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肠内营养管饲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肠外瘘,重症胰腺炎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肝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感染.我科1990~1995年,对54例手术患者施行空肠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4例中男45例,女9例,年龄28~76岁.42例为全胃或近侧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胃吻合术,术中经鼻量入细硅胶管至空肠。4侧重症四腺炎,8例病流量小面外瘦,均经空网造口术量入桂胶园管.肠内营养时间5~88d.54例除1侧重症胰腺炎因腹腔脓肿共中毒性休克于10d时死…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管饲途径的循证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明炜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806-807
肠内营养是胃肠功能基本正常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首选。近年研究发现聚氨酯喂养管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柔韧度,更为方便肠内营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术前3d口服瑞素做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然后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及各项营养评定指标。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均较好。实验组术后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在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较肠道准备前降低(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前使用肠内无渣整蛋白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机械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前连续3d口服无渣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不行机械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口服泻药行机械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肠道清洁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0.91)d比(3.03±0.68)d,P〈0.05]和半流饮食时间[(3.95±0.83)d比(4.52±1.14)d,P〈0.05]明显缩短。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5/30)比20.0%(6/30),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白蛋白[(36.2±2.5)g/L比(33.5±2.6)g/L,P〈0.01]和前白蛋白[(325.4±28.2)mg/L比(302.5±34.2)mg/L,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服用肠内营养制剂以代替术前机械肠道准备,其清肠效果并不劣于传统方法,亦不增加手术风险,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前多有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等症状,热量摄取往往不足.加之术后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如果营养治疗没到位,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临床结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或医疗支出上升等。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病人多有营养不良,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又加剧了营养不良,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4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1]。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临床工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只要肠道有功能,并能够安全使用,就应使用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的管饲技术种类繁多,其选择取决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空肠营养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肠内营养组(66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47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后分别接受7d同等条件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7d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4.1±2.2)d比(5.1±2.0)d,t=2.156,P=0.037];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术后7d血清前白蛋白显著增高[(18±7)mg/dl比(14±7) mg/dl,t=2.370,P=0.022]、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增高[(205±45)mg/dl比(186±39) mg/dl,t=3.665,P=0.001];术后7d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血清IgA[(2.3±1.0) g/L比(1.9±0.7) g/L,t=2.178,P=0.034]、IgM[(1.4±0.4) g/L比(1.0±0.4) g/L,t =2.124,P=0.039]、IgG[(9.5±1.9) g/L比(9.0±2.3) g/L,t =2.189,p=0.033]均显著增高;术后肠内营养组消化道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肠外组(3%比13%,x2=3.962,P=0.048).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置入予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方便,营养状态及免疫水平改善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作为结、直肠手术准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进行结、直肠开放手术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63例,仅给予能全力行肠道准备,传统肠道准备组(对照组)73例,给予禁食、机械性灌肠及口报抗生素行肠道准备。两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分布均衡。记录术中肠道内粪便存留情况,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感染(腹腔内感染及切口感染)EN组为5例(7.94%),对照组为8例(10.96%);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例(3.17%)和1例(1.3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3±6.5h,54.2±12.1h,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肠内营养具有与传统的肠道准备相当的疗效,且有操作简便,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剂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EN组)26例,采用术前口服瑞素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传统方法组)26例,采用传统流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前(术前3 d晨)及肠道准备后(手术当天晨)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结果 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在肠道准备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血淋巴细胞总数、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肠道准备后下降明显(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后血淋巴细胞总数、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行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与传统流食相比,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细胞免役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喉癌患者术后鼻饲全营养流质的最佳鼻饲方式。方法将喉癌术后鼻饲76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自术后6h开始鼻饲流质,从100mL逐渐递增至维持量,第3天进入研究观察。改进组每日鼻饲全营养流质5次,每次600mL,每次间隔4h;对照组按常规每日鼻饲8次,每次390mL,每次间隔2.5h。连续10d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淋巴细胞计数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组胃休息时间显著延长、鼻饲日均护理耗时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喉癌患者术后采用改进鼻饲方式安全,有利于患者休息和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曾合并术前营养不良,其中60例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普通肠内营养(EN组),另外60例接受强化的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问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且EIN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EN组(P0.05),两组间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IN组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较EN组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并降低术后感染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8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29例)及安慰剂组(29例)。对照组仅给予SAP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和早期肠内营养,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疗法,安慰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空白耳穴贴贴压(耳穴穴位与研究组相同),对比三组患者的喂养耐受性评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数值。结果: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喂养耐受性评分均降低,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提高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40例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4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组20例,在EEN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素,肠内营养支持。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日及术后第8日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日留24h尿测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8日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ϲ�Ϣ��132���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人同时合并息肉的诊断,处理。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32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癌合并息肉者发生率高达18%。息肉术前确诊率低(20%),在切除大肠癌同时一期处理大肠息肉者101例(77%),术后二期处理息肉者26例(18%),85例获得随访,其中一期处理息肉者65例中术后息肉复发5例,恶变1例(1.5%),二期处理息肉者20例中,12例息肉明显增大,其中恶变4例(2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息肉在大肠癌中漏诊率高,并有明显的恶变倾向。因此。应尽可能术前明确诊断,力争在根治大肠癌的同时处理息肉。术中仔细探查与纤结镜结合,可明确息肉诊断提高切除率,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无风险的胃癌胃切除病人,围术期分别接受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回顾性分析三种方案的营养支持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将90例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肠道预适应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前口服、术后管饲整肠内营养混悬液[整蛋白-中链三酰甘油(TP-MCT)];B组(整蛋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C组(短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短肽(SP)]。比较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7天营养指标(白蛋白、总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7天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人体成分指标以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比较三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耐受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结果三组病人术后营养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腹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