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案例1,男,42岁,某化工厂职工,2005年4月25日~5月12日从事液态1-氯二甲基萘装罐工作。每日工作10余小时,露天作业,个人防护:棉工作服,有时佩戴防毒面罩,橡胶手套,有时戴棉手套,同工种10余人,大部分工人有一过性皮疹、红斑。  相似文献   

2.
氯霉素属广谱抗生素之一,因外用该药而发生接触皮炎者亦偶有所见[1],唯在该药生产过程中发生接触性皮肤反应则尚未见报告.现将我们于1960年在上海某药物研究所及1986年在某制药厂调查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患者临床特征和致敏变应原.方法:对可疑患者进行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共诊断7例OACD.6例患者怀疑皮炎可能与工作环境有关.常见职业致敏变应原为镍、秋兰姆混合物、环氧树脂和对苯二胺.结论:标准系列变应原斑贴试验可以确定常见职业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面部接触性皮炎 (facialcontactdermati tis,FCD)是指颜面部位皮肤接触外界环境物质后通过直接刺激或者间接变态反应而发生炎症性疾患 ,表现为面部红斑、水肿、丘疹及灼热、瘙痒等临床表现。FCD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只有准确地找出其病因 ,才能合理地治疗。反之 ,如果不顾原因笼统地外用糖皮质激素就会导致该病反复发作或进一步引起激素性皮炎 ,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就常见的FCD病因进行讨论。1 化妆品皮炎化妆品皮炎占FCD比例最高 ,分为面部原发刺激性皮炎及变态反应性皮炎。前者多因化妆品质量不合格 ,…  相似文献   

5.
手部湿疹的病因诊断和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部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错综复杂,目前国外临床医师普遍认为外界接触性因素是手部湿疹的常见病因,而以刺激性因素为主(1,2),常因多种因索共同作用而发病.儿童期有特应性皮炎及有特应性病史的人容易发生手部湿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手部湿疹的病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诊断问题,重点放在目前国内尚少论及的慢性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上.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面、手部接触性皮炎的病因调查曹双林,潘伯平,张振楷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26000)面、手部是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好发部位,由于受职业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常常接触多种药物。我们应用斑贴试验(简称斑试),对这类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45只豚鼠进行了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PICD)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相互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患有ACD的豚鼠对重铬酸刺激的敏感性升高,表现为皮肤刺激阈降低,反应强度增加。患有PICD的豚鼠在发生ACD时所需要的最小激发浓度也减少,从而使机体接触更少量致敏物便可引起ACD。  相似文献   

8.
盐酸氯丙嗪引起的职业性皮炎,不仅发生在原料生产过程中,亦发生在制剂加工及应用过程中.由于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早已为国内外所重视,并作了不少研究.作者等于1974年8月在上海某制药厂氯丙嗪车向作调查,并随访观察三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对接触性皮炎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我们在已经建立的豚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基础上[1],同时应用K2Cr2O7造成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2],对ACD和ICD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上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1.
摘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细胞因子的表达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一1β主要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诱导致敏阶段促使朗格汉斯细胞向局部淋巴结的聚集和抗原的提呈,干扰素-γ和白介素-4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效应阶段主要的一对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的细胞因子,还有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起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影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细胞因子的表达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1β主要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诱导致敏阶段促使朗格汉斯细胞向局部淋巴结的聚集和抗原的提呈,干扰素-γ和白介素-4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效应阶段主要的一对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的细胞因子,还有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起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影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13.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987年5月下旬,在西柏林举行的国际皮肤病学学会上,来自各个国际研究中的14名皮肤病学专家和真菌学专家讨论和交换了有关 SD 的研究和临床经验。SD 的病因:许多专家根据动物实验中用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可诱发类似 SD 的病变和临床上外用酮康唑治疗 SD 有良好疗效的观察,指出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可能是导致 SD 发作的病因,或是加重 SD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75年起,在四川染料厂生产还原橄榄绿B(以下简称绿B)车间进行现场调查,随访观察四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致敏的个体的皮肤接触了变应原引起的由 T 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大多数变应原是低分子量的简单化学物质,在感应阶段,它们作为半抗原与皮肤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这些载体蛋白很可能是郎格罕细胞(LC)膜中自身 Ia 决定簇(MHC Ⅱ类分子)的脂蛋白或糖蛋白。只有在辅助 T 细胞也含  相似文献   

17.
镍是最常见的金属致敏物之一,它普遍存在于地核以及土壤、水和空气当中。镍主要用于制造不锈钢,它同样存在于大多数饮食中,含镍食品被认为是普通人群镍暴露的主要来源。由于在不同区域土壤的镍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食品中镍的含量也有所不同。镍敏感人群食用含镍食品可以引起系统性过敏反应,即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ystemic contact dermatitis,SCD),表现为手部汗疱症、泛发性皮炎、湿疹等。诊断镍引起的SCD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皮肤斑贴试验,必要时采取口服镍激发试验。选择低镍饮食能减少每天镍的总膳食摄入量,可明显缓解甚至治愈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银杏果接触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和分析,探讨本病的皮损特点和发病机制,以利于做好本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方法 对19例银杏果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月和10月是银杏果接触性皮炎集中发病的季节;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部、颈前"V"字区、颈侧、前臂等外露部位;表现为红斑、肿胀,可有丘疹、丘疱疹、糜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有几篇关于外用皮质类固醇过敏的报道,但所用的软膏基质的成分或不纯的副产品也可能是过敏原。本文报道2例对皮质类固醇过敏患者并介绍了寻找过敏原所作的斑贴试验。一例患者,男,54岁,颈部患毛囊炎,用含有倍他米松戊酸酯及新霉素的软膏治疗,开始疗效很好,但其后复发,用同样药物治疗反而恶化。患者又因患慢性结膜炎,给予含磷酸强的松龙和新霉素眼药水滴眼6周,病情恶化。开始自觉眼干燥,有刺激,用了眼药水后,剧痒,下眼睑肿胀。经眼科检查,眼  相似文献   

20.
156例青岛染料厂分散蓝生产工人作了皮肤职业病调查,发现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样损害)79例(50%),手部皮肤蓝染63例(40%)、皮肤搔痒54例(34%),湿疹13例(8%),上呼吸道刺激9例(6%),仅30例(18.5%)皮肤检查正常. 16例作了皮肤斑贴试验,其中13例皇阳性友应,13例中有5例为硝基葱醒,8例为氨基蕙酮斑试阳性.从而证实上述化学物质是皮肤接触的致钦物. 病人经维生素丙及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并同时外用类固醇激素软膏及撒粉后大多数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