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现代化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在中医药相关技术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医院老年医学科2021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以现代化精准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中医药相关技术管理,对管理质量、中医药技术认知水平、不良事件三项观察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前,心理健康指标评分、社会环境指标评分、行为习惯指标评分、卫生质量指标评分、人体生理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管理前,中医药技术理论知识评分、中医药技术安全知识评分、中医药技术操作知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化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在中医药相关技术管理中的实践效果良好,既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管理质量,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中医药技术认知水平,对减少管理期间营养不良及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医药相关技术精准应用参与术后中医养生康复管理的价值。方法:以随机表数字法将医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将中医药相关技术精准应用于患者术后中医养生康复管理中。观察两组术后养生康复管理质量、胃肠功能障碍、功能独立性情况及疼痛情况在管理前后的变化,并且对管理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前饮食养生维度、运动养生维度、心理养生维度及起居养生维度的术后养生康复管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饮食养生维度、运动养生维度、心理养生维度及起居养生维度的术后养生康复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及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独立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中国视域下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药相关管理与关键技术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拟选取2021—2022年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管理。观察组予以中医药相关管理与关键技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自我健康管理情况、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理膳食、活动与锻炼方式、骨关节防护、对疾病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相关管理与关键技术在骨伤科中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有效改善,相关中医症状得以缓解,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治疗学主要是基于整体“证候”诊断的中药复方治疗学。其“证候”病理基础是多样的,复方化学成分是多样的,药物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也是多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度的复杂体,故有人称中医为“复杂科学”。很显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如寻找某些单一病理分子与中医“证候”的关联,分离中药单一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治病的作用机理等,并不适合中医学整体治疗和复方用药的特点。系统生物学理论与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组等)的发展与应用,为克服上述矛盾提供了条件,因为组学技术能够动态、高效地测定机体在整体条件和多因素作用下多种蛋白质大分子及多种小分子的谱学特征,以及描述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医“证候”的发生机理、体质学说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当然,采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尤其要注意严谨的科学设计,以及研究对象和干预因素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分析海量数据的相互关联。这样,便能建立一个适合中医学研究特点的、优质高效的组学技术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合理结合,以及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代谢作为生物信息流的最下游,承载信息传递的特殊功能,结合上游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及神经 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患病机制,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脑的代谢组 学研究,同时结合脑部相关疾病,研究疾病对脑代谢的影响。本文结合精准医学,主要综述代谢组学技术在脑 部疾病的精准应用。  相似文献   

6.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运用基因组、蛋白组等组学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疾病个性化、精准化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医药精准医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精准医学技术和方法,结合患者四诊信息,实现精准的病证分类、诊断以及治疗。中医药精准医疗注重于个体化、系统化、全过程、全要素以及全局性的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本文提出了中医药精准医疗的概念,简要论述了中医药的精准预防、精准预测、精确诊断以及精准治疗的研究思路和实例,展望了中医药大数据获取及分析挖掘技术和方法研究、平台的构建和共享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的前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药相关技术在提高妇产科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妇产科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医药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2019年为实施前,2020年为实施后,实施前有患者583例,实施后有患者471例,研究期间医护人员共34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技术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科室的论文发表数量、课题申请数量、中医特色技术应用项目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适当的融入中医药相关技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服务效果,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了科室整体科研水平及技术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刘良 《世界科学技术》2009,11(2):214-219
中医临床治疗学主要是基于整体“证候”诊断的中药复方治疗学。其“证候”病理基础是多样的,复方化学成分是多样的,药物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也是多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度的复杂体,故有人称中医为“复杂科学”。很显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如寻找某些单一病理分子与中医“证候”的关联,分离中药单一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治病的作用机理等,并不适合中医学整体治疗和复方用药的特点。系统生物学理论与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组等)的发展与应用,为克服上述矛盾提供了条件,因为组学技术能够动态、高效地测定机体在整体条件和多因素作用下多种蛋白质大分子及多种小分子的谱学特征,以及描述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医“证候”的发生机理、体质学说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当然,采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尤其要注意严谨的科学设计,以及研究对象和干预因素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分析海量数据的相互关联。这样,便能建立一个适合中医学研究特点的、优质高效的组学技术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合理结合,以及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历经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生产生活的复杂程度不断增高,人类社会数据的产生方式、体量、速度、类型及存储和处理能力也随之成长,时至今日,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与技术,对学科领域浩繁数据进行挖掘利用,这成为包括医学在内,当下各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在中医药领域中,如何充分利用广泛可用的主动化与自动化数据,根据健康管理的需求,从中提取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医学实践之中,应是中医药大数据研究真正的核心命题。就此,引入小数据(Small Data)的理念,在阐释其本源的基础上,对其给出更加广义的再定义——小数据是能够外化一个系统完整性能与功能的数据集合。以期通过小数据研究,为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发现、疗效评价、机制探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期待对众多小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由个性走向共性,由个体走向尊重个体的群体,由小数据走向大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中医药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94例血液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血液科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疾病管理。观察组血液科患者治疗期间在常规疾病管理基础上予以中医药疾病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变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管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并发症管理能力评分、饮食起居管理能力评分、用药保健管理能力评分、情绪状态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并发症管理能力评分、饮食起居管理能力评分、用药保健管理能力评分、情绪状态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CD4+免疫功能指标、CD8+免疫功能指标、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  相似文献   

11.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发展难免遭遇瓶颈,中医药瓶颈分两个方面,药与医。在药的方面,药材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医的口碑,更成为中医药申遗的绊脚石。此文介绍了日本的中医药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并对我国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几项对策。在“医”方面,此文论述了传承的问题,包括中医经典传承和名医名师传承。对中医经典、名医名师的继承有利于中医薪火的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辨证论治在重大疾病(无论是新发、突发传染病,还是重大慢性疾病)防治中具有疗效特色和优势,当前以西医病名、分期、分型等为适应症的临床应用,限制了中医药辨证论治作用发挥,使中医特色也难以发挥,因而中成药上市后的治疗价值和社会价值属性并不能得到切实的彰显,甚至被一概而论为辅助用药。之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由于难以提出有别于化药的精准定位,更是鲜有精准定位的高级别、高质量循证证据,关于其作用于疾病的病理环节和疗效机制的研究同样缺乏系统性。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医学带入精准时代,为证候生物标记物的探索以及以其为参数探析疗效机制提供了思路与技术支撑。数字中国智库论坛曾提到测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类百分之百的遗传密码,而能看懂的仅占3%,《块数据4.0:人工智能时代的激活数据学》一书提出了激活数据学的概念,可以将其看作是面向大数据的理论假说,为生物信息爆炸与临床大数据之间越发凸显的数据悖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思维和解决方案,是架起数据跨界关联融合的桥梁。深度挖掘临床数据与组学数据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之后,可以使辨证论治作用的病机环节由暗知识逐渐成为明知识。因而,以中成药为先导进行中药上市后精准定位疗效机制研究,构建"以证统病-功能及病理环节-生物学内涵"精准体系,为增加品种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强大的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13.
常岑  何东仪 《时珍国医国药》2021,(11):2724-2726
精准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以个体化治疗为核心思想的治疗理念,与中医学中体质学说、辨证论治、治未病的思想相呼应.文章从精准预测、精准预防、精准治疗三个角度阐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精准治疗,以优化其中医药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数据视域下中医药技术化相关管理的困境与优化策略。方法:随机选择医院产科2022年12月—2023年4月在职的3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名医护人员应用中医药技术时进行常规管理,并且分析其管理期间中医药技术化相关管理的困境,观察组15名医护人员则基于中医药技术化相关管理困境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观察两组医护人员管理前后的中医药技术化管理质量变化、中医药技术应用情况及中医药综合能力变化。结果:管理前两组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技术应用合理性评分、中医药技术应用规范性评分、中医药技术应用可行性评分、中医药技术应用有效性评分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技术应用合理性评分、中医药技术应用规范性评分、中医药技术应用可行性评分、中医药技术应用有效性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医护人员的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热罨包、耳穴埋豆等应用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热罨包、耳穴埋豆等应用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达到提升疗效和预后的目的。方法:医院肿瘤外科自2020年9月起实施精准医疗理念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肿瘤推广活动,2020年6—8月为实施前,2020年9—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消化系统肿瘤疾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总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准医疗理念在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肿瘤管理中,具有实际成效和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16.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医学概念。在精准医学模式下明确社区、医院在糖尿病分级诊疗防治中的不同分工和合作联系,有助于推进糖尿病的个体化诊治。中医药具有病证同治、整体综合调治优势,用于防治糖尿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精准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强调个体化医疗。因此,在精准医学模式下,中医药在糖尿病预防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物压迫脊髓、脊神经根及局部刺激引起免疫化学性炎症所致的一系列腰腿痛综合征。中医药作为传统疗法在LDH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易为患者接受,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组学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形成的一整套检测分析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的应用研究。本文将结合组学相关技术特点,围绕中药、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药疗法对LDH作用机制的组学研究展开相关综述,系统介绍近些年来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4-736
以精准医疗理念为基础,提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思路:首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识患者不同体质和易感基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准确分型分层,精准诊断;然后,借助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方法和手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最后,运用中医药进行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精准调节,提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水平。主要从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在康复科的应用现状与管理对策。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在康复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实施中医药特色护理干预措施,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随机选择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应用到医院康复科就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本身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改善就诊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管理措施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0年7月起对收治的患者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运用中医药管理方案,2020年1—6月为实施前,2020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医务人员共10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辨证施治原理、辨证施护方法、专科优势病种中医干预方案、中医健康教育、中医人文知识等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管理的关注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用药与诊断相符、用药正确、联合用药合理、中药配伍合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改善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加强中医药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提升医务人员中医药学基本素质,有助于提升专科管理水平和合理用药方面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