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primary duodenal adenocarcinoma, PDA)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影响PD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PDA的19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1例PDA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 最常见的主诉为腹痛、腹胀不适。预后分析显示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44.6%、23.0%。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A19-9水平、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PD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PDA总体发病率较低, 但是预后不佳, 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 手术治疗是治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尿路上皮出现腺癌临床罕见, 黏液腺癌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输尿管乳头状黏液腺癌, 患者因左侧腰腹部钝痛伴腹胀2年, 加重伴发热1周入院。CT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结石、左肾重度积水、肾皮质萎缩。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感染、左肾无功能。先行左肾穿刺造瘘引流, 后行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输尿管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拒绝进一步辅助治疗, 术后16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也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其起病急、病情凶险, 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期干预以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预后。肿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方式繁多, 包括介入止血、消融术、肝切除术等,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急诊肝切除术、介入止血后的综合治疗、止血后的限期肝切除手术、外科手术联合消融治疗、肝移植术等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破裂的研究进展, 结合笔者单位的临床实践经验, 就其原因、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预测等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腺癌(PG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加强对该罕见变异型的认识。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383例Gleason评分为8~10分的前列腺腺癌病理样本,通过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组织形态筛选PGCA。进一步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GCA前列腺特异标志物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3例PGCA患者,年龄分别为68、63、71岁。例1术前3个月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口服比卡鲁胺治疗史。3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予内分泌治疗、放疗和/或化疗,分别于术后18、23、10个月死亡。3例肿瘤组织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Gleason评分9~10分的普通型前列腺腺癌和具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巨细胞成分,后者占比分别为90%、10%、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上述两种成分均不同程度表达上皮性标志物(CK、CK8/18)和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NKX3.1、PSA、P504S),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癌外科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1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 以死亡为终点, 了解患者生存情况, 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B超、CT、MRCP的肿瘤检出率分别为64.7%(55/85)、83.3%(55/66)、48.4%(31/64)。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探查, 其中76例行根治性手术, 39例行姑息性手术。随访10~69个月,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 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4%, 31.2%、28.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CA19-9水平、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T分期与胆囊癌预后相关, 多因素分析显示CA19-9升高, 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 首选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 总体预后较差, CA19-9水平、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患...  相似文献   

6.
肾实质原发性鳞状细胞癌(SC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 血液学和影像学检查较难诊断, 相比于其他原发性肾癌其诊断时临床分期已较晚。本文报道1例门诊诊断为肾囊肿患者, 肾增强MR检查考虑右肾囊性肾癌, 行机器人辅助右肾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右肾高分化SCC伴囊性变。术后随访5个月, 患者恢复良好, 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肾实质SCC虽然早期诊断困难, 但积极手术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肾癌伴多向分化及多种成分临床罕见, 恶性程度高、早期可发生转移, 预后差。我们收治的1例多向分化肾细胞癌患者, CT检查示右肾下极6.5 cm×6.0 cm软组织肿物影, 增强扫描后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 内部伴有液化坏死。胸CT检查示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 同时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切除术+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多向分化肾细胞癌, 局部肉瘤样变, 其中可见透明细胞癌、集合管样癌、髓样癌, 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术后1个月开始行舒尼替尼靶向治疗, 术后6个月出现肝及肺转移, 术后12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前列腺平滑肌肉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平滑肌肉瘤合并腺泡腺癌。患者PSA异常升高, MRI检查提示前列腺恶性肿瘤,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遂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平滑肌肉瘤+腺泡腺癌。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 我国的发病率最高。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的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复杂, 包括肿瘤大小、位置、高血压、肝硬化、HBsAg阳性、肥胖及接受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等, 均可能是其影响因素。近年来, 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方式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包括保守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急诊肝切除术、阶段性肝切除术等,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行选择性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便为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 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改善预后, 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26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26例患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62.81±11.95)岁, 首发症状均为无痛性乳房肿物, 肿瘤平均大小(23.34±9.47)mm。确诊时4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 1例伴远处转移。TNM分期多为Ⅱ期, 分子分型多为Luminal A型, 以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最多见, ER和PR阳性率均为96%, CgA和Syn阳性率分别为69%和100%, HER2无阳性表达。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25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25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率96%, 中位随访时间39.50个月, 3例出现远处转移, 1例死亡, 平均生存期(40.81±26.90)个月, 与浸润性乳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 P=0.209)。平均无病生存期(39.96±27.58)个月, 1、2、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均为100%、100%、87%。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女性(>60岁...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肝静脉癌栓(HVTT)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肝细胞癌合并HVTT的预后极差, 国内外对其治疗的意见也未达成统一。目前, 亚洲指南对于血管侵犯的患者, 推荐多学科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对肝细胞癌合并HVTT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根治性方法。然而术后高复发率, 导致了较差的预后。新辅助治疗是指对于可切除的肝癌, 在手术前进行抗肿瘤治疗, 以达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术后复发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能为肝癌患者带来生存益处。但是新辅助治疗的指征、适用人群、治疗方式、治疗周期、安全性等还存在争议。在此, 本文就以上问题, 以及新辅助治疗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350×109/L)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 以及伴血小板增多症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86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共纳入99例患者, 其中男性70例, 女性29例, 年龄(60.1±12.1)岁。99例患者依据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分为伴血小板增多症组(n=33)和无血小板增多症组(n=66)。比较两组性别、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临床资料以及预后, 比较伴血小板增多症组TACE治疗前后血小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伴血小板增多症与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两组男性比例、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TACE治疗前, 伴血小板增多症组肝细胞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94.4±54.5)×109/L, 高于TACE治疗后的(278.2±86.4)×109/L, 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 又名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alcific uremic arteriolopathy, CUA), 是好发于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患者的系统性血管钙化综合征, 该病罕见且预后恶劣。近年来钙化防御研究在早期诊断与药物治疗方面有显著进展, 其中非创伤性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 STS)使用方案的改良以及新型血管钙化抑制剂SNF472疗效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就近年来上述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黏液腺癌是前列腺癌中罕见的病理分型,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间断血尿就诊, 术前诊断为前列腺腺癌, 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示前列腺黏液腺癌, 术后随访6个月, 影像学检查无复发、转移征象, tPSA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 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115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病原菌分布并进行耐药性检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82)及死亡组(n=3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 住院期间死亡33例, 病死率为28.7%。共检出115株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48株(41.7%), 非白色念珠菌共67株(58.3%)。7株(6.1%, 7/115)对氟康唑耐药, 其中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高, 为30.0%(6/20)。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器官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病、肠瘘和血流感染前30 d内病灶清除或引流手术是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OR=1.052, P=0.008)、急性脑血管病(OR=16.956, P=0.014)和器官功能不全(OR=13.736, P=0.001)是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流感染前30 d内病灶清除或引流手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胆囊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根治性手术仍是胆囊癌患者最有希望获得治愈的手段。目前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所需的各项技术虽已日渐成熟, 报道呈增加趋势, 但胆囊癌的腹腔镜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为规范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开展,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专家工作组组织讨论并制订了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操作流程相关建议, 从安全性、术前评估、适应证、手术团队、患者体位布孔、术中冰冻病理、淋巴结清扫、肝切除方式、胆管切除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 此外, 在延迟诊断的胆囊癌行再次根治术的处理原则、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议, 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规范性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极高, 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手段, 亟需高质量研究突破诊疗瓶颈。本文回顾了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胆囊癌研究相关文献, 对临床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 详细介绍了胆囊癌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及危险因素、新兴的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学类型新分类、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及系统性综合治疗动态。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更有效的胆囊癌诊治方法, 为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 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近90%。既往肝细胞癌主要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 肝细胞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癌的靶向药物在单药治疗、联合治疗、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辅助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治疗的31例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完全缓解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因素, 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转移性胃癌分型与术后病理缓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13例, 胃体部8例, 幽门胃窦部10例。有10例术前影像学评价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腔种植转移10例, 肝转移2例, 肾上腺和脾转移各1例, 多发转移5例。转化治疗术后病理有8例(26%)原发灶完全缓解(pT0), 16例(52%)区域淋巴结完全缓解(pN0), 7例(22%)病理完全缓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OR:20.082, 95%CI:2.141~188.315, P=0.009)是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pT0可以显著改善无疾病生存时间(P=0.021)。结论转移性胃癌中单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转化治疗效果较好, pT0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