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沈洪涛  梁雪峰 《中国药事》2013,(11):1150-1153
目的 分析中国医院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探究改进政府药品价格管制的政策途径.方法 结合管制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及我国药品价格管制政策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 医院和医生倾向于使用高价药的行为是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有效政策,是采用固定参考定价补偿措施激励医院与医生使用低价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20,(3):257-260
目的:研究取消药品价格管制对药品价格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数据库中2012年1月-2017年6月788家样本医院46 875个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价格(通过固定拉氏价格指数衡量)的季度数据,通过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政府取消限价管制和加强价格监测(涉及2014年《关于印发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2015年《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等政策),回归市场竞争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总体价格,以及细分为低价药品、原研药及仿制药品亚组的价格变化情况,提出取消药品价格管制对药品价格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取消常用低价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后,低价药品价格有较大幅度增长[斜率变化量(β_3)=1.11×10~(-2),P=0.008];全面取消药品价格管制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总体价格(β_3=-1.85×10~(-3),P=0.175)和各亚组药品价格均无明显变化(低价药:β_3=1.10×10~(-3),P=0.066;原研药:β_3=-7.20×10~(-4),P=0.549;仿制药:β_3=6.78×10~(-4),P=0.784)。2015年取消药品定价政策实施后的2年内,药品价格及药品市场依然保持稳定,可见对成熟市场取消政府定价、放开价格管制,使价格的形成回归市场,再结合政府加强价格监测的做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平衡公众健康、新药创新和药品可及性之间的关系,各国政府都对药品价格进行管制。在不同的国家,药品价格的管制是不同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几种药品价格的管制模式,来探讨我国应该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来完善药品价格的管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18-22
目的:研究1949年后我国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管制历程及现状,为我国麻精药品管制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内外数据库、新闻报道、相关网站中与我国麻精药品相关的文献、报道与政策等,对1949年后我国麻精药品管制历程及现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起步于1950年原卫生部下发的《管理麻醉药品暂行条例》,在先后颁布了《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后,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循、从行政管制为主导到法制化管制变化的过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逐渐实现统一、系统的管制,法规层级由部门行政规章提高到国家行政法规。目前,我国以2005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为管制依据,2013年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为管制对象,由卫生部门、农业部门、交通部门等部门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管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孟庆才  徐爱军  彭翔 《中国药房》2008,19(19):1444-1445
目的:为克服和纠正医药产业转型期"政府失灵"现象,提高政府管制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药产业转型期政府失灵的表现、成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要解决由于权力寻租、政府机构低效率、价格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政府失灵问题,从而保障我国医药行业的成功转型,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嘉怡 《医药世界》2001,(8):31-31
药品的价格管制是发达国家药品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价格管制的形式主要有定价管制、比较定价、参考定价、利润控制与强制削价。由于不同形式定价的自由度是不同的,反映了各国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管制强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1):14-18
目的:研究英国管制药品的管制历程及现状,为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收集国内外数据库、新闻报道、国际网站中有关英国管制药品的文献、报道与政策等,对英国管制历程及现状进行整理研究。结果与结论:英国对管制药品的管制始于1868年的《药房法》,是国际上最早通过立法方式进行管制的国家。随后,英国先后颁布了《罗伦斯顿报告》和2份《布莱恩报告》,建立并完善了独特的"英国体系",最终形成了公共卫生防治与司法惩治相结合的"双管齐下"管制方式。目前,管制药品在《药品滥用法案》的基础上,由内政部下属的药品滥用咨询委员会、严重有组织犯罪局和国家药品滥用治疗机构进行分类管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25):3466-3469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实施途径。方法:分析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对实施药品价格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提出药品价格改革的实施途径。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最高零售价政策失灵,导致部分药品价格"虚高";政府主导药品集中采购,导致部分药品价格"虚低";药品加成率管制存在漏洞,导致医院采购高价药;政府对药品价格过度干预,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而实施药品价格改革面临药品流通体制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的现代药品交易市场;医保部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药养医"导致医疗行为扭曲等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以下措施予以解决: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培育现代化的药品交易市场;建立以医保机构为主导的多方利益主体参与的药品价格协商谈判机制;发展零售药店,逐步替代医院的门诊药房,促使"医药分家"等。  相似文献   

9.
药品价格及其管理政策的英国经验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露  胡善联 《中国药房》2005,16(9):675-677
目的为我国政府制订药品价格及其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阐述英国药品价格及其管理政策,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应按照经济规律对市场进行监管;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机构的作用,支持和服务于国家的药品监督和管理;对药品价格实行分类管理;使药品价格政策制订过程科学化;建立政府定价及市场价格监督机制;尽快建立药品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在降低中国药品价格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善联 《上海医药》2003,24(12):533-535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实行的直接和间接药品价格改革的政策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药品降价、招标采购、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平价药房等政策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的焦点。从理论上分析了药品降价和药品资源配置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在中国应以循证决策为基础,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药品价格改革政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裴小红  刘红兵 《中国药房》2010,(41):3855-3857
目的: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新医改"中的药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关药品政策出台时间、背景和所起的作用,探寻其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药品价格政策、药品招标政策和医药分业政策,贯穿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对于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医疗负担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涉及实行医药分业、尝试药房托管、改善医药价格监管、理顺药品流通机制、建立医疗服务第三方购买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变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雪梅  杨悦 《中国药房》2010,(24):2224-2226
目的:就完善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分析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变革历程及存在的问题,运用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建议。结果:目前各地政府招标时盲目扩大政策目标,过分强调价格因素,忽视了物流配送等重要环节;现有评标体系较为单一,难以量化药品指令;且医疗机构回款不及时,给采购工作带来困难。结论:应进一步完善与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配合相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措施,规范药品流通渠道,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路径。方法:文献及政策分析,实例调研,访谈法。结果:我国医药不分家的产生原因是,在药品流通中,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政策和技术垄断性,即是需方垄断又是供方垄断,致使市场机制失灵,推高看病费用。我国新医改中的一系列医药分开政策,也意在打破医药利益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医与药中的不合理问题。结论: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理论路径:(1)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价值。(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3)明确医保是付费方的定位,发挥医保控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燕  卞鹰 《中国药房》2011,(44):4131-4133
目的:探讨"零差率"政策对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的效果。方法:采用算术平均价格变动法和加权平均价格变动法,分析"零差价"政策前、后国家基本药物价格的变动情况。结果:基于算术平均价格变动法,政策实施后药品价格较前平均降低了35.0%;基于加权平均价格变动法,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24.55%。结论:"零差率"政策对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具有一定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药品销售格局,降幅大的药品销量减少。"零差率"政策需要有持续性的政府补偿政策作后盾,后续应注重加强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积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监督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三统一”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宝  蒯文和  胡善联 《中国药房》2008,19(8):637-640
目的:述评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三统一")改革。方法:概述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三统一"改革的脉络,并从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目标的扩展、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角度进行述评。结果与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三统一"的改革固化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降价功能,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我国"新医改"药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我国"新医改"政策,分析"新医改"政策对我国药政管理中的药品消费、药品价格、药品流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药物经济学能够加强药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药物经济学指导药品定价、基本药物遴选、医疗保险报销、临床合理用药等,可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范治国 《中国药房》2009,(10):721-722
目的:探索公立医院药品收费的合理结构和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具体途径。方法: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公立医院实施"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完整表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并不只是对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政策简单地取消了事,而是有着完整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的保障,是通过建立药品收费的合理结构和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潘木善 《中国药房》2012,(24):2216-2218
目的: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合理回归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新药"审批,药品生产、招标、流通及医疗卫生体制等因素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并提出对策。结果:国家药监部门对"新药"审批过于宽松,药品生产企业过多、产能过剩,药品招标采购"异化"现象产生,药品流通经营企业多而不规范,医疗卫生体制不够完善等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结论:政府只有不断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强流通监管,加强医师合理用药监督,加强政策与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才能让药品价格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药品价格水平,为价格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发达国家或地区部分品牌药和相应普药产品的零售价,分别按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转换,研究比较其价格水平。结果与结论:按汇率换算,我国品牌药和普药的价格均处于较低水平;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我国药品价格相对于国民购买力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情况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品牌药与普药的价格差距较大。建议适当加大政府采购,扩大医疗保险支付的范围和比例,切实保障我国民众在药品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医药物价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和探讨,提出了全国统一价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仍然是适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实际的好体制。医药价格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在坚持全国统一价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改革、调整,使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