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甲酸(RA)对结直肠癌组织维甲酸受体(R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4组。第1、2组注射二甲基肼,第3、4组注射生理盐水。于第7周开始,第2、3组每天给大鼠灌服维甲酸50mg/kg,至第14周,然后分批处死。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癌组织的RAR含量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PCNA指数。结果第1、2组结直肠癌发生率100%和1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注射RA前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RAR水平分别为2.64、2.11、1.16和1.78fmol/μgDNA,RA可使癌组织RAR水平升高(P<0.01)。注射RA治疗前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癌组织PCNA分别为33、33、168、98,RA能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组织PCNA指数(P<0.01)。结论RA可以减少二甲基肼诱发结直肠癌的发生;并可使结直肠癌组织的RAR水平上升和PCNA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PCNA表达状况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DukesAB同DukesCD期间增殖指数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存组间明显不同,结论,PCNA增殖状况是肿瘤侵裘和转移的重要特征,可以独立的预测大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评价直肠癌术前辅助性治疗的新方法。方法直肠癌周粘膜多点连续封闭式注射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和卡铂(CBP),次日手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并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结果直肠癌原发灶癌细胞变性51例、坏死率80%(41/51);淋巴结转移灶变性坏死率为826%(171/207);原发灶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2%(37/51),对照组阳性率100%(30/30),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316,P<001)。平均PCNA指数(PCNALI)分别为(47±19)%和(38±1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u=541,P<005)。淋巴结内癌细胞PCNA表达,治疗组阳性率773%,平均PCNALI(40±13)%,对照组阳性率913%(126/138),平均指数为(50±1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癌周粘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对原发灶和淋巴结内转移癌有杀伤作用并降低其增殖活性。重复给药可加强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Wang G  Chen X  Qiu F  Tao D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613-615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型肝癌形成过程中,脾脏对肝细胞的增殖水平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以期了解脾脏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为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切脾(45只)组和未切脾组(45只)的肝细胞增殖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病理学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1)切脾组肝硬化形成早于未切脾组,肝细胞变性变明显高于未切脾组,(2)2组肝细胞增殖水平均随诱癌时间延长而增高,18周后达最高,(3)切脾组肝细胞增殖水平在诱癌中期明显低于未切脾组(t=4.76,P<0.05)停用DENA后到18周,2组增殖水平相近。结论:诱癌过程中,脾与肝细胞的增殖水平密切相关,脾脏对肝细胞的再生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春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胃肿瘤(胃腺瘤性息肉10例,胃癌94例)组织切片中PCNA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PCNA指数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  相似文献   

6.
胆系恶性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40例胆囊癌和42例胆管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意义。高分化和组织学分级I级的胆系癌PCNA阳性细胞率评分均数明显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和组织学分级III组的胆系癌;转移组胆囊癌和胆管癌PCNA阳性细胞率评分均数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病例,结果提示PCNA阳性细胞率高的胆囊癌和胆管癌预后不良,PCNA可能是反映胆囊癌和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胆管癌胆囊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胆管癌、胆囊癌及其良性病变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妻现“胆管癌、胆囊癌PCNA蛋白阳性反应率为83.5%和85%,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癌变组织有较经强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反义核酸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核酸是天然存在于原核生物内或根据碱基互补原理人工合成的短片断寡聚核苷酸,通过与靶基因或mRNA配对结合,阻断基因转录和翻译,从而特异性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978年Zamecnik等〔1〕首次将反义技术应用于抑制病毒基因表达研究并获得成功,从而进入了应用反义技术研究基...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GISMT中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表达按正常胃肠道平滑肌组织,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Ⅰ,Ⅱ,Ⅲ级的依次明显递增,同时,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性质,大小,中心有无坏死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盂输尿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PCNA、AgNORs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s)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改良银染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胃泌素和PCNA的表达及AgNORs计数.结果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39.58%,高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粘液腺癌(P<0.05).癌组织的PCNA-LI及AgNORs计数显著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0.01),胃泌素阳性表达组癌组织PCNA-LI和AgNORs计数均明显高于胃泌素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部分大肠癌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方式合成产生胃泌素,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Wang X  Mei H  Che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84-486
目的研究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7例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情况,计算出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表达指数,并对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凋亡指数与PCNA指数比值在复发组小于非复发组(P<001),显示在复发组癌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细胞凋亡程度。结论对凋亡指数及PCNA阳性指数的综合分析,即凋亡指数与PCNA阳性指数的比值,可更全面的反映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状态,对判断肿瘤的复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特征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肾上腺肿瘤细胞增殖特征,对肿瘤恶性度及预后作出判断,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肾上腺恶性肿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并与25例肾上腺良性肿瘤和12例增生、正常肾上腺组织对比,以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片做积分吸光度测定,并进行PCNA指数计数。结果显示:肾上腺恶性肿瘤PCNA表达高于良性肿瘤,两者又高于增生、正常肾上腺表达。结果表明:图像分析积分吸光度测定对判断肿瘤恶性度和不良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PCNA可用于细胞增殖特征评估。  相似文献   

14.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的96例结直肠癌石蜡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CNA;按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1-4级,1、2级为PCNA弱级,3、4级为PCNA强级,结果 (1)PCNA在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差的肿瘤细胞PCNA表达增多;(2)PCNA表达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DukesC期及有淋巴结转移,PCNA表达明显增多;(3)PCNA表达与患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等因素无关;(4)PCNA表达与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有关,PCNA强级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显高于弱级,结论 PCNA在常规的病理切片上能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是判断结直肠癌患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膀胱癌、52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清晨中、后段尿液,采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PCNAmRNA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PCNAmRNA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为64%,低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8%(P<0.05),敏感性为100%,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69%(P<0.01)。膀胱良性疾病患者、Ⅰ、Ⅱ、Ⅲ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CNA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0.5128±0.0307、0.5153±0.0402、0.6560±0.0626、0.8657±0.0266。膀胱良性疾病患者与Ⅰ级膀胱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Ⅲ级膀胱癌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CNAmRNA表达强度随膀胱癌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CNAmRNA表达强度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P<0.01),分别为0.8040±0.0807、0.5595±0.0447。结论尿脱落细胞PCNAmRNA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肿瘤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组织PCNA及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肿瘤类型(组织学类型和免疫表型)与PCNA增殖指数有关,免疫表型或肿瘤生物学行为属T细胞性,淋巴瘤的PCNA指数高于B细胞性和非T非B细胞性淋巴瘤,前者预后亦较后者差。结论PCNA可作为评估淋巴瘤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8例TCCB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 TCCB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6.2%(50/58),不同病理分级或临床分期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PCNA表达强度与分级或分期呈正相关(P<0.05);不同PC-NA表达强度的TCCB样品之间,端粒酶活性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者呈正相关。结论 TCCB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有较好的协同性,二者联合检测对TCCB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Batroxobin 等药物对兔静脉移植模型早期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表达的影响。 方法 兔颈静脉移植于颈动脉后应用 Batroxobin 、 L M W H 、 Urokinase 和 Verapa mil 治疗, 并于不同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 P C N A 表达的变化。 结果 术后3 、7 、14 天均有 P C N A 的表达;3 天时 Urokinase 、 L M W H 两组 P C N A 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相反 Verapa mil 及 Batroxobin两组的 P C N A 指数均低于对照及其他两组;术后7 、14 天动、静脉 V S M C 中的 P C N A 各组的表达均与术后3 天相同只是强度略有下降;移植静脉 P C N A 指数均略低于相应动脉。 结论  Urokinase 、 L M W H对血管移植后动、静脉 V S M C 内的 P C N A 表达无影响, Verapa mil 及 Batroxobin 对移植静脉及相应动脉平滑肌细胞的 P C N A 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PCNA和AgNORs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核仁区嗜银染色 (AgNORs)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和嗜银染色技术对 48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和 1 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PCNA和AgNORs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 (PCNA LI)和AgNORs计数均显著高于癌旁 3cm和 6cm粘膜及正常粘膜 (P<0 .0 1 ) ,PCNA LI在DukesC期和D期显著高于DukesA期 (P<0 .0 5)。癌旁 3cm粘膜细胞AgNORs计数显著高于癌旁 6cm粘膜 (P<0 .0 1 )及正常粘膜细胞的AgNORs计数 (P<0 .0 5)。结论 大肠癌癌旁粘膜部分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提示癌旁粘膜是一种不稳定的癌前状态 ,可能与大肠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