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采血测定u-PA、u-PAR、PAP、TF、TFPI 、TAT,病例组于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与良性肿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囊腺癌组、黏液性囊腺癌组、恶性宫内膜样癌组u-PA、u-PAR、PAP、TF、TA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5),但TFPI在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在每一组织类型的肿瘤中,分化程度越低,u-PA、 u-PAR越高.③恶性卵巢肿瘤组u-PA、u-PAR、PAP、TF、TAT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但均未达正常对照水平.结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登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所引起的凝血和纤溶分子表达变化.方法应用D2V感染生长良好的第2、3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观察内皮细胞在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分子变化.结果D2V可以显著上调内皮细胞的t-P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和IL-6水平,而不影响PAI-1.抗IL-6抗体抑制D2V感染对内皮细胞表达t-PA和sTM的增强效应.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是D2V的靶细胞之一,D2V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t-PA和IL-6并提高血浆中sTM水平,IL-6能有效地增强D2V诱导的纤溶和抗凝分子表达,高水平的t-PA和sTM可诱导纤溶亢进和抗凝效应增强,在IL-6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渗透性升高的前提下,有助于DHF/DSS患者出现血浆渗漏、血容量丢失甚至出血.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39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液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液中t PA及PAI 1水平 ;且脑脊液和血液中t PA与PAI 1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5 2 (P <0 .0 1)和 0 .4 2 9(P <0 .0 5 ) ;脑脊液与血液中t PA含量也呈正相关 ,r =0 .348(P <0 .0 5 )。结论 :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异常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 ,对血栓性疾病测定t PA及PAI 1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 对象和方法 1.1 健康志愿者选择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和GCP指导原则,进入试验的健康志愿者者共 24 人,男女各半,年龄 20~35(27±6) 岁.体重 51~73kg,平均 (63.7±5.2) kg. 相似文献
5.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水平和活性在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7例脑卒中患者,同时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含量、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含量及活性。结果:脑卒中患者tPA为(12.5±6.3)μg/ml,PLG为(89.6±14.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18.2±6.1)μg/ml,(110.2±10.5)%(P<0.05);而PAI为(36.7±9.6)μg/ml,TAFI为(120±37.6)μg/ml及TAFIa(186.6±77.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26.5±7.10)μg/ml、(95.1±28.3)μg/ml、(132.42±3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TAFI具有抑制纤溶的作用,提示在脑卒中的发病中是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伴左房血栓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0例RHD伴左房血栓患者作为血栓组,90例无左房血栓的RHD患者作为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左房血栓清除术,无血栓组患者只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MVO),以及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分析血栓组患者入院时、术毕、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变化。术后随访2年,根据预后情况将血栓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结果 入院时,血栓组患者的LVESD、左房内径大于无血栓组,而MVO小于无血栓组,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均P<0.05)。术毕,血栓组患者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高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其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用重组链激酶(r-SK)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并按临床判断再通标准将其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通组,观察其溶栓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性,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结果 溶栓再通组溶栓后血浆t-PA活性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AI活性明显减低,而未通组溶栓前后t-PA、PAI活性无明显变化。两组溶栓后血浆D-Dimer较溶栓前均有明显升高,且组间升高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①溶栓后t-PA活性升高,PAI活性减低可能预示冠脉再通。②溶栓后D-Dimer含量升高提示溶栓后有凝血酶的进一步激活,但该项指标不能视为溶栓效果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方法:选择92例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对可能影响D-Dimer、t-PA、PAI-1水平的性别、年龄和血清肌酐、尿酸、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采用协方差方法分析。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房颤组D-Dimer[(0.16±0.10)mg·L-1]、t-PA[(42.58±30.28)μg·L-1]和PAI-1[(86.03±21.43)μg·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08)mg·L-1,(26.02±13.84)μg·L-1和(64.94±24.35)μg·L-1]。房颤组PAI-1/t-PA比值略高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房颤组D-Dimer (P=0.047)、t-PA(P=0.264)和PAI-1(P=0.00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但t-PA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广泛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微血栓,不仅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且可进一步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溶血、栓塞、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衰竭。过去诊断主要依靠对凝血和纤溶物质含量和活性的检测。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血浆凝血和纤溶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变化具有更敏感更特异的意义,对DIC的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对部分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在DIC患者体内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多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明确诊断的382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9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Hcy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Hcy为(9.22±0.37)μmol/L,10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均升高((12.34±0.87)μmol/L-(19.76±1.85)μ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以及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中升高,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类抗原-125(CA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以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恶性卵巢肿瘤患者5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62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女性6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各组人群CA125、TSGF、CEA以及SIL-2R水平,评价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中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CA125TSGFCEASIL-2R,特异性高低依次为SIL-2RCEATSG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诊断试验中敏感性高达100%,在系列诊断试验中特异性高达98.39%。结论CA125、TSGF、CEA以及SIL-2R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的血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的活性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活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低于血压正常者,PAI-1和Plg活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确实存在内源性纤溶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36例消化系肿瘤伴有腹水患者,及11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三组病例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癌抗原(CA125)水平。[结果]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另两组,肝硬化组和消化系肿瘤组血清CA199均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组,CA125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腹水组除CA125升高外,同时有AFP、CEA、CA199至少1项异常升高者占23例。联合检测AFP、CEA、CA199的特异性、敏感性提高。[结论]联合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血清CA125的单项升高提示良性而非恶性腹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期间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及其预后. [方法] 横断面调查541例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发生恶性肿瘤的情况.[结果] 541例透析患者中,透析后并发恶性肿瘤18例,发生率为3.3%.血液透析(HD)组发生率为5.7%(17/297例),腹膜透析(PD)组发生率为0.4%(1/244例),HD组明显高于PD组,P<0.005.泌尿、消化及呼吸系统肿瘤最常见.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5.5±10.4)岁,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58.0±14.1)岁,P<0.05.并发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为77.8%(14/18例),死亡原因为肿瘤12例和心血管疾病2例.生存的4例患者均接受过手术、化疗或中药治疗.[结论] 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且预后差.对透龄较长的老年患者更应重视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NGF)为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素家族成员,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NGF可与低亲和力膜受体p75NTR和高亲和力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结合,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外,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肿瘤的增殖、凋亡、转移、血管、神经新生等。N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逐渐被关注,对区分易复发或转移乳腺癌,帮助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作用,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及靶标。本文就NGF及其受体作为乳腺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Thecoagulationandfibrinolyticactivity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isabnormal Toinvestigatetheirchanges ,wemeasuredtheconcentrationofD dimer (DD)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 (t PA) ,plasminogenactivitorinhibitor 1(PAI 1)andplaminogen (PLG )activityinplasmaandcerebrospinalfluid METHODSSubjectswererandomlyselectedfrom 35consecutiveischemicstrokepatients (2 1menand 14womenwithameanageof 6 3years)admittedtoourhospitalwithin 72hoursafteronsetfromApril 2 0 0 0toFebruary 2 0 0 1 Ofth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998年8月-1999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45例卵巢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类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克勤克俭 血清中AFP、CEA、Fepr、CA125、HCG、TSGF及SA水平,利用SAS统计分析系统分别评价6项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Fepr和SA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判别价值最大。但对不同病理类型鉴别价值不大。结论 Fepr和SA可以作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良性和2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血清的CEA、NSE和CYFRA21—1检测资料。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CEA、NSE和CYFRA21—1的含量以及3项标记物的胸腔积液/血清比值均高于良性患者(P〈0.05);在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的单项检测中,CYFRA21—1的敏感度(79.1%)和特异度(80.8%)最高;采用3项(CEA+NSE+CYFRA21-1)指标联合检测,其阳性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