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脑外。19例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9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3例,明显囊变坏死12例,“硬膜尾征”4例,颅骨破坏9例。术后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网状纤维染色见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2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2例。MR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3例,较均匀信号5例;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1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5例,明显坏死囊变13例,“硬膜尾征”14例,颅骨破坏11例。病理示瘤细胞分化不良,有丝分裂丰富,细胞密集,核增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跨叶生长倾向,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强程度显著,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少见“硬膜尾征”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23-2124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经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4例患者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10例位于颅底。19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8例呈跨叶生长。CT平扫结果 :14例呈等、稍高、低混杂密度,1例呈等密度,9例颅骨破坏,1例瘤内钙化;增强扫描结果:13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MR平扫结果:19例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17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结果:17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15例呈明显坏死囊变,8例呈明显出血,14例窄基底与脑膜连接,13例颅骨破坏,15例瘤周明显水肿。19例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呈分叶状,14例窄基底与硬脑膜连接。镜检结果表明19例呈肿瘤坏死囊变,10例出血,瘤细胞呈弥散性分布,间质存在许多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Ki-67水平升高。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基本呈分叶状,供血丰富,易出血、坏死、囊变导致密度不均,信号显著增强,大部分通过窄基底与硬膜连接,相邻颅骨出现溶骨性破坏,瘤周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颅内HPC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组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呈分叶状6例,不规则形2例,其中1例跨叶生长。MRI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稍高、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不均匀强化,血管流空征及瘤周水肿8例,以窄基底与邻近脑膜相连7例,侵犯邻近静脉窦5例(上矢状窦3例,横窦2例),邻近颅骨破坏4例,均未见脑膜尾征和钙化。术前MRI诊断HPC 2例,6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脑膜瘤5例。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HPC。术后3个月复查2例静脉窦肿块增大。1例肿瘤术后6年复发,余未见复发。结论颅内HPC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缺乏脑膜尾征和钙化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20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癌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采用CT平扫、增强扫描、MRI平扫以及DWI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MRA、MRV检查,对比分析CT、MRI平扫的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强化明显者20例,其中18例占位效益呈现不同程度;呈现方式为类圆形和波浪状分叶的例数分别有3例和17例;肿瘤细胞中出现坏死、囊变者15例,肿瘤内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者13例。T1WI中呈现略高或高信号以及等低信号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3例;T2WI中呈现混杂高信号及等低信号的例数分别为例12例和8例;DWI上呈等低信号及高信号的案例分别有14例和6例。脑膜以窄基底相连与宽基底相连的分别有8例和12例。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术前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脑膜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征象差异。材料与方法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脑膜肿瘤MRI征象差异。结果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相比,前者更多见MR平扫信号混杂、坏死囊变、强化不均匀、邻近骨质改变(P值均<0.05),后者更多见血管流空及瘤周中重度水肿(P值均<0.05),T2高信号、强化程度等高于血管、分叶状、瘤脑界面模糊、脑膜尾征5项影像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膜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征象存在差异,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8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主要表现为等长T1、等长T2混杂信号影,多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外形多呈分叶状;半数以上的肿瘤与硬膜窄基底相连;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根据MRI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的异同。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HPC和24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资料。采用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二者的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比较,肿瘤的长径(t=2.066,P=0.046)、分叶征(χ~2=7.111,P=0.008)、T1WI信号(χ~2=17.220,P0.001)、T2WI信号(χ~2=22.247,P0.001)、DWI等低信号(χ~2=4.310,P=0.038)、囊变坏死(χ~2=7.111,P=0.008)、瘤周水肿程度(χ~2=9.864,P=0.014)、血管流空影(χ~2=8.087,P=0.004)、与硬脑膜窄基底相连(χ~2=15.973,P0.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尾征(χ~2=0.150,P=0.698)、瘤内出血(χ~2=2.338,P=0.126)、中线结构移位(t=-1.656,P=0.106)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存在差异,对比分析二者的影像学征象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同分级HPC 39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WHO Ⅲ级间变型HPC 21例,WHO Ⅱ级HPC 1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21例间变型HPC中,20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9例跨叶生长;MR平扫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囊变坏死16例,“硬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0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18例HPC中,病灶呈类圆形9例,跨叶生长3例;MR平扫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10例;明显坏死囊变7例,“硬膜尾征”6例,相邻颅骨破坏2例,所有病灶瘤周水肿不明显.病理示间变型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18.41±1.31)%,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7.12±0.78)%.结论 颅内间变型HPC与HPC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更易出血、坏死、囊变致信号不均匀,少见“硬膜尾征”,更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到2017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6例。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6例行CT平扫,5例增强。结果:5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内;CT上,6例均为高密度肿块,2例伴坏死,1例伴钙化,增强后5例均明显强化,3例伴脑膜增厚强化。MRI上,4例(66.67%)呈与脑白质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1例呈与灰质等信号的等T1信号,1例呈稍长T1信号;T2WI上,5例(83.3%)呈与灰质等信号的T2信号,1例呈稍长T2信号;增强后5例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无强化,4例(66.67%)邻近硬脑膜或脊膜均增厚、强化,3例(50.0%)见典型"脑膜尾征";4例(66.67)颅内病灶伴水肿。2例伴骨质破坏。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0.
血管外皮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病理和组织学方面重叠表现多,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和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术前经螺旋CT或MR检查,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灶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肿瘤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瘤内见蚯蚓和结节状异常信号6例,不同程度坏死9例;所有肿瘤实质成分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中,6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所有病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8例孤立性纤维瘤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 cm,平均9.3 cm;密度或信号较均匀5例,不同程度坏死3例,伴点状钙化1例。CT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内可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CT动脉期呈地图样或线样葡行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可以诊断和鉴别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肿瘤18例,行MRI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与增强扫描.结果脑膜瘤10例,T1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常合并蝶骨增生.视神经鞘脑膜瘤3例,视神经不规则管状或梭形增粗,T1WI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双轨征".视神经胶质瘤1例,眶内见纺锤形肿块,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肿块明显强化呈"哑铃征".炎性假瘤3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肿块明显强化,眼外肌及眼睑常明显强化.黄色肉芽肿1例,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眼外肌明显增粗,小脑幕对称性等T1短T2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诊断颅眶沟通性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检查15例,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中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8例,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检查8例,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高信号2例。结论肾脏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肿瘤,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而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小出血灶、囊变坏死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病理及MRI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病例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及MRI影像学特点。结果: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11例,幕上常见,以累及皮质为主,部分囊变,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清楚,水肿少见,增强不强化或轻度环壁结节强化;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1例,多发幕上,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信号混杂,病灶边缘多清楚,少见水肿或轻度水肿,增强不强化或轻度不均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均位于侧脑室,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内有囊变,增强明显不均强化;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1例,位于左额颞顶叶,呈大囊状,有纤维分隔,T1WI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结论: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影像学表现的病变,需紧密结合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子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2例T2WI显示子宫内大片低信号区,同时加杂斑点状高信号,10例T1WI显示低信号区内加杂斑点同信号,2例T1WI显示均匀信号,19个附件囊肿,其中9个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4个T1WI呈讷是T2WI呈低或等信号,6个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结论: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X线平片及MRI影像资料。结果3例x线平片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MRI在T1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在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外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患者,观察CT、MRI图像上病灶的形态、边界、大小、信号(密度)、强化方式及幕上脑积水情况等。结果 31例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肿瘤形态多为不规则分叶状(23/31,74.19%),部分边界不清(18/31,58.06%),直径以20~50 mm居多(27/31,87.10%)。CT均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部分可见囊变区(23/31,74.19%)及钙化灶(5/20,25.00%),少数可有出血(4/31,12.90%)。MRI上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20/29,68.97%),T2WI上以等稍高信号为主(20/29,68.97%),部分信号混杂(9/29,31.03%)。病灶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0/29,68.97%),部分可见邻近脑膜强化(17/29,58.62%)。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脑积水及第3脑室前下疝。结论 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具有一些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提高影像学认识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MRI对脊膜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搜集并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6例,观察肿瘤部位、数目、瘤体信号表现及邻近硬脊膜改变,瘤髓交界带的MRI信号及增强后的MRI表现特征。结果:位于上、中胸段14例,颈段2例。肿瘤信号不均者6例。全部病例均未见囊变及出血,肿瘤邻近硬脊膜增厚1例,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结论:脊膜瘤多位于硬膜下间隙、脊髓侧方,单发多见且无囊变、出血。肿瘤信号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钙化。瘤髓交界带T2WI呈低信号时,肿瘤与脊髓可能存在粘连。脊膜瘤可引起硬膜增厚。Gd-DTPA增强具有明显均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