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P53肿瘤抑制基因及其产物与急性白血病张宝玺综述郭稳捷审校附属二院儿科(050000)关键词肿瘤抑制基因;白血病;流式细胞仪野生型P53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而突变后的P53基因与野生型的P53基因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P53基因的突变与人体多...  相似文献   

2.
人P53基因位于17 号染色体短臂上(17p13.1) ,编码一个由393 个氨基酸组成的核磷酸蛋白,有调控细胞的生长,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其突变、缺失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野生型P53 基因的抗肿瘤特性,我室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重组野生型P53 真核表达载体(pxT1—P53) ,用磷酸钙—DNA 共沉淀法将其导入人肝癌HepG2 细胞内,通过标记基因NeOR 筛选带外源P53 基因的G418 抗药性克隆,对G418 抗药性克隆细胞的生长增殖和粘附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导入野生型P53基因能使肝癌HepG2 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粘附能力下降。提示野生型P53 基因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本研究为肝癌的P53 实验性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癌基因P_(53)突变与乳腺癌的预后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蔡永东,武正炎关键词乳腺癌,抗癌基因,P_(53),突变抗癌基因与癌基因构成了细胞生长调节正负控制的两个方面,肿瘤的形成是由癌基因与抗癌基因构成的突变网络相互作用的结果。P53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7...  相似文献   

4.
1 抑癌基因p53 基因p53基因是位于人染色体17P13区域,其一级结构是含三个结构区:1个酸性的氨基末端区(1~75个氨基酸)和1个碱基多螺旋的羧基末端区(276~390个氨基酸)。p53最初被认为是一个显性癌基因,因为它能与激活的ras基因共同作用,促进小鼠原始胚胎细胞转化。随后发现野生型p53能抑制ras基因和突变型p53基因引起的细胞转化[1,2]。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作用,可能包括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抑制TGFα的表达,而TGFα一旦高表达,则可能不再受野生型p53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61例肺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视网膜母细胞(Rb)、p53、p16。结果:Rb与p16表达、p5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P〈0.05),Rb与P53表达、P16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等多基因损害的积累过程和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了癌基因EGFR、c-erbB-2、c-erbB-3及抑癌基因P(53)的检测,对60例乳腺肿瘤进行了P(53)的检测,以研究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产物在卵巢及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存在多种癌基因产物的过量表达,EGFR、c-erbB-2、c-erbB-3三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有相关关系;卵巢癌及乳腺癌均有P ̄(53)表达,说明P ̄(53)基因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对胃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胃癌细胞系MKN28和BGC823,检测P563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P53在转染细胞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P53的导入使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抗原(PCNA)水平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降低。转染P53基因的MKN28细胞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在与调节DNA复制及细胞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卵巢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组织中的CerbB2癌基因、P21蛋白(ras癌基因产物)、P53抑癌基因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过度表达与肿瘤预后等诸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erbB2、P21、P53的表达率从良性、交界性至恶性肿瘤呈梯度升高,三者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与其在良性肿瘤组织中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与交界性肿瘤组织比较,亦有显著差异。三者的表达率在卵巢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均无显著性差异。CerbB2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21和P53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但P53的过度表达均见于期别较晚、分化较差、淋巴结有转移的晚期肿瘤。提示CerbB2、P21和P53三种基因可能在卵巢肿瘤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之一。而CerbB2和P53的表达亦可能作为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组织中Hras和p53基因突变李晓曦1,①陈国锐1赵国华2赵国强2(中山医科大学1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080)主题词甲状腺肿瘤/遗传学;基因,ras;基因,p53;突变中图号R736.1为研究Hras癌基因和p53...  相似文献   

10.
袁莲香  邵渊 《广西医学》1998,20(4):526-528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53异常率达48%,P53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5),及复发(P〈0.01)的关系极为密切,提示P53基因表达异常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癌基因、相关活性分子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在胃癌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L S A B)法对 46 例胃癌进行了 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的表达与 S100 阳性树状细胞( S100 + D C)浸润率的研究。结果:(1)46 例胃癌p53、bcl2、 P C N A 的表达阳性率与 S100+ D C浸润率分别为 56.5% 、28.2% 、58.7% 和58.7% 。p53 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低于中、低分化胃癌( P< 0.05)。bcl2 表达阳性率最低,且仅有13 例出现个别阳性细胞表达,可能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 P C N A 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 P< 0.05)。(2)p53 与 P C N A 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p53、bcl2、 P C N A 的表达与 S100+ D C浸润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的发展中存在多种癌基因及相关活性分子的相应变化,同时伴有机体局部抗肿瘤免疫的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重组P53基因在HepG-2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索正常P53 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本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本室构建的PXT1P53 真核表达细胞转移至HepG2 肝癌细胞系内,经斑点杂交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证实,外源性P53 基因已在HepG2 细胞中稳定表达,导入的P53基因亦能抑制HepG2 肝癌细胞系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实验结果提示正常P53 基因可成为治疗不同肿瘤的重要靶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是目前公认的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密切相关[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原位检测肿瘤增殖状态的新指标,已开始用于肿瘤动力学的研究[2]。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P53基因蛋白及P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的临床和生物不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在71例乳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显微切割获得DNA和聚全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53第8外显子(exon8)突变的情况。结果:卵巢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1.6%,正常及交界性肿瘤均为阴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P5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机体可通过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阻止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宿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防御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1肿瘤抑制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正常功能是延缓损伤细胞DNA的复制,直至DNA修复。若肿瘤抑制基因正常功能失效则可导致肿瘤的形成和发展。P53就是肿瘤抑制基因主要的一种。肿瘤宿主P53表达增加,野生型P53具有抑制肿瘤形成的能力。当P53不能阻止细胞的复制或不能修复细胞DNA时,即可造成细胞的自身破坏。通过有丝分裂停滞和凋亡两个机制P53控制细胞周期,其作用受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蛋白抗体对42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良性星形细胞瘤bcl2呈现高表达(90%),恶变后表达下降,良性组表达率不仅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亦显著高于高度恶性组(P<0.05);p53和p21的表达则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良性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组(P<0.01)。研究结果提示: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与bcl2、p53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p53、p21和bcl2之间可能有互相抑制作用;p53和p21表达反映了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判定脑星形细胞瘤恶性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是一大类可控制细胞生长并能潜在抑制癌变的基因群,仅在特定细胞内起作用。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结构及表达的异常是至今人类了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大约有50%的人群肿瘤都有P53基因突变,因此研究P53基因及其蛋白在正常细胞及肿瘤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8.
1979年,Lane和Crawford在SV大T抗原基因转染的细胞中首次发现了中基因[1]。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p53基因是与人类肿瘤关系最密切的基因,它存在两种类型:野生型和突变型。正常情况下,p53基因以野生型参与多种细胞内过程,其产物具有抑制G0/G1期细胞进入S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故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基因由于结构变化丧失了上述功能,成为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癌基因之一。现将皮肤恶性肿瘤及其它皮肤疾病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及表达综述如下。1 P53基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征 人…  相似文献   

19.
人肺癌细胞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作用。方法:将带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CEP4质粒,通过Lipofectin转染肺癌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可使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野生型P53基因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可作为肺癌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林州市36例贲门癌组织进行肿瘤抑制基因P53第4到9外显子突变分析。结果:36例贲门癌组织中3例发生P53基因突变(8%,3/36);突变分别发生在第5,6和8外显子上。对3例已知有P53基因突变的癌组织大体标本,分别在4个不同部位(12点、6点、9点和3点钟处)进行取材,进一步进行P53突变结果分析,发现3例中第1例4个位点均发生P53基因突变,且突变部位相同,第2例只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改变,第3例仅在一个位点发现P53基因突变,而其他3个部位未检测出P53基因突变。提示:尽管这一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均较高,但两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及机理可能存在不同的途径。同一肿瘤不同部位P53基因突变情况不一致,贲门癌变可能还有其它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