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静脉血栓栓塞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危及母体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塞包括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脑血栓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栓塞较为罕见,而且肠系膜静脉血栓栓塞致肠坏死者,临床症状常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MI)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例.9例病人均急诊手术,并于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其中7例联合溶栓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早期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以肠系膜血管缺血为特点,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AMI根据缺血血管及性质的不同,分4类: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非闭塞肠系膜缺血,临床以前两者多见.AMI常以急腹症入院,诊断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如何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正确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本文就AMI常见的诱因及相关临床表现作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本病的诊治要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10例患者的双源CTA,评价缺血性肠管出现的异常征象,对照介入或手术中所见判断DSCTA的临床价值.结果 10例患者DSCT腹部动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3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2例,DS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壁环行强化.DSCT表现为不同程度肠梗阻8例,表现为肠腔扩张、积气及气液平面,其中6例肠壁增厚,腹腔内不同程度积液.结论 DSCT在急性肠缺血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明确病因,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凝治疗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中,2例于首次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而复发,3例确诊后即行抗凝治疗;其中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其余均治愈.结论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覃程  黄世锋  王炜 《现代保健》2011,(25):134-13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剑平  钱锐  张潼  朱道信  郭朝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05-5706,5708
目的 分析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病例特点,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脊柱疾病住院手术治疗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病史、糖尿病、神经损伤、下肢瘫痪、卧床时间、抗凝治疗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卧床时间长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脊柱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减少卧床时间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医护管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闭环防治体系,探讨其在临床诊疗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医护管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闭环防治体系为支撑,探索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模式、智能评估系统、区域培训制度,评估比较体系构建前后医护管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知识水平和静脉血栓栓塞症质控指标。结果 医护管一体化体系构建后,医护管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知识水平得分较构建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率、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正确实施率较构建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医护管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闭环防治体系,可以有效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诊、治、管,实现医防结合,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理逐步得到认识,这为临床医师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理逐步得到认识,这为临床医师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及其危害[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形成了血栓,部分或全部堵住了血管腔。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前者主要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的静脉,后者主要发生在肺部血管。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形成一套管理标准及长效机制,从而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水平,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方法 以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为对象,利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实现患者事前、事中管理和事后随访,同时开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病数据库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质控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各项指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提示建设前后的院内VTE发生事件有显著性差异(P<0.01),开发专病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院内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院内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死亡率。结论 完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外科手术后产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并发症患者占了六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有肺血栓栓塞症,其中肺血栓栓塞症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上升,缺血性肾脏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但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且诊断金标准是有创的肾动脉造影,故临床很容易漏诊,最终会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甚至终末期肾脏病。急性肠系膜缺血临床少见且凶险,包括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和非闭塞性肠系膜局部缺血四种类型,种类繁多,并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造成诊断的困难。缺血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肠系膜缺血最后死于心肌梗死的病例,临床少见,预后极差。本文就此类病例进行报道以防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10月—2010年10月诊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2.5岁,手术治疗17例,死亡4例,溶栓治疗2例痊愈,2例术后危重者放弃治疗。结论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及反复腹穿、CT等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溶栓或手术能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有长期影响,尽管现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发生率仍较高,而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报道。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文献,简述了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可能的发病机制、肺结核并发肺栓塞临床特征及诊断等。希望能加深人们对于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提高对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使更多患者得到正规治疗,高危人群得到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6-01-2010-02共收治肠梗阻患者7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9例,女26例,年龄19~81(平均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3(平均11) d.75例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症状,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B超或SCT检查提示有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曲僵硬或肠管扩张.本组中腹内疝嵌顿致肠梗阻8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肠扭转6例,肿瘤致肠梗阻4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003-2007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从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面分析.结果 患者初诊主诉均为腹痛,大部分病例有肠梗阻的表现,13例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易患因素.1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肠系膜静脉三维CT重建确定诊断.15例中有6例无腹膜炎及肠坏死表现,行抗凝去聚、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前确诊且有肠坏死表现,术中确诊2例.6例术后经抗凝、去聚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易患因素、症状与体征不相称的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CT、肠系膜静脉三维CT重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如无肠管坏死应及早采取包括抗凝去聚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有肠管坏死及早手术切除受累肠管.术后及早行抗凝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经验。方法对16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人中,14例病人行手术治疗,2例病人经CT证实为慢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溶栓治疗。2例病人死于肠坏死、中毒性休克,14例病人恢复良好。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充分认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病情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腹痛的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