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目的在于观察人外周血细胞中,哪种细胞参加对有核细胞的ADCC作用。试验系统包括靶细胞(张氏肝细胞系经组织培养,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对单纯疱疹病毒特异的中和抗体)和ADCC的效应细胞(人外周血细胞)。细胞分离的方法为人外周血用聚蔗糖-泛影酸盐混合液分离沉淀后,红细胞沉下,在交界处分离出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再用羰基铁粉  相似文献   

2.
动员人外周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由动员人外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获得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应用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建立制备方法。方法 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预经干细胞动员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去除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阴性选择得到外周造血祖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培养10 ̄14d成为树突状细胞,然后进行形态学检测、细胞表型和T细胞刺激能力分析。结果 由外周造血祖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忽视了传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导致血液系统等疾病漏诊、误诊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不仅延误了病情,而且有的引起医疗纠纷。鉴于此况,我们呼吁医学检验专业要重视并加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教学。文章分析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教学现状,并总结了我校对该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噬血细胞综合征(附一例报告)周海岚俞康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噬血细胞综合征(PTCLHS)具有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不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肝功能严重损害及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特征,其主要病变为骨髓及肝脾外周T细胞浸润和外表良性但增生极度活跃...  相似文献   

5.
罗模珂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64-165
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对提高外周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显微镜下检查在疾病诊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8结合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与IL-8特异性结合并拮抗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它参与Th1介异的细胞免疫调控。另外,某些病毒编码的蛋白与IL-18BP有较高的同源性,提示这可能与此类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的机制有关。我们利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细胞中扩增获得IL-18BP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为进一步表达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和P - 170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 4 8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 170的表达和 37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RP的表达 ,并同时检测了 19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170和MRP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细胞P170表达为 2 .6 8%± 1.77% ;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为 1.6 9%± 1.0 1%。同时检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P - 170和MRP表达分别为 3.5 8%± 1.89%、1.6 3%± 1.0 2 %。结论 :MRP - 170在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有一定的表达 ,两者表达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细胞经低渗膨胀的微核制片观察法,报导了人外周血细胞体外经受~(60)COγ-线不同剂量照射、不同培养时相观察的微核出现率——效应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人体淋巴细胞微核率与辐照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正比关系,符合Y=a bD的模式。以细胞微核率作为一种辐射损伤的生物学诊断指标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医学生物学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等。学习分子生物学,使我们能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过程的物质基础;学习细胞学,了解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使我们掌握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供应,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检测11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6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11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正常人为我院正常体检人员。1.实验方法的重复性和特异性检测:取正常末梢血一份,分别六次平行检测CDZ、CD才和CDZ以PBS代替抗人T细胞单抗体所设阳性对照均无阳性细胞存在。见表l。2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细胞CD;细胞与正常无显著差别(Pwto.05),而CDt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人(P<0.OOI),CDI/CDt比值也显著低于正常人(PwtO.001)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细胞CDt减少与CDt…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线粒体肌病/ 肌病患外周血红细胞线粒体DNA的拷贝数量有无异常。方法:用分子杂交技术对10例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和1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及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的片段缺失;但前线粒体DNA的拷贝数量较后明显增多。结论:在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的外因细胞中,线粒体DNA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与其肌  相似文献   

12.
生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广大生命科学工作从整体、系统、细胞和分子水平深人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不同研究水平上都取得了可喜进展,而生理学恰恰是阐述生命现象特别是从机能整合的角度来探讨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的基本理论学科,这就决定了她在生命科学中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生理学知识是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那么,如何发挥生理学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现就以下几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与儿科疾病的关系,为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发热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血细胞形态与儿科疾病的关系,并分析该院接受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的500例患儿疾病情况。结果观察组粒细胞变化、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小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异常血细胞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细胞异常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外周血细胞正常研究对象(P0.05)。500例患儿外周血形态检验中,形态异常血细胞380例(76.0%),形态正常血细胞120例(24.0%)。异常血细胞中包括粒细胞异常168例(44.2%),红细胞异常138例(36.3%),血小板异常91例(23.9%)。其中,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白血病7例(1.8%),形态正常血细胞120例中均无相关疾病发生(0.0%)。形态正常血细胞与形态异常血细胞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由动员人外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获得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 为临床应用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建立制备方法。方法 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预经干细胞动员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去除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阴性选择得到外周造血祖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培养10~14 d成为树突状细胞,然后进行形态学检测、细胞表型和T细胞刺激能力分析。结果 由外周造血祖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可以达到(0.5~1.0)×108数量级;高倍镜和电镜照片显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细胞高表达HLA-Ⅰ、Ⅱ类抗原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细胞具有高效的刺激静止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结论 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动员外周造血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制备树突状细胞可以作为制备肿瘤疫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诊疗的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对入选患者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并分析和评估检测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经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其中28例细胞形态正常,占比28.0%;余者提示感染、异型淋巴细胞、附红细胞体、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疟原虫及异常细胞者依次占比19.0%、16.0%、10.0%、2.0%、14.0%、5.0%和6.0%。结论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对患者进行检测,有利于及时、准确鉴别多种血液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人外周血细胞中筛选到新的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突变后,进一步探讨该缺失在稳定组织内的分布.方法:以人外周血细胞及人体多种组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该突变.结果:在人外周血细胞及多种稳定组织中发现13.1 kb缺失突变的存在.结论:这种广泛分布于健康人多种组织中的线粒体DNA缺失突变可能与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8结合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与IL-8特异性结合并拮抗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它参与Th1介导的细胞免疫调控。另外,某些病毒编码的蛋白与IL-18BP有较高的同源性,提示这可能与此类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的机制有关。我们利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细胞中扩增获得IL-18BP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为进一步表达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症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失调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Zhang X  Guo L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65-566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既出现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也发生在成体正常生理或疾病过程中;既在体内发生,也在体外培养物中出现。凋亡细胞的类型很多,既可发生在不断更新的一类细胞(如血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也可发生在永不更新的一类“永生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曾被认为是“免疫赦免区”,血脑屏障阻止外周血细胞进入脑组织,但在脑血管病、感染和外伤时,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脊液脑屏障破坏,外周血细胞进入脑组织产生自身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临床证据表明白细胞计数增高是人类卒中的危险因素,梗塞体积和白细胞计数呈正性线性相关。随着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