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且病理类型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5例(A组),子宫腺肌病患者72例(B组),子宫肌瘤患者75例(C组),健康女性70例( D组)为研究对象,共212例,均进行术前或体检时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Al25和CAl99的测定,评价血清指标在诊断3种疾病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B、C三组血NLR值均明显大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A125诊断A组(66.154)、B组(80.556)疾病的敏感性明显大于C组(1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在诊断三种疾病的敏感性上,A组(33.846)>B组(18.056)>C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LR是一种新的炎症评价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炎症状态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6-2014.6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7例为心肌病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IL-6、低密度胆固醇酯、高密度胆固醇酯,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IL-6、低密度胆固醇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胆固醇酯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元素回归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超敏C反应蛋白、IL-6、低密度胆固醇酯和高密度胆固醇酯均相关,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缺血性心肌病独立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可以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提供重要的炎症信息,是可靠而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32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72 h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分为PIS组(56例)和非PIS组(27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探讨PIS的影响因素,并评估NLR、PLR和PNR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 PIS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高于非PIS组,淋巴细胞计数和PNR低于非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OR=1.150,95%CI:1.048~1.261,P=0.003)、PLR(OR=1.006,95%CI:1.002~1.009,P=0.002)和PNR(OR=0.978,95%CI:0.958~0.997,P=0.024)是PIS的独立影响因素。NLR预测PI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AS患者80例(AS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和PLR,比较两组NLR和PL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联合诊断试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组NLR、PL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5(1.66,3.35)vs 1.50(1.23,2.09),P<0.01;147.94(104.11,188.80)vs 105.75(89.55,148.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诊断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置信区间(CI):0.615~0.772,P<0.01],以最佳截断值(1.64)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58.0%;PLR诊断AS的AUC为0.662(95%CI:0.580~0.756),以最佳截断值(120.91)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和63.0%。联合诊断试验结果显示,NLR与PLR并联试验(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和50.0%,NLR与PLR串联试验(NLR+PLR)诊断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2%和75.0%。结论 NLR和PLR对AS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8.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 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 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陕西医学杂志》2020,(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动态变化对卵巢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次化疗前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值,分析NLR动态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治疗前后NLR动态变化仅与术后残留病灶大小(P=0.009)、化疗敏感性(P=0.027)及复发状态(P=0.043)相关,而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恶性腹水、血清CA_(125)水平及转移状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NLR升高者的总生存(OS)及无复发生存(RFS)时间明显短于NLR降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LR动态变化是影响卵巢癌RFS的独立因素(HR:1.836,95%CI:1.086~3.105,P=0.023)。结论:术后NLR升高提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218例,入院后即刻抽取静脉血查血常规,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的大小由小到大将其分为A、B两组,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32.5±21.7)ng/ml和(56.8±39.4)ng/ml,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律失常(17.43%和39.45%,P<0.01)、心力衰竭(22.94%和51.38%,P<0.01)及猝死发生率(2.75%和11.01%,P<0.05)B组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LR与AMI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Xu Xinsen Chen Wei Zhang Lingqiang Miao Runchen Zhou Yanyan Wan Yong Dong Yafeng Liu Chang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4,127(24):4204-4209
Background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various canc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which is one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ion markers, in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treatmen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8 HCC patients who received TAC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optimal NLR cutoff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i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LR-normal group and NLR-elevated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utoff, 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Meanwhile, the overall survival and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
Results The optimal NLR cutoff was defined at 1.85 and 42 (23.6%) patients had an elevated NLR (NLR>1.8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9.5 months (range 1–99 months). The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except for α-fetoprotein. Follow-up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dia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NLR was 17.5 months (range: 1–99 months) compared with 8 months (range: 8–68 months) of patients with elevated NLR. The 1, 3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in the NLR-normal group and NLR-elevated group were 57.3%, 44.1%, and 27.2% and 42.1%, 19.6%, and 9.5% respectively (χ2=194.2, P <0.001). Similarly, the disease free survival also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39.3, P <0.001).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 high NLR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HCC after TACE (P=0.04).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NLR wa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HCC treated with TACE.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发病7 d内、≥8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76例的相关信息、影像结果、随访结果,按照入组患者NLR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Q1组(NLR <2.97)、Q2组( 2.97≤NLR <4.49)、Q3组( 4.49≤NLR <7.94)、Q4组 (NLR≥7.94),每组119例。根据不良结局发生率绘制K-M曲线,比较各组在不同时期的生存概率。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log-rank检验显示,四组患者的生存率存在差异,Q4组的90 d生存率显著低于Q1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危险因素后,高NLR和高NIHSS评分是9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高NLR预测患者90 d死亡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 高NLR为影响≥80岁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90 d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淋巴细胞比率(NLR)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21/12/31。收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疾病、NLR均数、NLR截断值、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运用纽卡斯尔-沃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 16.0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PAD患者高、低NLR组间不同结局的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n=4554),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NLR与全因死亡、截肢和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密切,合并后效应量分别为HR=1.93(95%CI:1.21~3.10),HR=1.92(95%CI:1.43~2.59),OR=1.76(95%CI:1.1~2.7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高NLR对1年内PAD患者全因死亡和截肢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合并后HR分别为3.37(95%CI:2.32~4.90),2.64(95%CI:2.10~3.31),而对介入后再狭窄的预测作用不确切[OR=1.68,95%CI(0.75,3.75)]。结论:高NLR与全因死亡、截肢、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密切,可作为PAD患者1年内发生截肢和全因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 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2 月该院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和2 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和24 h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r =0.868,p =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 =2.955,(95%CI:1.445,3.854),p =0.022]。结论NLR 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NLR 异常变化的2 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因胸痛住院并颈动脉有斑块患者共26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将NLR值由小到大排列,采取中位数分类法分为2组:A组NLR≥3.45;B组NLR<3.45。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冠心病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患者TC、L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WBC、FPG、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分析发现NLR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其诊断最佳Cut-off值为3.40,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75.4%。结论 NLR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1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应用液体衰减恢复序列检查LA,根据Fazekas量表评估其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LA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59例患者表现为无~轻度LA,51例表现为中~重度LA。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7,95%CI:1.02~1.12,P=0.003)、高血压(OR=2.51,95%CI:1.03~6.14,P=0.043)、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OR=1.34,95%CI:1.02~1.76,P=0.03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0)与LA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RA患者148例、非RA风湿病患者135例(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健康体检者138名,检测3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且计算NLR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通过Spearman 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NLR与其他指标关系;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RA患者及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NLR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NLR与WBC、NC、LC、CRP相关性显著(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也与以上指标相关,标准化系数为-0.76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诊断RA的AUC值为0.741,敏感度为73.0%,特异性为65.2%,同时显示ACCP诊断RA的特异性最高。结论:NLR可作为一种新的炎症反应指标对R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3种炎性标志物与心脏结构变化及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自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中CRP、NLR和WBC检测水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种炎性因子与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和右心房内径五种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性和关联强度.结果 房颤组CRP和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且高水平的CRP和NL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OR=2.25,95% CI=1.13 ~4.47,P=0.02;OR=1.41,95% CI =1.06 ~1.89,P=0.02].WBC水平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且与房颤发生无显著相关性.房颤组中,NLR水平在高左房内径组和高左室后壁厚度组中均较高(P<0.05).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RP、NLR、WBC与心脏结构指标之间有显著关联.结论 外周血中高水平的CRP和NLR水平与房颤发生有显著关联,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RP、NLR、WBC与心脏结构重塑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