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手术麻醉利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69例各种原因造成脑积水需要手术的患者,均在术前注射地西泮和阿托品0.02 mg/kg,麻醉药物: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0.2 mg/kg在1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中5、15、25、35 min的血压、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所有69例手术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60例,出现麻醉意外的5例,其中唾液增多2例,占2.9%,四肢肌肉震颤的2例,占2.9%,一过性呼吸抑制1例,占1.4%,患者术后清醒快,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中镇痛完全,麻醉清醒时间平均为12~53 min。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脑积水的手术治疗麻醉中,麻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苏醒时间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燕敏 《江西医药》2011,46(7):653-655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下腹部、会阴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下行骶管阻滞,B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间断静注氯胺酮维持。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清醒时间,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与麻醉前相比MAP、HR显著增高,RR显著增快(P〈0.01),而A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晓梅 《河北医药》2009,31(23):3250-3251
目的探求一种安全、实用的适合于小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拟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术的患儿,ASAⅠ~Ⅱ级,给予氯胺酮+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推;麻醉维持:丙泊酚以30~40μg·kg^-1·min^-1、氯胺酮以10~30μg·kg^-1·min^-1静脉微量泵入维持镇静镇痛。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患者神志消失时间、清醒时间、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注药后至清醒,患儿MAP和HR与注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注药后1min、3min患儿RR减慢,SpO2下降,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神志消失时间为(50.1±9.5)s,清醒时间为(14.1±3.8)min。所有患儿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术中安静入睡,无肢体扭动、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安全可靠,可控性强,副作用小.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常规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14岁以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麻醉前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但B组清醒早。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在小儿麻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氟烷、氯胺酮及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行氟烷和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中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观察组HR、RR均较对照组减慢(P〈0.01),BP也较对照组降低(P〈0.01);术后观察组苏醒及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屏气、肌僵、寒颤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麻醉具有诱导快、术中镇静完全、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赵莲 《淮海医药》2013,(6):552-553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6岁)下腹部和四肢骨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进行下腹部或四肢骨科择期手术的患儿.不配合的小儿进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4 mg/kg.手术中静脉泵持续注射氯胺酮与异丙酚各2~3.5 mg·kg-1·h-1,切皮、下腹和骨膜牵拉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 ~2 μg/kg,观察小儿用药前、中、后心电图(EG)、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用药前、中、后相比,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基本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清醒时间15~ 30 min,术中及术后无躁动、喉痉挛、呼吸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腹、四肢骨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比较稳定,术中无躁动,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小儿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5~11岁患儿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100例(ASAⅠ~Ⅱ级)5~11岁进行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为对照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KP组)和实验组(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氯胺酮和丙泊酚总用药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P组与CSEA组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P组相比,CSEA组氯胺酮和丙泊酚总用药量少、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或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Ⅰ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组(Ⅱ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麻醉前及Ⅱ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患儿抱入室后分别给予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进行骶管阻滞,记录其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基础麻醉期间患儿的合作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K组术中间断静脉氯胺酮与丙泊酚。S组吸入3%~5%七氟醚,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组和S组术中RR减慢,HR及MAP升高(P〈0.05)。②K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较为理想的基础麻醉方式,适合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1.
石凌云  郑素文  王信云 《海峡药学》2011,23(11):142-143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4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入室后均肌注氯胺酮6mg.kg-1,A组给予咪唑安定0.1mg.kg-1,异丙酚4mg.kg-1缓慢推注,给药5min后置入气管镜;B组给药同A组,在置入气管镜前行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麻醉过程中严密监测脉搏氧饱合度(SpO2)、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呼吸的变化。记录入室(T0)、放镜前(T1)、置入气管镜时(T2)、退出气管镜时(T3)、清醒(T4)等5个时间点的呼吸、心率、血压、SpO2值,以及术中屏气次数和氯胺酮总用药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屏气次数、总用药量、最低SpO2值,以及各时间点血压、呼吸、心率的情况。结果 B组屏气次数、氯胺酮总用量、清醒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最低SpO2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管内局麻可使麻醉完善,术中呼吸循环稳定,苏醒时间短,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丙泊酚2 mg/kg。对照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根据患儿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每次1 mg/kg;观察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后麻醉前、用药后3 min、开始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患儿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 min、开始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30 min观察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患儿清醒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缩短,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儿氯胺酮麻醉前如何用药,才能更好地避免患儿术前的恐惧和哭闹不安。方法选择1~8岁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咪唑安定0.2 mg/kg鼻注;B组:30例,咪唑安定0.1 mg/kg肌注;C组:30例,术中静注0.05 mg/kg。观察用药前后的镇静程度、遗忘效果以及氯胺酮麻醉前后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咪唑安定鼻注与肌注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鼻注优于肌注,同时两者明显优于术中静注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终止8~14周妊娠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ASAⅠ~Ⅱ级妊娠8~14周自愿行无痛人流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药物配伍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氯胺酮组)、F组(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组),分别在丙泊酚诱导前静脉缓慢推注0.3mg/kg氯胺酮,1μg/kg芬太尼,0.2μg/kg舒芬太尼。待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监测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使用量(mg/kg)、清醒时间(min)、离院时间(min)、术后恶心腹痛情况以及喉痉挛和兴奋、烦躁、谵语等精神症状,并对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F组RR和SpO2降低,与K组和S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丙泊酚用量少,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短,与K组和F组相比(P<0.05)。K组出现1例喉痉挛,2例精神兴奋患者,不良反应较重。术后镇痛效果S组优于K组和F组(P<0.05)。麻醉镇痛效果和术后恶心情况差异不大。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吴超双  陈骏萍 《海峡药学》2011,23(7):158-160
目的观察盐酸多沙普伦在靶控异丙酚无痛结肠镜中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和麻醉深度影响。方法6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R组)和实验组(Ⅰ组),每组30例。R组单独靶控异丙酚,Ⅰ组靶控异丙酚联合应用盐酸多沙普伦(1.5mg·kg^-1)。记录入室后10min(T1)、OAA/S评分为1分时(T2)、镜检开始时(T3)、镜检结束时(T4)、麻醉苏醒即刻(T5)时间段的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FI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异丙酚总量。记录呼吸抑制、体动反应、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R组麻醉期间MAP、SpO2、RR显著低于1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1组(P〈0.05)。R组清醒时间长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CSI、麻醉时间、异丙酚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盐酸多沙普伦能降低异丙酚引起的呼吸、循环抑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对麻醉镇静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8例需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B组),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并对术中患儿的SpO2、RR、HR变化情况作比较。观察停用麻醉药后患儿苏醒时间和药物不良反晦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spO2变化不大,无呕吐、喉痉挛发生;术后躁动少,患儿苏醒时间短。结论:七氟醚他合氯胺酮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马静  李凯  宋艳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18-219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氯胺酮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进行小儿斜视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IⅠ-Ⅱ级小儿斜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观察组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复合应用(A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氯胺酮(B组)。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5min、10min、15min患儿HR(心率)、RR(呼吸频率)、MAP(平均动脉压)、SpO2(血氧饱和度)、PETCO2(呼吸末CO2分压)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B组麻醉后AMP升高、HR增快升高,与麻醉前相比P<0.01。A组出现AMP升高、HR增快,与麻醉前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在呼吸频率方面均有减慢。与麻醉前相比两组PETCO2,P<0.05。SpO2有变化,但在安全范围内,麻醉前后无显着差异。术后不良反应烦燥、哭闹,B组与A比较,P<0.05,差异显着。结论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复合应用于小儿斜视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影响较小,是安全方便的小儿斜视麻醉方法,比单纯应用氯胺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予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B组予氯胺酮麻醉。观察2组术前5min、术中10min及术后20min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数值及2组5、10、20min的入睡、苏醒情况。结果 A组5min入睡和苏醒者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10minHR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R及Sp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手外伤,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K组),每组20例,记录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术中SpO2变化不明显,而K组术中SpO2变化明显,S组患者术中HR、RR变化均不显著,K组HR、RR均明显升高,S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均较K组缩短,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七氟醚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的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