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靶向疗法已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的特异性生物治疗已成为近年来SLE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该文对部分生物制剂治疗SLE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SLE与妊娠     
SLE好发于年青妇女,这些患者的结婚、妊娠、分娩以及新生儿红斑性狼疮等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作者报告了SLE患者在治疗中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患LE以及SLE与妊娠有关连的病例,结合有关文献对SLE与妊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病例报告:例1,23岁,女,患SLE 3年后,在治疗中妊娠,因对药物可能引起畸胎有顾虑,不听从医生的医嘱,在妊娠中停止应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以急性发作和病情缓解交替为特点,SLE活动、尤其是肾脏疾病和感染是三大重要死亡原因.在1976年,Urowitz等描述了SLE死亡的双峰模式,即患者早期常死于SLE的活动和感染,后期常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由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综合治疗,80%~ 90%的患者可以存活10年以上[2].然而,随着SLE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新出现的老龄化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SLE的疾病模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就影响SLE预后的因素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做一概述,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动物实验及对SLE患者的研究表明,干扰素诱导蛋白家族在SLE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SLE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不反应是目前临床遇到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LE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膜表面P-糖蛋白的高表达,促使进入淋巴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被泵出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自分泌增加,拮抗激素的抗炎活性,共同参与诱导SLE患者对激素治疗的不反应.抑制或下调淋巴细胞P-糖蛋白活性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有可能促使临床逆转对激素治疗的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提取总RNA,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反转录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β肌动蛋向(β-actin)为内对照基因,检测每组中TGF-β1和CTG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PBMCs中TGF-β1和CTGF表达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CTGF在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EE患者的表达无明显差异;②肾损害组SLE患者TGF-β1和CTGF表达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和正常对照组;③未治疗组SLE患者TGF-β1的表达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CTGF在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表达无差异.结论:TGF-β1和CTGF在SLE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BMCs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可作为疾病活动、病情判断的指标之一,检测PBMCs中TGF-β1的表达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TPN2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基因作为SLE的遗传标记是一个很好的候选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p13.2,编码淋巴样特异性磷酸酶,有证据表明SLE T细胞酪氨酸磷酸化异常,促进了T细胞效应器功能紊乱,最终导致SLE发病.研究PTPN22基因在SLE中的作用,对探讨SLE发病机制及基因靶向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对斑秃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也对中西医治疗效果的优劣进行了总结。提出斑秃的治疗应提倡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重症SLE患者病情凶险,累及多器官,危及患者的性命.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方法,能发挥快速抑制免疫的作用,有效控制重症SLE,但同时也会带来诱发加重感染等副作用.本文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SLE的利与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Iys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Blys水平明显下降,但IL-1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组血清中IL-18、Blys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结论 狼疮2号方结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SLE患者,能明显降低IL-6、IL-10、IL-18及Blys的水平,有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过程,可降解多种胞质内异常物质,几乎参与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对维持免疫系统稳定至关重要.SLE作为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研究证实,自噬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参与SLE的发生发展,且狼疮患者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自噬水平均存在异常.自噬相关基因多态性与SLE易感性具有明显相关性,诱发或加重SLE的多种环境因素也可对自噬水平产生影响,部分SLE治疗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自噬水平.因而,自噬可能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转移酶在SLE表观遗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LE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显示,DNA低甲基化状态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转移酶是DNA甲基化反应的催化剂,是干预DNA甲基化状态的重要物质.DNA甲基转移酶的转录水平和括性受启动子表位修饰、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肿瘤抑制基因p53、转录因子家族Sp蛋白、甲基化CG序列结合蛋白等多种因素调控.狼疮患者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与活性降低,并与T淋巴细胞DNA低甲基化发生机制相关.探讨DNA甲基转移酶在SLE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路,揭示SLE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将为SLE治疗提出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25例SLE骨关节摄片结果,对INB与SLE的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关系进行分析.25例SLE中INB的发生率为40%,发生INB的10例SLE50%兼有雷诺氏现象及血管炎.而不并有INB的SLE仅1例(6.6%)有血管炎等症状.本组结果支持Zizic等认为SLE患者中有一亚群其临床表现有雷诺氏现象,血管炎等者应高度怀疑可并发INB,10例INB服强的松平均47,4个月,平均总量为21979.7mg,15例无INB者服强的松平均30.4个月,平均总量为13555mg,看来皮质激素大剂量长期应用是导致INB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个体差异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通过对淋巴细胞分化的调节,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及对干扰素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不同干扰素调节因子通过相同或不同的作用机制对SLE产生正性或负性调节.制备干扰素调节因子的拮抗剂和(或)激活剂在SLE的治疗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未经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脂质水平,探讨其与SLE病情活动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8例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及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脂质水平,比较两组血清脂质水平的差异,并分析SLE患者组血清脂质水平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未经治疗的SLE患者血清TG和VLDL水平较对照组增高,HD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HDL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及ds-DNA滴度呈负相关,与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未经治疗的SLE患者中,脂代谢异常已经存在,其中HDL与SL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女,19岁.确诊SLE 4年,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中,半年前病情渐加重,住院后给予甲泼尼龙60 mg/d治疗第10天,突发抽搐,经及时对症治疗数小时后症状缓解.脑MRI显示对称性白质水肿,经治疗后1~2周内定期复查MRI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抗双链DNA抗体(ds DNA A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高,且与病情严重度呈强相关性,现已成为SLE诊断、治疗中最可靠指标之一.然而,关于其与预后的关连报告甚少.而且,  相似文献   

18.
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42例女性SLE患者(活动期28例、稳定期14例)外周血CyPA mRNA的表达,以21例正常女性作对照.SLE患者CyP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SLE患者活动期高于稳定期,稳定期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A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SLE活动期有高水平的CyP mRNA表达,在此时给予合适剂量环孢素亲合素的反应物(如环孢素A治疗)可促进SLE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Th17在SLE的组织定位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比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生IL-17的CD4+T细胞(Th17)在SLE患者组织中的定位,以及与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免疫组化和HE染色,分析Th17细胞业群在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皮损组织和肺组织中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h17的比例,RT-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 在活动期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可见有Th17细胞,其IL-17的荧光强度为(127.6±20.5),明显高于正常人IL-17荧光强度,其值为(40.6±11.1),P<0.001.在活动期SLE患者受损的皮肤组织和肺组织中可见有Th17细胞的浸润,而正常人皮肤未见有Th17细胞的浸润.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增加,且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7A和IL-17F mRNA表达明显增加,血清中的不IL-17水平分泌增加,活动期SLE患者中Th17增加与血管炎的发病呈正相关,经过治疗后Th17随病情缓减而减少.结论 Th17细胞亚群在活动期SLE患者体内扩增,其扩增与SLE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参与SLE 血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逆转录PCR(RT-PCR)检测12例活动期SLE患者、9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2例正常人对照PBMC中维A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 (RORγt) 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组、非活动期SLE患者组与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RORγt mRNA表达水平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方法)和校正的多重比较方法(Dunnett's T3)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对照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6±0.44,0.65±0.25,0.22±0.08,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86,P< 0.01).其中活动期SLE患者组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组(F=2.453,P<0.05)及正常人对照组(F=6.504,P<0.05),非活动期SLE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F=3.343,P<0.05).SLE患者RORγt mRNA表达水平和SLEDAI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p=0.623,P< 0.01).结论 证实SLE患者存在Th17细胞极化现象,拮抗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RORγt能减轻SLE的免疫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