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远期复发情况。 方法 对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7例原发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肿块组织冰冻切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复发危险因素。 结果 共检出良性肿瘤142例,其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的构成比较高(63.06%和24.21%);恶性肿瘤共15例。恶性肿瘤和WT患者的年龄均显著高于PA患者(均P<0.05);WT患者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双侧发病比例、吸烟指数和肿块直径均显著高于PA和恶性肿瘤患者(均P<0.05)。恶性肿瘤和WT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患者(P<0.05)。在28~60个月的随访过程中,5例WT患者和11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复发,PA患者未发生复发,WT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低于恶性肿瘤患者(HR=0.132,P<0.001);Cox回归显示,术后吸烟是WT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4,P<0.001)。 结论 PA和WT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腮腺肿瘤类型,WT的发病年龄、男性与双侧发病比例和吸烟指数较高,WT和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吸烟是WT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多形性腺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例(6%);多发者1例(3%);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16.42±11.10)HU。35例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32个(92%);多发者12例(34%);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31.23±13.10)HU。结论在腮腺的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肺功能技术研究吸烟与非吸烟者的肺功能状态。方法84名40-60岁无症状受试者(吸烟和非吸烟者)行CT检查,分别于最大吸气末、最大呼气末扫描全肺,用Pulmo肺定量软件对选定三个平面分别测定一950--900Hu与-1000--950Hu的肺像素指数-900像数指数和平均肺密度,对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在主动脉弓层面,呼气相PI-900和平均肺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引起上肺的肺气肿,呼气相CT肺功能检查可较准确地发现和显示肺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与多形性腺瘤(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腮腺BCA及PA病例共37例,其中BCA组17例,PA组20例。患者均采用Discovery CT行颌面部平扫及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病灶的碘浓度(IC)及40、70、100、140 ke V单能量CT值,获取能谱曲线斜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对BCA及P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肿物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BCA组40 ke 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BCA组40、70 ke 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K2、K3,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1诊断BCA及PA的临界值为1.19,曲线下面积为0.994,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100%。结论 使用能谱CT成像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诊断BCA与PA,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 现今睡眠问题十分普遍,其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有研究显示睡眠与尼古丁暴露相关,不同吸烟程度人群的睡眠质量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吸烟对老年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特点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河北省老年人群吸烟情况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吸烟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完成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填写等。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中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比较四组的睡眠质量不同维度特点,分析吸烟指数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吸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 343例研究者,平均年龄(68.4±7.0)岁,其中不吸烟组3 973例(74.36%)、轻度吸烟组536例(10.03%)、中度吸烟组512例(9.58%)、重度吸烟组322例(9.77%)。四组老年人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饮酒频率、患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损害得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体育锻炼情况、饮酒频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后,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2.452(1.738,3.461)〕;与不吸烟组相比,轻度吸烟、中度吸烟、重度吸烟的人群患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轻度吸烟=1.622(1.032,2.549),OR(95%CI)中度吸烟=2.753(1.833,4.137),OR(95%CI)重度吸烟=3.554(2.304,5.483)〕。结论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吸烟人群睡眠障碍比不吸烟人群更为普遍。吸烟者的睡眠问题因其吸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吸烟指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6.
王晖  张勇 《海南医学》2013,24(8):1127-1129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屏气试验评价健康吸烟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方法应用TCD检查70例健康男性(其中30例吸烟者为吸烟组,40例不吸烟者为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及屏气30s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计算MCA平均血流速度增加率及搏动指数(PI值)变化率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CVR)。结果静息状态下,吸烟组MCA的收缩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和平均流速(Vm)较对照组显著减慢(P<0.05),吸烟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屏气后所有受检者MCA的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频谱上升速度变缓,PI、RI降低(P<0.01)。吸烟组屏气试验后MC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25.60±3.53)%]低于不吸烟组[(28.5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I值变化率[(19.02±4.20)%]较不吸烟组低[(21.10±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长期吸烟者脑血管反应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肺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与其浸润程度的相关性,建立CT征象与浸润程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2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活检证实且胸部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CT征象,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4组,对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使用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aikato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analysis,WeKa)中的6种学习算法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并验证准确性,挑选出最适用于本研究的预测模型。结果:4组间在结节直径、结节密度值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应的直径平均值分别为6.90、8.65、10.71、14.56 mm,对应的密度平均值分别为-633.16、-543.04、-401.03、-322.94 HU,随着病灶的浸润程度加重,结节的直径及密度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4组间在结节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不同的吸烟状况是否影响其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住院时的一般状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治疗情况。主要观察终点及次要终点是随访结束(远期)及住院期间(近期)的全因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402例患者入选,吸烟组228例,不吸烟组174例,吸烟率为56.7%。吸烟组的年龄小于不吸烟组〔(56.47±10.90)岁vs.(64.86±11.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组的男性比例高于不吸烟组(94.7%vs.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吸烟组的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吸烟组(P<0.05)。不吸烟组3支病变多于吸烟组,1支病变少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5.7%,4.8%vs.8.0%,均P=0.19)。两组近期及远期的累积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08)。年龄〔HR=1.118,95%CI(1.069,1.168),P<0.001〕、体质指数〔HR=1.113,95%CI(1.107,1.219),P=0.02〕、吸烟〔HR=3.549,95%CI(1.305,9.650),P=0.01〕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ASTE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吸烟者更年轻、并发症少及病变轻,但吸烟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与不吸烟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体质指数及吸烟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以探讨吸烟行为对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结果正常的男性吸烟者129例,非吸烟者46例(A组),按吸烟指数将吸烟者分为3组,B组(0400),应用ET技术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内径(Ds)和舒张期血管内径(Dd),并计算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以比较不同吸烟指数组间的颈总动脉弹性。结果对照组及各吸烟组间IMT、Ds及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β、Ep、AC、及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p及PWVβ均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高,而AC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减低。结论 ET技术能早期检测到吸烟者动脉弹性功能改变,血管弹性功能变化要早于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和生存的差异。方法分析1992年至2001年10年间收治的3751例肺癌病例,研究非吸烟者肺癌及吸烟者肺癌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肺癌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及生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吸烟者肺癌2545例(67.8%),非吸烟者肺癌1206例(32.2%)。男性肺癌80.3%为吸烟者,女性10.5%为吸烟者。不同病理类型中以鳞癌的吸烟率最高83.7%(1347/1609),其次为小细胞肺癌75.1%(373/497)。非吸烟者肺癌的女性比例、腺癌、第二原发癌比例、进展期比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等方面明显高于吸烟者肺癌;吸烟者肺癌伴随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鳞癌比例和采用手术治疗等高于非吸烟者肺癌。总体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率无差异。结论吸烟和非吸烟者肺癌在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等存在差异,但生存情况无差异。对于肺癌病例,根据患者的吸烟状况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表现为肺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MGGN)的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薄层CT影像学特征,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肺腺癌患者,包含216个MGGN,分为微浸润性腺癌(MIA)组(n=107)和浸润性腺癌(IAC)组(n=109)。比较2组影像学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浸润性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影像学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MIA组与IAC组在边界清楚、分叶征、结节CT值、磨玻璃成分直径、实性成分直径、结节直径等影像学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清楚(OR=0.063,95%CI=0.008~0.507,P=0.009)、分叶征(OR=0.383,95%CI=0.147~0.993,P= 0.048)为提示其浸润性的危险因素,结节CT值(OR=1.007,95%CI=1.001~1.014,P=0.029)、磨玻璃成分CT值(OR=1.007,95%CI=1.001~1.013,P=0.030)、实性成分直径(OR=337.004,95%CI=17.431~6515.579,P<0.001)、结节直径(OR=3.528,95%CI=1.146~10.862,P=0.028)越大,MGGN病理证实为IAC的可能性更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清楚、分叶征的敏感度为9.35%、58.88%,特异度为97.85%、59.63%,曲线下面积为0.536、0.593;结节CT值、磨玻璃成分CT值、实性成分直径、结节直径的诊断截断值为-408 Hu、-496 Hu、0.4 cm、1.1 cm;敏感度为77.57%、86.92%、89.72%、57.94%;特异度为84.40%、71.56%、99.08%、82.57%;曲线下面积为0.881、0.835、0.954、0.756。结论:在MGGN患者中,MIA组边界清楚更少,有更少的分叶征,更小的实性成分直径(≤4 mm)和结节直径(≤11 mm),更低的结节CT值(≤-408 Hu)和磨玻璃成分CT值(≤-496 Hu)。薄层CT影像学特征能为表现为MGGN的MIA和IAC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振动反应成像( VRI) 设备提供的双肺同步性指标对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肺部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探讨VRI 在发现和评价吸烟相关早期肺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来自北京市郊区某自然村的村民为研究对象。资料采集的具体步骤: ( 1) 询问既往史及吸烟史; ( 2)呼出气一氧化碳( CO) 检测确认受试者的吸烟状况; ( 3) VRI 检测后, 系统输出双肺各自呼吸能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计算双肺同步性差距; ( 4) 肺功能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26 例村民进入研究。根据吸烟史将受试者分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两组双肺同步性差距的差异, 分析两组肺同步性差距与吸烟指数及被动吸烟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吸烟组双肺呼吸能量单位( BEU) 曲线同步性差距为2. 0( 3. 0) 帧, 吸烟组同步性差距为2. 0( 3. 0) 帧, 秩和检验提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双肺同步性差距差异不显著( Z = - 0. 29, P =0. 77) 。相关性分析提示在吸烟组中, 吸烟指数( SI) 与肺同步性差距存在显著相关性( r=0. 61, P=0. 03) 。不吸烟组的被动吸烟指数( PSI) 与双肺同步性差距之间相关系数r =0. 52 ( P =0. 07) 。通过散点图可以观察到, 不吸烟组中被动吸烟指数与双肺同步性差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趋势。结论 VRI 提供的BEU 曲线同步性差距这项新的观察指标在吸烟者中体现出了与吸烟强度之间的量效相关性, 是否能够更进一步观察和量化吸烟者甚至被动吸烟者吸烟相关的早期肺损害还有待于更大样本的研究去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评分(CRAMS)联合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在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110例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救治成功,将其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97)。2组患者均经CRAMS评分、床旁超声FAST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床旁超声FAST与CT两种检查方法对胸腹部多发伤的检出率。采用超声诊断仪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IVC-CI指数与CRAMS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RAMS与IVC-CI指数对救治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床旁超声FAST与CT对所有胸腹部多发伤患者肾损伤、脾破裂、肝破裂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IVC-CI指数以及CRAMS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AMS与IVCC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C-CI指数与CRAMS评估胸腹部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动脉(PA)联合支气管动脉(BA)双期增强扫描的成像技术。方法:收集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120名病人,设置固定延迟法和团注示踪法两种扫描方案。固定延迟法设置3组实验。A组:注入对比剂80mL,PA期延迟14s扫描,BA期延迟20s扫描;B组:注入对比剂80mL,PA期延迟14s扫描,BA期延迟22 s扫描;C组:注入对比剂70mL,PA期延迟12s扫描,BA期延迟22s扫描。团注示踪法:对比剂注入量70mL,在注射开始后延迟3s行同层跟踪扫描,感兴趣区放置在主肺动脉干分叉处,当感兴趣区CT值超过100Hu后开始扫描。评价靶血管强化值,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固定延迟法C组PA期及BA期PA/降主动脉(DA)强化差值分别为(243±111)Hu、(248±73)Hu,密度差异明显高于A组和B组;PA期:C组PA/DA的差值高于A组和B组(P<0.05和P<0.01),B、C组上腔静脉(SCV)的CT值高于A组(P<0.05和P<0.01),C组升主动脉(AA)和DA的CT值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C组左心房(LV)的CT值低于A组和B组(P<0.05);BA期:SCV、PA、LV、AA的CT值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SCV、LV和AA的CT值均低于A、B组(P<0.05~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团注示踪法PA期及BA期PA/DA强化差值分别为(241±97)Hu、(234±60)Hu,与固定延迟法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利用经验延迟法及团注示踪法均可在一次检查中获得良好的CTPA及CTBA图像,能够提供一种辨识PA和BA密度差异的双期成像技术。在精确个体化差异中,团注示踪法比固定延迟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液中锁链素(desmosine)水平,探讨其在吸烟相关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吸烟者18例、非吸烟者18例及中年COPD吸烟者18例、非吸烟者18例的痰锁链素含量。老年两组及中年两组间年龄均相当(P均〉0.05),吸烟两组间吸烟指数相当(P〉0.05)。结果老年COPD吸烟患者痰液中锁链素水平[(3.77±0.43)ng/ml]高于老年非吸烟COPD患者[(1.13±0.39)ng/ml](P〈0.05)和中年COPD吸烟者[(2.00±0.45)ng/ml](P〈0.05),更高于中年COPD非吸烟者[(0.60±0.03)ng/ml](P〈0.05)。COPD患者痰液中锁链素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性(r=0.457,P〈0.05)。结论长期吸烟可引起痰液中锁链素水平升高,可能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老年COPD患者痰液中锁链素水平增高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烟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度(peristalsis amplitude,PA)及反流频数(reflux frequeney,RF)的影响,推断吸烟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关。方法:51例吸烟者中有36例反流性食管炎和15例健康人,将他们分别与36例不吸烟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及15例不吸烟健康志愿者配对,对该102例受试者进行食管动力和pH值监测。结果:食管炎患者的LESP及PA显著低于健康人,而RF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和P<0.05)。食管炎患者中吸烟组LESP及PA低于非吸烟组,而RF明显差别(P>0.05)。结论:吸烟可降低LESP和PA,增加RF,导致食管动力异常,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吸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苹  陈辉  刘秀容  付晓霞  周维芝 《重庆医学》2006,35(10):888-889
目的 探讨吸烟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循环酶法测定35对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进行比较;根据吸烟指数分为大量吸烟组与小量吸烟组,并比较两组间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吸烟组较不吸烟组Hcy浓度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吸烟组较少量吸烟组Hcy浓度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危险因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试图明确吸烟与大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为回顾性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2011年的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大肠癌组计157例,肠道良性疾病组计8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方面匹配良好.分析两组病例中吸烟者所占比例,同时分析吸烟与性别、肿瘤发生部位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结果 吸烟者(不论戒烟与否)在病例组中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吸烟指数等指标上,两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不论戒烟与否)在不同部位的大肠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吸烟指数等指标上,不同部位肿瘤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并未增加罹患大肠癌的危险,但考虑到吸烟的其他危害,仍应远离烟草,及早戒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ET)对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9名吸烟者,65名非吸烟者,应用ET测量双侧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d)、舒张期内径(Ds)、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中左、右颈动脉各项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Dd、Ds、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β、Ep、AI及PW Vβ均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AC较非吸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ET技术可便捷无创评价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为血管形态学改变前的早期动脉硬化诊断及倡导戒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微浸润与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28例微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微浸润组)和32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浸润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2组HRCT影像学特征。结果 2组肺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在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实性成分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气支气管征、结节CT值、实性成分直径及结节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空气支气管征、结节CT值是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空气支气管征、结节CT值对微浸润与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其中空气支气管征诊断浸润性肺腺癌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4%,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CI(0.769,0.968)(P<0.05);结节CT值截止值为-561 HU,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79%,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