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10例改良式会阴侧切伤口撕裂伤及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点阐述了2组顺产妇在助产过程中,胎儿娩出期施行2种不同角度(45度和25-30度)会阴侧切术,在胎儿自然娩出力,子宫收缩力,胎儿体质量,保护会阴阻力,会阴组织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施行25-30度会阴侧切组110例(改良组),伤口撕裂率为35.45%,施行45度会阴侧切组产妇116例(对照组),会阴伤口撕裂率为2.07%,统计分析,2组撕裂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产妇会阴伤口具有缝合时间短,缝合针数少,减轻产妇痛苦和会阴缝合术后牵拉疼痛,使立妇能在产后较短时间内下床活动,坐式哺乳等优点。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相对缩短了产妇产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会阴伤口感染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白炽烤灯照射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会阴侧切下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用高锰酸钾溶液会阴冲洗后使用自制白炽烤灯照射组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会阴侧切的产妇产后高锰酸钾溶液会阴冲洗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会阴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会阴切口肿胀消退速度及会阴侧切第5d肿胀完全消退率、会阴侧切伤口疼痛率及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产后会阴侧切伤口使用自制的白炽烤灯照射能加速会阴侧切伤口肿胀的消退,缓懈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31例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31例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认为要保证会阴侧切伤合愈合良好,重在预防软产道撕裂伤,加强产程观察,正确掌握会阴侧切的方法、保护会阴的手法、会阴侧切术的适应证、缝合技巧、手术助产的规程、催产素使用的方法等是提高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制白炽烤灯照射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会阴侧切下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用高锰酸钾溶液会阴冲洗后使用自制白炽烤灯照射组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会阴侧切的产妇产后高锰酸钾溶液会阴冲洗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会阴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会阴切口肿胀消退速度及会阴侧切第5d肿胀完全消退率、会阴侧切伤口疼痛率及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产后会阴侧切伤口使用自制的白炽烤灯照射能加速会阴侧切伤口肿胀的消退,缓解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的消毒液对200例会阴侧切患者给予分组护理,并对其严重感染率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再将分组护理与用0.2%的PP溶液组的总感染率进行比较,差异也不显著,分析3-9月份每月的严重感染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认为:预防产后会阴侧切伤口的感染,重点不在于使用何种消毒液,而在于加强术后的基础护理及保持会阴部清洁。  相似文献   

6.
刘小平 《全科护理》2016,(20):2082-2084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会阴侧切伤口非Ⅰ期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会阴侧切伤口非Ⅰ期愈合的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对会阴侧切伤口的大小、深浅、渗液量、组织坏死程度选择相应的湿性敷料填塞或覆盖伤口,对照组采取0.5%碘伏溶液消毒会阴、红外线灯照射、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比较两组产妇的伤口愈合程度、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伤口愈合程度、疼痛程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性敷料应用于会阴侧切伤口非Ⅰ期愈合中可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黄玲 《全科护理》2013,11(5):443-444
[目的]探讨红外线理疗对会阴侧切伤口的效果。[方法]将160例会阴侧切伤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天用0.5%碘伏擦洗会阴2次,按传统方法应用3d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产妇分娩24h后用红外线理疗。[结果]观察组伤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线理疗可促进会阴局部血液循环,使会阴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8.
李海筠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12-913
目的:观察产后应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侧切伤口2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于产后侧切口缝合完毕,用0.5%碘伏纱块持续湿敷侧切口2h;对照组于产后侧切口缝合完毕,用0.5%碘伏纱块擦拭侧切口,比较两组会阴侧切口的肿胀及愈合情况。结果:产后24h会阴侧切口的肿胀率观察组为18%,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会阴侧切伤口拆线时,侧切伤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会阴侧切伤口缝合完毕,用0.5%碘伏纱块持续湿敷会阴侧切伤口2h,能有效减轻产后24h会阴侧切口肿胀,降低会阴侧切口感染率,促进侧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尹丽华  刘春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95-1695
我科在常规会阴侧切伤口拆线时采用传统拆线方法,即常规消毒伤口以无菌止血钳夹紧并向外牵拉线结后,以无菌拆线剪剪断线结处一根缝合线,随后快速牵拉出缝合线。经观察此种拆线方法因牵拉易造成伤口疼痛加重,增加产妇痛苦;产妇易产生恐惧心理;侧切伤口缝合较紧时不易向外牵拉而剪断线结,使缝合线残留于伤口内,刺激皮肤引起局部感染,影响护患关系。通过在临床中改进拆线方法,经观察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1方法产妇采取截石位,暴露会阴侧切伤口,以0.02%碘伏棉球常规消毒伤口及肛门,充分暴露缝合线,以无菌拆线剪剪断线结对侧皮肤暴…  相似文献   

10.
对2000年9月~2001年10月115例初产妇进行的会阴侧切伤口改良式缝合与随机分组的对照组122例初产妇会阴侧切伤口采用传统方法缝合比较,结果发现:改良式会阴侧切伤口缝合能降低会阴伤口感染率;减轻产妇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日;产妇乳汁分泌早而多,达到按需哺乳的要求;产后24h能早期下床活动(P<0.05).而两组伤口甲级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改良平产会阴侧切术切口及麻醉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改良的平产会阴侧切术切口及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 2 6 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 130例。观察组根据胎儿体重及会阴体长度自会阴后联合中线或会阴 5点左右处作为切口起点 ,采取 15~ 4 0度 ,2~ 4cm长的左斜侧切法。切开时于切口部位行浸润麻醉 ,缝合皮下组织及肌层时行沿切口两侧内缘放射状浸润麻醉 ,缝皮时将麻药喷洒于切口分次麻醉。对照组以会阴后联线中点作为切口起点 ,≥ 4 5度 ,4~ 5cm长的左斜侧切法 ,施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指标均为切口缝合时的疼痛程度 ,72h活动程度 ,切口甲级愈合率 ,4 2d的切口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缝合切口时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产后 72h活动程度 ,切口甲级愈合率 ,产后 4 2d随访产妇状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0 5 )。结论 :改良的平产会阴侧切手术切口及麻醉方法符合生理要求 ,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会阴侧切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TCu与VCu两种宫内节育器对本地区育龄妇女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育龄妇女的身体状况 ,随机为 2 90 3例育龄妇女放置了TCu、VCu两种宫内节育器 ,并进行了 5年前瞻性临床效果对比研究。采用Tietze potter生命表法计算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器率、续用率。结果 :TCu与VCu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器率、续用率 6 0个月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Cu与VCu均适合本地区育龄妇女使用。  相似文献   

13.
会阴侧切改良技术防止新生儿分娩性肩损伤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改良技术在经阴分娩中防止新生儿分娩性肩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入我院经阴分娩产妇, 963例为观察组, 1140例为对照组Ⅰ, 400例为对照组Ⅱ。观察组会阴侧切术改良为15°~40°的小角度, 2~4cm的短切口,对照组Ⅰ采用传统会阴侧切术,对照组Ⅱ不行会阴切开术。三组观察指标同为:娩肩困难、CF、臂丛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 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χ2 检验。结果:新生儿出现娩肩困难,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对照组Ⅱ为0,对照组Ⅰ发生25例,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技术可有效的防止经阴分娩中新生儿肩性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自1987年1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早、中、晚期肝癌71例。B超导向、癌灶内注射治小肝癌10例(治疗与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5例,病检全转阴,生存期两组P<0.05。中晚期肝癌46例,巨块型、弥漫型治疗与对照组生存期前者P<0.10,后者P<0.005。确有减少痛苦(特别是止痛)和延长寿之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纵折后牙粘结再植治疗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和跟踪随访,对纵折后牙的发病年龄、好发牙位和请发因素等进行总结,并对其疗效做出评价。方法:收集近4年来完成的110例纵折牙粘结再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好发牙位和诱发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术后1年和3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跟踪随访。对患牙进行牙体、牙周、松动度、咀嚼功能和x线摄片等方面检查,从而对其中长期疗效做出评价。结果:纵折后牙以40-59岁患者最多,以上颌第1磨牙最为多见,占30.91%,其中死髓牙为75.46%,粘结再植术3年的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78.95%的患牙的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无松动、根尖及根分又骨质正常。结论:折裂牙的粘结再植术保存了相当部分患牙,对恢复咀嚼功能,维持牙列完整,保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质量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目前对后牙纵折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清胱抑素C(CysC)对轻中度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轻中度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证实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血清,分别测量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浓度,并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三组,比较各个标志物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Cys C、β2-MG与GFR呈负相关。肾脏受到中度损伤时BUN、UA才开始升高,而Cys C在常规肾功能检测指标没有改变时就已升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说明Cys C能早期发现肾脏受损。结论血清Cys C能更敏感、特异地反映早期肾脏损伤,是轻中度肾脏损害理想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对病区住院患者疾病分型,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的可行性.方法 调查统计2007年全院普通病区编制床位数、月均危重病例率(CD率)、根据分级护理患者数计算的所需理论护士人数、按床护比计算的所需实际护士人数,分析目前护理人力配备情况.结果 所需理论护士人数与实际所需护士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4,P<0.05.CD率与理论护士人数呈正相关,r=0.782,P<0.05.CD率与理论护士人数的回归方程为理论护士人数=CD率×0.51-17.02,F=16.41,P<0.05.结论 护理人力的配备不能只按1.0:0.4的床护比,应结合病区患者的疾病分型CD率计算,才能较合理地进行护理人力配备,真正满足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对比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方法。结果:2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随访时间平均2.3年,结果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87%,有效率91.3%。结论:CT和MRI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手段,但要结合临床,手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清宫散治疗药物流产出血的疗效。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同种方法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2h口服中药清宫散,对照组不再加用任何药物治疗。结果 清官散治疗药物流产出血80例,完全流产71例,不全流产8例,流产失败1例。完全流产率88.75%。对照组60例,完全流产22例,不全流产33例,流产失败5例,完全流产率36.76%。两组完全流产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道出血在12d内干净者,治疗组占93.75%,而对照组占51.66%,两组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清宫散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能显著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药流的阴道出血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