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该院ICU收治的感染患者86例,为观察组,其中轻症组44例,重症组42例。选择同时期非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的平均PCT值,并统计各组0.5μg/L、0.5μg/L~、2.0μg/L~和10.0μg/L~等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CT为(3.63±1.06)μg/L,高于对照组的(0.47±0.2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5,P=0.001);重症组的PCT0.5μg/L为16.67%,低于轻症组的2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54,P=0.015);重症组的PCT在2.0μg/L~与10.0μg/L~分别为47.62%(20/42)和19.05%(8/42),均高于轻症组的27.27%(12/44)和18.18%(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6,3.421,P=0.041,0.034);重症组的PCT在0.5μg/L~的为16.67%,低于轻症组的31.82%(1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P=0.410);重症组的治疗前平均PCT为(4.11±1.23)μg/L,高于轻症组的(2.89±0.78)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4,P=0.001);治疗后重症组和轻症组平均PCT分别为(1.29±0.94)μg/L和(1.05±0.47)μ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7,P=0.025)。结论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ICU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证实感染患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并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能及时诊断和评估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患者中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rotein,PDCD5)水平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及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IRS(脓毒症除外)患者28例、脓毒症(重症脓毒症除外)患者2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27例,并选取健康对照22例,分别收集其静脉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CD5水平,比较PDCD5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血清PDCD5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SIRS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中,血清PDCD5水平分别为(19.07±8.91)、(29.03±13.27)及(42.83±17.32)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32±0.02)μg/L(P<0.05);血清PDCD5水平在SIRS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中呈现依次升高的变化规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血清PDCD5水平与APACHEⅡ积分呈正相关(r=0.572,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DCD5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呈升高趋势,提示PDCD5表达上调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菌性肺炎患儿预后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例轻症组患儿和18例重症组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第7天检测外周血中CRP、WBC、IL-6、PCT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根据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评估其治愈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3组儿童血清中的CRP、WBC、PCT、IL-6水平及CD16+CD56+NK、CD3+T、CD4+T、CD8+T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症组患儿CRP、PCT、IL-6水平高于轻症组,CD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肝脓肿(PLA)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PL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血清学、影像学等结果将患者分为轻症组(n=29)和中重症组(n=69),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1)。另选择40名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CRP、PLT水平,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PLT对P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症组、中重症组患者血清CRP、PCT、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症组患者血清CRP、PCT、PLT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最高体温、脓肿位置、腹部手术史、合并高血压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程初期血清补体C3、C4和CH5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脂质体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369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轻症组)和2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重症组)患者病程5d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及总补体活性(CH50)。结果轻症组C3值为(1.10±0.18)g/L,重症组为(1.10±0.19)g/L;轻症组C4值为(0.29±0.08)g/L,重症组为(0.29±0.08)g/L;76%的患者病程早期CH50出现轻微上升,15%出现明显下降;轻症组CH50值为(48.84±19.38)U/ml,重症组为(57.48±13.25)U/ml(P=0.036)。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程早期血清C3和C4水平均在正常较高水平,CH50多轻微上升,部分明显下降。重症甲型H1N1流感CH50水平较轻症升高,有一定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PCT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住重症监护室(ICU)天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3.16±2.45)mg/L、(1.64±0.58)μg/L、(11.75±2.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4±2.62)mg/L、(2.89±1.02)μg/L、(13.82±2.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为34.62%,住ICU时间为(13.76±3.28)d,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的57.69%和(15.85±4.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7.
吴健  李澎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965-966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危重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ICU24 h内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记录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比较P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种评分分值的差异并分析血清PCT水平与两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CT异常组(≥0.5 μg/L)APACHE Ⅱ评分与SOFA评分明显高于PCT正常组(<0.5 μg/L)(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检测血清PCT对预测MODS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方法:应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集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免疫法测定D-二聚体,共检测收入本院的63例患者,其中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4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三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对照组分别为(2.38±1.07)g/L及(75±35)μg/L,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为(3.85±1.29) g/L及(660±135) μg/L,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为(6.27±1.43) g/L及(1350±420) μg/L,与对照组及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测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非肺部感染性脓毒症早期筛查诊断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于该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疑似感染或确诊感染患者132例,根据Sepsis 3.0分为脓毒症组(n=85例)和非脓毒症组(n=47),收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的白细胞计数(WBC)、PCT水平、乳酸(Lac)水平、qSOFA评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绝对值(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CR),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工作特征曲线(ROC)综合分析上述指标在非肺部感染性脓毒症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PCT诊断效能高于NLCR、Lac和qSOFA评分(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0.865~0.975).PCT≥1.95 ng/m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81.50%,特异度为91.18%.结论 PCT可作为早期筛查诊断非肺部感染性脓毒症的指标之一,当PCT≥1.95 ng/mL时,需高度警惕非肺部感染性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重症、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选取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轻症和重症患儿各163例,比较其入院后1~5 d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组血清IgG(8.302±2.692 g/L)、IgM(1.608±0.647 g/L)、C3(1.197±0.196 g/L)、C4(0.409±0.088 g/L)水平分别高于轻症手足口病患者IgG(7.679±2.292 g/L)、IgM(1.394±0.645 g/L)、C3(1.133±0.176 g/L)、C4(0.386±0.09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发病时间为2 d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血清IgM水平为1.602±0.704 g/L,高于轻症手足口病患者IgM水平(1.292±0.611g/L),<0.05;轻症组血清IgM水平,发病时间为4 d组(1.782±0.804 g/L)高于发病时间为1、2 d组(1.230±0.466、1.292±0.61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发病时间为5 d组(2.024±1.120 g/L)高于发病时间为1、2、3 d组(1.230±0.466、1.292±0.611、1.489±0.516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重症组血清IgM水平不同发病时间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第2 d即出现了过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可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腺法新对不同型别COVID-19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3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确诊的6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观察组),其中将采用胸腺法新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胸腺法新组,未使用胸腺法新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非胸腺法新治疗组,另选取30名本院职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骨髓抑制与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入组53例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住院的HIV/AIDS患者,观察外周血象特征、骨髓造血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HIV病毒载量情况,比较不同骨髓抑制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 按CD4+T细胞计数,将53例患者分为CD4+T细胞>200个/μL组和CD4+T细胞≤200个/μL组,CD4+T细胞>200个/μL组16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37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CD4+T细胞>200个/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200个/μL组中,三系减少8例,两系减少12例,一系减少9例;但在CD4+T细胞>200个/μL组,三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2例,一系减少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骨髓分级分0、I~Ⅱ、Ⅲ~Ⅳ级三组,HIV病毒载量中位数分别为1.60 、4.08、4.67 Log(copies/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D4+T细胞分别为156、131、28个/μ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 患者病毒载量越高,骨髓抑制现象越明显,导致血细胞减少为主的外周血血象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 SSc)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SS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32例SSc患者(SSc组)和 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外周血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比较SSc组与H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Sc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SSc组中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 (P<0.05), 同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04); 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SSc患者中65%以上外周血存在各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数量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出现雷诺现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4),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升高(P<0.001,P=0.018); CD8+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P=0.022);B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19); NK细胞数量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发生指尖溃疡的风险明显增高(P=0.033),而体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水平明显降低(P=0.049)。相关性分析可见,红细胞沉降率与总T淋巴细胞(r=-0.455,P=0.009)、CD4+T淋巴细胞(r=-0.416,P=0.018)、CD8+T淋巴细胞(r=-0.430,P=0.014)、B细胞(r=-0.366,P=0.039)数量呈负相关。结论: +T、CD8+T、B及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某些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雷诺现象、指尖溃疡的发生有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明显负相关,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SSc中应定期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IV与HCV合并感染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HIV与HCV合并感染的首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另选取HIV单独感染患者和HCV单独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毒载量,并进行HIV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功能的影响,阐明PN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NS组、中剂量PNS组和高剂量PNS组,低、中和高剂量PNS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200和400 mg·kg-1PNS,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并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γ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红细胞(RBC)、骨髓单个核细胞(BMCs)、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数量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RBC、BMCs、WBC、Plt数量和Hb水平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NF-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PNS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RBC、BMCs、WBC、Plt数量和Hb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NF-γ、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NS呈剂量依赖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抑制INF-γ和TNF-α释放,提高造血相关因子水平,从而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Dickkopf-1(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2例R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KK-1的水平,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CD8+CD161+T细胞)。比较两组血浆DKK-1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患者血浆DKK-1浓度为(124.97±64.98) ng/L,健康对照组血浆DKK-1浓度为(84.95±13.74) ng/L,RA患者血浆DK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浆DKK-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0.406,P=0.021)、DAS28评分(r=0.372,P=0.036)、免疫球蛋白G(r=0.362,P=0.042)、免疫球蛋白A(r=0.377,P=0.033)呈正相关;与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3)RA患者血浆DKK-1水平与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13,P=0.019);与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细胞无相关性。(4)外周血CD161+CD8+T细胞百分比与红细胞沉降率(r=-0.415,P=0.004)、C-反应蛋白(r=-0.393,P=0.007)、DAS28评分(r=-0.392,P=0.007)、类风湿因子(r=-0.53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589,P<0.001)、免疫球蛋白G(r=-0.368,P=0.012)、免疫球蛋白M(r=-0.311,P=0.03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免疫球蛋白A、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浆DKK-1水平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可能与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DKK-1参与骨稳态的调节,可用作RA骨破坏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中各指标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临床分型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外周血白细胞、血清生化等指标检测结果,并对其中10例痊愈患者和3例死亡患者在病程早期(0~<10 d)、中期(10~<20 d)和后期(≥20 d)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8例患者中,轻型7例,普通型50例,重型9例,危重型12例。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程早期的淋巴细胞绝对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明显降低,而CK显著升高 (P<0.05),危重型患者的PCT、D-二聚体、AST、ALT以及MY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 (P<0.05);10例痊愈患者中,部分患者早期(0~<10 d)IL-6和30%的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病程中期(10~<20 d)部分患者出现LYM降低,NEUT和D-二聚体升高,病程后期(≥20 d)除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IL-6外,其余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CK指标在整个病程过程中无明显变化。3例死亡患者病程早期(0~<10 d)的NEUT、PCT、D-二聚体、IL-6、CK、MYO、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LYM降低,一直到病程晚期(≥20 d)仍远高于正常水平的指标有D-二聚体、PCT、ALT、AST、CK、MYO和IL-6。MYO和IL-6在整个病程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更易出现心肌和肝功能损伤;CK、MYO、IL-6、C反应蛋白等指标在病程早期的持续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上判断患者病情程度,提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