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制备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条件培养基(HGMCM)及抗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Boyden小室迁移实验观察HGMCM,含wortmannin及含VEGF单克隆抗体HGMCM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结果:HGMCM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142.00±15.32/视野),wortmannin、VEGF单克隆抗体可明显抑制HGMCM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89.00±9.28/视野,93.00±9.64/视野),使血管内皮细胞被阻滞于G1/S转变期,含wortmennin和VEGF单克隆抗体HGMCM组与HGMCM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HGMCM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一部分是通过VEGF发挥作用的,拮抗VEGF的活性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使用S1P及其1型受体(S1PR1)的小干扰RNA(si-S1PR1)处理细胞。采用qRT-PCR检测S1PR1转录水平以筛选高沉默效率的si-S1PR1用于后续实验,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NG)、高渗组(L-Glu)、高糖组(HG)、高糖+S1P组(HG+S1P)、高糖+si-NC+S1P组(HG+si-NC+S1P)、高糖+si-S1PR1+S1P组(HG+si-S1PR1+S1P)。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成管实验检测细胞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1PR1及血管功能相关分子VEGF、VE-cadherin、e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并伴有S1PR1的表达降低(均P<0.01);同时高糖组细胞血...  相似文献   

3.
袁园  朱安民  曾兰  龙小凤  叶萌  唐凯  谭薇 《重庆医学》2024,(4):487-492+49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2695在高糖(HG)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中的表达及其对HRMECs的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HRMECs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糖(NG)组(5.5 mmol/L)、HG组(30.0 mmol/L)、HG+LINC02695沉默(HG+si-LINC02695)组、HG+沉默对照(HG+si-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HRMECs中LINC02695及VEGF mRNA的表达情况,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 qPCR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LINC02695、VEGF mRNA呈高表达(P<0.05);与HG组比较,HG+si-LINC02695组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与HG组比较,HG+si-LINC02695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脂素(asprosin, ASP)是否通过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 实验1将80%融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50、100 nmol·L-1)的ASP,Ctrl组则加入等体积的PBS,各组分别处理48 h。实验2分为Ctrl组、ASP组、AC抑制剂SQ22536(SQ)组、SQ+ASP组,以ASP 50 nmol·L-1、SQ 0.25μmol·L-1为作用浓度。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浸润侵袭能力;体外成管实验检测血管新生能力;RT-q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和p-eNOS/eNOS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50、100 nmol·L-1ASP作用48 h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可显著增强(P<0.01),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浸润侵袭能力和成管能力均显著提高(P<0.01);VEGF和VEGFR2的mRNA和蛋白水平、p-eNOS/eNOS比率及NO水平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10 nmol·L-1ASP处理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使用SQ处理细胞后,与ASP组比较,SQ+ASP组的VEGF和VEGFR2表达量、p-eNOS/eNOS和NO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 生理浓度的AS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无显著影响,但超生理浓度的ASP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通过AC-cAMP通路介导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流式细胞仪、迁移实验研究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浓度大于10ng/ml、作用48h以上可以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的增殖(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诱发了细胞凋亡;利用Transwell装置证实雷帕霉素浓度大于10ng/ml时抑制了HUVECs的迁移。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503-5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NC组、IL-1β组、IL-1β+anti-miR-con组及IL-1β+anti-miR-503-5p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s增殖、黏附、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1β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与IL-1β+anti-miR-con组比较,IL-1β+anti-miR-503-5p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论抑制miR-503-5p表达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黏附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EC109分泌的外泌体(EC109 derived exosomes, EC109-ex)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成管能力的促进作用。方法:培养食管癌细胞EC109至对数生长期,收集细胞上清液,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的表面特异性分子CD9、CD63,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结构和粒径。荧光染料CM-DiR标记EC109-ex并与HUVECs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HUVECs摄取EC109-ex。分别加入PBS(对照组)、EC109 ex(5 μg/mL和10 μg/mL)与HUVECs共培养,通过Transwell和细胞成管实验观察EC109-ex对于HUVECs的侵袭和成管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UVECs血管特异性标志物CD31、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EC109-ex能够定位于HUVECs的胞质。与对照组相比,与EC109 ex共培养后,HUVECs的侵袭(P<0.01)和成管能力(P<0.01)均显著提高,血管特异性标志物CD31、CD34和VEGF的表达也显著增强(P<0.01)。结论:食管癌细胞可通过旁分泌外泌体途径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后愈合、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相关血管化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GES-BSA,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高糖组(30mmol/LD-葡萄糖)、AGEs组(150mg/LAGE-BSA)、高糖+AGEs组(30mmol/LD-葡萄糖+150mg/LAGE-BSA)和正常组(5mmol/LD-葡萄糖),另设甘露醇组(30mmol/L甘露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判断法(ECIS)测定HUVECs损伤模型增殖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在Matrigel基质中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中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ECIS法测定结果显示:各组HUVECs增殖曲线形态相似,反映愈合率的斜率无明显差别。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形成血管样结构的长度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水平显著升高,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Tie-2受体在正常组HUVECs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在AGEs组的HUVECs中仅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论在高糖和(或)AGEs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Ang-2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以及Tie-2受体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对高糖导致的微血管生成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糖组(NG,5.6 mmol/L)、高糖组(HG,33.3 mmol/L)、高糖+尼克酰胺组(HG+N,33.3 mmol/L+20 mmol)和高糖+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抑制剂LY333531组(HG+LY,33.3 mmol/L+20 nmol),培养24 h后分别观察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及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细胞PKC-βⅡ、Ak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而HG+N组和HG+LY组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和增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NG组相比,HG组PKC-βⅡ磷酸化程度上调,且伴随Aktser473及eNOSser1117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尼克酰胺不仅抑制了高糖导致的PKC-βⅡ磷酸化程度上调,并且恢复Akt、eNOS磷酸化至NG组水平(P〈0.05)。结论高糖导致了PKC-βⅡ的激活,进而抑制Akt/eNOS通路的活性,从而阻碍了微血管细胞的血管形成。尼克酰胺抑制了高糖条件下PKC-βⅡ的磷酸化,上调Akt/eNOS通路活性,从而改善微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转染体外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机械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贴块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pHOX/HIF-1α质粒转染骨骼肌细胞,ELISA法检测转染后VEGF蛋白的分泌情况,MTT法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将HIF-1α基因转染大鼠骨骼肌细胞,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24、48、72和96h检测到VEGF含量分别为(1308.40±102.00)、(1449.20±69.86)、(1802.30±96.71)和(1494.95±86.2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转染后骨骼肌细胞分泌的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结论:HIF-1α基因转染大鼠的骨骼肌细胞后可增加具有正常功能的VEGF蛋白的分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microRNA-142-5p(miRNA-142-5p)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rNV)的作用及其与VEGF/PI3 K/AKT通路的关联情况.方法 角膜缝线法诱导SD大鼠右眼CorNV作为实验组,左眼作为对照组.取缝线后第7天的角膜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miRNA-142-5p以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将miRNA-142-5pmimic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RT-PCR检测miRNA-142-5p的表达量来验证转染是否成功.并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VEGF及PI3 K/AKT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用Transwell、CCK-8法及Matrigel胶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s的迁徙、增殖及管腔形成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CorNV模型.RT-PCR结果显示7d组miRNA-142-5p(6.799±1.683)和VEGF(3.297±0.334)的表达量较正常角膜组(normal)显著升高(P<0.01).转染miRNA-142-5p mimic后的miRNA-142-5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P<0.01).Transwell、CCK-8及Matrigel胶管腔形成实验结果示miRNA-142-5p提高了HUVECs的迁徙、增殖及管腔形成能力(P<0.01).转染miRNA-142-5p mimic后HUVECs中VEGF及PI3 K/AKT的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CorNV中miRNA-142-5p及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miRNA-142-5p可以显著提高HUVECs中VEGF及PI3 K/AKT通路各主要成员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HUVECs的迁徙、增殖及管腔形成能力.表明miRNA-142-5p可通过PI3K/AKT通路参与CorNV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糖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IGF1 )对高糖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和移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影响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HUV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渗组、高糖 +IGF1 组和高糖 +IGF1 +AZD5363组,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移行.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的mRNA水平. 免疫组化法测定内皮细胞 Akt、p-Akt、FoxO1 和 p-FoxO1的蛋白表达,并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存活率、移行率明显降低,FoxO1 mRNA表达明显升高,FoxO1/p-FoxO1蛋白表达增加,Akt/p-Akt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与高糖组比较,高糖+IGF1组细胞存活率、移行率明显增加, FoxO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FoxO1/p-FoxO1蛋白表达降低,Akt/p-Akt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高糖+IGF1 +AZD5363组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移行未增加, FoxO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P<0. 05 ) , FoxO1/p-FoxO1 未见明显差异. 5组Akt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IGF1能改善高糖对内皮细胞增殖移行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GF1激活Akt 进一步调节Fox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当归补血微囊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型,分别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p-STAT3、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VEGF基因和miRNA-21的表达情况。结果 20μg/mL当归补血微囊作用于HUVEC 24h,可有效促进HUVEC的增殖,并上调p-STAT3、VEGF及miRNA-21的表达;AG490能有效抑制当归补血微囊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并减少p-STAT3、VEGF及miRNA-21的表达。结论 当归补血微囊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确实与JAK2/STAT3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01(miRNA-101)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MDAMB-231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 中miRNA-101 的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 将miRNA-101-mimic/inhibitor/NC 分别转染至MDA-MB-231 细胞中,通过qRT-PCR检测miRNA-101 的转染效率,CCK-8 实验检测MDA-MB-231 细胞的增殖。结果miRNA-101 在MDA-MB-231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乳腺细胞MCF-10a( p<0.01)。转染miRNA-101 mimic 后MDA-MB-231 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 <0.05),而转染miRNA-101 inhibitor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 <0.05)。结论miRNA-101 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低表达,转染miRNA-101 mimic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的增殖减弱。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氧化还原状态高迁移率族1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增殖、迁移及向血管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氧化还原状态HMGB1介导MSC血管修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 DTT)及过氧化氢(H2O2)处理 HMGB1,使其处于不同氧化还原状态,使用上述氧化还原状态HMGB1处理体外培养MSC,不做处理为空白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力;Transwell 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力;免疫荧光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DTT还原的HMGB1促进MSC增殖,增强其对MSC迁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增强其对MSC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H2O2氧化的HMGB1使其对MSC增殖、迁移及向血管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减弱甚至消失。结论 还原状态HMGB1能够通过促进MSC增殖,增强其对MSC迁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增强其对MSC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氧化状态HMGB1通过使其对MSC增殖、迁移及向上述血管细胞分化的影响减弱甚至消失,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糖导致的血管形成障碍的影响。方法 培养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取1代细胞分为四组:低糖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瑞舒伐他汀组(33.3 mmol/L葡萄糖+1 μmol/L瑞舒伐他汀)和LY294002组(33.3 mmol/L葡萄糖+1 μmol/L瑞舒伐他汀+10 μmol/L LY294002),其中LY294002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抑制剂。采用Matrigel、Transwell和MTT法分别观察四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及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Ser473)(p-Akt)、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eNOS(Ser1117)(p-e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的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迁移及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迁移及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高糖组及LY294002组,但仍低于低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p-Akt和p-eNO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高糖组和LY294002组(P<0.05),并基本恢复至低糖组水平(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改善高糖导致的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RNA-331对大肠癌细胞HCT116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HCT116细胞转染miRNA-331 mimics后,通过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NA-331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331对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转染miRNA-331 mimics的HCT116细胞在MTT实验中第1天~第5天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克隆形成实验中,转染miRNA-331 mimics后,HCT116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被削弱;Transwell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转染miR-NA-331 mimics后,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miRNA-331表达上调可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表明miRNA-331有潜在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尿酸通过miR-663影响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用600μmol/L尿酸孵育48h,实时定量PCR检测miR-663的水平,并检测高尿酸患者血清中miR-663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试验预测并验证miR-663的靶基因;检测高尿酸条件下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tor beta1,TGF—β1)的表达水平,利用miR-663抑制物、TGFB1siRNA转染及划痕实验观察高尿酸如何通过miR-663及其靶基因影响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结果高尿酸培养条件下内皮细胞中miR-66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miR-663的水平也高于正常人;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TGFB1的翻译水平受miR-663直接调控;高尿酸能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而高尿酸条件下TGF-β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转染miR-663抑制物后,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是利用siRNA抑制TGF—β1的表达后,miR-663抑制物不能再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结论高尿酸通过miRNA-663下调TGF—β1而抑制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9.
VEGF在HaCaT细胞中的自分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可能的自分泌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VEGF165(0,1,5,10,25,50,100 ng/ml)和不同浓度VEGF特异性抑制剂阿瓦斯丁(0,0.063,0.125,0.25,0.50,1.0,2.0 mg/ml)作用下HaCaT细胞增殖的变化;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VEGF165和0.5 mg/ml阿瓦斯丁作用下HaCaT细胞迁移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0 ng/ml VEGF165和0.5mg/ml阿瓦斯丁作用下HaCaT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VEGF165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阿瓦斯丁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增殖能力,0.50 mg/ml阿瓦斯丁可以显著性降低其迁移能力;10 ng/ml VEGF165显著性促进HaCaT细胞ERK1/2的磷酸化,而对0.5 mg/ml阿瓦斯丁预处理过的HaCaT细胞的ERK1/2磷酸化没有促进作用.结论: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中存在着自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