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选自文献中20例和来自临床的19例的天疱疮患者,作详细研究,观察疾病的活动性与抗体滴度的关系,临床上选择标准,为对四种血清抗体滴度测定多次,随访至少一年.每个病例间接免疫荧光滴度与临床疾病活动性曲线相对照.疾病活动性的等级如下:(+)表示疾病仅限于口腔粘膜或只占整体皮肤10%,而功能良好;(++)口腔粘膜加皮肤损害或皮疹占体表面25%及轻度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大疱性类天疱疮(BP)病人有抗基底膜自体抗体存在(BP抗体),作者在过去的研究中,常发现  相似文献   

3.
天疱疮疾病面积评分(Pemphigus disease area index,PDAI)是评估天疱疮病情活动度众多评分体系中的可靠指标;而抗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Dsg)抗体,大多学者认为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但目前对此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或许可以通过验证PDAI值与抗Dsg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来证实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并进一步界定出病情轻中重度所对应的抗Dsg抗体滴度区间,指导治疗。国内尚无类似文献报道,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相关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2015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首次就诊的24例活动期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评估患者活动期和稳定期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PDAI),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具有致病作用的抗构象表位桥粒芯蛋白(Dsg)抗体滴度、总Dsg抗体滴度和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滴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法,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活动期患者的Dsg1抗体滴度(611.4 ± 136.8)与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585.5 ± 1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3,P = 0.89),Dsg3抗体滴度(708.6 ± 130.7)高于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297.2 ± 54.4,t = 2.90,P < 0.01)。活动期患者的Dsg1抗体滴度及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54、0.54,均P < 0.01);Dsg3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无相关性(r = 0.11,P = 0.62),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呈正相关(r = 0.53,P < 0.01)。20例稳定期患者血清中Dsg1抗体与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与首次就诊时比较均明显下降。Dsg3抗体滴度仅7例明显下降;13例仍存在较高滴度的Dsg3抗体,其中6例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明显下降,5例AChR抗体滴度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 Dsg1抗体及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都可以反映病情活动度。部分患者病情活动度与Dsg3抗体滴度不一致,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或者AChR抗体可能有助于反映病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技术至少能检测出2种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成分:BP 230,为SDS-PAGE电泳中230kD分子量蛋白成分:BP 180,为180kD成分。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这两种抗原并无相关。它们是不同的基因产物,编码基因分别位于6号和10号染色体上。虽然知道BP抗体反应的异质性已有多年,但仍无抗体特异性与免疫荧光测定抗体滴度之间关系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7.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大疱性皮肤黏膜疾病。在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病程中可见多次复发与缓解交替。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大。直接免疫荧光对了解治疗反应,指导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上难以做反复检查。目前通过对天疱疮患者拔除的头发上残留毛囊进行直接免疫荧光的检测,发现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该检查可重复,创伤小,有可能成为一种指导临床糖皮质激素等减量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Dsg1-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8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滴度和Dsg1-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87.5%)患者病情评分与Dsg1-ELISA指数有显著性关联(P0.05),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4例(50%)患者病情评分与IIF滴度有显著性关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结论 Dsg1-ELISA指数可作为PF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与其皮肤、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对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的天疱疮抗体滴度与治疗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55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结果:抗Dsg1抗体水平与患者皮肤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Dsg3抗体水平与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天疱疮患者血清IIF滴度与抗Dsg1抗体水平相关(P<0.01),寻常型天疱疮患者IIF滴度与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均有相关性(P分别<0.01和<0.05)。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与抗Dsg1抗体水平和IIF滴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天疱疮患者抗Dsg1和抗Dsg3抗体对天疱疮的临床诊断、分型、衡量口腔黏膜和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表达及其与血清抗桥粒芯糖蛋白(Dsg)1,3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寻常型天疱疮患者59例,红斑型54例,其中初发患者36例,稳定期患者51例,复发患者26例;健康对照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病期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45RA-活化T细胞中的TFH的比例(CXCR5+PD-1+),和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部分患者治疗前后TFH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活化TFH和特异性抗Dsg1,Dsg3抗体滴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初发、稳定期和复发的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占CD4+T细胞及活化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治疗后患者的TFH明显下降,在活化T细胞中的比例下降更加明显。天疱疮患者外周血CD4+CD45RA-活化TFH与抗Dsg3抗体滴度呈微弱正相关(P=0.004)。结论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FH明显升高,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活化T细胞中TFH的比例变化更为敏感,可作为疾病活动度和疗效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类天疱疮不同分子量靶抗原抗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类天疱疮的两种不同分子量靶抗原与其临床的关系,用免疫印迹法检测62例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结果表明,结合230000靶抗原的有30例(48.4%),结合65000靶抗原的有41例(66.1%),且发病时血清测到抗230000和165000抗原的自身抗体的4例患者,在稳定期仅可测到165000的抗体。分析了识别不同分子量靶抗原的类天疱疮病例与其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提示:结合16500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例天疱疮和15例类天疱疮病人血中和皮肤中的自身抗体,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连续观察.根据检查结果,作者认为:1.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查血清天疱疮抗体(PAb)对天疱疮诊断有重要价值,PAb滴度及其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及其变化的参考指标,并对指导怡疗有一定参考意义.2.IIF法检查血清基底膜带(BMZ)抗体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病人诊断有参考价值,BMZ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度相关不显著.3.皮损及“正常”皮肤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对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有诊断价值,“正常”皮肤DIF检查对监察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BP180NC16a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BP180NC16a-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12例以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泛发性BP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的IIF滴度和BP180NC16a-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IF滴度与病情变化没有平行关系,BP180NC16a-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较平行。结论BP180NC16a-ELISA指数可作为BP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并纯化天疱疮抗体亚类,在天疱疮器官培养模型上观察各抗体亚类致棘层松解的作用: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抗体亚类与角质形成细胞膜抗原的结合。结果 纯化的抗体亚类在浓度达到0.5mg/mL时均能在器官培养模型上致表皮产生棘层松解,并能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面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0和15000蛋白结合。结论 天疱疮抗体亚类在体外模型上均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并与其在血清中的滴度相比较,以确定这些患者唾液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及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病期的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糖蛋白(Dsg)1和抗Dsg3抗体的滴度、亚型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进行观察,探讨PNP的特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例PNP患者不同病期抗Dsg1和抗Dsg3抗体滴度及其IgG1和IgG4抗体亚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上述患者PBMC中T细胞的IFN-γ和IL-4水平,并与10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10例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PNP患者组在急性期抗Dsg1和抗Dsg3抗体滴度均升高,稳定期均明显降低,抗Dsg1和抗Dsg3抗体亚型IgG1/IgG4均以IgG1为主,与PV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F组患者的抗Dsg1抗体亚型IgG1/IgG4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NP组患者CD8+T细胞及CD4+T细胞内IFN-γ水平明显高于PV组患者和PF组患者(P=0.001),且稳定期CD8+T细胞及CD4+T细胞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PNP组急性期患者的CD4+T细胞内IL-4水平显著低于PV组患者(P<0.05)和PF组患者(P<0.01),但在稳定期时,其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P患者在抗Dsg1和Dsg3抗体的亚型、细胞因子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天疱疮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以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芯糖蛋白(Dsg)的特异性IgG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为特征。Hertl等发现天疱疮皮损区有T细胞浸润(CD4/CD8=2:1),天疱疮抗体沉积并不仅仅局限于受累皮肤,说明有其他因素,而不仅仅是抗体沉积引起棘细胞松解。天疱疮发病过程中,可见嗜酸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补体活化、  相似文献   

19.
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1例急性发病期和治疗后缓解的天疱疮患者以及15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同时用烧伤面积九分法记录皮损面积.结果 天疱疮患者急性发病期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且与皮损面积呈负相关(r=-0.25,P<0.05);sIL-2R和IFN-γ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且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分别为r=0.60,P<0.05;r=0.41,P<0.05);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皮损面积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天疱疮发病中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IL-10、sIL-2R和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监控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抗人表皮细胞单抗H14和H19,用人皮肤作IIF检查,其荧光模式相同于天疤疮抗体所见.为此,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免疫荧光相互阻滞试验发现不能相互阻抑.2.抗原经不同溶液、温度和酶处理后,它们对荧光染色的反应各不相同.3. SDS-PAGE显示它们各沉淀不同分子量的抗原.上述结果提示它们是抗人表皮细胞膜上不同抗原成分的抗体.因此对表皮细胞示相同荧光染色,不一定代表是相同的抗体.H19染色复层鳞状上皮和肠道、肾小管上皮细胞,不着染其它组织,此单抗在肿瘤病理学上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