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多动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SM系统中,把以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和情绪冲动为主的一组行为问题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ICD和CCMD中则称为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过去称MBD),其患病率约为学龄前儿童的5%~10%,原来认为ADHD仅限于儿童期,经过回顾性调查、前瞻性随访研究、家系调查及有关生物学研究显示,它与成人精神病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轻微脑功能失调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83名MBD儿童临床调查和62名正常儿童的对照研究。发现MBD儿童2/3学龄前起病,临床表现以注意障碍最为突出,其次为活动过度和情绪冲动与周围人关系不良。智力虽然较对照组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神经系统软症状、发育里程碑迟缓、情绪性格问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致病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不良及出生前后各种有害因素,轻度颅脑外伤。并发现亲属中有同病例和严重神经精神疾患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儿童癫痫合并注意障碍伴多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拉莫三嗪(LTG)治疗癫痫合并注意障碍伴多动(ADHD)的患儿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治疗期为1~2年。结果ADHD症状好转者9例,有效率为75%;癫痫发作频度减少≥50%,10例(83%),EEG好转率为75%。结论LTG治疗儿童癫痫合并ADHD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75例MBD儿童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75例MBD患儿和20名正常儿童的脑电图,发现MBD者异常脑电图(52%)显著多于对照组(15%),并以中、轻度(分别占1/2和2/5强)及具棘波、锐波(近5/9)为主,13例于利他林治疗后的异常脑电图随临床症状好转而改善,本组提示非正常分娩会增加异常脑电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苯异妥英(Pemoline)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多动综合征(注意缺损障碍,亦称轻微脑功能失调,MBD),已有20多年,文献报告很多,疗效肯定。该药适应症范围很广,主要为多动综合征儿童,但亦适用于成年轻微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170例强迫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70例出院诊断为强迫症病人进行了分析和随访。发现平均发病年龄31.5岁,以15~35岁为最多。其中14.1%有精神衰弱性格,35.1%有精神因素,27.1%有家族史,临床症状以穷思竭虑(66%),内心恐慌(35.5%),强迫性洗手洗澡(30.7%),洗衣(24.8%)为最多见。仅有单一症状者占21.2%,大多数患者同时具有强迫情绪和强迫观念。一部分强迫症患者当疾病发展到高峰时期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而致一度误诊为精神分裂症(20.6%)。有无自知力仍然作为鉴别的要点。使用三环抗忧郁剂显效率达61.3%。经1~25年随访后发现52.7%患者痊愈并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236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20年随访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在成年后的结局。方法 使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 - 3)对 2 0年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进行随访 ,并与正常人群作对照分析。结果  2 36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 ,2 0年后有 2 0 8%症状完全消失 ,79 2 %有残留症状 ,11 4 %仍符合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其社会经济状况差 ,罹患人格障碍、酒依赖、海洛因依赖者较多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在成年后有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8.
有人用右旋苯丙胺治疗儿童轻微脑机能障碍(MBD)综合征或"多动综合征".MBD的表现为多动、冲动、忍耐力差、注意不持久、难于克制和好侵犯.这些症状也见于慢性外伤后脑病.因此作者采用右旋苯丙胺治疗了一例慢性器质性脑综合征.病例男性患者,25岁,入院前16个月因汽车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使用DSM-Ⅳ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对一组多动综合征和一组无多动的儿童进行诊断,探讨DSM-Ⅳ的分布特征及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 多动组:为就诊的多动症儿童,符合临床诊断和ICD-10诊断标准,共92例。对照组:无多动的学校儿童96名。由家长填DSM-Ⅳ诊断表。结果 在188名儿童中,符合DSM-Ⅳ AD/HD诊断99例,多动组87例(94.57%),对照组12例(12.5%),后者包括单纯注意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无问题的儿童。如以临床诊断/ICD-10为金标准,DSM-Ⅳ的诊断灵敏度为94.57%,特异度87.50%,诊断一致性为0.91. 结论 中国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冲动症状难以达到DSM-Ⅳ的标准;DSM-Ⅳ标准扩大了诊断范围,主要是注意障碍为主型。在使用DSM-Ⅳ诊断时应考虑民族、文化、年龄、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多动儿童成年后的结局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上海地区自1979年以后开始应用“多动儿童”(即多动症)的临床概念。据了解,约有1~5%在校儿童可诊断为多动儿童。多动儿童成年后结局如何,看来较少研究随访。作者对197例于1979年诊断的多动儿童随访15年,了解成年后(平均25岁)的表现。并与类似社会经济情况地区的103名正常青年作对照.结果发现:1)多动儿童成年后约70%仍或多或少遗有当初的典型症状;2)多动儿童成年后所达到的文化教育程度较次于同龄青年,约15%未能进入初中(对照组仅1%);3)多动儿童成年后职业层次较低;4)多动儿童成年后出现严重品行问题的机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分型初探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 初步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分型.方法 使用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编制的儿童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CDIS),对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门诊194例ADHD患儿进行评定,并以DSM-Ⅳ标准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及混合型(ADHD-C)三个表型.结果 (1)亚型分布ADHD-I占45.9%(89例),ADHD-HI占7.7%(15例),ADHD-C占46.4%(90例);ADHD-C∶ADHD-I为1∶1.(2)CDIS量表总分194例的注意缺陷症状为(7.2±1.4)分,多动-冲动症状为(5.4±2.2)分;经方差分析,三个表型间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因子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3)核心症状频率194例中出现注意缺陷症状的频率为(79.5±2.9)%,多动-冲动症状的频率为(59.8±3.5)%.随年龄的增大,ADHD-HI和ADHD-C减少,ADHD-I增多.结论 在该样本中存在DSM-Ⅳ定义的三个表型,其中ADHD-HI的比例较低,ADHD-I与ADHD-C的比例相近;年龄对表型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儿童轻微脑机能障碍(MBD)症状群的意义和试图提出有关本病病因的假说。此症状群有多种名称:轻微大脑损害、多动行为症状群、细微大脑机能障碍、和脑炎后行为障碍等。它对儿童精神病学有很大意义,因为累及5~10%的学龄儿童。它又很可能是以后成年精神病的先驱,故有理论探讨价值。轻微脑机能障碍的概念由来这症状群首先出现于脑外伤或脑部感染之后的儿童行为障碍描述中,因此就归咎于脑外伤或脑感染所致。以后发现脑炎恢复之后,儿童在性格与行为方面与病前相比有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各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脑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152例临床诊断为ADHD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对ADHD进行分型,分析各型ADHD患儿的脑电图改变.结果 本组患儿脑电图正常108例(71.1%),异常44例(28.9%),脑电图异常改变均为非特异性.IVA-CPT检查示正常18例(11.8%),注意缺陷为主型41例(27.0%),多动/冲动为主型27例(17.8%),混合型40例(26.3%),多动无效26例(17.1%).脑电图异常率在注意缺陷为主型为25.0%,多动/冲动为主型为18.2%,混合型为18.2%;各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HD患儿脑电图改变无特殊性;不同亚型间脑电图异常率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使用DSM-Ⅳ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对一组多动综合征和一组无多动的儿童进行诊断,探讨DSM-Ⅳ的分布特征及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多动组为就诊的多动症儿童,符合临床诊断和ICD-10诊断标准,共92例.对照组无多动的学校儿童96名.由家长填DSM-Ⅳ诊断表.结果在188名儿童中,符合DSM-ⅣAD/HD诊断99例,多动组87例(94.57%),对照组12例(12.5%),后者包括单纯注意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无问题的儿童.如以临床诊断/ICD-10为金标准,DSM-Ⅳ的诊断灵敏度为94.57%,特异度87.50%,诊断一致性为0.91.结论中国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冲动症状难以达到DSM-Ⅳ的标准;DSM-Ⅳ标准扩大了诊断范围,主要是注意障碍为主型.在使用DSM-Ⅳ诊断时应考虑民族、文化、年龄、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他林合并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10-02—2012-02在南阳市精神病医院就诊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利他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他林合并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多动指数总分、行为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他林合并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用利他林。  相似文献   

1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4例垂体大腺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行MRI、视野复查显示,近全切除23/34例(67.65%),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91.30%;次全切除5/34例(14.71%),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80.00%;大部分切除4,34例(11.76%),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75.00%;部分切除2/34例(5.88%),术后视野恢复好转率50.00%;术后总体视野恢复好转率85.29%;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血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仁2.57,P〈0.05;后者仁3.01,P〈0.05)。随访28例,随访4-73个月,平均27个月。15,28例(53.57%)治愈,10/28例(35.71%)控制,3/28例(10.71%)复发。9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野缺损、能明显降低功能性腺瘤患者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分析平均随访18年的强迫症90例临床资料,75.6%于12~18岁起病;90%具有中学至大学的文化水平;有神经精神病遗传史者仅4.4%,但父母中有性格偏向者达63.3%;95.6%的病前性格为不均衡型,62.2%且伴强迫性特征,而其形成与环境影响密切有关者达71.1%;症状明显受情绪影响并随病程延长而减轻或趋于单一;未显示此症会发展成重性精神病。认为发病与幼年受不适当教育和训练有关,心理卫生和心理治疗对于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难治性癫痫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后效果趋于稳定的时限。方法 对12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并依照Engel分级对患者术后效果进行分类;比较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远期(1年半以上)随访疗效,观察术后达到EngelⅠ-Ⅱ疗效比例的变化。结果 12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中,术后半年随访发现:61%术后无癫痫再发,18%术后仅有先兆发作,7%偶有痫性发作(半年中小于2次),痫性发作明显减少(痫性发作减少大于80%)为5%,手术效果不明显(痫性发作减少小于20%)占9%;术后1年随访发现:无癫痫再发为45%,术后仅有先兆为12%,术后偶有痫性发作为12%(1年中小于3次),痫性发作明显减少为13%,手术效果不明显为18%。最近的随访结果如下(随访1.5~3年,平均1.8年):无癫痫再发占43%,仅有先兆占13%,术后偶有痫性发作占14%,痫性发作明显减少占13%,手术效果不明显占17%。半年期随访预后和1年期随访预后中达到EngelⅠ-Ⅱ的比例有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期随访预后与长期随访预后中达到EngelⅠ-Ⅱ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后半年期随访评判疗效不可靠,而1年期疗效预示术后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DSM-ⅢR注意缺损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及乙酰胆碱皮内试验方法调查了上海市少年管教所102名犯罪少年,发现48.04%仍有多动症表现,而对照组74名中,仅只4.05%,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作者认为本研究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多动症与青少年犯罪具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视神经脊髓炎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的特征。方法:对114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尸检结果,28例随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该病患者男女之比为1:2.5,发病年龄以12-50岁居多(85%),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占大多数(74.84%),视神经症状为首发占58.77%,视神经与脊髓症状的间隔时间在1年内者60例,占52.33%。脊髓以横贯性损害为主,有95例(83.33%),以胸段损害最多(64.33%),尸体解剖例2、3为NMO;病程中有缓解-复发者65例,其中有14例发展为多发性硬化,包括尸体解剖例1。结论:NMO有两种类型;复发型中有一小部分可发展成为MS,MRI,脑干视觉诱发电位和长期随访有利于NMO和MS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