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建兰  郑建华 《护理研究》2005,19(30):2757-2758
肠瘘分为内瘘和外瘘,两者在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方面均有所不同,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非手术治疗,但只要引流通畅均应保守治疗,使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肠瘘病人的性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肠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肠外营养对于某些病人是一种供给必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方法。但若应用不当,可增加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并造成不必要的花费。Bird报道了如何通过一个营养支持小组的管理使得这些病人治疗质量得到改善。营养肠外营养为那些胃肠道无功能或不能用的病人提供营养支持(Henry,1997年)。胃肠道无功能可由疾病引起,诸如克隆氏病或结肠炎,这时治疗应让肠道休息以免炎症进一步加重。胃肠道不能用通常是由于大的切除性手术或肠瘘所致,这样妨碍了肠饲管的插入(Dewar,2000年)。肠外营养则直接将必需营养物质输入病人的循环系统(Power,2000年)。一个营养…  相似文献   

3.
多发肠瘘手术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生,术后炎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1]。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有效地巩固手术疗效。我院2005年11月为1例高位多发肠瘘病人实施肠修补手术,术中  相似文献   

4.
肠造口术是肛肠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也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必要措施。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近20万人,接受肠造口术的达10余万人。但是,由肠造口术改变了病人的排便习惯、排便方式和身体外形,对病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是一个恶性打击。有些病人因惧怕肠造口而延误或放弃治疗,以致丢掉了生命。  相似文献   

5.
护士学英语     
何莳萍 《全科护理》2009,(8):750-750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可转移至右下腹部包裹粘连,出现炎性肿块。腹膜炎局限在右下腹部时,形成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脓肿若不及时引流,一部分病人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形成肠瘘。肠瘘是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消化道液大量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引发肾衰竭、营养不良与严重感染,其病程长、病死率高。我院2008年12月收治1腹膜后阑尾脓肿致肠外瘘病人,经过22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护士学英语     
何莳萍 《家庭护士》2009,7(8):750-750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可转移至右下腹部包裹粘连,出现炎性肿块.腹膜炎局限在右下腹部时,形成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脓肿若不及时引流,一部分病人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形成肠瘘.肠瘘是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消化道液大量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引发肾衰竭、营养不良与严重感染,其病程长、病死率高.我院2008年12月收治1例腹膜后阑尾脓肿致肠外瘘病人,经过22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钱君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79-1279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肠外瘘治疗中存在着治愈率低(30%~50%)、病程长、医疗费用贵等问题。肠外瘘尤其是高位肠瘘患者,每日瘘口均有大量消化液丢失,患者的内稳态及营养状态不容易得到改善。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0例肠外瘘患者实施肠液回输加肠内营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肠外瘘是肠管之间、肠管与其它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的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肠道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而腹腔感染又是肠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肠瘘患者最常见的死因~([1])。由于肠外瘘渗出的消化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腐蚀性强,易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糜烂或  相似文献   

9.
肠瘘病人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完全的引流以清除肠瘘液,避免瘘液积存,以控制感染。传统的护理方法是臀下置垫,有肠瘘液时及时擦洗周围皮肤,更换床单,容易导致病人皮肤湿疹、溃烂等,增加了病人痛苦,同时也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2006年5月-2008年7月我科对12例肠瘘病人应用负压吸引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习肠伤寒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81~2002年收治的25例肠伤寒并发穿孔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病人均行剖腹探查,单纯肠穿孔修补9例,肠部分切除 肠端端吻合术13例,肠外置3例,术后切口裂开2例,肠瘘3例,治愈22例,死亡3例,均死于肠痿全身衰竭。结论:术前诊断,早期手术,合适的术式以及术后的全身治疗是病人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肠瘘是某些腹部手术,特别是肠道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持点是病程长、恢复慢,因其营养不能完全由肠道吸收(高位肠瘘病人更明显)逐渐使患者营养状态欠佳、消瘦,甚至可成为恶病质状态,这样的病人如果周围静脉不充盈还会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极大困难,对此类病人,采取TPN营养可以大大给患者提供营养。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肠癌病人5例,其中高位肠疾3例,我们采取了TPN营养均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典型病例介绍患者男,问岁,因化脓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后并发小肠、空肠疾,于1998年2月27日入院。患者体质极…  相似文献   

12.
<正> 许多疾病本身和有关的诊断、处理手段(如禁食、胃肠减压、手术前的肠道准备等)都能影响到病人的营养。近年来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已受到普遍重视,在欧美国家,其发生率约25~60%。对因病造成营养不良、需维持或加强营养,但不能或不能充分经胃肠道补充营养者,可给肠道外营养(即静脉营养)治疗。高位肠瘘、短肠综合征早期、胃肠道梗阻、胃肠道放疗或化疗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及破伤风等病患者不能、不宜或不易经消化道补充营养,可通过静脉补给患者每天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行全静脉营养(即全肠道外营养,TPN)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目的是减少体内蛋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以来,我科为近20余例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肠瘘及全胃切除的病人实行胃肠内营养(TEN)与胃肠外营养(TPN)联合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整个营养治疗中,护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关系病人能否坚持TPN、TEN治疗及获痊愈的关键。对于肠瘘及短肠综合症病人特别是高位肠瘘病人,我们采取了以TPN为主,而对有部分消化功能存在的病人,以TEN为主。一、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我们采用的输人系统是周围静脉,而对严重肠瘘的病人需要长期营养治疗者,采用的是锁骨下静脉插管。应用的是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系统。 1.常用制剂:复方氨基酸、10-25%的葡萄  相似文献   

1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腹腔内广泛粘连,结合术后胃肠功能的抑制,所造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此类肠梗阻有它的特殊性,其治疗有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绝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不必要的手术,甚至肠瘘、重症感染、短肠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肠瘘多由手术或创伤引起,是腹部外科常见重症之一,肠外瘘即肠腔通过瘘管与体表相通.肠瘘不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营养丧失,还可继发严重感染.此外,由于漏出液含多种消化酶,腐蚀性强,可引起周围皮肤红肿、糜烂、剧痛甚至感染[1],增加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增加医疗成本,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如何做好瘘口护理、保护瘘口周围皮肤、促进瘘口愈合是护理肠外瘘病人的难题.我科于2010年5月收治1例腹腔间质瘤术后腹壁双瘘口的肠外瘘病人,将造口及伤口用品用于该病人的切口保护、两瘘口及周围皮肤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肠瘘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1],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病死率为20.3%[2]。老年肠瘘病人常常多病共存,机体免疫力下降,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由于消化液的大量丢失,病人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情危重。因此,如何促  相似文献   

17.
王永丽 《全科护理》2011,9(33):3060-306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是腹部手术早期(2周左右)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腹腔内广泛粘连,胃肠功能抑制造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如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和短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肠外瘘一但发生,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嘲。以往常规应用的乳胶管引流和烟卷引流都属被动引流,引流效果不佳。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肠外瘘患者11例,经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熊俊  林光燕 《当代护士》2022,(3):162-165
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和器官发育不成熟,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高发人群[1].在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出现肠穿孔时,肠造瘘术是治疗NEC 的重要方法[2-4].肠瘘是腹部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发生肠外瘘时,大量的肠内容物流出使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甚至形成溃疡[...  相似文献   

20.
肠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较常见。我院1994年~1996年收治17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级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5~61岁。行肠修补术13例,肠切除肠吻合木3例,肠修补加肠造瘘术2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腹腔或盆腔脓肿2例,肠瘘1例,死亡2例。2术后护理2.1一般护理注意病人意识、原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本组术后有5例病人尿量少,血压在12/8kPa以下,考虑为术中体液丢失较多,灌注量不足所致,于是加快输液速度,加大补液量,使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应特别注意观察吻合口瘘或再穿孔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