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由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图式.文化缺省又普遍存在于中医翻译中,给翻译实践及文化传播造成颇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图式和文化缺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中医文化缺省的特点.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提出音译加注、意译、归化、释义等翻译策略,指导中医方剂名称、修辞格及五行名词等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阐述文化图式理论对中医文化缺省翻译的有效指导意义,从书名篇名方剂名、名词术语、语句篇章等三个方面选取例证并分析其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指出要实现中医文化缺省补偿,适当的注释在所难免,也是解决文化缺省问题最常见、最有效的策略,要实现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译者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中医文化图式的翻译,寻找到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间的最佳契合点,通过译者的认知补充,帮助目的语读者填补理解时产生的意义真空,实现中医文化缺省补偿,有效地降低中医文化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以期有效传递中医文化信息精髓,使中医文化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文化缺省指作者在创作时主动将与意向读者共知的背景知识省略。中医典籍语言简洁、晦涩难懂、信息隐性及充斥大量异质文化等而使译者在翻译时较难把握。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文化为原则,本文分析了中医典籍文化缺省特点,并将中医文化缺省划分为静态文化缺省和动态文化缺省,并结合具体实例归纳出相应英译策略,即直接删除法、意译法及加注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缺省"、"文化空缺"在翻译领域中的概念,指出其区别为:"文化缺省",是发生在文化内部的,因为作者与读者间共享的文化背景,不需赘述,刻意省去;"文化空缺"是发生在不同文化间的,由于文化差异,在源语文化中有,在目标语文化中找不到的现象.进而通过中医教材英译工作中的具体案例,阐述了这两种文化现象在中医英译实践中的原则和解决方法,指出对于"文化缺省",译者需要将缺省的那部分内容补偿后再翻译;而对"文化空缺",译者则需要对空缺部分进行解释性和创造性翻译.力图为学界最终达成文化现象翻译原则的共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首先说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概念,通过分析中医典籍文献的文化特点,提出在对待中医典籍翻译的文化因素中,要避免翻译时过度归化的现象,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的方式保留中医中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中国学者罗希文、黄海、李照国的《伤寒论》英译本综合分析,以中医典籍《伤寒论》桂枝汤方证为例,探索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思路,将中医文化负载词分为病证、症状、方药、哲学以及修辞五类。通过对比分析罗希文、黄海和李照国的3个英译本,发现黄本《伤寒论入门》侧重于理论阐述,罗本与李本为中英对照版,翻译忠于原文。其中以李本最为完善详细,采用了直译、音译、意译、括号加注等方式,但文中也存在部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缺漏与误区。为求译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文中提出了增译、释译等参考英译法,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战 《西部中医药》2014,(5):143-144
从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中医文献英译中文化缺省的原因以及文化补偿策略3方面探讨中医药术语中蕴含的丰富中国文化和哲学内涵,指出文化缺省成为英译面临的巨大障碍,文化缺省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差异和译者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针对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可采取文外夹注、文内明示、归化等策略以实现对文化缺省的补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受到文化冲突、翻译策略和传播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传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中医典籍的翻译对其传播和输出至关重要。由于中医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生命活动,故中医典籍的翻译既不能单纯作为文学翻译,也不能一味强调科技翻译,而应在翻译中既注重中医医学信息的传递,又合理考虑中医语言中的文、史、哲的影响,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人为摒弃中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罗希文教授的《伤寒论》英译本为例,阐述中医典籍翻译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损失一直与翻译相伴,因此翻译补偿被视为翻译题中必有之义。在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观下,笔者以李照国和威斯两个《黄帝内经》译本为例,采用文本对照分析的方法,探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下,中医典籍的补偿策略,以期为中医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医英译中文化缺省问题的研究现状,引入关联理论对中医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加以阐释,并从关联理论出发为中医英译中的文化缺省探索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典籍,因此《黄帝内经》的翻译在中医文化乃至中国古典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中医文化的载体,其翻译对于是否能准确传达中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关联论的视角下讨论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应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医典籍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化缺省指作者对意向读者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其英译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穴名译法(即拼音附加国际代码)即"零翻译"有一定指导意义。针灸穴名涵盖儒释道及医理百象,其WHO译法属文化缺省现象。本文列举部分国内外针灸穴名英译出版物,分别归纳国内和国外针灸穴名中文化缺省英译现状并指出针灸穴名在WHO译法基础上需采用"辩类施译",即适当添加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及音译加注法,以期进一步促进针灸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医药文化典籍翻译所面临的新形式、新问题、新要求,基于德国功能目的论"三大法则"原则,尝试性提出中医药文化典籍翻译应在遵照中医药文化典籍特色基础上,以译入语受众为导向,采取多重翻译策略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归纳分类,概括为四类:专有名词类、术语类、行为操作类、描述类;分析了《汉英对照金匮要略》李照国版(Classical Chinese-Modern Chinese-English,Essentials of the Golden Cabinet)中,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方法:音译结合注释、意译、直译、阐释性译法,并对具体的翻译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丰富中医典籍的翻译方法,推动中医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医哲交融的特点和东西方文化的多样化、异域性使中医学英译过程中文化缺省的成份随处可见。该文指出翻译过程中将中医语篇中缺省的文化内容进行重构,填补译文读者在理解异域文化时,产生的意义空缺,是提高译文可接受性的有效保障,同时提出了中医英译文化缺省中所需要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图式理论对中医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婧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00-2701
中医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全面系统研究翻译的时间并不长。关于中医翻译的理论研究方面更是起步不久,因此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辅助。图式理论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英语学习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对翻译的启示与指导。总结了中医翻译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就图式理论,特别是文化图式,对中医翻译中的启示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缺省的角度,对中医五行学说的英译进行探讨,指出对于文化缺省的部分,译者可通过直接删除、文内明示以及文外加注三种策略将缺省内容进行补偿后再翻译,以期最大程度地传递中医文化的精髓,使中医获得越来越多的目的语读者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梁琥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91-1792
近些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对外交流与传播,中医翻译事业也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西医的文化差别也在翻译过程中愈加凸显。文章拟从认知图式理论的视角下,以中医翻译的过程与内容为对象,对中医英译过程中的策略、原则和中西文化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为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典籍《伤寒论》的研究在博观与厚积中逐渐走向世界,理应肩负起传译中医文化之重任。然而,其译介之难莫过于其病症名、方剂名等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笔者认为,将概念隐喻认知引入《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提高中医典籍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的域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以《黄帝内经》为例在语用顺应论观照下对中医典籍翻译进行尝试性阐释。从语音顺应、词汇顺应、句子顺应、修辞顺应以及语境顺应等层面对《黄帝内经》5个译本进行鉴别比较,提炼出中医典籍翻译的顺应性策略,提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行为和思维必须顺应翻译过程中不断动态形成的语言结构环境、认知语境和关怀目的与读者的认知心理以便实现中医典籍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传递之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