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场3T磁共振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纳入研究,术前均行3D-FIESTA联合3D-TOF-MRA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3例中术前MRI诊断和术中金标准诊断动脉血管压迫阳性分别是52例(82.5%)和55例(8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其中术前MRI判读压迫40例,接触9例,可疑接触3例,责任血管包括来自小脑上动脉的21例(40.38%),小脑前下动脉的12例(23.07%),小脑后下动脉6例(11.53%),椎-基底动脉的8例(13.56%),三叉神经周围有明确的血管影但来源不明的5例(9.61%)。术中发现, 23例(41.82%)责任血管来自小脑上动脉,14例(25.46%)来自小脑前下动脉,5例(9.09%)来自小脑后下动脉,9例(16.36%)来自椎-基底动脉的, 4例(7.27%)来自无名血管的压迫。对照手术结果,63例中,术前MRI结果(责任血管判定错误或阴性)与术中诊断不符15例(23.81%),术前无压迫而术中表现为小脑上动脉压迫3例(4.76%),小脑后下动脉1例(1.59%),椎-基底动脉2例(2.17%),静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4例(6.35%),其余5例(7.94%)为责任血管判定不符。结论:利用高场3T磁共振的3D-FIESTA技术联合3D-TOF-MRA成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以清晰分辨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帮助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受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责任血管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3.0 T磁共振增强T1-FLAIR与3D-FSPGR序列检查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以优化检查序列。方法:145例为排除脑转移瘤患者同时行T1-FLAIR及 3D-FSPGR序列增强扫描,30例确诊病例通过直径将病灶分为3类(<3 mm,3~10 mm,>10 mm),比较两种序列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增强3D-FSPGR序列检测病灶能力显著优于T1-FLAIR序列(P < 0.05),尤其对直径小于3 mm的病灶(P < 0.05)。结论:3.0 T磁共振3D-FSPGR序列增强检查对小病灶检出率高,总体扫描时间短,有效避免血管搏动伪影,可替代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MRI成像诊断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73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1加权(T1WI)、T2加权(T2WI)、T2水抑制成像(T2Flair)、三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3D COMSIC)、3D TOF成像、弥散加权序列(DWI)、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增强扫描序列行头颅的横断面、冠状面扫描。结果 73例患者中发现72例存在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漏诊异常静脉压迫三叉神经1例,存在2支血管同时压迫一侧三叉神经11例,3支血管同时压迫一侧三叉神经1例。动脉性压迫47例,静脉性压迫23例, 血管畸形压迫3例。结论 MRI成像检查能够较好的对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进行分类及评价,在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2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均予以3D-TOFMRA、3D-FIESTA及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查对责任血管的种类显示情况及评估结果。结果以术中所见结果为金标准,MVD对责任血管阳性检出率为97.06%;联合检查对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岩静脉血管阳性检出率与3D-TOF-MRA、3D-FIESTA单独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血管阳性检出率更高(P<0.01)。结论 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对MVD术前评估具有高准确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9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结果、临床预后和手术合并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动脉瘤复发和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9±11.1)岁。破裂动脉瘤58例,Hunt-Hess Ⅲ~Ⅴ级9例。单纯弹簧圈栓塞48例,球囊辅助栓塞28例,支架辅助栓塞15例。颅内动脉瘤复发12例(13.2%)。Cox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史、大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良好临床预后80例(87.9%),高Hunt-Hess评分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2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预后良好;动脉瘤大小、瘤颈和破裂史是预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入院时高Hunt-Hess评分的动脉瘤患者病死率及残疾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患者MRI显示症状侧存在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9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均由手术证实)。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54例。(2)根据手术结果,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52/58)和90.9%(50/55)。6例阴性患者术中5例发现责任血管压迫,阴性符合率为16.7%(1/6)。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段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3D-TOF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病因诊断、术前评估及指导术巾对责任血管的来源及其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IESTA和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并选取最优化扫描方法。方法: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均使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扰相位梯度回波(3D-TOF),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2种方法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解剖走行的特点。结果: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3例三叉神经瘤,1例听神经瘤,其余28例MRI均诊断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22例经手术证实。在2种序列扫描中均显示三叉神经有症状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其中有3例患者无症状侧也存在邻近血管压迫。结论:3D-FIESTA序列信噪比高,显示三叉神经全程效果好;3D-TOF序列显示血管为高信号,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走行和分支。3D-FIESTA序列和3D-TOF序列各有优势,2种方法组合是目前检查三叉神经痛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同时显示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的解剖关系及其解剖走行,为微血管加压术提供术前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且经mpMRI诊断后发现的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应用于患者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同时进行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并对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中,靶向穿刺及前列腺系统穿刺确诊27例,阳性率为67.50%。靶向穿刺确诊患者21例(52.50%),系统穿刺确诊患者18例(45.00%),两种穿刺方法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系统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14.41%(69/479),靶向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47.57%(4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穿刺以及系统穿刺均显示为阳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比系统穿刺更高。结论 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能够以较少的穿刺针数检出高危的前列腺癌,同时联合系统穿刺,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减少高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率。联合应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靶向穿刺可提高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助于减少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显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价值及对三又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检查(包括T2一SPC序列和T1-VIBE序列)。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一同分析三叉神经成像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朵35例三叉神经痛(均为单侧疼痛)患者中,三叉神经成像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压迫或毗邻者31例,与周围血管无关者4例,无症状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毗邻者6例,与周围血管无关者29例;经统计学分析,三叉神经成像显示周围血管压迫或毗邻与三又神经痛症状存在密切关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诊断阳性率高,并且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美辰  崔斌  林贵军  郭辉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0):114-117,106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序列(3D-TOF)与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的多模态虚拟重建图像对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术前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笔者医院连续收治的45例需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对其行3D-TOF、3D-SPACE两种序列扫描并应用Neuro Tech软件进行双序列三维重建,将所得图像与术野所见进行对比,进而分析三维重建的优劣性。结果 45例手术患者中38例可见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m,REZ)压迫,7例可见直接接触压迫。三维重建所示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7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2例、两者均有压迫6例;其中存在椎动脉压迫12例。术中所见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26例、小脑后下动脉16例、两者均有压迫3例;其中存在椎动脉压迫12例。对比术中视野与三维重建图像的神经血管相对关系的一致性,两者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7)。结论 通过3D-TOF联合3D-SPACE序列的多模态虚拟重建对于脑内结构显像清楚,特别是可以将面神经和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更加直观的显示。该方法可应用于术前手术难度的评估、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准确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部MRI平扫及3D-SPACE序列扫描,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3D-SPACE序列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寻找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且所有患者最终诊断经微血管减压术证实。结果24例患者中,症状侧血管神经Ⅰ型3例(12.5%),Ⅱ型16例(66.7%),Ⅲ型5例(20.8%);而无症状侧Ⅰ型17例(70.8%),Ⅱ型7例(29.2%),Ⅲ型0例(0.00%);双侧压迫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脑池段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前行MR检查,在3D-TOF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6.4%(76/88),非症状侧阳性率12.5%(11/8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83例(94.3%),未压迫神经者5例(5.7%),3D-TOF诊断符合率97.6%(81/83)。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81例(92.0%)。结论 MR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 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扫描,并对脑干、面神经及周围血管进行多平面重建,判定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与血管的毗邻关系,统计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面神经根部与周围血管接触关系以及神经受压、变形的数量,进一步辨明责任血管及来源,并与术中解剖结果相比较。结果 所有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中,MRI 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应用与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结果对照分析显示,MRI发现症状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受压阳性率为94.83%(55/58),非症状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受压的阳性率为17.24%(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812,P<0.05),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最为常见,占比63.79%(37/58),其次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静脉以及椎动...  相似文献   

14.
MRI高分辨率3D序列检测血管性神经压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ation,3D-FIESTA)及三维动态增强序列(3D fat-suppressed spoiled qradient-echo,3D-FSPGR)序列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 Signa HD MR 1.5T超导磁共振机,采用3D-FIESTA及3D-FSPGR序列,对17例临床怀疑有血管性神经压迫的患者行桥小脑角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小密度投影行后处理。结果3D-FIESTA显示13例,3D-FSPGR序列显示15例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其中三叉神经5例,面神经7例,副神经3例;有1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经手术证实。结论3D-FIESTA序列结合增强扫描3D-FSPGR序列能很好的显示血管性神经压迫,有助于准确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5.
田的探讨飞利浦1.5TMRB_FFE成像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显示、走行及与周边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MR扫描仪B_FFE序列对10例(男4例女6例)三叉神经患者进行MR检查,并由两名放射学医师进行诊断。观察三叉神经的形态、走行,并根据三维平面重建多角度显示三又神经与血管关系。结朵三叉神经在B_FFE序列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10例均显示小脑上动脉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10例均由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B_FFE戍像序列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走行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或辅助治疗颅内病变。方法应用蛇牌硬直内镜对27例颅内病变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其中侧脑室蛛网膜囊肿7例;三脑室颅咽管瘤8例;三脑室脑囊虫病2例,丘脑胶质瘤3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以上22例均合并单侧或双侧梗阻性脑积水),血管母细胞瘤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3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24例有效,3例死于肿瘤扩散,病变全部或部分切除,合并脑积水患者高颅压明显缓解,13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适合治疗颅内病变合并脑积水,脑囊虫病,脑深部胆脂瘤,并可以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并与伽玛刀结合治疗颅内肿瘤有它的独到优势,而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0例,选择靶 为三叉神经根,靶点中心剂是为70-90Gy。结果随访2-19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3例,疼痛缓解〉50%者2例(10%),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安全,且能保留面部感觉,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9月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有密切关系。5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年,41例(72.0%)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6例(28.0%)术后疼痛明显减轻;6例(10.5%)术后同侧面部有一过性轻度麻木,3例(5.2%)有轻度眼部干涩表现,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手术时在三叉神经近脑干区发现责任血管并进行充分分离、松解,实现三叉神经彻底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