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E-钙粘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对葡萄胎恶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石蜡包埋组织中E-钙粘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钙粘素在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P〈0.05);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P〈0.05)。葡萄胎恶变与E-钙粘素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血β-HCG值、卵巢黄素化囊肿呈正相关(P〈0.05)。结论E-钙粘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恶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E-钙粘素可作为葡萄胎恶变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其受体(KGFR)在葡萄胎组织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分别从蛋白质、mRNA水平检测KGF和KGFR在良恶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葡萄胎组织滋养细胞中KGF和KGFRmRNA、蛋白均有一定程度表达,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胞质。恶性葡萄胎组织KGF表达与良性葡萄胎无差异,但KGFR在合体滋养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2·775,P<0·01)。KGFR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χ2=19·542,χ2=24·723,P<0·001)。结论KGF及KGFR的表达与滋养细胞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葡萄胎恶性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及观察疗效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超声表现(子宫大小、血窦大小和血窦阻力指数)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结果.结果良性病变139例(部分葡萄胎及胎盘部分变性33例,葡萄胎106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16例(侵蚀性葡萄胎184例,绒毛膜癌32例),经刮宫、化疗等治疗后,肌壁血流、β-hCG恢复正常.其中59例(绒毛膜癌28例、侵蚀性葡萄胎31例)随访2年,62例(绒毛膜癌2例、侵蚀性葡萄胎46例、葡萄胎10例、2例侵蚀性葡萄胎转京治疗, 2例绒毛膜癌死亡)随访1年,130例(侵蚀性葡萄胎82例、葡萄胎43例、部分葡萄胎5例)随访半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检测可准确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葡萄胎为良性,其余则为恶性。随着人类对这一疾病认识的深入,在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亦越来越深化。本文对滋养细胞疾病在遗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1葡萄胎起源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葡萄胎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量研究表明,葡萄胎属于异常形成的胎盘,并伴有特异性遗传学异常,与绒毛滋养细胞有关,它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种。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其中90%为46 XX,由一个细胞核基因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I1和P53蛋白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与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及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KAI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KAI1在恶性葡萄胎及绒癌中的表达与正常早孕绒毛及葡萄胎比较明显下降(P〈0.05),KAI1的表达与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浸润情况相关(P〈0.05);②P53在恶性葡萄胎及绒癌中的表达与正常早孕绒毛及葡萄胎比较明显升高(P〈0.05);③P53和KAI1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rs=-0.8)。结论:P53、KAI1对预测滋养细胞的恶变,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闫真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205-1207
目的对葡萄胎恶变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性化疗与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48例葡萄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患者年龄、子宫大小与孕期的关系、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卵巢黄素化囊肿的大小、葡萄胎是否重复发生和葡萄胎恶变的高危因素等。所有患者均行吸宫术治疗,有高危因素之一并无随访条件者行预防性化疗;年龄≥40岁、无生育要求、有恶变高危因素或无随访条件者行全子宫切除。结果有高危因素(年龄40岁以上,子宫大于相应停经月份,血清hCG值≥10^5 U/L,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既往有葡萄胎病史)患者的葡萄胎恶变率均显著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患者(P〈0.05),但程度有所不同,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 cm者恶变率最高。进行了预防性化疗或预手术患者的恶变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显著低于未行预防性化疗或手术的患者的35.9%(P〈0.05)。结论各种高危因素均导致葡萄胎恶变率显著升高,但是程度不同;有高危因素患者行预防性化疗或手术可以明显地降低恶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Skp2、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2P检测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4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1例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组织中Skp2、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病变形成过程中Skp2、P27和Ki67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kp2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9%(1/11)、48.88%(22/45)、85.71%(12/14)和18.18%(2/11)、62.22%(28/45)、100%(14/14),两者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81%(9/11)、57.77%(26/45)和7.14%(1/14),其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Skp2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和Skp2、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P27和Ki67参与了CIN、宫颈癌的发生。Skp2、Ki67和P2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20例及上皮性卵巢癌20例,上皮性卵巢癌40例标本中W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阳性表达率为57.5%,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P〈O.01);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WT1阳性表达率为45.0%,也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P〈O.0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浆液性囊腺癌W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0.9%),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1)。结论:WT1可能成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转化和上皮性卵巢癌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并为其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对诊断滋养细胞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16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其中葡萄胎76例,侵蚀性葡萄胎32例,绒癌8例。全部于治疗前/或治疗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良性组76例刮宫前B超检查与刮宫后病理检查对照,其诊断准确率为96.0%;刮宫后7~30天B超观察17例有恶变声像图。恶性组57例(包括良性组恶变者17例),其中35例进行单纯化疗,用B超动态观察子宫病灶变化,发现子宫异常回声病灶随疗程的增长而缩小或消退;另22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B超对照符合率为91.0%。结论:B超有助于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能反映出子宫的病变并对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葡萄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侵袭性葡萄胎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葡萄胎病人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3例(100%)CT表现为:子宫明显增大,宫腔内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泡影及等密度软组织影,子宫肌层不规则增厚且厚薄不均,其内亦可见低密度囊泡影,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及等密度软组织明显强化,CT值增加30~50HU。结论侵袭性葡萄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在其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孕合并部分不典型葡萄胎的二维和增强型血流显像(e-Flow)声像图特征,以提高早孕合并部分不典型葡萄胎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刮宫和病理检查证实早孕合并部分不典型葡萄胎24例的二维和e-Flow声像图特征。结果刮宫前超声提示早孕合并部分不典型葡萄胎17例,7例误诊。17例早孕合并部分不典型葡萄胎的二维声像图表现:①子宫略大于或等于正常妊娠月份,宫腔内妊娠囊变小、形态失常,妊娠囊周围可见细小、形态不规则的类蜂窝状无回声区;②宫腔内等或稍高回声团,部分病例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暗区,无或仅有少量水泡状暗区。17例早孕合并部分不典型葡萄胎的e-Flow表现:宫腔病灶内以及相邻肌壁间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结论不典型葡萄胎声像图复杂,需要结合临床各项指标;二维超声对不典型葡萄胎无特异性,e-Flow显像可以在宫腔内异常回声团记录到低速血流信号,因此e-Flow技术对部分不典型葡萄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琼  高培毅  林燕  孙胜军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58-1060
目的:探讨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术前CT及MRI资料。结果:57例髓母细胞瘤中,8例病灶位于桥小脑角区,病灶位于左、右、双侧小脑半球分别为23例、19例、7例。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上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瘤内部囊变坏死者46例,且囊变内壁多较光滑;病灶圆形或椭圆形45例;边界不清、较清、清晰各18例、12例、27例;肿瘤周围有不同程度水肿,发生梗阻性脑积水32例。33例有增强图像,其中9例呈轻度片状强化,18例中度块状、片状强化,6例块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对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的显像较CT更有优势,其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腺苷试验和运动试验201T1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138例女性冠心病疑似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腺苷试验组和运动试验组,每组69例,分别进行201T1心肌灌注显像,并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按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与缺血范围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按主要血管狭窄程度(〉50%为冠心病)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腺苷和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阳性率。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结果腺苷试验方法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2%(45/51)、72.7%(16/22)和88.4%(61/69);运动试验组分别为91.7%(44/48)、66.7%(8/12)和81.2%(52/64),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1,n714,0.249,P〉0.05)。腺苷试验组假阳性率低于运动试验组[11.1%(2/18)与50.0%(8/16),P=0.023]。结论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腺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与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同样有效,且腺苷试验的诊断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5.
贾世军  焦俊  汪春红  曾兴群  王玲  杨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7):754-757
目的:探讨320排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320排CT扫描资料,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72个,其中心内结构异常27个,心外结构异常45个。320排CT、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26/27)和92.6%(25/2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982,P>0.05)。320排CT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100%(45/45)]明显高于TTE[53.3%(24/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28,P<0.05)。320排CT及TTE对先心病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和6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09,P<0.05)。结论:320排CT对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的检出显著优于TTE,对心内结构异常的检出也有良好的效果,320排CT结合TTE可显著提高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MRI表现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对本痛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MRI表现、病理资料、手术所见及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葡萄胎9例,主要MRI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有葡萄状或蜂窝状囊泡影,病变包膜完整;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显示囊泡无明显强化,7...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256层CT冠脉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发生率及其解剖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o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收集行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564例患者的资料,评价MB的有无、部位、长度、厚度、伴发的AS情况及MB解剖特点与AS关系。结果:564例检出MB 131例,159个,总发生率为23.2%(131/564),男性发生率28.8%(90/313)高于女性16.3%(41/251)(χ2=12.048 5,P=0.005)。第一对角支(D1)为最常累及的部位,其次为左前降支(LAD)。完全性MB 83个,不完全性MB 76个;完全性MB长度和厚度中位数分别为27.7mm(范围2.0~71.1mm)和2.4mm(范围1~6.9mm);其长度与厚度间无相关性(R=0.061 1,P=0.106 6)。不完全性MB的长度中位数为24.1mm(范围3.9~57.0mm)。桥血管及桥血管远段血管均未见AS改变。桥血管近段血管AS程度在LAD组高于D1组(χ2=7.576 6,P<0.05),完全性MB组高于不完全性MB组(χ2=7.484 9,P<0.05)。结论:256层CT冠脉成像技术能无创、清晰、可靠地显示活体内MB的存在及解剖特点,并能评估桥血管及其毗邻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向食管下段胃底部曲张静脉、食管下段周围静脉丛、胃底贲门周围静脉丛内注入永久性栓塞剂TH胶(a-氰基丙烯酸酯)。结果:192例患者中188例成功施行了PTVE,成功率达97.8%。168例患者随访期6~64月,根据注入的TH胶分布的范围,168例患者分为3种栓塞类型:食管-胃底型82例,胃底型67例,主干型19例,135例患者PTVE后同时施行部分脾动脉栓塞,42例随访中施行了内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静脉曲张复发率15.5%(26/168)。胃食管栓塞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胃底贲门型及冠状静脉主干型(P〈0.0001,log-rank test)。随访期间21例患者再出血,总出血率12.5%(21/168)。其中食管胃底型再出血率3.7%(3/82);胃底型再出血率10.4%(7/67);主干型再出血率58.1%(11/19)。联合内镜治疗者再出血为2.4%(1/42),联合脾动脉栓塞组再出血8.9%(12/135)明显低于单纯PTVE治疗的27.3%(9/33)。结论:TH胶栓塞范围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和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明显降低食管胃静脉曲张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