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证纳西医学现有文献,对豆科纳西药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豆科纳西药共涉及33属42种(含变种)38个药材品,其中14个基原被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收载,占总数的36.84%。其次整理还发现豆科纳西药材品种混乱,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普遍,质量标准及不完善,已成为制约纳西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纳西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比较、质量标准、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等研究,以推动纳西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等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证傣医学现有文献,对菊科傣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菊科药用植物共有78种(含变种),涉及63个药材品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基原植物有47个,占总数的60.25%。在相关标准和文献中,各药材品种所记载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或功效等存在较大差异,傣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傣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傣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加强傣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开展系统研究,推动傣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藏医学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菊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各有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菊科植物种类约41属220余种;在《部颁标准.藏药》和《藏药标准》中收载的品种仅有25种,约占11.3%;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名称及其用字、基原植物存在着较大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较为完善的标准规定外,在专门的《部颁标准.藏药》和《藏药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或(理化)鉴别项,标准极不完善。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应采取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研究手段的系统研究思路,加强对藏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7):5-6对藏医学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菊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各有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菊科植物种类约41属220余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证纳西医学现有文献,对百合科纳西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结果 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百合科药用植物共有36种(含变种),涉及34个药材品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基原植物有21个,占总数61.76%.其中有2种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和中国特有物种.在相关标准和文献中,各药材品种所记载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相关的文献和标准,对藏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植物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收载、功效等情况进行了整理.结果 表明,藏族医学药用的虎耳草科植物共8属75种(含变种),涉及21个药材品种.在《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及地方中药标准中共收载了9个常用品种,包括松地、色地、亚吉玛、奥叻旦赛尔宝、见...  相似文献   

7.
对藏医学中药用唇形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唇形科植物共有21属71种(含变种),涉及44个药材品种,其中与中药交叉使用的品种7个,约占9.9%;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药材品种19个,约占43%;涉及的其原植物有27种,约占38%.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称和藏文音译汉文名称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比较完善的标准规定外,而在《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仅有性状、显微或理化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其原规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是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藏医学中药用报春花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报春花科植物共有3属44种(含变种),涉及以藏文名计药材品种17个,以汉文名计药材24个,与中药交叉使用品种1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藏文名药材6个,涉及原植物6种,分别占35%,14%;收载汉文名药材品种7个,涉及原植物7种,分别占30%,16%。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汉文名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质量控制方面仅有性状、显微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规范藏药材的名称和基原,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藏医药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证藏医学文献的方法,对豆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文献中记载的豆科藏药共有36属142种(含变种),涉及64个药材品种,不同文献记载的各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约38.0%(54种)的种类为藏医学特用药用植物,约25.4%(36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9个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藏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比较、质量标准、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等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等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证藏医学现有文献,对玄参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文献中记载的玄参科藏药共有11属99种(含变种),涉及28个药材品种,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基原混乱十分明显;约41.4%(41种)为中国特有植物,约15.2%(15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玄参、洪连、胡黄连、毛果婆婆纳等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玄参科藏药材这种名称与基原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开展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文献与相关标准,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质量标准状况进行系统整理,为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资源合理利用、品种整理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有6属约144种(含种下等级),主要为高原分布的种类,其中有17种为我国特有种,以紫堇属(97种7变种1亚种)和绿绒蒿属(27种1变种)的种类最多;约涉及20个药材品种,其中有关标准中收载有12个,涉及基原植物30种(含变种),部分药材的基原存在与其他科属植物交叉的情况。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药材多数为藏药特色品种,具有重要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多数药材品种存在“名称-基原”不规范、不同地区习用的基原种类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有待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开展其品种整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3.
肖凌  张飞  康帅  连超杰 《中药材》2018,(3):740-744
为规范管理龟甲药材市场,解决龟甲资源与药用矛盾,该文对古代本草及近现代药用文献进行梳理,比较不同文献收载龟甲动物来源,收集物种濒危保护情况。结果表明,中医历史上淡水龟类均可作为龟甲药用来源,在江河湖泊水生特性的龟科种类,我国资源分布包括23种,均有可能在各地民间被应用为龟甲来源,其中以乌龟为佳。现代药用品种涉及17种,其中濒危物种、外来物种、价格较高的宠物龟物种、非水龟类物种等不宜作为龟甲药材来源。为缓解龟甲资源与药用市场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从养殖情况看,中华花龟、黄喉拟水龟都具备商品的市场规模。此两种龟的药用价值有待开发,有望作为龟甲药用品种新增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整理藏医学中多种以伞形科植物为基原的药材的品种、标准,为来自该科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对有关藏医药文献、药材标准等的查阅和统计,以药材“藏文名”作为药材品种划分的依据,即将各专著文献中记载的“藏文名”相同的药材归为一类,对藏医学药用伞形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藏医学药材品种中,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的有25种,其基原涉及27属75种(含变种)植物。其中,《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未记载的物种有33种,珍稀濒危物种8种;作为藏药特有药材的基原植物33种(占44%);与中药及其他民族药交叉使用的有42种;在中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有收载的药用植物25种(约占33.3%)。在这些藏药材品种中,多数品种存在着“名称不规范”、“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部分品种还存在着基原交叉,即“同一物种的同一部位作为功效不同的药材使用”的情况。结论:上述问题有待于结合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药效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比较评价等研究来解决,开展上述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研究,对规范临床用药、促进藏药材生产和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丰富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了茜草科瑶族药材(以下简称"瑶药")的药用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的方法对瑶族医药进行考证。结果茜草科瑶药共有22属76种(含变种),涉及47个品种,包括单基原27种、多基原20种、瑶药特有19种,其中5种为常用药(俗称"老班药"),与其他民族交叉用药28种(59.57%),其中33种以全株或全草入药(70.2%),仅13种为各级药材标准所收载,瑶药标准仅收5种,占老班药的4.8%。茜草科瑶药常以功效或药用部位命名,而同一药材名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均与中药药用部位不尽相同。结论瑶药茜草科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尚不规范,质量标准尚不健全,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金不换又名雪山金不换、大苦参。纳西族语:锅普余。龙胆科,滇黄芩属Veratrailla baillonii Franch多年生草本植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是我国 5 6种民族中的一员 ,人口近 2 7.8万 ,世居祖国西南金沙江上游两岸地带。纳西族源出古羌人。纳西族名称史籍记载 ,上可溯至汉晋 ,下至明清。《后汉书》称其为“牦牛羌”或“越羌”。晋《华阳国志·蜀志》称“摩沙夷” ,《南诏野史》称“摩荻”元明称“么 此夕 蛮”“摩娑”“摩梭”等 ,新中国成立后 ,统一尊称“纳西族”。纳西族有两种文字 ,即东巴文 (象形表意文字 )和哥巴文 (音节文字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喇嘛教、道教、佛教 ,还信奉“三多”为至尊的本主神灵。其中东巴教徒是纳西族古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人们生病和…  相似文献   

18.
整理傣医学中使用的大戟科药用植物品种,并对其质量标准收载情况进行分析整理,为大戟科傣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傣医学大戟科药用植物共有28属51种,其中现行各级标准收载的药用植物有16种,占总数的31.37%,除巴豆、飞扬草、蓖麻、余甘子、卵叶巴豆等5个药材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其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不同文献记载的大戟科各品种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及功效等存在差异,品种不规范和质量标准不完善的情况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傣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进一步加强傣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  相似文献   

19.
藏医学药用毛茛科植物药材品种与标准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藏医学中药用毛茛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与质量标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毛茛科植物约17属126种(含种下等级);在《部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有32种,约占25%;在有关藏药的标准及专著文献中,藏药材的名称及用字、基源植物存在很大差异;除少数几种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外,《部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及理化等鉴别项目,标准极不完善。因此,建议开展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等工作,结合药效物质、生物活性评价等研究,加强对藏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藏医学中药用龙胆科植物在我国现行药材标准中的品种收载和质量标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龙胆科植物共有8属77种(含变种),但在《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基源植物仅26种,约占33 %。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称、音译汉文名称的用字以及基原比较混乱。除少数几种与中药交叉使用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外,在《部颁标准·藏药(第1册)》、《藏药标准》及地方标准中绝大多数品种都仅有性状、粉末、理化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因此,应开展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加强对藏药材的品种研究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