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邪正的定义一般认为,“邪”就是外来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邪气——致病因素。“正”就是内在的,能维持人体健康的正气——机体的抗病能力。近年来认为,邪正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病原体和抵抗力,由此看来“邪”即病因病原和致病因子。“正”即精神、形气、气血、正常机能活动力。祖国医学中所说的正气、本是一种概念,所谓概念,是人类思  相似文献   

2.
病因即为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就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类别、致病特点及其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的系统理论。中医病因学说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然而,就学术源流而言《内经》的病因学说是其根源。《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使之升华为理性知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了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成为探讨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系统理论。《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人体内外的许多致病因素,做了较全面的观…  相似文献   

3.
中医“祛邪扶正”理论与现代人体微生态的调节有相通之处,中医学将一切致病因子统称为“邪气”,把人体的抗病能力称为“正气”。肠道微生态主要由正常菌群组成,其存在于原生境中是不致病的,一旦离开原生境,很可能会作为病原菌引起人体疾病,且肠道微生态平衡是保持生态平衡,进行生长发育和保持“正气”必需的条件,平衡失调即导致“邪气”产生。因此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与微生态调节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风寒气候与中风病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为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反常变化是引起一些疾病的外在因素,风寒邪气就是六淫邪气致病主要病因之一.《黄帝内经》对病邪致病的性质、特点、病症,治疗原则都作了详细论述.如对风邪性质,《素问·风论》“风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方然致病有风气也”.指出风为阳邪、性动,其侵入人体,行急速,病变多端.所以说是百病之长,在变化时候没有一定规律,因而说是无常方.风邪往往随着时气变化而侵入人体,如与寒邪相并形成风寒,与湿邪相并为风湿;与温邪相并为风温.风邪侵入人体先犯人之肌表,或俞穴,而渐入里.如《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极寒、汗出、头痛身恶寒”.《素问·咳论》“皮毛先受邪”,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6.
《内经》之气象医学,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作为基础,将自然气候现象与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节律探索气候变化与人体之健康、疾病之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邪"和"正"是相对抗、相矛盾的二方面,祖国医学就从这二方面的辨证关系上出发,建立了病因、发病学的基本观点.邪气就是一切致病的因子,所谓"不正之谓邪".由于"邪"的因素使机体发生反常的现象,因而至致病.灵枢刺节真邪篇:"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这说明邪气对机体活动的危害和人体必须依靠自身的正气把它驱逐出去."灵枢口问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这说明了各种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由;对于这些致病因素,分析起来,且外有六淫(风、寒、暑、  相似文献   

8.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过程。邪正消长,既是人体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复杂变化,也是人体在抵抗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中医所谓的“邪”,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中医所谓的“正”,是指人体能够抵抗邪气的生理功能。邪气和正气的消长过程,尤其是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受病与否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外因决定于内因的意义,因而成为机体在发病过程中形成虚实证候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治疗方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依据历代文献,论述了"毒"指病因的含义,包括"毒"是剧烈的外在致病因素,也是邪气蕴蓄不解而产生的内在致病因素。"毒热"病因缘于邪气蕴结,成毒化热,或热甚为毒,或直接感受"毒热"之气。论述了"毒热"所致疾病及其症状。同时调查了历代有关胃癌前状态疾病活动期出现的主要证候的文献,只在胃脘痈文献中发现一处"毒热"病因,在其他病症中未见。周学文教授针对胃癌前状态疾病活动期的病因特点符合"毒热"的病因学特征,创立了中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毒热"病因学说。  相似文献   

10.
自《内经》始,中医就认为邪正盛衰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推动疾病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邪气与正气是如何在相互较量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邪气、正气与邪正盛衰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有产生于自然界者,如六淫和疫疠之气;有产生于人体内部者,如痰饮、瘀血、  相似文献   

11.
养生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发生,争取健康长寿。中医认为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力量的对比,若正气充盛,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协调,则邪气不易引起发病;若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或致病邪气作用过于强烈,超过人体防御能力,则致病因素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若人能养  相似文献   

12.
论标本根结与气街刘荩文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凡病因与症状,先病与后病,正气与邪气,病在内与病在外等,都有标本的关系。从人体与致病因素来说,人体正气为本,致病的邪气为标,以疾病本身来说,病因为本,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功能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祖国医学把人体的活动及其防御消除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总称为正气。它与现代医学的免疫概念是相一致的。中医正气含义很广,包括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营卫之气等等。而邪气是指那些足以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相对平衡状态的各种有害因素,即一切致病因素,邪气有内邪、外邪之分,其中也包括导致免疫功能异常的一切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物质都属于外邪,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产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内邪。  相似文献   

14.
邪正象一根红线贯穿于祖国医学“辨证施治”法 则之中。明确认识邪与正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就能正确掌握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 邪正的定义 过去,一般认为:“邪”就是外来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邪气;“正”就是内生的,能维持人健康的正气。近来则有学者认为邪气与正气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病原体和抵抗力。究其实际,这两种说法,都欠全面。第一,祖国医学中所说的邪,内容包括很多,不仅限于外来的邪气,如《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难经·十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中湿,此之谓五邪。”《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殸禾)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可见古人把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则与治法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扶正祛邪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从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来说,是邪与正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根据中医学理论观点,正气是维持人体生命能量的各种物质与功能以及由这些物质和功能所产生的抗病能力;邪气是指一切致病因素。邪正斗争的胜负,决  相似文献   

16.
第五章病能第一节病能的含义人体每一疾病的發生,都必定有其致病的因素。当机体感受病因刺激而致病之后,必定会引起陰陽失調,从而呈現一系列臨床症候。对于这一过程,内经上叫做病能。由此我們可以認为“病能”的涵义,实际上是包括了疾病的發病原因,病邪的性質,病理的变化和轉归,以及在疾病發展过程中所呈現一系列症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 ,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对于正气确立的 ,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 ,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 ,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 ,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经》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 ,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 ,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以便使中医病因学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于对正气确立的,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径》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生命来自自然界,又不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自然界中,机体对致病因子是不断进行斗争的,表现为"正邪分争"。祖国传统医学对疾病本质及人体发病学的认识是"正邪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邪双方消长进退的表现。探讨正邪论的科学性将有助于医学的发展。何谓"正"?正是"正气"的简称。正气即祖国传统医学所称之"真气"、"元气"之类。实际上,它是机体一切抗病力总和的代名词。所谓"邪"?邪是"邪气"的简称。邪气是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总和的代名词。祖国医学对正与邪的关系认识是比较…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较系统的医学文献,是先秦时期医学理论及经验的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从养生到预防、从自然界到人体均有阐述,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就《黄帝内经》之病因观作如下探讨。一、外感六淫六淫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发生异常变化而转变成的邪气。六气原本是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的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当其发生变化而足以能够破坏人体的生理活动时,才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或者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