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栓塞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经肝动脉灌注沙培林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患者 16例 ,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 ,并与单纯栓塞组 (19例 )比较。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CD3+ 、CD4+ 细胞比例、CD4+ /CD8+ 比值低于正常 ,而CD8+ 细胞比例则高于正常。治疗后CD3+ 、CD4+ 、NK细胞比例、CD4+ /CD8+ 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 ,并且较单纯栓塞组更为显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低下 ,免疫栓塞治疗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对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病例组接受放疗治疗(6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的1周,病例组的CD4+细胞百分率、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CD4^+细胞百分率、DTER、RBC-C3bRR逐步升高、CD8^+细胞百分率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在刚结束放疗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个月后,红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逐渐改善.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3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并与2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另外检测10例因患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作为对照。结果:所有肝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7d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而手术组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可以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少量研究表明,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CD8^+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CD4^+/CD8^+比值升高.这些研究没有以手术组为对照,不能证明免疫变化为射频治疗所特有;同一表型T细胞可能具有不同功能,仅测定CD4^+和CD8^+T细胞表型,不能充分说明体内T细胞的功能状态,没有从淋巴细胞功能角度来动态研究射频治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毒性检测是评价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该两项指标的测定评价射频治疗荷H22肝癌小鼠后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观察射频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伟强  张世能 《现代免疫学》1998,18(4):238-238,240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及栓塞治疗前后上两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受抑,CD3~+、CD4~+细胞较正常低,CD8~+细胞和sIL-2R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肝癌临床分期相关,治疗后免疫受抑减轻,sIL-2R水平下降明显.显示检测T细胞及sIL-2R水平可为判断原发性肝癌病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72例中晚期胃癌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措施均为先行单纯化学治疗随后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水平,观察并比较2阶段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进一步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影响免疫状态的因素。结果 7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经单纯化学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显著变化;不同性别、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P=0.041)、不同肿瘤大小(P=0.025)、不同TNM分期(P=0.017)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有差异,并且是影响其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TNM分期、年龄和肿瘤大小是DC-CIK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后的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雷公藤多甙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测定37例IgA肾病患者雷公藤多甙治疗中尿液单个核细胞分布和CD44表达改变,结果:IgA肾病患者尿液CD3^ 、CD4^ 、CD8^ 、CD14^ 、CD44^ 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雷公藤多甙治疗后尿液CD3^ 、CD4^ 、CD8^ 、CD14^ 和CD44^ 细胞密度均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高,治疗缓解组CD4^ 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无效组,而CD14^ 细胞则显著高于无效组。结论:雷公藤多甙调节肾脏细胞免疫功能和粘附分子CD44表达,其治疗效果与肾脏免疫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的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前后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α-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干扰素治疗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8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后IL-2、γ-IFN、IL-10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82例乙丙肝患者,用α-干扰素治疗后,治疗有效40 例,有效率48.78%,随访1-2年,10.98%复发。干扰素治疗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D4^ /CD8^ 比值、血清IL-2、γ-INF水平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治疗有效组IL-10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治疗后:有效组CD4^ /CD8^ 比值、血清IL-2、γ-INF水平治疗前显著升高,IL-10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无效组,治疗后仅IL-2较治疗前增高,CD4^ /CD8^ 比值、血清IL-10、γ-INF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以明显提高CD4^ /CD8^ 比值,使T细胞活化,促进Th1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干扰素治疗无效组治疗前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可能是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疗效差的原因之一。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可用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PENL组CD3^+、CD4^+和CD8^+明显降低(P〈0.01),原发性结性恶性淋巴瘤(结性组)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PENL组、结性组中CD3^+、CD4^+和NK细胞与IgA、IgG、C3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HCC)患者接受抗甲胎蛋白抗体介导的双弹头导向药物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法和51Cr释放试验 ,分别测定了HCC患者T细胞亚群数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导向组患者用导向药物治疗后 ,其NK细胞和CD3 T细胞、CD4 T细胞数 ,CD4 /CD8 T细胞比值均无显著降低 ,CD8 T细胞数无明显升高(P均>0.05) ;而化疗组患者做化疗后 ,其NK细胞的活性和CD3 T细胞、CD4 T细胞数 ,以及CD4 /CD8 T细胞的比值均显著降低 ,CD8 T细胞数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该双弹头导向药物对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影响 ,而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探讨放疗联合CIK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62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每组各31例,单纯组仅接受放射治疗,联合组接受放疗联合CIK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与单纯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之前明显改善,其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近期疗效评价显示,两组客观缓解率无显著差异(25.8%vs 29.0%,P=0.662),但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67.7%vs 83.9%,P=0.048)。放疗联合CIK治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控制肿瘤生长、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温射频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高温射频(RFA)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可伸展锚状电极配合RF-2000射频治疗仪高温射频消融,治疗NSLC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含量的变化。采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治疗前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细胞的百分率及CD4^ /CD8^ 细胞的比值降低,NK细胞的百分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CD8^ 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治疗后免疫抑制减轻,CD3^ 、CD4^ 、NK细胞的百分率及CD4^ /CD8^ 细胞的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杀伤活性也升高,而CD8^ 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明显(P<0.01)。结论 锚状电极高温射频消融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及NK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前瞻性分析145例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差别分为:宫颈癌Ⅰ期38例、宫颈癌Ⅱ期42例、宫颈癌Ⅲ期35例、宫颈癌Ⅳ期30例;同期选择体检正常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NK细胞数量,同时计算各亚群的比例以及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均较低,Treg/CD4^+比值较高(均P <0.05),而CD8^+T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宫颈癌病理严重程度递增,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数量以及CD4^+/CD8^+比值逐步降低,Treg/CD4^+比值逐步增高(均P <0.05),而CD8^+T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eg/CD4^+比值是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CD4^+T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是其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降低,晚期患者降低最显著。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患者免疫监测,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乳剂(TPF-D)对老年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老年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乳剂营养支持治疗1月,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及CD3^+、CD4^+、CD8^+、CD4^+/CD8^+比值等细胞免疫指标,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比值等细胞免疫指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30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rAAV/PSA感染DC前体细胞,采用系列细胞因子诱导DC前体细胞成熟。第6天收集成熟DC并与T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分别于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PSA基因转染DC刺激T淋巴细胞爆发增殖,与培养前比较,混合培养6d后CD8^+、CD8^+CD69^+、CD8^+CD28^+T细胞的比例和CD8^+/CD4^+比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CD28-T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比例较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基因转染DC能够有效地激活CD8+抗原特异性CTL,下调免疫抑制性T细胞,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细胞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62例I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急性期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胞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的恢复情况,分别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消失快(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后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M患儿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性期治疗中加用细胞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能缩短IM的病程,促进T细胞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72例肿瘤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肿瘤病人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水平。结果: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较正常人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相比,CD4+细胞比例均较正常人降低,其中肺癌组和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Th1向Th2的漂移趋势;CD8+细胞则有升高趋势,且在肺癌组、胃癌组和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组比较各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病人根据CEA水平分组,CEA升高组较CEA正常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降低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T细胞亚群可与肿瘤标志物协同用于了解病人的疾病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总体积(TTV)及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的"免疫去除结合纳米过滤法"Can PatrolTM行CTCs检测。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收集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肿瘤最大直径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计算出外周血CD4~+/CD8~+比值、NLR及TTV。根据CD4~+/CD8~+平均值及TTV、NLR中位数将CD4+/CD8+比值、TTV和NLR分为高、低2组;根据肝癌第7版TMN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I+II期和III+IV期2组。分别比较CTCs在2组中的差别。结果:高CD4~+/CD8~+比值组外周血CTCs数及间质型CTCs数明显低于低CD4~+/CD8~+比值组(P0.05)。高TTV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及混合型CTCs数明显高于低TTV组(P0.05);肿瘤分期I、II期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及混合型CTCs数明显低于III、IV期组(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外周血的CTCs数、间质型CTCs数、混合型CTCs数和上皮型CTCs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TCs;外周血CTCs与T细胞免疫、TTV及肿瘤分期有显著相关:T细胞免疫越差、TTV越大及肿瘤分期越晚,外周血的CTCs越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休克凋亡的人自体大肠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大肠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DC,并用重组人粒细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IL-4)刺激活化,经热休克凋亡自体大肠癌细胞致敏制备DC疫苗。将2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DC疫苗治疗组13例,化疗对照组13例。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DC疫苗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的CD3^+、CD4^+/CD8^+及NK细胞比率,P〈0.05;DC疫苗治疗后血清IL-2/IL-12/IFN-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组,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行热休克凋亡自体大肠癌细胞致敏的DC疫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