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肾脏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前者包括后肾性腺瘤和腺纤维瘤、乳头状肾细胞腺瘤和肾嗜酸细胞腺瘤,后者有普通型肾细胞癌(RCC)、乳头状RCC、嫌色性RCC、集合管癌、髓质癌和未分类RCC。尽管大多数肿瘤可以通过常规HE染色明确诊断,但有些肿瘤如嗜酸细胞腺瘤、嫌色性RCC、伴有颗粒状/嗜酸性胞质的RCC(RCC伴G/E特征)、乳头状RCC伴G/E特征的形态学比较相似,鉴别非常困难,而这止匕肿瘤的区分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亚型(GRCC)和肾嗜酸细胞瘤三者的鉴别在病理诊断中一直比较困难。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了11例肾嫌色细胞癌、12例肾嗜酸细胞瘤和6例GRCC中KIT、CDl0、RCC和RON的表达,并探讨了上述指标在这3种肾上皮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发现KIT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瘤中100%表达,表达模式为胞质/胞膜阳性和胞质阳性,相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herin)的新抗体在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166例肾脏肿瘤标本,其中肾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15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18例、嗜酸细胞腺瘤8例。使用Ksp—cadherin、CD10、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Ksp-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是透明细胞癌23%(27/120),乳头状肾细胞癌20%(4/20),嫌色细胞癌18/18,嗜酸细胞腺瘤6/8。CD10、波形蛋白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有高表达,CK7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EMA在这4种肿瘤均有高表达。此外,CDl0在肾嫌色细胞癌中也有表达,但其表达于胞质,而在其他肿瘤的表达在细胞膜。Ksp—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程度与其分期分级呈正相关。结论Ksp—cadherin局限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及其起源的肾脏肿瘤。在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中有高度的特异和敏感性,在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分期分级有关,在肾脏常见的上皮性肿瘤中具有鉴别诊断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19例肾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各型肾腺瘤的形态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各型肾腺瘤共19例,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及随访观察。结果 乳头状腺瘤3例,呈乳头,管乳头状排列;由嗜碱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组成;上皮膜抗原(EMA)及细胞角蛋白(CK)7双表达。嗜酸细胞腺瘤13例,呈巢状排列,也见管状,乳头结构或单个细胞散在;以嗜酸细胞为主,尚见“嗜酸母细胞”及透亮细胞等;波形蛋白,CK7均阴性,Hale胶体铁染爸阴性;电镜示胞质内多量大线粒体。后肾腺瘤3例,均匀一致的小细胞构成小管,亦见实性,肾小球样,分支长管结构,间质未肿状;EMA阴性,CK7阴性或局灶阳性。各型肾腺瘤均随访3-5年,1例嗜酸细胞腺瘤5年后死亡,余均健在。结论 肾腺瘤有3种,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后两者以形态学为诊断依据,前者仍需参考肿瘤大小。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Dai L  Lü XH  Li ZH  Li R  Liu H  Liu YL  Hui Y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2):140-142
目的 探讨肾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91例具有较完整病理资料的肾上皮性肿瘤进行了常规组织学观察,Mowy胶状铁染色及CD10、细胞角蛋白(CK)7、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91例肾上皮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78例,占86%;肾乳头状癌8例,占9%;肾嫌色细胞癌4例,占4%;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占1%。78例肾透明细胞癌中CD10、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63例(81%)和69例(88%),主要表现为细胞膜阳性。74/78肾透明细胞癌CK7呈阴性,17/17 Mowy胶状铁染色阴性或呈灶状粗颗粒。肾嫌色细胞癌4例,CK7均呈胞膜阳性;Mowy胶状铁染色表现为胞质内蓝色细网状;4例CD10肿瘤细胞膜均阴性,波形蛋白阴性。肾嗜酸细胞腺癌1例CD10,CK7,波形蛋白,Mowy胶状铁染色均为阴性或不特异。结论 在常规诊断肾上皮性肿瘤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CD10,CK7,波形蛋白染色以及Mowy胶状铁染色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肾嫌色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肾嫌色细胞癌是由Thoenes等于1985年首次报道的肾肿瘤的一个新类型,约占所有肾癌的5%,在常规病理诊断中易与肾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混淆。笔者结合近期所遇4例嫌色细胞癌,从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角度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提出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
肾脏肿瘤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普通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每种类型的肿瘤均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正确区分这些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这些类型的肿瘤中,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病变。作者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了39例肾脏肿瘤(透明细胞癌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9例和嗜酸细胞瘤15例)中S100A1蛋白和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3%(14/15)嗜酸细胞瘤表达S100A1蛋白,其中强阳性9例、中等阳性4例、弱阳性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瘤,男5例,女3例,年龄23~74岁,平均58.8岁,肿瘤直径3~7cm,平均5.1cm;5例嫌色细胞癌,男3例,女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5岁,肿瘤直径3~8cm,平均5.8cm。全部患者均行彩超、CT检查,并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 肾嗜酸细胞瘤细胞呈圆形,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彩超以等回声或低回声多见,CT平扫为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大多均匀强化,术后随访时间 10~53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嫌色细胞癌由两种细胞类型组成,即典型型及嗜酸型,胞质呈纤细网状结构,胞膜清晰。彩超以高回声多见,CT大多强化不均匀,随访时间 12~49个月,1例术后 1年出现转移灶后死亡。结论 根据临床,影像方面的差别,术前基本能鉴别诊断,确诊仍需病理。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嫌色细胞癌,肾癌根治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肠嗜酸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嗜酸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结肠嗜酸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结肠嗜酸细胞癌组织学特点为细胞圆形、多边形,胞质丰富,胞质内见弥漫分布的强嗜酸性颗粒,细胞核中度异型性,核仁明显;癌细胞呈巢状排列,伴有腺管及乳头形成。免疫表型:癌细胞CK19、EMA阳性表达,不表达SMA、S-100蛋白及CgA。PAS染色阴性。电镜观察细胞质充满大量线粒体,缺乏内分泌及外分泌颗粒。结论 嗜酸细胞癌是不同于低分化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各组织学类型中c-kit蛋白表达和DNA倍体分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3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共88例蜡块组织标本作为实验对象。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kit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c-kit呈阴性,2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和20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标本均呈c-kit强阳性表达;在乳头状肾细胞癌中,c-kit阳性信号主要存在于胞质;而在嫌色细胞肾细胞细胞癌中,c-kit阳性信号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信号。c-kit蛋白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分级和分期无相关性。另外,DNA异倍体分析结果表明,43.8%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46.2%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和30.0%的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存在DNA异倍体现象;而正常肾组织均为DNA二倍体。结论 c-kit蛋白表达检测可以作为肾细胞癌诊断和组织学分型的重要指标,同时,DNA倍体分析在肾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中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is study repor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details of the anatomy of the renal arteries of 403 kidney donors and the arterial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513 subsequent kidney transplants in our transplant unit.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occurred bilaterally in 10.2% of donors and unilaterally in 20.8%, a total incidence of 31%. There w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vascular-relate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of kidneys with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need for careful technique in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renal vessels, especially aberrant vessels, at the time of donor nephrectomy and also to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available for anastomosis of multiple renal arteries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 1992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6.
17.
Renal hemosiderosis is a rare cause of renal failure and, as a result, may not be diagnosed unless a detailed history, careful interpretation of blood parameters and renal biopsy with special staining is done. Here,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renal hemosiderosis presenting with renal failure.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