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83-87
目的探讨入院低体温对早产儿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本院出生,胎龄32周,出生1 h内入院,住院时间大于7 d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温组(入院体温≥36.0℃)和低体温组(入院体温36℃),记录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7例早产儿入院体温34.0℃~37.3℃,平均体温(35.91±0.48)℃,入院体温≥36.0℃166例,占62.2%,入院体温36.0℃101例,占37.8%。两组早产儿胎龄、入院血糖、分娩方式、性别无明显差异,与体温正常组相比,低体温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体温正常组(t=4.040,P=0.000),两组住院时间、出生窒息、出生需气管插管、悬浮红细胞输注、hs-PDA、BPD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NEC、晚发感染、IVH、NRDS、PS使用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是导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OR=0.998,95%CI 0.996~0.999)。结论出生体重是发生入院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需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VLBWI/ELBWI,生后1 h内测量患儿肛温,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入院体温对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26例VLBWI/ELBWI,死亡67例(10.4%);其中入院体温< 35 ℃ 17例(2.7%),35.0~<36.0 ℃ 138例(22.0%),36.0~<36.5 ℃ 241例(38.5%),36.5~<37.5 ℃ 225例(35.9%),≥37.5 ℃ 5例(0.8%)。与正常体温(36.5~<37.5 ℃)比较,低体温(<35 ℃、35.0~<36.0 ℃、36.0~<36.5 ℃)增加早产儿病死率,OR及其95%CI分别为:16.99(4.88~59.13)、8.29(3.52~19.52)、3.60(1.53~8.51);根据患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体温比较,入院低体温(<36.5 ℃)增加出生体重<1 000 g、胎龄<28周早产儿≥Ⅱ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Ⅲ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败血症、≥Ⅱ期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结论:VLBWI/ELBWI入院体温<36.5 ℃会增加其死亡发生风险,体温越低,死亡发生风险越高;早产儿入院体温<36.5 ℃会增加NEC(≥Ⅱ期)、BPD(中重度)、IVH(≥Ⅲ级)、败血症、ROP(≥Ⅱ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杨雪梅 《吉林医学》2012,33(25):5590-5591
<正>出生体重<1 000 g的新生儿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ELBWI因胎龄小,各器官系统功能未发育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低体温、颅内出血、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其死亡风险高,治疗护理难度大,正确地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是降低其死  相似文献   

4.
赵武  夏群  徐家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13-916,9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调控方法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日龄3 d以内的84例早产儿按体重分为<1 500 g组(30例)和≥1 500 g组(54例).2组早产儿入院后即刻用血糖仪测定全血血糖,然后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速度设定为6 mg·kg-1·min-1,根据全血血糖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葡萄糖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析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院初始发生低血糖11例(13.1%),其中体重<1 500 g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体重≥1 500 g组的5.6%(P<0.05).输糖后发生高血糖41例(48.8%),其中体重<1 500 g组高血糖发生率为73.3%,明显高于体重≥1 500 g组的35.2%(P<0.01).41例高血糖中除2例持续性高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外,余39例均通过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得到控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1 500 g(P<0.05)、窒息(P<0.01)、缺氧性脑损伤(P<0.01)和颅内出血(P<0.05)为早产儿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1周易发生血糖紊乱,高血糖较低血糖更加常见.多数早产儿高血糖通过减慢葡萄糖输液速度可以得到控制.体重<1 500 g、窒息、缺氧性脑损伤、颅内出血是早产儿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35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床旁B超的检查结果诊断,分析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56例出生体重≤2000g,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发现92例(58.97%)颅内出血患儿。分析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而保胎有无、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低血糖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韦伟  卢思稼 《广西医学》2014,(11):1634-163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比分析315例低血糖症新生儿(观察组)与315例同期血糖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中症状性低血糖症115例(有症状组)占36.51%,无症状性低血糖症200例(无症状组)占63.49%。有症状组临床表现为吸吮无力65.22%、震颤53.91%、嗜睡37.39%、尖叫17.39%、发绀13.04%、抽搐10.43%。有症状组低血糖诊断时间、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的低血糖初发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无症状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孕期母亲糖尿病、孕期母亲高血压、胎膜早破、喂养不耐受、喂养不当、低体温、感染和低氧血症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当、孕期母亲糖尿病是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大对新生儿血糖监测的力度,尤其是对早产、低出生体重、低体温和孕期母亲糖尿病的新生儿,并且提倡及早进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出生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在产房或手术室经初步处理后,立即转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生后1h内立即采用欧姆龙电子体温计(型号:MC-347)测量患儿肛温并进行记录,对不同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分别对不同入院体温对早产儿死亡率、败血症、≥Ⅱ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Ⅱ期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Ⅲ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的发生风险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表示,计数资料选取两个率的比值比(Odd ratio,OR)及其95%CI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626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死亡67例,死亡率为10.4%;其中入院体温< 35°C 17例(2.7%),入院体温35-35.9°C 138例(22.0%),入院体温36-36.4°C 241例(38.5%),入院体温36.5-37.4°C 225例(35.9%),入院体温≥37.5°C 5例(0.8%)。与入院正常体温(36.5-37.4°C)比较,入院低体温(<35°C,35-35.9°C,36-36.4°C)增加早产儿死亡率,OR及其95%CI分别为:16.99 (4.88, 59.13),8.29 (3.52, 19.52) ,3.60 (1.53, 8.51);入院高体温(≥37.5°C)对早产儿死亡率没有影响(OR=2.65,95%CI:0.13~52.41, P=0.52)。与入院正常体温(36.5-37.4°C)比较,入院低体温(<36.5°C)增加NEC(≥Ⅱ期)、BPD(中重度)、IVH(≥Ⅲ度)、败血症、ROP(≥Ⅱ期)的发生率,OR及其95% CI分别为:3.73(1.09, 12.75)、2.55(1.16, 5.60)、2.04(1.07, 3.87)、2.09(1.27, 3.43)、3.09(1.05, 9.13)。结论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体温<36.5°C会增加其死亡发生风险,入院体温越低,死亡发生风险越高;早产儿入院体温<36.5°C会增加≥NEC(≥Ⅱ期)、BPD(中重度)、IVH(≥Ⅲ度)、败血症、ROP(≥Ⅱ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ELBWI和VLBWI病例资料,按照临床症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采用独立样本t/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40例病例资料纳入研究,ELBWI 10例、VLBWI 130例,非BPD组71例,BPD组69例.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产前足量激素保胎、Apgar评分≤3分、吸氧浓度>30%、机械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浓度>30%、机械通气是ELBWI和V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PD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输血、重度贫血、水肿、PNAC、EUGR、甲功异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 ELBWI和VLBWI发生BPD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早产、产前予足量激素保胎、降低吸氧浓度、减少机械通气、预防重度窒息、积极的营养管理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有 效防治FI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早产 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表》,观察早产儿FI的临床特征,寻找早产儿发生 F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共62例发生FI,发生率为53.45%(62/116),男婴发生率为44.93%(31/69),女婴发生率为 65.96%(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FI发生率为48.57%(34/70),超低出生体重儿FI发生率为 88.8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主要发生在开奶48~72 h内,以腹胀、胃潴留、呕吐和胃内咖啡色样物为 临床表现,其中腹胀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2)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 000 g(P<0.05)、使用枸橼酸咖 啡因(P<0.05)和配方奶喂养(P<0.05)是F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FI在早产儿中发生率高。出生体重<1 000 g以及 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和配方奶开奶是早产儿发生F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新生儿286例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体温的原因及低温与预后和死亡的关系,为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提供对策。方法:采取入院时肛温<36℃的新生儿286例,对低体温与足月、早产、日龄、季节的关系及低体温与预后和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低体温与足月、早产的关系中P<0.01。出生8~28d与出生~7d比较,P<0.01。低体温中非感染因素占75.87%,感染因素占24.13%。286例低体温中春季86例(30.07%),夏季44例(15.39%),秋季49例(17.13%),冬季107例(37.41%)。本组病例死亡34例,占11.88%,而同期入院时肛温>36℃新生儿572例,死亡14例,占2.45%,U=6.28,P<0.01。低温持续时间与死亡的关系中P<0.01。结论:新生儿低体温多见于早产儿,以新生儿早期,特别是出生后24h内为多见,好发于冬春季节,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并可明显影响新生儿病死率,且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对预后的影响越大。在护理工作中,除了配合医疗工作外,尤应注意新生儿早期的保暖、喂养、预防感染以及复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3年2月~2007年8月机械通气(MV)的86例早产儿.分为两组:VAP组51例;非VAP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在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留置胃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性别和存在窒息史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留置胃管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及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因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述因素与早产儿VAP有密切关系.在性别、存在窒息史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与早产儿VAP无关.结论 小胎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量(<1500 g)、长时间机械通气(≥72 h)、长时间留置胃管(≥48 h)和多次气管插管,均可明显增加早产儿VAP发生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早产儿VAP发生率,为保护性因素.性别和存在窒息史两个因素,不是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降低小胎龄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置胃管时间,避免多次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生后48 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VAP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救治与管理方法。方法32例ELBWI,胎龄24~34 6(29.0±2.6)周;出生时体重700~995(880.7±93.7)g。全部患儿有3种以上并发症。患儿经院前急救与转运、保暖及足够湿度、维持血气及血压、血糖正常,保证液体与热卡的供给,预防院内感染,开展早期干预,观察疗效。结果患儿痊愈19例(59.4%),好转4例(12.5%),治愈好转率为71.9%;住院时间不足24 h出院者2例,死亡7例(21.9%)。治愈出院者住院时间为36~113(60.8±20.7)天,出院时体重为1 775~3 450(2 205.3±397.2)g。结论对ELBWI进行正确适当的救治及系统管理,可提高ELBWI存活率并降低其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后24 h内入院且存活至生后28 d以上的151例E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BPD组纳入任何氧依赖[吸入氧浓度(FiO2)>21%]超过28 d的新生儿,反之为非BPD组.比较两组间母亲孕期因素、新生儿因素及疾病治疗因素.结果 (1)151例ELBWI,发生BPD 57例,发生率为37.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是否患有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MV)、MV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输血次数与ELBWI发生BPD相关,应用咖啡因是保护因素.(3)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MV(OR=6.975,95%CI:1.464~33.219),母亲患有绒毛膜羊膜炎(OR=3.890,95%CI:1.656~9.140)是E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可能减少宫内感染及早产,产后合理进行呼吸支持,可有效降低ELBWI的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崔丽  高利华  王杨  许马利  霍洁  丁斐  赵倩 《安徽医学》2017,38(7):940-942
目的 通过对74例超早产儿(EPI)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存活率、并发症、住院费用差异.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住的36例EPI 和52例E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存活率、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EPI平均胎龄(26.65±1.03)周,ELBWI平均出生体质量(884.6±88.35)g.EPI和ELBWI总体存活率56.76%(42/74),自动出院后死亡率37.8%(28/74).其中36例EPI存活率50%(18/36),52例ELBWI存活率53.85%(28/52),同时符合EPI和ELBWI诊断的患儿存活率22.22%(4/18).按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低顺序,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4.3%)、高胆红素血症(67.6%)、早产儿贫血(60.8%)、喂养不耐受(44.6%)、新生儿肺炎(36.5%).存活的42例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63.5天、63 673.9元.结论 EPI和ELBWI存活率低,EPI和ELBWI并发症种类多,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多见,住院费用高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佛山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诊治情况,为更好防治早产儿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胎龄37周行ROP筛查的5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分析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措施的干预效果。结果:共有502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发生ROP病变32例,发病率为6.37%;出生胎龄≤28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9.66,P0.005);出生体重≤1000 g组、~1500 g组、~2000 g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7,P0.05);氧疗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4.32,P0.05),机械通气组早产儿ROP发病率较高(字2=20.18,P0.005)。结论:佛山市ROP发病率为6.37%,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氧疗、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规范、全程进行ROP筛查及诊治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早产儿发生EUGR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EUGR的相关因素。结果: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66.2%,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71.3%,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发育迟缓(IUGR)、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IUGR及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对EUGR影响最大,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是避免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智敏 《吉林医学》2013,34(24):4911-49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方法:选择早产儿肺出血患儿45例,将其设置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无肺出血的早产儿90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相关早产儿肺出血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和肺出血有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出生体重过低、Apgar评分≤7、低体温、产时窒息、肺炎是导致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密切观察早产儿,尽早诊断治疗,对相关肺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李秀桂 《中外医疗》2013,32(7):15-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177例新生儿湿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伟玲  杜立中 《浙江医学》2011,33(7):1040-104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湿肺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新生儿湿肺的临床资料,对其产科因素、出生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将患儿分为重病组及轻病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结果 在 177例新生儿湿肺患儿中,剖宫产占93.2%,男性患儿占74.6%,妊娠期存在并发症的占48.6%.重病组与轻病组在妊娠期并发症、胎龄、患儿出生体重、患儿气急、24h内及24~48h内最大呼吸频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剖宫产、男性患儿、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可能是新生儿湿肺的危险因素,其中妊娠期存在并发症、早产儿、出生体重低可能是患儿病情严重(需行辅助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常见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2年1-12月收治的151例VLBWI和ELBWI,对其主要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51例患儿中治愈或好转112例(74.17%),放弃治疗或死亡39例(25.82%)。治愈率随体重增加而增加。VLBWI和ELBWI主要并发症是: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贫血等;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NRDS、颅内出血、先天畸形等。结论 VLBWI和ELBWI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易导致患儿死亡或影响生存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其并发症的认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尽量减少这类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