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NK/T细胞,以面部中线部位的组织破坏为特征,并与EB病毒密切相关的一类淋巴瘤。新近WHO对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认为本病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个独立病种。 相似文献
2.
3.
报告1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因放射治疗导致全身皮肤过敏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加强病情观察,通过做好皮疹、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时指导等,患者能完成放射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4.
江雪红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01-10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NK/T细胞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通过病史采集、有创作、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该病。结果:原发于肺部的NK/T细胞恶性淋巴瘤比较罕见,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结论:对疑似病例进行有创检查,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Ⅱ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8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Ann-Arbor分期的IE、IIE期,其中14例行单纯放疗,24例行放化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5年生存率为68.4%,单纯放疗、放化综合治疗患者的5生存率分别为63.3%、70.8%.Log-rank分析结果示,影响鼻腔NK/T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因素:年龄、B症状、LDH值和初次疗效(P<0.05).结论 Ⅰ、Ⅱ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60岁、有B症状、LDH值升高以及初治疗效未达到完全缓解提示预后较差;与单纯放疗比较,放化疗并不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病毒EBV等表达情况。结果镜下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增生,18例可见明确的肿瘤细胞以血管为中心呈破坏性浸润,表现为肿瘤细胞在血管内膜下及管壁内浸润,多种炎症细胞混合浸润,1例可见鳞状上皮假瘤样增生,21例的肿瘤细胞均为T细胞分化抗原CD45RO(+),NK细胞相关抗原CD56(+),T细胞颗粒相关抗原TIA.1(+),EBV(+)。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V原位杂交阳性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李学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0):46-48
目的 分析吉西他滨单独或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吉西他滨单独或联合方案治疗的20例已接受其他化疗方案治疗并出现病情恶化的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评价吉西他滨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接受吉西他滨治疗后显效8例(40%),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20例患者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2.2、3.4个月,其中8例显效患者的中位PFS为6.8个月,OS因为还有患者存活不能确切计算.结论 吉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效果较好,是L-天冬酰胺酶类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很好的补救方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及肿瘤侵犯范围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ⅠE72例,ⅡE14例。放疗:放疗剂量≥40GY58例,<40GY11例,24例行颈部照射,其中预防性照射10例,治疗性照射14例。化疗:73例行CHOP、CHOPE、proMACE/CytaBOM、MACOP等方案化疗1-6个周期,其中22例放化疗同时进行,23例行化疗-放疗-化疗,11例放疗后化疗,17例单纯化疗、13例单纯放疗,化疗≥3个周期45例,<3个周期28例。肿瘤侵犯范围:Ⅰ区37例,Ⅱ区28例,Ⅲ区21例。结果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55.8%,5年无病生存率为40.7%,局部控制率86.0%。B症状、CR率、超腔、PS评分对OS率、DFS率、局部控制率有显着影响;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5年OS率、5年DFS率有明显差异,P<0.05;首程治疗:化疗≥3个周期,放疗≥40GY,差异有显着性,P<0.05,全颈预防照射与未照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B症状、CR率、超腔、PS评分是影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的主要因素,首程治疗放疗≥40GY,化疗≥3个周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提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需进行足量的放疗和化疗,合理的治疗模式是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的综合治疗。不必常规行颈部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相对于共面VMAT技术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在Raystation4.7.5计划系统上设计非共面VMAT计划和共面VMAT计划,评估2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同时比较2种计划的出束跳数和治疗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VMAT计划相比,PTV的CI、HI、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危及器官如晶体、眼球、脑干等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以及出束跳数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面VMAT计划的出束时间比非共面VMAT计划减少约7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共面VMAT技术涉及转床角时间,进而增加了其治疗时间。结论:对于鼻腔NK/T细...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前瞻性方法对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随访1987年广州市、中山市和四会市近10万居民EB病毒抗体(VCA/IgA)普查中所有阳性人群和配对选择阴性对照资料,到1994年底,共发现鼻咽癌94例,其中阳性队列91例,阴性队列3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13‰和126‰,调整性别年龄后相对危险度为1014。95%可信区间为348~4760。结果表明,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的关联,除具有筛检的意义外,还提示长期的高鼻咽癌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病毒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潜伏蛋白(EBNA1)免疫球蛋白A抗体(IgA)的检测对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法(IE)和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6例鼻咽癌患者、1290例非鼻咽癌门诊患者、职工体检767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EA/IgA、NA1/IgA抗体。结果鼻咽癌患者VCA/IgA、EA/IgA、EBNA1/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8t.9%、和87.7%;非鼻咽癌患者组为18.0%、0.2%、和15.3%;对照组为5.1%、0、13.8%。鼻咽癌组的三种IgA抗体阳性率均分别高于非鼻咽癌组和对照组(P〈0.001),非鼻咽癌组的VCA/IgA抗体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P〈0.001)。检测VCA/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9%和94.9%;EA/IgA为引.9%和100%;EBNAI/IgA为87.7%和86.2%。结论VC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在较高的水平;EA灵敏度低特异度高;EBNA1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及VCA,提示免疫酶法检测VCA/IgA抗体仍然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理想的方法,ELISA法EBNAI/Ig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比前者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面中线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ma,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45RO、CD56、TIA-1)和B淋巴细胞(CD20、CD45RA),同时进行EBV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1)67例病例中,男女之比为2.7:1,平均年龄43岁,发病部位多位于鼻腔;(2)按照WHO新分类法,67例中B细胞淋巴瘤有31例(47.4%),NK/T细胞淋巴瘤有30例(46.2%),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有6例(9.1%);(3)67例中有27例EBER1/2检测表达阳性(40.3%),其中25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31例B细胞淋巴瘤均表达阴性。结论 面中线NHL以NK/T细胞淋巴瘤多发,EBV感染与淋巴瘤组织类型有关,与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味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味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经鼻腔接种小鼠,建立感染模型。实验设10倍麻杏石甘汤组、5倍麻杏石甘汤组、感染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感染模型组灌胃给生理盐水,其它各组灌胃给相应浓度的药物,1次/d,0.4 ml/次,连续8 d。最后一次给药后禁水、禁食8 h,取标本进行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检测。结果10倍麻杏石甘汤加味方组CD3 、CD4 T细胞亚群百分率、CD4 /CD8 比值显著高于感染模型组(P<0.05),CD8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低于感染模型组(P<0.05)。10倍麻杏石甘汤组、5倍麻杏石甘汤加味方组CD8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低于感染模型组(P<0.05)。结论10倍临床最大用量的麻杏石甘汤和5倍临床最大用量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方能明显调整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难治性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治疗的2例高危/难治性AML患儿及1例侵袭性NKTCL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于高危/难治性AML患儿,采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米托蒽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LAG-M)方案治疗,即d 2~6静脉滴注克拉屈滨5 mg/(m2·d),d 2~6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 g/(m2·d),d 2~4静脉滴注米托蒽醌10 mg/(m2·d),d 1~6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 μg/(kg·d)。对于侵袭性NKTCL患儿,采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即d 1~5静脉滴注克拉屈滨5 mg/(m2·d),d 1~5静脉滴注阿糖胞苷500 mg/(m2·d) 。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于治疗前与其签署临床治疗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患儿1为女性,16岁,临床诊断为高危/难治性AML M5。患儿1接受CLAG-M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为1.37%,MLL-AF9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为0。但是,该例患儿在后续巩固治疗中,因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导致的颅内出血而死亡。②患儿2为女性,6岁,临床诊断为高危/难治性AML M2。患儿2接受CLAG-M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骨髓MRD为0.81%;接受CLAG-M方案治疗第2个疗程后,骨髓MRD<0.001%。随后,患儿2接受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移植后无事件生存时间已达2年。③患儿3为男性,4岁,因"皮肤破损5月余"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侵袭性NKTCL。患儿3接受克拉屈滨+阿糖胞苷治疗1个疗程7 d后,未再出现新皮疹;20 d后,皮肤出血、溃烂明显减轻,鼻翼、躯干及四肢破损皮肤约80%结痂,鼻翼处皮肤破损范围约缩小50%;40 d后,50%~60%躯干、四肢破损皮肤愈合,达到部分缓解。患儿3最终带瘤进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骨髓细胞形态学复查结果为完全缓解,骨髓MRD<0.001%。移植后2个月,患儿3侵袭性NKTCL复发,对其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1次,肿瘤负荷未再增多。迄今,患儿3移植后带瘤生存时间已达1年。④3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及不同程度感染,经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后,上述症状均被控制。 结论CLAG-M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部分高危/难治性儿童AML及侵袭性NKTCL有效,是此类患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有效桥接手段。防治感染是这2种方案治疗高危/难治性AML及侵袭性NKTCL患儿成败的关键。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病例研究,应用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难治性儿童AML及侵袭性NKTCL的疗效,仍有待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DsbA蛋白分子伴侣性质,原核系统内可溶性表达风疹病毒E1蛋白并进行纯化,用于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 方法 将PCR扩增的风疹病毒E1核酸序列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DsbA中,依次进行表达和亲和纯化,利用产物建立IgM捕获ELISA方法鉴定DsbA-E1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实用性. 结果 表达纯化的E1蛋白经酶标记建立IgM捕获ELISA方法,检测60份抗风疹病毒IgM阳性血清和60份健康人血清,其中阳性血清检出例数为45例,检出率为75%;健康人血清检出1例,检出率为1.7%,特异度为98%;用酶标记E1蛋白建立的捕获ELISA法阳性检出率98.3% (59/60),阴性检出率100%,初步表明E1蛋白抗原表位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 结论 融合蛋白DsbA-E1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表达形式存在,该重组蛋白抗原性强,利用其建立的IgM捕获ELISA方法,可用于检测风疹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溶性4-1BB(s4-1BB)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s4-1BB水平,分析其与炎性指标、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s... 相似文献
19.
对437例乙型肝炎和肝癌病人进行了HBxAg和抗-HBx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HBxAg阳性率为3.66%(16/437),抗-HBx阳性率为2.97%(13/437);HBxAg主要出现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而抗-HBe为阴性的血清中,它与抗-HBs的关系不密切;抗-HBx主要出现在HBeAg和抗-HBc阳性,而HBsAg和抗-HBe为阴性的血清中,它与抗-HBs的关系亦不密切。上述结果说明HBxAg/抗-HBx系统的出现与体内乙型肝炎的病毒复制有关,同时也说明抗-HBx不是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20.
Ivan Díaz Joan Pujols Llilianne Ganges Mariona Gimeno Laila Darwich Mariano Domingo Enric Mateu 《Vaccine》2009,27(41):5603-5611
T-cell epitope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glycoproteins 4 (GP4), 5 (GP5) and nucleocapsid (N) were predicted using bioinformatics and later tested by IFN-γ ELISPOT in pigs immunized with either a modified live vaccine (MLV) or DNA (open reading frames 4, 5 or 7). For MLV-vaccinated pigs, immunodominant epitopes were found in N but T-epitopes were also found in GP4 and GP5. For DNA-immunized pigs, some peptides were differently recognized. Using a large set of PRRSV sequences it was shown that N contains a conserved epitope and that for GP5, the genotype-I counterparts of previously reported epitopes of genotype-II strains were also immunogeni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