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髂动脉多发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髂动脉的炎性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炎性腹主动脉瘤好发于70岁左右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或背痛,体重下降,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动脉瘤壁增厚,炎症累及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常规治疗需手术,早期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避免或推迟手术。结论突发严重腹痛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增厚及肾盂积水支持本病诊断。早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并消除尿路梗阻。  相似文献   

2.
于振海  王坤 《山东医药》2007,47(6):75-76
腹主动脉瘤(AAA)是指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导致腹主动脉局限或弥漫性膨出,以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以肾动脉平面以下的AAA多见,可累及一侧或双侧髂动脉.病理学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形成脱落致动脉栓塞,即需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瘤破裂位置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体破裂为其主要危险.按结构主动脉瘤可分为:(1)真性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2)假性主动脉瘤: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3)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或巾层撕裂后,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血、膨出,也可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  相似文献   

4.
于振海  王坤 《山东医药》2007,47(6):75-76
腹主动脉瘤(AAA)是指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导致腹主动脉局限或弥漫性膨出,以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以肾动脉平面以下的AAA多见,可累及一侧或双侧髂动脉。病理学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一旦发生动脉瘸破裂、动脉瘤内附壁血栓形成脱落致动脉栓塞,即需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瘤以及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都源于动脉壁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伴随的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瘤最为常见的病因。其他如外伤、感染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引起的动脉壁成分的异常,也是导致动脉瘤的常见原因。血管炎是一种由于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结构破坏的疾病,因此,血管炎也可以引起动脉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文治技术”在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对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的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该患者由于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总动脉严重扩张,覆膜支架覆盖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瘤的时需覆盖双侧髂内动脉开口,可能造成髂内动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盆腔缺血。我们在进行左髂总动脉腔内修复时应用了“三文治技术”,以覆盖病变血管同时保留一侧髂内动脉血供。结果手术成功地对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瘤进行了覆膜支架的腔内修复,同时保留了髂内动脉血供。结论在复杂腹主动脉瘤髂内修复时,使用“三文治技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保留分支血管血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老年人腹主动脉瘤1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18例应用腔内搭桥技术治疗的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分型:A型1例,B型11例,C型6例,术前以CT、MR及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并测量相关数据:设计并选择合理带膜支架;取双侧腹股沟小切口,在X线透视下将支架通过股动脉放置在腹主动脉瘤的恰当位置上,实现动脉瘤腔内搭桥。结果 18例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搭桥患者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瘤基质金属酶9及核因子κB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成年雄性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皮下注射阿托伐他汀4 mg/(kg.d)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用弹力酶灌注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模型。观察两组动脉瘤形成率和动脉壁病理学改变。HE染色、弹力纤维EVG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瘤组织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动脉基质金属酶9及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基质金属酶9及核因子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弹力酶灌注2周后实验组大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率为20%,对照组动脉瘤形成率为90%,实验组动脉组织弹力纤维未见明显断裂消失等受损表现,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及基质金属酶9及核因子κB的表达。对照组动脉壁组织弹力纤维严重受损,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基质金属酶9及核因子κB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动脉壁组织基质金属酶9及核因子κB的表达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减少弹力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0岁以上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随访结果,了解腹主动脉瘤的自然发展情况,分析患者年龄和瘤体大小对动脉瘤增长的影响.结果 78例患者多存在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20例并存其他部位动脉瘤(占25.6%);瘤体破裂发生在动脉瘤较大、生长速度较快的患者.64例患者接受每年1次的超声随访,动脉瘤瘤体平均年增长0.14 cm;在60~69岁、70~79岁、80~89岁、90~100岁4个年龄阶段,瘤体平均年增长0.14~0.18 cm,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动脉瘤体直径<3.0 cm、3.0~4.9 cm、≥5.0 cm时,瘤体平均年增长分别为0.13 cm、0.09cm、0.46 cm,后者较前两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不是老年人腹主动脉瘤增长快慢的影响因素;当瘤体直径小于5.0 cm时,腹主动脉瘤随增龄增长缓慢,≥5.0 cm时,随增龄增长快,破裂发生率增加,应行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需要外科治疗的升主动脉病变主要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根部扩张。升主动脉瘤约占各种胸主动脉瘤的 4 5 % ,病因以主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如马凡氏综合征的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 )为多见 ,动脉粥样硬化次之 ,感染性动脉瘤及创伤性动脉瘤则较少见。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则是主动脉夹层分离的重要病因。根据 De Bakey分型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可分为两型 ,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 ,但向远端剥离可达降主动脉的胸或腹段 , 型则夹层剥离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此两型均归类于 Baily的 A型。升主动脉瘤很少产生症状 ,也不易压迫临…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患者年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动脉壁中结缔组织的破坏有关。统计显示目前AAA的发病率约为1%~2%,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一系列基础和临床实验已把AAA的发生发展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联系起来,在体内外研究中发现:MMPs的作用可能最终揭示AAA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是PYHIN家族中的一员,它能感知双链DNA(dsDNA)并组装AIM2炎性小体。AIM2炎性小体活化后引发细胞焦亡及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释放,从而导致炎症。AIM2炎性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腹主动脉瘤壁中可被激活,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AIM2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以期为这些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5岁。于1994年6月出现右中下腹阵发性涨痛,伴烧灼感。1997年3月扪及右中下腹条形包块,有搏动感,伴腹痛加重。1997年7月14日以“腹主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收入院。体检:右中下腹部近脐处可扪及3cm×6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其搏动与脉搏同步,包块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示腹主动脉下段及右髂总动脉动脉瘤,合并右髂总动脉附壁血栓。动脉造影示腹主动脉瘤伴动脉硬化。手术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取双侧腹股沟纵切口,经右股动脉放入造影管至腹主动脉,然后放…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主要死亡原因是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仅在1981年内死于心血管疾病近100万人,其中近80%病人是在65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和外周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它是闭塞性和动脉瘤性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然最近研究认为遗传性酶的异常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瘤     
应用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并行血管移植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1953年就有报道7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和同种血管移植的病人,6例生存。嗣后,切除手术不断改进并广泛用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人造血管的应用可能是最主要的进展。很多作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切除手术的指证方面,提出动脉瘤究竟长至多大才放弃观察代之以手术治疗,新近认为直径超过6厘米的腹主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致死,应予手术,而对直径小于6厘米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实质是一种病理性动脉扩张症,由于腹主动脉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受外伤破坏,特别是中内膜的破坏,导致腹主动脉管壁薄弱,局部或弥漫扩张(径向扩张大于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形成动脉瘤。男性55岁以后,女性70岁以后AAA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因此该病以老年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5~10:1,65岁以上男性超声筛查AAA的患病率在4%~9%。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后出现的血管壁瘤样突起,其主要发生在大血管,最常见于腹主动脉和颅内动脉。动脉瘤的高发年龄是40~60岁[1],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吸烟、男性以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比较常见的遗传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包括马凡综合征和洛伊迪茨综合征。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细胞和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巨细胞病毒的检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83.3% ̄86.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而非动脉粥样经病人的动脉壁中只有6.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在42.4%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细胞中查见巨细胞病毒,而对照组中只有3%查见了巨细胞病毒,两者相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腹主动脉瘤27例B超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B超检查观察老年人腹主动脉瘤自然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经超声诊断并随访10年以上的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8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体检的老年人中,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34例,其中经超声检查随访10年以上且持续存在的27例。27例中,腹主动脉瘤大小为2.5~6.6cm,平均每年增长(0.14±0.01)cm。其中17例(63.0%)有附壁血栓形成,形成时间在诊断后的(3.9±2.0)年,血栓每年增长(0.21±0.05)cm。结论老年人腹主动脉瘤随增龄增长缓慢,半数以上形成附壁血栓;较少发生瘤体破裂及附壁血栓脱落。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腹主动脉瘤最常用的术式,适用于瘤体直径>5.5cm,有伴随症状,或者6个月内瘤体直径增长>0.5 cm的患者[1]。由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以及住院时间短,目前7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动脉瘤患者采用EVAR。然而,一些报道证实了腔内手术再次介入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大部分原因是内漏形成。其中II型内漏(type 2 endoleaks,T2EL)最为常见。在10%~44%的腔内修复术后可见,占内漏的10%~25%[2]。T2EL形成主要原因是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血液逆流进入动脉瘤囊腔,同时在骶正中动脉及副肾动脉也可以发生逆流形成内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