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手头资料完整的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O)进行临床分析,并着重对其临床早期诊断予以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4.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脑动脉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缺血性疾病,是指多种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而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常为脑梗死先兆,本文通过256病例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相似文献
6.
7.
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19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现对其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三年来我们收集了60岁以上老年人(VBI)123例,就其病因、临床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1例,女32例,年龄60~86岁,(平均68.6岁),有颈椎病102例(82.9%)...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告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经颈颅多普勒及脑血流图确诊.对其发病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意见.56例均给予病因治疗、镇静、扩张血管、促进神经代谢药物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VBI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80例VBI的临床资料及X光片,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80例VBI的病因,颈椎病占97.8%;劝脉粥样硬化占86.4%。临床表现,以突发的眩晕界最常中82.1%。结论:VBI的病因虽多,但仍相对集中于颈椎病,动脉粥样经;VBI的临床征象复杂多样仍与VBA供血区域相吻合,X光摄片、CI及MRI扫描(颈椎、头颈)对诊断有帮 相似文献
13.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丁咯地尔针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对照组用血塞通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左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在延髓-桥脑交界处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内耳、间脑、枕叶及颞叶底面,任何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导致眩晕. 相似文献
15.
16.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祖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6(3):285-287
10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头昏、行走不稳、呕吐、耳鸣、视力障碍等。直线行走不能和高血压为主要体征。脑干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IV-DSA均有利于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高粘血症、颈椎病为主要发病因素。年青病例占11%,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VBI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西比灵、肠溶阿司匹林,VitE口服和VitC4g,VitB6 200mg、脉安定40ml,胞二磷胆碱500mg加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除上述用药外,于每日的输液中加用纳洛酮2mg,疗程为2周,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VBI的综合治疗中,加用纳洛酮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与40例同龄正常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VBI组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占29.3%,Vm增高占34%,Vm正常占36.7%,VBI组动脉指数(PI)普遍长高,说明VBI表现特点是血流阻力升高,血管顺应性减低,Vm增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37例何钟秀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321100我院1991~1995年收治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37例,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现对此病的早期诊断予以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7例,均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