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HBsAg和RBC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为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传播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检查综合医院1所,根据其科室设置情况,分类进行抽样检测。HBsAg用RPHA法检测,RBC检测采用联苯胺法作潜血试验。每批实验均设阳性和阴性(空白)对照。结果牙科钳HBsAg阳性率最高,其次是采血针和采血吸管。直接接触血液的器械,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直接接触血液的器械,潜血试验最高的也是牙科钳、采血针和采血吸管,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器械。结论 HBsAg阳性和RBC污染基本是一致的,检出HBsAg的标本,潜血试验阳性率高,潜血试验阳性的标本,HBsAg检出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直接接触血液的器械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直接接触血液的器械。故消毒工作的重点是首先要抓好医疗机械直接接触血液的器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为临床诊疗HD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3例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母婴血型不合疑似HDN患儿,采集其血液,以盐水法鉴定ABO血型,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其行溶血"三项试验",记录相关检测及试验结果,并分析HDN与血型之间的关系、三项试验检测阳性率及血液采集时间与ABO-HDN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儿血液标本当中,检测结果呈阳性者153例,所占比例为83.61%;A型血患儿阳性率(87.85%)明显高于B型血患儿(77.6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HDN阳性检出率(60.92%)明显高于男性患儿(46.8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采集时间为1~7 d患儿ABO-HDN阳性检出率(89.17%)明显高于7~14 d(73.0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HDN中,A型血患儿的发病率要高于B型血患儿;血型血清学检测的"3项试验"当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的特异性最高,可有效检测血液标本的阴、阳性;临床应重视血清学检测的重要性,并尽早为疑似ABO-HDN患儿抽血送检,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以及早为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减少并预防ABO-HD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BsAg检测中强阳性的拖带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分别用英科新创和北京万泰两种酶联试剂对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7560人份进行HBsAg检测,初、复检有一边阳性的用试管标本再检,两边同时阳性的和强阳性底下疑为拖带污染的用采血管标本再检。再检均采用同种试剂双孔平行检测。结果:27560人份标本中初、复检阳性的312例。经过再检后有38例阴性274例阳性。结论:通过采血管标本再检来降低假阳性,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度,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日常毛细血管末梢橡胶吸管采血用具一微量定量采血管的污染情况,了解采血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每天微量定量采血管的橡胶吸头(非一次性的)进行潜血试验,以测定其受血液污染的程度。结果44.4%的橡胶吸头受到污染。结论医院使用一次性的微量定量采血管,因橡胶吸管不是一次性的,它将会引起严重的医院交叉感染,特别是艾滋病扩散的日益严重,毛细血管采血应全部采用一次性的工具,以有效的控制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低浓度样本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CMIA、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32例肝病门诊和脾胃病科病人血清HBsAg,并对其中HBsAg 低浓度标本25 例用三种方法测定.结果:①232 例标本中HBsAg 阳性:CMIA法106例,TRFIA 法105 例,ELISA 法93例,CMIA与 ELISA,TRFIA与 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IA 与TRF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分别为94.39%、94.83%和99.14%.②低浓度标本用三法测定HBsAg,CMIA25例阳性、TRFIA 24 例,ELISA 18例,ELISA与CMIA、TRF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TRFIA 阳性检出率要高于ELISA.结论:CMIA与TRFIA定量检测HBsAg其灵敏性、准确性都基本相当,但TRFIA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HBsAg低浓度标本采用CMIA 定量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临夏地区不同民族梅毒血清学阳性率,为预防和治疗梅毒提供依据。方法:用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1058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标本,阳性标本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复检。结果与结论:TP-ELISA检测住院及门诊患者10588例血清标本,阳性192例,阳性率为1.8%,高于1.59%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汉族60例,阳性率0.6%;少数民族132例,阳性率1.2%,少数民族明显高于汉族。采用TP-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TRUST法检测,44例阳性,阳性率为0.42%。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和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实验室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临床216例诊断为淋病的分泌物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检测,中段尿液采用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检测,对四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R检测法的阳性率最高为63.89%.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的阳性率为45.83%,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38.43%.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最低为17.59%.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并收集CLIA法定量检测抗体阳性标本数据,再应用ELISA方法进行复检。收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CLIA和ELISA检验乙型肝炎的重复性,并比较这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检出率。结果:CLIA的重复性优于ELI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LIA检出HBsAg、HBeAg、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96.67%、95.00%、93.33%,均高于ELIS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二者检出HBsAb、HBe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CLIA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其准确性相比ELISA要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本院传染科收治的15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集所有入选者血液样本,对其进行ECLIA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ECLI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高达93.3%(140/150),ELISA法阳性率仅仅为74.7%(112/150),ECLIA法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与ELIS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故ECLIA法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P 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ECLIA法对HBsAg检测在阳性率,灵敏度等许多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故建议将ECLIA法作为临床检测HBsAg的首先方法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血站对HBsAg的检测多采用ELISA法。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原始记录易保存,因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站采用瑞士HAMILTONGS公司产的全自动酶免系统检测血液标本,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AT加样针清洗擦拭不彻底,常常引起加样过程的强阳性拖带污染,假阳性升高。现将本站2006年10月—2007年9月共23788人份血液标本HBsAg的检测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站2006年10月—2007年9月的无偿献血者标本23788人份。1.2试剂:初检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复检用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分析福建宁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的核酸检测情况。方法:应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 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对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福建省宁德市 2 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阴性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合格的 47863 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47863 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混检有反应性样本例数为 772 例,混检阳性率 1.6 %;混检阳性标本拆分单项检测有反应性样 本例数为 120 例,拆分阳性率 15.54 %;检测出有 120 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呈反应性,标本阳性率为 0.3 %,丙 型肝炎病毒(HCV)–RNA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RNA 的结果均呈非反应性;120 例核酸检测呈反应性样本中, 46 ~ 60 岁、首次献血及外地的样本阳性例数显著高于 18 ~ 45 岁、多次献血和本地样本阳性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男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宁德市 HBV 感染为常见的输 血传播疾病的主要风险,通过核酸检测可掌握HBV在本区域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增加血液筛查的检出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不同方法学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和精密度.结果:化学发光法测定灵敏度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灵敏度高,三种方法用于低浓度HBsAg检测时,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均高,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对HBsAg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其优势尤其在检测低浓度HBsAg时体现更充分,值得临床作为低浓度HBsAg检测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阳性率高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方法,以达到在非肺科专科医院中对肺结核病患者初筛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100例随机采样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采用酒精灯加热,集菌涂片法选用水浴箱恒定加热方式。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0%,集菌涂片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64%(P〈0.001)。结论:集菌涂片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与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集菌涂片改良法可作为非肺科医院结核病的初筛试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治疗中两种一次性采血针采集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选择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25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依次采集凝血四项、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标本,对照组则采用一次性两用采血针先采集凝血四项、血常规、电解质后分离采血针刺塞端后接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采血用时、血液外渗、局部皮肤牵拉疼痛等的差异。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用时、血液外渗、皮肤牵拉疼痛等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集血液标本较一次性两用采血针用时短,且可减少血液外渗,降低患者局部皮肤牵拉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惠州市中心血站采集到的65806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开展NAT与ELISA检测,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ELISA检测阳性513份,阳性率0.78 %;ELISA检测结果阴性标本,核酸检测阳性59例,阳性率0.09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6.10 %,单试剂阳性标本与核酸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2.28 %,灰区阳性标本与NAT检测结果符合率为0。ELISA检测阴性标本NAT检测阳性数为59例,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经电化学发光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为52例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7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NAT检测同ELISA检测相比,假阳性率略低,ELISA检测漏检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NAT检测优于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丙型肝炎诊断中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台山市中医院术前例行检查的血液标本6000份,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金标法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6000份血液标本中,72份为阳性。经ELISA检验,结果显示血液标本中6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00%;经金标法检验,结果显示血液标本中55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92%,ELISA检验阳性率高于金标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丙型肝炎诊断中,ELISA检验阳性率比金标法高,具有较强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出现,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儿童常见细菌及真菌血流感染中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的价值。方法:选择140例疑诊血流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标本后实施血培养法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结果:血培养法检测阳性标本为16份(阳性率为11.43%);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检测阳性标本为30份(阳性率为21.43%),血培养法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检测儿童常见细菌及真菌血流感染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在短时间内检测微生物阳性率,且操作简便,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某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状况,为在校学生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某学院2004-2008年入学的13419名新生采血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HBsAg总体阳性率14.93%;男生HBsAg阳性率为17.09%,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57%;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12.89%,乡镇学生HBsAg阳性率为18.22%。结论:大学生HBsAg总体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大预防控制力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乙肝在校园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BO溶血病发病率与检测方法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新生儿进行ABO新生儿溶血(HDN)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抗体滴度。结果:105例病例中确诊为ABO—HDN的A型患儿为23例,阳性率59%(23/54),B型患儿为31例,阳性率47%(31/5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其母血清中IgC抗A或抗B抗体滴度均≥1:6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0例,阳性率19%(20/105),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49例,阳性率是46.7%(49/105),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7例,阳性率是35.2%(37/105)。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是早期诊断ABO—HDN的有效方法;ABO~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