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度中医诊断学研究内容主要在中医诊法及证候研究等领域展开。其中诊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法思维、诊法理论及临床应用、色脉合参等方面,其研究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展。证候研究方面,逐渐倾向于辨证的精细化、精准性等方面;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横断面调查,兼以现代数理或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究疾病病因、证候特征、证候分布规律,证候诊断标准、证候量表等;证候辨证方法主要涉及文献挖掘、临床调查和真实世界研究等;证候标准化研究的宏观层面围绕证候标准制定、证候标准化方法等展开,其中本年度共发布2项证候标准;证候动物模型多以药物、造模饲料、手术、应激等联合生活环境因素相结合方式进行构建,同时在气虚、阳虚、血瘀、湿证等证候的动物模型建立和生物学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医诊断技术装备研究集中在新型中医诊断装备及组成零部件的研发方面,临床应用涉及舌诊仪、热红外成像、经络检测仪,多装备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舌诊客观化研究的主要疾病有: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证候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中,主要以西医辨病为基础而开展,所使用的舌诊量化相关指标也主要以舌的颜色特征为主,且主要在以下3种疾病中开展中医证候的舌诊客观化相关研究:消化系统疾病各证型的舌诊量化特征,心脏病各证型的舌诊量化特征,恶性肿瘤证型的舌诊量化特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临床疗效评价的舌诊客观化研究相对较少,所使用的舌诊量化指标多为舌的颜色、形态、纹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信息,而且大多数的研究是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别开展相关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目前,研究应用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尚不够成熟,未生产出规范统一的中医诊断仪器。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①临床应用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应当进一步扩大样本量;②客观化的指标以舌象颜色特征为主,而在纹理、形态以及质地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③对于客观量化舌象所应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就给舌诊标准化的客观使用推广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中的脉诊方法丰富多样,虽然后世尚未对其脉诊种类达成共识,但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归纳为6种脉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独取寸口诊法、尺肤诊法、虚里诊法及手少阴脉诊法等。在临证中,每一脉法所主疾病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依据不同疾病性质和部位灵活运用,多种脉法并存,丰富了中医学脉学理论,为使脉法从多元性向一元性转化、由遍身诊法向独取寸口诊法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在中医疫病理论与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普通诊法理论相比较,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从望、闻、问、切诊4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医疫病诊法理论特点,认为中医疫病诊法主要特点为,重视望诊,尤重舌诊;通过望诊和闻诊重视对神志的诊察;通过望诊、闻诊、问诊重视对津液耗伤的判断;通过脉诊、舌诊重视对疾病传变的判断,指导临床用药等等。并系统总结各诊法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应对疫病及新发突发疫病提供理论与临床上的借鉴,并进一步丰富中医疫病诊法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6.
舌诊是中医的重要诊疗手段,随着现代舌诊研究的不断深入,舌诊信息化技术也参与到证候的研究和疗效评价之中。通过对近15年的文献查阅,本文从舌诊指标信息化研究、舌诊信息化在中医证候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舌诊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的应用3个方面展开综述,总结舌诊信息化技术在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展望舌诊信息化技术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及评价方法将为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研究中有一些现象是难以直接观测,但是可以间接地由其他一些可测量的指标反映。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如舌诊,脉诊),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证候,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标准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中的脉诊丰富多样,虽然后世未对其脉诊分类达成共识,但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归纳为6种脉法,即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独取寸口诊法、尺肤诊法、虚里诊法及手少阴脉诊法。在临证中,每一脉法所主疾病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依据不同疾病性质和部位灵活运用,多种脉法并存,丰富了祖国医学脉学理论。为促进脉法从多元性向一元性转化、由遍身诊法向独取寸口诊法过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非常重视脉诊,全书脉诊法以寸口诊法为主,兼论趺阳脉,还有少量关于少阴脉诊论述.通过对<伤寒论>中脉诊法的研究,发现其寸口诊法与<难经><脉经>等医籍中脉诊法均不同,<伤寒论>中的脉诊法自成体系,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①以阴阳为总纲;②以尺寸脉合诊判断病在何经;③多论脉象,少谈脉位;④多言"尺寸",少语"关"部.趺阳诊法与少阴诊法常常相提并论,可见张仲景对胃气、脉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21-1423
中医四诊客观化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而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是中医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于临床辨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多年来相关研究在诊断客观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提出舌、脉、面诊仪器综合应用以增强中医辨证诊断客观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研究思路初步探讨,期望能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发展完善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舌诊临证辨证特色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他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功勋卓著,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张仲景不仅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首创者,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在对中医诊法的贡献中,他不仅是掌握主诉诊断的第一人,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同时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他对舌诊的辨证应用颇有特色,大大的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论六经辨证中,就有三经涉及舌诊;在内伤杂病方面,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14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重在于察舌苔的变化;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察舌内容中首创察舌苔,对舌象观察涉及到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面,更加丰富了<内经>的舌诊,将舌诊辨证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所载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探讨仲景的舌诊辨证经验,使之能更好的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诊疗方法四诊之一,历代中医临床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学是实践医学,跟师学习,一方面秉承理论,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感悟,相比较而言,脉诊是初学者难以学习掌握的内容,常常是胸中明了,指下难明,其结果是重视舌诊而轻视脉诊,不注意比较各种疾病证候脉象的不同,失去了很多学习脉诊机会。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于1983年9月3日至7日在青岛举行,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43篇,大致可分为舌诊、脉诊、和其他诊法三方面。舌诊本方面论文共52篇,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舌诊的基础理论研究。1.舌象的微观研究:舌微循环观察是中医舌诊研究的一个新方法。上海中山医院的工作表明,舌蕈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健康状态肾虚证的证候特征。方法:首先让就诊人员填写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判断亚健康状态:然后根据现场调查医师掌握的中医四诊资料,按有关肾虚证的辩证标准进行辨证;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肾虚证的主要证候特点有腰部酸痛、腿膝酸软、疲倦乏力、失眠、脱发、手足心热、头晕、咽干、性欲减退、大便干、盗汗、畏寒、手足冷、夜尿多、耳鸣等;舌象以舌质红为多见,其次为舌质淡红、舌质淡、舌质暗红;脉象以脉细为多见,其次为脉弦细、脉细弱。结论:从亚健康状态入手研究肾虚证的证候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理论和临床上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理论的科学性具有一定争议。为了探讨中医学寸口诊法的理论依据,以《濒湖脉学·七言脉诀》为例,从生物全息论的角度分析寸口诊法。发现《濒湖脉学》寸口诊法基本符合生物全息论,寸脉主人体上部疾病,关脉主人体中部疾病,尺脉主人体下部疾病,与生物全息律符合,但左右手寸口脉分候不同的脏腑,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 舌与证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着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资料。脉证各有真假,故有“舍证从脉”和“舍脉从证”,有关此论述者颇多。然而,舌证皆有真伪,舌与证的取舍问题,问津者颇少。笔者认为舌诊的临床意义不亚于脉诊,无论外感内伤,尤其是外感热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舌与证的取舍问题有深加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周慎斋脉诊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通过分析周慎斋《慎斋遗书》《医家秘奥》脉论原文,结合文献查阅的方法,从脉象、脉理和主病等方面梳理其脉诊学术思想。结果:慎斋先生重视“三部九候、人迎气口”脉诊诊法,灵活运用以脉辨神与力、以脉辨胃气胃阳、以脉辨气血精神等望色切诊之法;并将脉诊与脏腑、八纲、三焦等辨证方法结合,充分发挥脾胃学说,明确脾阴证治,重视肾与命门,最终将脉诊理论应用于临床,明辨病机,指导遣方用药。结论:慎斋先生脉诊理论融合脉象、脉理、主病以及治法方药来辨治疾病,临证经验丰富,为脉学理论的临床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吕娟 《四川中医》2007,25(1):32-33
寸口脉是《金匮要略》中的主要诊脉部位之一,本文讨论了寸口诊法在杂病诊疗中的重要意义,依据病症特点结合寸口脉象推断疾病的病位和性质,分论了寸口诊法是诊候脏腑与上焦的病变、气血的盈亏与运行障碍等方面的依据,同时亦可根据寸口脉推测机体正气盛衰和病邪性质及其强弱。  相似文献   

19.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89,4(5):39-42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查阅一下古代文献,就可发现历代医家虽对各种诊法多有涉及,但一直都只重视舌诊、脉诊的研究。其实,其它诊法和舌诊、脉诊一样,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在临床上又确有其实用价值,因而加强对各种诊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穴位诊、拨罐子诊、手足诊、尿诊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主要证候分布和中医四诊信息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接受HAART药物治疗后出现血液毒性反应的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分布特点。结果:共回顾调查216例,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常见症状有疲乏、健忘、脱发、腰酸、多梦、头晕、心悸、腰膝无力、不寐、气短、胸闷、腰痛、视物模糊和面色萎黄等,舌象与脉象有淡白舌、淡红舌、红舌、齿痕舌、荣润舌、痿软舌、薄苔、白苔、黄苔、厚苔、腻苔、细脉、弱脉、迟脉和数脉。不同证型中,健忘、多梦、头晕、心悸、细脉、弱脉在气血两虚组出现率较高,疲乏、脱发、不寐、齿痕舌、厚苔在脾肾阳虚组出现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酸、腰膝无力、迟脉在脾肾阳虚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血两虚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中医症状主要涉及心、脾及肾三脏,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本病症主要以正虚为主,可兼见痰、湿、热等标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