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联合阻断在难治性肝内胆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0年5月对1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内型先天性胆管囊肿开展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阻断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管注入封闭胶和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对肝内型胆管囊肿经肝门分离病变胆管开口注入封闭胶后行区域动脉、门静脉、胆管阻断。所有患者术后3d、1周、2周复查肝功能,术后2周、1月、6月、1年行肝脏B超或CT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无肝衰、大出血、胆漏、严重感染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周行肝脏B超或CT检查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术后1月和6月复查肝脏CT示病灶完全消失,病灶所在肝脏萎缩消失,残余肝脏代偿增生。结论通过病变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联合阻断治疗某些难治性区域性良性肝内胆管疾病,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体检发现肝脏血管瘤3年收入院.3年病程中,当地医院复查CT检查提示肝血管瘤自4.Ocm ×5.0cm长至12.5 cm×12.0 cm.患者无特殊不适.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大肝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行MRI+ 256排CT检查:肝左右叶交界区病变,此病变推压肝内胆管,部分肝内胆管扩张.肿瘤标记物正常,血化验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38岁, 因"上腹部疼痛2周"于2020年12月2日收入我院。2020年11月患者出现间断上腹痛, 伴恶心、呕吐, 逐渐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余无特殊不适。外院行增强CT检查, 结果提示肝左内叶近肝门异常强化影, 考虑为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诊断乙肝2周, 服用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余无特殊。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一般状况良好。肝功能检查结果提示, 总胆红素为586.7 μmol/L, 甲胎蛋白为5 884 μg/L, CA19-9为 2 205 U/ml。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肝门部胆管弱回声团, 考虑癌, 伴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胆泥形成, 肝硬化, 脾大。超声造影提示, 肝左内叶异常灌注, 考虑肝内胆管癌可能性大, 伴左肝管远端癌栓形成;肝门部胆管、右肝管、左肝管近端未见造影剂进入, 考虑胆泥。上腹部MRI增强扫描提示:(1)左右肝管、肝总管、直至胆总管下段充盈缺损, 轻度强化, 胆总管下段壁明显强化, 考虑胆管癌, 并肝内、外胆管扩张;(2)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周围积液。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考虑为高位胆管癌(图1)。CT血管成像提示:(1)肝...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男,69岁。2020年7月16日因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半月余入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查因。入院后上腹部增强CT及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管壁不均匀增厚,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上段胆总管、肝内胆管、胆囊明显扩张,胰管扩张。超声内镜检查可见胆总管下段闭塞,似乎可见异常回声病灶,病灶上方胆管及胰管扩张,但病灶回声不典型、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腺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国内文献仅见3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肝内胆管腺瘤,复习文献并对其做初步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肺部感染、脑出血后遗症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期间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左肝顶低密度结节而转入外科治疗.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腺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国内文献仅见3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肝内胆管腺瘤,复习文献并对其做初步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肺部感染、脑出血后遗症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期间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左肝顶低密度结节而转入外科治疗.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囊腺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6岁。入院前 1周B超检查发现左肝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10cm× 3cm ;胆管壁不规则增厚 ,可见多个高回声乳头状突起 ,大者约 3cm× 1cm ;胆总管扩张 ,直径约 2cm ;未见实体回声。肝脏CT扫描提示 :左肝内胆管瘤样扩张 ,局部隆起约 4cm×1cm ;胆总管扩张。肝功能检查 :总蛋白 61.8g/L ,白蛋白 3 3g/L ,总胆红素2 6.4μmol/L ,间接胆红素16.7μmol/L ,碱性磷酸酶 113U /L ,谷氨酰转肽酶2 11U /L。术前诊断为左肝胆管囊状扩张症 ,行胆总管探查 ,术中探查见左肝外叶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 12cm×10cm× 5cm ,内触及多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IgG4-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IgG4-SC初始病变的CT和MRCP特征及随访变化。结果初始病变:6例CT扫描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管壁增厚,其中2例伴有胰上段胆管壁偏心性增厚,增厚的胆管壁呈渐进性强化;7例MRCP检查中,6例显示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1例肝内胆管狭窄和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狭窄近侧的胆管呈中度至重度扩张。随访:5例未接受类固醇治疗以及2例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胆管病变均较初始加重。8例随访患者中,无论治疗及时与否,或是病变复发后再治疗,应用类固醇后胆管病变均显著好转。结论 IgG4-SC的CT和MRCP表现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近侧胆管扩张,类固醇治疗后病变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6岁,因体检发现肝门部占位3年,右上腹隐痛1月,于2001年7月31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单位体检时B超发现肝门部占位,进一步CT检查未明确诊断,无腹痛、发热、黄疸,未行任何治疗.入院前1月出现右上腹隐痛,无发热、黄疸.行MRI检查:肝门部可见异常信号影,T1低信号,T2呈多个囊样异常信号融合而成,病灶大小7.5×5×2.5cm,位于肝总管周围偏左,伴左肝内胆管扩张,MRI提示:肝门部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体格检查:精神可,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发现,右上腹稍膨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0.
由于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胆管内存在大量胶冻样黏液,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腹部CT、经皮肝胆管穿刺等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MRCP检查较少用于MPIBT评估肿瘤可切除J生。回顾J生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MP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RCP检查在术前明确MPIBT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的作用。肝内胆管不对称性扩张和远离肿瘤的肝内外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的突然截断是MPIBT的MRCP检查最主要特征。MRCP检查示病灶侧扩张胆管与相对正常胆管的交界线为肿瘤与正常胆管黏膜的移行处,从而术前判断MPIBT能否被切除以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根据术前手术规划,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的手术切除,5例行姑息性胆道引流。MRCP检查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技术,是术前明确MPIBT的诊断与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1例有详细病理研究的单侧肝叶胆管阻塞伴明显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的病例。患者女性,64岁。15年前因胆囊积脓合并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遇到一些困难。术后三周患者出现严重上腹痛,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无黄疸。1986年又一次胰腺炎发作。1987年1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正常,患者亦无黄疸,肝功能等检查正常。一周后复查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扩张至十二指肠乳头部,并在壶腹部有一逐渐狭窄带,伴近端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扭曲的形式与在萎缩肝叶内的表现相符。CT显示肝右叶萎缩,无恶性病变。剖腹术见肝右叶萎缩,肝左叶明显肥大,门脉压力为8mmHg。左、右两叶均取活检。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0岁。上腹部不适感2年余,收入我院。患者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偶有返酸。外院B超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未见占位病灶。先后两次MRCP检查,均提示胆总管下段狭窄,在外院均未作具体治疗。病程中无呕血、无黑便或白陶土样大便,无皮肤巩膜黄染,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4岁,主因"肝内占位性病变"就诊。2008年4月CT:肝S7段约1.3cm多血供结节;2009年1月复查CT见病灶增大至2.9cm;MRI结果与CT相符。患者7年前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随后接受青霉胺治疗和低铜饮食。既往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药物中毒史,不嗜酒。父母为近亲结婚,姐姐曾患肝豆状核变性并死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痛5 d入院。入院检查提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图1),于入院后第3天手术,术中见胆囊呈急性坏疽性炎症改变,与大网膜粘连致密,胆囊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术中分离胆囊三角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用丝线结扎1次,感觉不紧,再用钛夹夹闭,第3枚钛夹夹闭胆囊管近胆囊端,用超声刀切断,顺行切除胆囊。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但监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发现胆红素呈进行性升高(图2),同时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术后第3天复查B超提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第4天行CT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术后第8天经讨论存在胆总管误扎可能,决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8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10年入院,既往无肝炎、黄疽病史。入院后查体:粘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有深压痛,莫菲氏征(+)。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在全麻下人工气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顺利,但术后2d出现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有刺痛,无发热寒战。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已切除,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亦未见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胀;行化验检查示黄疸指数及血淀粉酶明显升高。经复习术中录像后给予抗炎、禁食及抑制胰腺分泌等治疗5d后黄疸逐渐消退,术后半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2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拟提出一种新的更简明、更适用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新分型—CBD华西分型,同时探索CBD华西分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基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CBD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根据胆管扩张病变累及胆管树的部位进行分型—CBD华西分型,将CBD分为4型:Ⅰ型,即远端肝外胆管扩张型;Ⅱ型,即远端肝外胆管合并左右一级肝管扩张型;Ⅲ型,即肝外胆管合并二级及以上肝管扩张型;Ⅳ型,即单纯肝内胆管扩张型。同时分析CBD华西分型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0例未成年CBD患者,根据CBD华西分型法:Ⅰ型240例,Ⅱ型48例,Ⅲ型10例,Ⅳ型2例。Ⅰ型患者中236例采取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4例非手术治疗;Ⅱ型患者全部采取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肝门胆管成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Ⅲ型患者中有9例采取了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其中5例肝内扩张局限于部分肝叶内予以肝部分切除+扩张肝管空肠吻合),1例仅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Ⅳ型患者2例均施行...  相似文献   

17.
病例报告 男性,50岁,右上腹胀痛伴渐进性皮肤黄染1月余,B超、CT均示胰头肿大,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直径2.5cm。血总胆管红素/直接胆红素=211.2/193.6,电解质血K~+3.2mmol/L,Na~+137.6mmol/L,Cl~_96.4mmol/L。入院第2天行经皮经肝胆管检查术(PTC)显示胆总管下端完全梗阻,同时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引流胆汁清亮,量约300ml/d,第3天胆汁引流不畅,出现右上腹疼痛加重,高热,血压下降等症状,即行胆管切开T管引流术,胆汁为脓性,胰头肿大、固定。病检:胰腺癌。手术后3天复查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巩膜黄染,尿黄半个月入院.肝功能Child B级.AFP>1210μg/L.B超及CT检查示肝右叶及尾状叶略低密度软组织影,包块突向肝门部,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包块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密度明显低于肝实质,脾明显增大,脾门区及胃底见曲张血管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伴黄疸一年"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及明显包块,Murphy征阴性。B超示"肝门部梗阻,肝总管内稍高回声灶,左右叶肝内胆管扩张,扩张最宽处约2 cm"。进一步行MRI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病变,首先考虑肝门部胆管癌"。ERCP检查提示肝门部占位(见图1),用取石网篮套取少量组织行病理检查示"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可能"(见图2),予以ERCP下置入鼻胆管引流,每日引流量约400~500 ml。  相似文献   

20.
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适用于结石的筛查。CT平扫可诊断高密度结石,难以发现等密度结石。CT增强扫描结合CT平扫可发现多数肝胆管结石,并且可显示结石引起的肝内并发症,如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细胞癌。MRI平扫可显示肝内胆管结石,也可显示结石远端的肝内胆管扩张,有助于发现肝脏内的异常信号病变,MRI增强的价值在于发现肝脓肿、胆管细胞癌等肝内病变,对于胆管炎症和肿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价值在于显示胆管树,显示梗阻的部位,MRCP诊断肝总管及胆总管病变应结合CT或MRI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