6 0~ 80滴 min ,即可达到冲洗的目的 ,又可减少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结论 每天根据尿液颜色选择合适的冲洗速度 ,可有效预防不稳定膀胱的发生 ,并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18.
留置导尿是手术病人确保尿液引流通畅和抢救危重病人时观察尿液的性质,颜色,量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近两年实施的腰麻、硬膜外麻醉术后持续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有37例发生尿潴留。留置时间2—14天,经治疗和护理均恢复自主排尿。为探讨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肥大患者应用平行式导尿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当导尿管插入前列腺前端约16.5 cm,使阴茎与大腿平行再进入少许,直至有尿液流出,对照组按留置导尿常规实施导尿。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时的疼痛程度和1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行式导尿法对于减轻患者插管时的痛苦及提高插管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留置导尿破坏了膀胱的封闭状态和排尿反射,易于造成膀胱的排尿功能损害。由于手术或病情的需要,临床患者常需要安置尿管,平均保持7~10天左右予以拔除,时间短者只需1~2天,时间长者可达20天以上(2例,均为晚期结肠癌患者,留置时间分别为25天和40天)。临床观察患者60例,由于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