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形式下综合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药文化推广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其在治疗期间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及中医药文化推广情况,同时通过自制调查量表评估90例患者的中医药文化掌握水平及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需求情况。结果:90例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其穴位贴敷应用构成比最高,为70.00%,其次分别为中药敷包、超声药透、熏蒸,应用占比分别为61.11%、64.44%、66.67%,中药定向治疗应用占比最低,为56.67%。90例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其“未病先防、调治结合”中医药文化推广例数占比最高,为72.22%,其次分别为“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中医药文化、“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中医药文化、“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推广占比分别为70.00%、66.67%、62.22%,“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医药文化推广占比最低,为55.56%。90例神经内科患者对“未病先防、调治结合”中医药文化的总了解率最高,为57.78%,其次分别为“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中医药文化、“阴阳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学中”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现状及培训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妇产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职的20名产科护理人员资料,分析20名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情况、对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式及时间意愿,统计20名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并且比较接受和未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及中医药操作评分差异,总结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对策。结果:20名护理人员中其对中医适宜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最高,总需要率为95.00%,其次分别为中医中药调理、情志调摄、推拿按摩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总需要率分别为90.00%、85.00%、80.00%、80.00%。20名护理人员中其对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方式主要倾向于半脱产,构成比为85.00%,其次为全脱产,构成比为15.00%;在教学方式方面,视频集中教学答疑构成比最高为50.00%,其次分别为临床实践答疑和课堂面授答疑,构成比分别为哦30.00%和20.00%;在培训时间方面,工作日白天培训构成比最高为40.00%,其次分别为工作日晚上、周六白天及周六晚上,构成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科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并就此探讨药品的管理方法与利用指导意见。方法:在衢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收治的呼吸科患者中,每月随机抽取出100张含中药饮片的处方,分析1 2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疾病分布情况及不规范用药情况,同时统计1 200张处方中使用频率排名前10的中药饮片种类及其使用频率,分析使用频率排名前10的中药饮片超量使用情况,总结相应的药品管理措施及利用指导意见。结果:1 200张中药饮片处方,以急性气道炎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构成比居多,其处方构成比分别为27.58%、21.25%和19.08%,其次分别为肺癌、支气管哮喘及急性肺炎,处方构成比分别为13.67%、11.42%和7.00%。1 2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共计39张处方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占3.25%,39张不规范用药处方中,以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当及配伍不当不规范用药情况常见,其处方构成比分别为30.77%、25.64%和20.51%,其次分别为超适用证用药、脚注不明及涂改签名,处方构成比分别为12.82%、7.69%和2.56%。1 20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使用频率排名第1的为黄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渡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医需求与利用情况,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症状、中医服务利用与需求方面的调查。结果:常见中医症状中,发生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腰腿痛、记忆力衰退、失眠。61.8%的老年人从不参加中医慢病健康管理指导。中医利用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饮食起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体质辨识、针灸。掌握的中医保健方法中,饮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穴位按摩、运动。中医健康指导需求排名最高的为饮食起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其次是情志调摄方面。结论:黄渡社区老年人中医症状发生率比较高,且对中医健康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需求且多样化,建议以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医健康管理指导工作,从而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比较血液科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应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临床资料,对其中成药应用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血液科患者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包括应用疗效方面、应用安全性方面、应用经济性方面以及应用依从性方面,以对血液科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指导依据。结果:100例血液科患者复方阿胶浆应用构成比最高为52.00%,其次分别为益气养血口服液、金匮肾气丸、消癌平、八珍颗粒、银翘解毒丸、当归芦荟丸、芦丁片,应用构成比分别为51.00%、44.00%、42.00%、40.00%、38.00%、37.00%、35.00%。对8种中成药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及依从性方面的判断比较矩阵进行构建,结果显示其在疗效方面的权重分别为0.198、0.145、0.199、0.180、0.155、0.169、0.175、0.171;在安全性方面的权重分别为0.108、0.158、0.203、0.181、0.163、0.078、0.123、0.159;在经济性方面的权重分别为0.177、0.182、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病患者情绪状态管理与中医护理需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科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各项中医护理项目的需求情况,同时观察中医护理项目不同需求患者的情绪状态差异,分析情绪状态和中医护理需求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需求水平最高,总需求率为90.00%,其次分别为中医疾病知识宣教、中医运动康复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情志护理服务、中医起居护理服务,总需求率分别为88.00%、85.00%、84.00%、82.00%、80.00%。需要中医起居护理服务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不需要者(P<0.05),需要中医情志护理服务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不需要者(P<0.05),需要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不需要者(P<0.05),需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不需要者(P<0.05),需要中医疾病知识宣教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不需要者(P<0.05),需要中医运动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临床药学在血透室疾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血透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其各项中药药学服务项目在临床应用中的开展情况及对各项中药药学服务项目开展需求情况,并且分析80例血透室疾病患者中药临床药学管理前后的用药管理质量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血透室疾病患者的各项中药药学服务项目在临床应用开展中,开展率最高的为中药处方点评,总开展率为81.25%,其次分别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成药安全管理、中药药学服务咨询,总开展率分别为78.75%、75.00%和70.00%,开展率最低的为中药调剂基本知识宣教,总开展率为68.75%。80例血透室疾病患者在各项中药药学服务项目中,需求最高的为中药药学服务咨询,总需要率高达93.75%,其次分别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成药安全管理、中药处方点评,总需要率分别为91.25%、87.50%和86.25%,需求最低的为中药调剂基本知识宣教,总需要率为83.75%。管理后的规范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合理用药管理质量评分、辨证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某三级医院妇科常用中成药的临床运用情况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的546份妇科患者中成药药方,并且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统计妇科患者中成药的类型数量,并计算构成比。结果:546份中成药药方中使用数量最高的是颗粒剂,达到27.66%,其次分别为胶囊、丸剂和片剂,构成比分别为26.19%、21.25%和10.62%;类型中以活血化瘀类占比最高,达到44.32%,而调经养血类、扶正类、清热类、回乳类占比分别为22.16%、16.67%、9.71%、7.14%;546份中成药药方中益母草胶囊在不同药品中的占比最高,达到34.43%,而其他药品占比按照从大到小分别为八珍益母草胶囊、桂枝茯苓丸、当归丸、归芍丸,占比分别为20.15%、16.30%、15.02%、14.10%。结论:医院妇科患者使用中成药的情况比较合理,但是医院应该提高对妇科中成药的管理质量,对滥用妇科中成药的情况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妇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现状与创新情况。方法:借助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以“中医药”“数据挖掘”及“创新应用”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2022年,对检索所得的712篇文献进行分析统计。同时以老年科为数据源,分析其在中药和中医领域的应用情况,选取典型文献分析中医药在老年科的创新应用。结果:712篇文献中,医药卫生科技类占比最高,为44.10%;其他依次为信息科技类和基础科学类,分别占36.66%和19.24%。临床辨证论治及管理中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为辨证规律文献占比最高,为19.24%,应用为中药研究的文献占比最低,为7.72%;其他依次为用药规律、中医药信息化、选穴规律、辨证施护、辨证用药规律及疗效分析,分别占15.45%、14.19%、12.92%、11.80%、9.83%和8.85%。在老年科中药和中医领域的应用文献分别为134篇和146篇,分别占18.82%和20.51%。其中,中药领域中主要集中在中药药性方面,占47.01%;其他依次为中药方剂和中药炮制方面,分别占36.57%和16.42%;中医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医技术,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中医院ICU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影响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医院ICU住院治疗的256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统计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分析ICU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的影响因素;选择ICU 12名护士人员,调查其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前景的看法和培训需求。结果:ICU 256例患者中有244例实施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率为95.31%,开展例次428次,人均1.67次;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揿针、贴敷疗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外涂(敷)、中药熏洗、中药热罨包,分别占40.23%、37.11%、27.34%、26.95%、20.31%、12.50%和2.7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机会少、中医护理法律法规不完善是限制ICU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的主要因素,构成比分别为100.00%、83.33%、83.33%,其次是护士中医适宜技术水平欠佳、仪器设备配置不足、护士中医适宜技术认识不足;护士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83.33%护士认为应用前景较好;58.33%护士对中医适宜技术有较强的培训需求。结论: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消化内科患者在中医药方面的需求情况,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6月消化内科的5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患者的中医药需求进行调查。内容包括4部分,患者个人信息、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过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患者对中医药技术的需求、患者对中医药技术相关知识的需求,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其中接受过中医药技术诊疗的465例,占93.8%;在同时接受多种中医药技术治疗的患者中,接受中成药治疗的患者占比最高,为62.5%,其次为中药治疗,共261例,占52.6%;在中医药技术需求方面,97.2%的患者认可中医诊疗方案,其中需求最高的为中药治疗,占96.6%;其次为中医特色治疗,占87.1%。在中医药技术相关知识需求方面,96.9%的患者认为需要进行中医药技术说明和中医健康教育,其中对中医特色治疗说明的需求度最高,占89.7%;其次为疾病的中医膳食干预,占72.9%。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对中医药技术的认同度较高,需求较大,医院应据此调整服务内容,适当增加中药和中医特色治疗的比例,增加中医健康教育的比重,满足患者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2013—2016年全国中医药总费用机构流向数据,分析各类医院中医服务量情况及中医收入能力。方法:采用机构流向法统计2013—2016年全国中医药总费用机构流向数据,分析各类医院中医服务量情况及中医收入能力。结果:2013—2016年全国医院提供的中医服务量不断增加,中医门急诊服务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18%,低于总门急诊服务量,中医住院服务量的年均增速为8.50%,高于总住院服务量;中医类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收入均高于全国医院整体收入水平;在非中医类医院中医分科中,中医服务量及收入占比极小且变化不大。结论:患者对中医门急诊服务的需求有所下降,而对中医住院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中医类医院收入能力增强;非中医类医院的中医科建设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医院中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中药房自2015年1月开始应用门急诊医嘱传输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分别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本院中药房8000张调剂处方及2014年1月—12月8000张调剂处方,对比门急诊医嘱传输系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信息化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69%(55/80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15%(12/800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中药房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密切结合传统医药学和现代化科学,促使中药房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提升中药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方案在门急诊输液和药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8月,自2017年5月起应用信息化管理方案,2017年1~4月为实施前,2017年5~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患者,实施前进行常规输液管理,实施后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案,统计采用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输液管理和护理情况。结果:实施后输液滴数精确率显著上升,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和输液投诉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药物核查、信息采集时间及护士往返次数明显较实施前更低(P0.05)。结论: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案可实现门急诊输液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输液安全性和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药及适宜技术应用情况,提出相应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调查其中医药认知情况、中医药应用情况、中医适宜技术认知情况、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从多维度思考分析临床中医药及适宜技术应用管理对策。结果:患者对紫苏叶的了解率最高(67.46%),其次为苍术(64.29%)、苦杏仁(61.11%)、麻黄(57.94%)、桔梗(56.35%)。中医药的应用以苍术最高(应用率75.40%),其他依次为苦杏仁(73.02%)、桔梗(68.25%)、麻黄(71.43%)、紫苏叶(65.08%)。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情况以穴位按摩了解率最高(72.22%),其他依次为中医艾灸(70.63%)、耳穴压豆(69.84%)、中药熏洗(67.46%)、穴位贴敷(65.87%)。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以艾灸最高(77.78%),其他依次为耳穴压豆(75.40%)、穴位贴敷(73.81%)、穴位按摩(23.81%)、中药熏洗(20.63%)。结论:患者对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儿科门急诊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评价中药注射剂使用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医院儿科门急诊自2020年1月开始对中药注射剂实行规范化管理,将2019年设为实施前,2020年设为实施后。抽取实施前后儿科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处方各500张、患儿各2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分析实施前后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使用发生率、使用类型及构成比,以及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儿科门急诊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使用发生率、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超适应证、超给药途径、超配伍与禁忌证、超溶剂选择与溶剂量、超疗程、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的处方量、构成比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医院儿科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规范管理,降低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肾内科慢病患者进行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需求调查,为构建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时间范围内的23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需求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患者中医智能健康护理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患者,有中医智能健康管理需求的184例,占78.30%,其中对中医护理项目需求占66.30%,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占55.98%,对软件监管需求占73.37%;对于无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需求的患者,其不选择的原因主要为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占47.06%,其次为操作系统过于复杂,占19.61%;患者的年龄、学历、医保类型、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是影响患者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肾内科慢病患者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需求较高,可通过增加中医护理项目、优化软件系统功能、加强软件监管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中医智能健康护理管理平台的认可度和选择度。  相似文献   

18.
徐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02-103
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物在内科门急诊中的应用情况,为日后内科急诊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13年1月至9月这段期间的内科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样本,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在内科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和临场反应。结果:通过对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痊愈82例,占68.33%,显效27例,占22.5%,有效9例,占7.5%,发生毒副反应2例,占1.67%。结论:抗菌药物在内科门急诊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内科急诊中患者的治愈率,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维吾尔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各220例,分别列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观察其中医证型分布,匹配选择维吾尔族与汉族正常人各220例,分别列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对比分析维吾尔族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1观察组1冠心病中医证型以秽浊痰阻证、气虚血瘀证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4.27%、19.09%,观察组2分别为37.73%、22.27%,两组比较秽浊痰阻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6.712,P0.05);2观察组1与观察组2冠心病男性构成比分别为65.00%、66.82%,高于女性的35%、33.18%,其中观察组1男性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低于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1与对照组1两组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BMI24.0 kg·m2、冠心病家族史率,TC、TG、LDL-c、LP(a)、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2两组在吸烟、糖尿病、BMI24.0 kg·m2、冠心病家族史率,TC、TG、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TC、LP(a)是维吾尔族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秽浊痰阻证为主,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TC及LP(a)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以点带面的综合方法在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实践应用,以促进以点带面的综合方法的持续改进,促进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方法:选取医院心胸外科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通过邮件形式来发放24份电子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心胸外科护士对中医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对中医护理的培训及建议等情况。结果:24名心胸外科护士中,年龄在31~40岁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本科学历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具有15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职称为护士的心胸外科护士占比最高。在24名心胸外科护士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适宜技术知识占比最多,大部分的护士都学习过一些中医适宜技术知识。在关于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心胸外科护士掌握最多的是属于穴位贴敷后出现的正常皮肤反应。70.83%的护士寻求中医适宜技术来治疗疾病,83.33%的护士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来调节过体质,58.33%的护士愿意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00%的护士乐观地认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未来发展有希望。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的目标上,100%的护士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