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底大型洞穿缺拟较少见,修复较难。1982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6例,手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例均为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前臂桡侧皮瓣加胸大肌骨肌皮瓣瓦合式修复1例,前臂桡侧及尺侧肌皮瓣加舌瓣瓦合式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单头(胸骨头)胸锁乳突肌皮辩行唇、舌及咬肌区皮肌缺损功能性修复。结果:51例中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88.24%(45/51)。结论:此种肌皮瓣的组织量适中,手术一次完成,其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解5例乳癌术后单蒂模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护理,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再造乳房皮肤保持适度、勿受压,注意皮肤血迹尤其要保护好单蒂模行腹直肌肌皮瓣勿受压,同时做好供瓣区护理、手术全部成功。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担心肿癌是否切除彻底,再造乳房外观如何,肌瓣能否成活,手术创腔较大,创腔愈合较慢,引流管置时间长,拨管困难等,需耐心细致的与患者多交流,勤沟通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积极配合。2引流管理术后在胸部、下腹部切口内置须压引流,术后需放置条引流管,因术后成污情况不能从外表观察到,…  相似文献   

4.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手术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手术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98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14例在我科因头颈部肿瘤手术后巨大组织缺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肌皮瓣全部成活13例,1例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与受区组织伤口部分裂开,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胸部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消失。成活胸大肌肌皮瓣色泽良好,但多显有些臃肿。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一种非常实用而优良的修复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组织量,优良的血液供应,且与头颈部邻近,在多种情况下可以应用,特别适用于头颈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的即刻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5.
两种眼袋整形术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皮瓣法和肌皮瓣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特点和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手术病例分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术后效果。结果 肌皮瓣组局部肿胀较轻,皮瓣组对眼轮匝肌松弛及皮肤的皱折改善效果更佳。结论 皮瓣法更好的处理了皮肤和肌肉的松弛畸形,使其达到解剖复住,矫正了下睑畸形,效果更好更持久。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以来,用全臀大肌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支瓣、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中肌肌皮瓣、(?)绳肌肌皮瓣及臀大肌上部岛状肌皮瓣等6种肌皮瓣修复臀部褥疮和溃疡32例49处,全部获得治愈.创面切除前平均4.1×5.5cm~2,切除后平均 7.3×9.2cm~2,最大者切除后创面达18×12cm~2,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全部供区直接缝合,无需游离植皮.有2例患者,各人双臀及骶部5处Ⅲ°和Ⅳ°褥疮,分别用4块和3块肌皮瓣一次手术修复成功.对非截瘫和有希望恢复脊髓功能的截瘫者的褥疮,不用全臀大肌肌皮瓣,以免日后影响伸髋功能.全部手术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法行舌缺损再造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月以来,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法行舌缺损的修复与再造共17例,其成功率为94.1%。对供区皮瓣的设计与选择、受区组织床和血管的检查、口腔感染的预防、皮瓣血循状态的观察,以及手术效果的评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某女,29岁。一年前鼻部被人咬伤。体检:双侧鼻翼大部分缺损,鼻小柱及鼻中隔部分缺损。诊断:鼻缺损。(见图1)手术方法:手术分三期进行,Ⅰ期手术,额部皮肤扩张器植入,经三个月皮肤扩张器注水后行Ⅱ期手术;Ⅱ期手术,额部皮肤扩张器取出及额部皮瓣转移全鼻再造术(见图2及图3)。Ⅲ期手术,在Ⅱ期手术后4周行全鼻再造断蒂术(见图4)。全鼻再造术后鼻外形良好,鼻部功能基本恢复。手术成功要求:①缺损残端瘢痕必须软化。全鼻再造手术需在伤后半年至一年后方可进行。残端瘢痕尚未软化前手术,残端局部皮瓣翻转,做衬里时,易引起缺血坏死。②Ⅱ期手术设计额部旋转皮瓣时,蒂部需包含一侧,滑车上血管束,确保全鼻再造皮瓣血液供应。③全鼻再造鼻部衬里皮瓣掀起时,需层次准确,在残留大翼软骨骨膜上及鼻背筋膜上进行,并观察衬里皮瓣颜色变化,即无血运障碍。④Ⅲ期断蒂手术需在Ⅱ期手术4周左右,断蒂前,需行蒂部阻断试验,观察再造鼻部皮瓣无血运障碍后方可断蒂。  相似文献   

9.
自1987~1996年,我们用带蒂的腹直肌瓣、肌皮瓣作旋转成形手术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岛状肌皮瓣(肌瓣)在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根据45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岛状肌皮瓣,共使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8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28例,岛状斜方肌肌皮瓣9例。结果 45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岛状肌皮瓣,早期修复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1例,术中吻合皮瓣内携带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至受区皮神经Ⅰ期重建患肢感觉,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6~72岁。创面部位:虎口5例,手掌2例,手背14例;创面面积3cm×5cm~9cm×7cm;5例为外伤污染创面急诊手术修复,13例为创面均伴感染、伴肌腱或骨外露Ⅱ期修复,3例为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9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9.47%。结论吻合前臂后侧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简便、血运可靠,可同时获得创面修复和感觉重建的双重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手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最小10 cm × 5 cm,最大18 cm ×9 cm,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感觉恢复达S3+,两点分辨率为5mm-11mm.结论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安全、可靠,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中医舌诊和外科舌瓣提供舌的静脉引流规律.方法:用32具成年尸体进行观测,其中有7具为新鲜尸体的静脉腐蚀铸型标本.结果:舌的静脉引流,按管径及引流范围的大小,依次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会厌谷静脉、舌神经伴行静脉、舌根静脉和舌动脉伴行静脉.结论:中医舌诊所见的舌脉基础为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舌神经伴行静脉;舌瓣的蒂部必须保留一个较通畅的静脉引流渠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与腓骨(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形态及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随访对比分析,提供修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治疗方法和选择依据。方法19例下颌骨缺损分为两组。组Ⅰ: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8例,其中创伤6例,肿瘤2例;组Ⅱ:腓骨(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11例,其中创伤7例,肿瘤4例。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观察、对比分析、评价下颌骨形态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接受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与腓骨(皮)瓣方法修复重建下颌骨的19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对下颌骨形态恢复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下颌骨功能恢复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与腓骨(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形态方面有一致的临床疗效;腓骨(皮)瓣对下颌骨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优于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应用显微外科皮瓣修复船员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 14种皮瓣、肌皮瓣及骨皮瓣 ,其中躯干部 4种 18块 ,下肢 5种 10块 ,上肢 5种 16块 ,通过游离移植或带蒂转位方法 ,修复四肢因严重创伤所致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外露或缺损。结果 移植的组织共 44块 ,其中成活 42块 ,坏死 2块 ,成活率 95 .5 %。经 3个月~ 5年 (平均 11个月 )随访 ,皮瓣成活良好 ,所有修复的肢体保留和恢复了功能。结论 采用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见效快 ,疗效好 ,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皮瓣展平法在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外耳冉造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2月耳廓再造时耳后扩张皮瓣发生感染,经皮瓣展平法处理,感染控制后进行耳再造的12例(12耳)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2例(12耳)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再造耳效果与无感染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皮瓣展平法是耳廓再造时扩张皮瓣感染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thumb reconstruction with osteofasciocutaneous reverse flap (OFCR flap). In the period between 1987 and 2000 the OFCR flap was used in 15 patients. The youngest of them was 18 and the oldest was 38 years of age. The average age was 25.4. All the patients had posttraumatic amputations. Defects on proximal phalangae and a part of metacarpal bone occurred in two cases. In one case there was an amputation on the base level of proximal phalanx and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MPH) joint was preserved. In all cases of reconstruction the OFCR flap was used, which included antebrachial skin nervs that were anastomosed with digital nerv. The flap nutrition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reverse circulation of a. radialis, and the venous drainage through the comitant vein of a. radialis. Superficial veins were not anastomosed. Secondary defects were covered with a free skin graft. All the flaps survived. The bone graft was healed in the period of eight weeks. The sensibility of this flap was regained in the period of three to six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distance of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PD) was increased for 30% compared to the same region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six months. The opposi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thumb to the other fingers was possible, as well as abduction, adduction and normal grasp. The method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amputated thumb with the OFCR flap was better than other classical methods because it allow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all the structures in one surgical operation. The sensibility that was regained represented good protection from injuries. There were no functional damages on the secondary defect. The esthetic result was not good due to the lack of a fingern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