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截骨与骨盆截骨在治疗大龄先髋脱的效果。方法 20例大龄先髋脱位行股骨转子下截骨,骨盆截骨术。结果 术后二年随访评价:手术矫正21髋中,得到随访17例,18髋,优15髋,良2髋,差1髋,无股骨头坏死。结论 转子下截骨,骨盆截骨是治疗大龄先髋脱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54例骨巨细胞瘤的刮除植骨、单纯肿瘤连同骨段切除(以下简称瘤段切除)、肿瘤单纯刮除或切除、局部切刮大块植骨、瘤段截除自体或异体大块骨移植、瘤段截除自体股骨或胫骨半侧翻转植骨膝关节融合、瘤段截除异体半关节置换、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半骨盆切除置换、椎板切除、截肢等11种治疗方法的总结。从骨巨细胞瘤生长活跃,局部破坏严重,术后容易复发、转移之恶性表现,体会对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彻底,在彻底的基础上,再考虑保留肢体,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旋股外动脉全支移植和Chiari骨盆截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半脱位并发股骨岂血性坏死。方法;将旋股外动脉全支在手术显同锏上游离后,移植在股骨头内,通过Chiari骨盆截骨,解决髋关节半脱位和头臼我容不佳问题。  相似文献   

4.
半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确诊,须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半骨盆截除术,手术范围广,而且失去正常下肢,术后残废严重,对病人是一个巨大打击。而半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由于重建了骨盆环和髋关节,肢体长度不受影响,且3个月左右即可扶拐下地,因此较以往手术方法有较大优点。我院于1996、  相似文献   

5.
高石  赵旭飞  赵国强 《浙江医学》2019,41(16):1779-1781,1797
目的探讨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Perthe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CatterallⅢ~Ⅳ型Perthes病患儿实施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其中年龄≤6岁者联合Salter骨盆截骨术,>6岁者联合骨盆三联截骨术)。末次随访采取Stulberg髋关节功能影像学评定标准、McKay髋关节功能临床评定标准对患儿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4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4(36±7)个月。末次随访依据Stulberg标准:优5例,良13例,差6例,优良率为75.0%;依据McKay标准:优11例,良9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结论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CatterallⅢ~Ⅳ型Perthes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男76例,女40例;左侧40例,右侧66例,双侧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4岁;按Tonnis股骨头脱位程度:Ⅱ度6例,Ⅲ度72例,Ⅳ度38例,双侧脱位患儿首次手术后3~6个月行对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4.6年,平均3.2年,临床随访结果按照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75.40%,良19.84%,可3.97%,差0.79%,优良率95.24%,术后X线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优73.81%,良21.43%,可3.17%,差1.59%,优良率95.24%,术后有1例再脱位,1例半脱位,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三维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在发育性髋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喜定  杨建平 《铁道医学》1999,27(4):238-239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技术测量股骨颈的前倾角在发育髋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发育性髋脱位的患采用三维CT重人前倾角。18例在三维CT指导下行骨盆截骨术,其中6例行股骨转子下转截骨术。术前均行内收肌切断及骨牵引。结果18例手术病人术后X线摄片显示,股骨头完全臼内,头臼对称,无脱位及半脱位,髋臼及股骨头头育好。结论发育性髋脱位有骨性病理改变必须正。应用三维CT新技术测量前倾角,为术前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8例320髋,其中左髋104例,右髋92例,双髋62例。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1.6cm,股骨颈前倾角平均66.5。,髋臼指数平均36.8°,手术年龄平均2.6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2个月,根据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238个髋关节为优,56个为良,18个为可,8个为差;X线片结果显示C—E角平均为20°,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232个髋关节为优,58个为良,21个为可,9个为差。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以来本院共收治了5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179例,206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9髋同时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560例中8例8髋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病例。临床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X线随访采用Severin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7.0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5.15%。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对49个Perthes病髋和38个正常儿童髋进行股骨上端骨内压的测量、注液加压试验和静脉造影。结果显示Perthes病股骨上端骨内压明显增高,注液加压试验和股骨上端静脉造影异常,说明Perthes病股骨上端骨内压增高、静脉回流障碍。我们对31个Perthes病髋行中心减压术,优良率为84%,对18个严重晚期Perthes病髋行Chiari骨盆截骨术,优良率为77%。我们认为对perthes早期病例,应行中心减压术,对严重的晚期病例可行Chiari骨盆截骨术。  相似文献   

11.
骨盆环区域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评价半骨盆截除术、内半骨盆切除体外灭活再植 或单纯旷景术、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术治疗骨盆部肌肿瘤;部分切除术及前后联合入路局部乔除并辅助以局部单纯放疗或(和)置管持续灌注化疗术治疗骶骨肿瘤的效果。探讨骨盆环区域骨肿瘤的各种外科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更有效的治疗该部位肿瘤。方法:7a中外科治疗骨盆环区域各类良、恶性肌肿瘤146例,其中应用半骨盆截除术治疗晚期骨盆骨肿瘤44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技术测量股骨颈前倾角在发育性髋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育性髋脱位的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测量其前倾角。18例在三维CT指导下行骨盆截骨术,其中6例行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术。术前均行内收肌切断及骨牵引。结果18例手术病人术后X线摄片显示,股骨头完全位于臼内,头臼对称,无脱位及半脱位,髋臼及股骨头发育好。结论发育性髋脱位有骨性病理改变必须矫正。应用三维CT新技术测量前倾角,为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和术中操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骨延长术已广泛应用于纠正下肢短缩畸形。随着器械和术式的改进,骨延长的长度不断提高。我们温习了近期报道的1283例骨延长术。现结合我们临床肤浅的体会,试对骨延长术的术式与其延长的长度加以讨论。目前临床上已采用的术式有胫骨延长术,股骨延长术,盆骨截骨延长术,骨骺分离术,干骺端截骨术,髂骨、股骨双截骨术,股骨、胫骨双截骨术,股骨截骨、胫骨骨骺分离术和骨盆联合截骨术等9种。最大延长量为22Cm,最高延长率为84.3%(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28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平均年龄7,8岁,采取一次性软组织松解,Chiari及股骨旋转截骨手术。术后石膏固定10~12周,平均随访时间3.8年。结果 28髋均获得良好复位及功能康复,截骨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复发、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一次性软组织松解及骨盆与股骨复台截骨手术是高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国内常用的方法有股骨旋转截骨术,沙氏手术,髋臼成形术,关节囊外加盖术,髋骨切骨术,关节囊周围截骨术,骨盆内移切骨术等。其疗效各有千秋。最近几年,我们根据患儿年龄、髋臼发育优劣、股骨颈前倾角大小采用了联合性手术方法治疗该病,获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1989年10月~1993年5月收治患儿,年龄2~12岁,均为女性,双侧2例,单侧8例。均用切开复位+转子下旋转截骨+加盖治疗,术后摄骨盆片检  相似文献   

16.
股骨恶性肿瘤大腿节段截除小腿旋转成形术(7例报告)施能木,林谦,林祥松,胡世平关键词:骨恶性肿瘤,旋转成形股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为高位截肢或髓关节离断,术后造成病人严重病残。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与化疗,放疗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医师采用了...  相似文献   

17.
邓学海  刘传康  李明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重庆医学》2012,41(13):1285-1287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该科运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DDH 32例(34髋)的疗效。结果术后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0髋,良10髋,可4髋,差0髋,优良率为88.2%。结论该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DDH疗效可靠,能使股骨头获得良好的覆盖,LCP固定坚强、稳定,股骨颈矫正角度满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用于大龄儿童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治疗Tonnis Ⅱ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一期手术治疗Tonnis Ⅱ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8例(33髋),并与单纯Salter截骨术治疗的24例(24髋)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儿均得到随访,平均26.8个月(12~64个月)。末次随访时,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为18.1°±5.2°;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角)为36.3°±36.1°;Sharp角为41.4°±4.7°。单纯Salter截骨术组:AI为15.7°±4.8°;CE角为37.8°±11.6°;Sharp角为40.1°±5.0°。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组和单纯Salter截骨术组中分别有2髋(2/33)和6髋(6/24)发生股骨头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31,P=0.042)。根据Severin影像学评价标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组:优15髋、良11髋、可6髋、差1髋,单纯Salter截骨术组:优5髋、良14髋、可 5髋、差0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7,P=0.202)。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组:优17髋、良11髋、可5髋、差0髋,单纯Salter截骨术组:优13髋、良7髋、可4髋、差0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7,P=0.915)。结论: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是治疗Tonnis Ⅱ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联合股骨截骨可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4例16个髋关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再脱位5个髋、僵硬5个髋、再脱位 头坏死3个髋、僵硬 头坏死3个髋。结果: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发生髋关节再脱位2个髋,僵硬4个髋。未进行股骨近端短缩截骨发生头坏死6个髋,其中伴再脱位3个髋、僵硬3个髋。克氏针固定造成髋臼指数丢失发生再脱位2个髋,截骨后缘张开导致再脱位1个髋和僵硬1个髋。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头臼压力过大是造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20例儿麻后遗症膝关节不稳患者于肌替代术之前,采用了彻底的骼胫束松解、三关节融合、股骨后弓解截骨、骨盆截骨延长肢体等综合术式,达到膝关节稳定,恢复下肢功能,结果优良率为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