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应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观察呋塞米预处理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择期行经尿道PKRP男性患者50例,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5):对照组(C组)和预处理组(P组)。C组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烦躁、血压升高、心率降低等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 TURS)先兆时给予呋塞米20 mg进行处理,P组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20 mg预处理。记录术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90 min(T5)、手术结束(T6)7个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及全身液体水平(total body water, TBW)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0、T3、T4、T5、T6采集动脉血2 mL,记录动脉血Na+、K+、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数值。记录术中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总输液量、总灌洗量、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5-6时HR升高、TBW和MAP降低,T6时SVV降低、Hb升高(P<0.05)。与T0时比较,C组T4-6时HR降低、MAP和TBW升高,T1、T4-6时SVV升高;P组T4时HR降低、MAP升高,T1、T4-5时SVV升高,T4-5时TBW升高(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Na+、K+、Hct和术中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预处理可维持经尿道PKRP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可有效评估呋塞米预处理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ScvO2水平均显著上升,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6、24 h观察组MAP、PaO2/FiO2、Scv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乳酸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4 h输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分别为11.11%、8.33%,较对照组33.33%、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效果更优,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细胞和液体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尿酸(uric acid, UA)、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12例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对比3组血清Lp-PLA2、UA、Cys C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Lp-PLA2、UA、Cys C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Lp-PLA2、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2、UA、Cys 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UA、Cys C水平为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Lp-PLA2、UA、Cys 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风险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延安大学校医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措施为建立风险管理团队,成立哮喘微信群,制订风险管理手册等,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发生护理风险,较对照组少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8±1.42)分,高于对照组质量评分(85.73±1.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和肺功能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1号方”中药颗粒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确诊住院的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病毒、抗炎、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肺炎1号方”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44±8.2)分和(17.56±8.3)分、(4.20±4.3)分和(7.81±5.2)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有效率构成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上升、D-二聚体(D-Dimer)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下降,LYM和D-Dimer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仅在治疗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上调血LYM(P<0.05)及减轻血LDH的上升幅度(P<0.05),同时缩短住院天数(P<0.05)。 结论 “肺炎1号方”颗粒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实验室指标,缩短住院病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发生重症的预警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6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普通组(60例)和重症组(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患有基础性疾病及发热持续时间>5 d,是发生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但发热程度在普通组与重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长(P<0.05),出现畏寒、乏力、纳差、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状比例较高(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重症组除淋巴细胞、血小板低于普通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血糖等指标方面,重症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若患者出现ESR≥50 mm/H,CRP≥100 mg/L,提示更容易重症化。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发热持续时间、LDH升高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患者在早期病情评估时,临床医生需密切监测重症预警因素,尽早识别可能发生重症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苏倩  张婷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0):948-951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全市耐药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 2016—2020 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 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3 255例,登记率为2.01/10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复治患者占70.45%(2 293/3 255),各年度初、复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区分布以主城片区1 063例(占32.66%),各年度地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病例1 273例(占39.11%)和青年组1 207例(占37.08%)最高,各年度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籍类型中,流动人口2 187例(占67.19%),各年度户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以农民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各年度职业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耐药患者登记分类以新患者(占29.55%)、复发(占27.53%)及初治失败(占22.12%)为主,各年度耐药患者登记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耐药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全市耐药筛查和监测,重点关注主城区中青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宣教、诊疗和服药管理,优先对复治结核开展药敏检测,进一步完善耐药结核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初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初次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7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老年标准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分析气胸、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起搏器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BMI,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年龄以及心力衰竭和肺部疾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气胸和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室和心房的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及超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安全且可行,关注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并注重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清喉利咽颗粒联合金嗓散结丸防治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息肉后发声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患者均给予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喉利咽颗粒联合金嗓散结丸,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音嘶哑、咽干灼热疼痛、咽喉异物感、咽痒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标准化噪声能量等嗓音功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分(包括功能,生理,情感,总分)与嗓音嘶哑评估GRBAS评分(grade roughness breathiness asthenia strain,GRBAS score)中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喉利咽颗粒联合金嗓散结丸防治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息肉,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发声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长沙市疟疾病例信息,描述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疟疾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病情等情况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长沙市共报告290例疟疾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74.83%;长沙市9个辖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和分布,现住址为本市病例151例,外地病例139例;疟疾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居多;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例数最多,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率最高,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初诊到诊断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396, P>0.05);2019年相对于2015年诊断及时性上升(H发病-初诊=14.186, P<0.05; H初诊-诊断=33.708, P<0.05);疟疾重症患者(包括危重)有191例,恶性疟相对于其他疟疾患者重症率高(χ2=6.712, P<0.05),不同病情的疟疾患者诊断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发病-初诊=-1.157, P>0.05; Z初诊-诊断=-0.197, P>0.05)。结论 长沙市输入性疟疾诊断及时性有所提升,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疟疾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在人流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门诊要求人流镇痛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2例)。D组入室后,20ug右美托咪定入壶,10min后给予芬太尼0.05mg和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C组入室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方法相同。监测指标:给药前(T0)、右美托咪定给药10min(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清理宫腔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5min(T5)、术后30min(T6)的MAP、HR、SPO2;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结果 HR:T1- T5时D组低于C组(T1-T4P<0.01 ,T5P<0.05);与T0比较,D组T1-T5均低于T0,术中波动较C组小(P<0.05)。 MAP: T3,T4时D组低于C组(P<0.05),T2时D组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术中D组HR、MAP波动较C组低(P<0.05);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D组均低于C组(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和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有利于人流镇痛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能减少麻醉药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预防性静脉泵注小剂量甲氧明1.0~2.5 μg/(kg·min)的背景下,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和限制性液体治疗两种液体管理方案对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旨在为这类患者提供更为优化的液体管理。  方法  择期拟行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限制性液体治疗组(R组)。G组患者以SVV值8%~10%,CI > 2.5 L/(min·m2)为目标进行导向液体管理;R组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案;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双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15 min(T3)、肺复张后双肺通气15 min(T4)、手术完成(T5)各时间点患者的HR、MAP、SVV、CO、CI、SV;记录术中输液量、晶体量、胶体量、尿量、失血量以及甲氧明用量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在T4、T5时间点,G组患者的HR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组患者的MAP、SVV、CO、CI、SV均高于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液体出入量方面,G组的总液体量少于R组,其中以晶体液减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G组的胶体液多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组患者术中的尿量明显多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并发症方面,G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咳嗽咳痰的发生率低于R组,两组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更适合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1)、劈胸骨时(T2)、切开心包时(T3)、关胸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5)、苏醒后12 h(T6)、苏醒后24 h(T7)、苏醒后48 h(T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的H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通肺平哮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炎性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52例,糖皮质激素+通肺平哮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记录症状消失/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肺部哮鸣音消失、喘憋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气容积比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血清白三烯(leukotriene,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肺平哮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整体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体外循环下CABG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七氟烷组(S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切皮时、体外循环开始前、手术结束时、术后6 、24 、48 、72 h(T0~7)记录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于T0、T4~7时取血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3组患者在T5和T6时点SOD、CAT和GSH-Px活性均低于术前(P<0.05)。S组在T7 时点SOD和GSH-Px活性依然低于术前(P<0.05)。E组和S组的SOD、CAT和GSH-Px活性在术后均不同程度低于P组(P<0.05)。与E组相比,S组SOD、 CAT和GSH-Px活性在术后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与七氟烷和依托咪酯相比较,丙泊酚能更好地对抗体外循CABG术围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快速外科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浅麻醉组(L组,n=30)和深麻醉组(D组,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