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区护理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高风险环节应急预案,提高护理应急管理能力。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近3年院内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护理安全质量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风险指标的筛选和确定,运用Kaiser模型评估工具,计算危害风险值并排序。结果:护理管理风险指标体系包括:A管理指服务管理风险7 项、B重点环节风险5 项、C患者事故风险7项、D支持保障系统风险1项、E护理人员相关风险1项。危害风险值排序前5的指标及风险值依次为:C1患者发生肺栓塞(58.33%)、C3患者跌倒/坠床(56.02%)、C4患者心脏骤停事件(53.82%)、C6患者发生误吸/窒息(52.86%)、A1医院感染暴发(51.68%)。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是医院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者要动态评估住院病区护理管理风险,对高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护理应急管理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评定医院护理工作中的灾害脆弱性事件,为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指导。方法:应用Kaiser模型,设计灾害脆弱性评分标准,对医院护理工作灾害事件进行调查评定。结果:医院护理工作面临的39项危险事件中,风险值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30.72%);医疗投诉及纠纷(25.89%);患者发生跌倒(坠床)(21.28%);电梯意外事件(18.44%);患者发生输液(血)反应(15.93%);患者发生误吸(15.55%);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13.08%);信息系统瘫痪(12.47%);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2.24%);泛水(11.92%)。结论:医院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提升和后勤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相关事件的风险值,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应急管理方向.方法 以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作为指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结合本地区常见的灾害性事件,制定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指标评估体系,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及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Kaiser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志华  吴冬云 《西部医学》2010,22(5):962-964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回顾519例患者护理的资料,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因素。结果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包括:N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差;护患冲突;病情的观察不及时;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风险;护理人员缺编导致的护理不到位等。结论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危重患者急救知识的培训,重视护士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院内感染,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预防护理事件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并探索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随机选取住院产妇各200名进行比较分析,对前20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策略;后200名产妇实施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产妇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因素(23.91%),其次是产妇及家属因素(14.58%)。防范对策实施前产妇的满意度仅81.00%,而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为93.00%(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在产科护理中应该重视对这种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和处理,从而保证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30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有:(1)管理因素;(2)护理人员因素;(3)护患沟通因素;(4)文书书写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加强带教和培训,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意识;(2)规范护理程序,重视细节;(3)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及护理安全教育。结果在产科护理中,对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开展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以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使孕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结论强化护理风险意识,积极做好护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可减少和预防临床护理中的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竹茹  亢玉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42-2343
目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方法对产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归类,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阿露.风险管理在产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叨.护理研究,2010,24(5B):1301-1302).]。结果通过风险管理明显减少了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结论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认真识别护理风险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将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研究(hazard vulnerability analysisi,HVA)在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建立评估团队,选取调查对象、危害种类及其来源,对风险进行评估打分并计算相对风险值。结果医院面临危险事件的前5位风险排序依次为医疗风险差错事故(36.09%)、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66%)、火灾(31.36%)、破坏性地震(31.27%)、信息系统瘫痪(31.11%)。结论 HVA对找出潜在危害、完善预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找出医院应急管理薄弱环节,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院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降低灾害风险发生率。方法利用德尔菲法筛选风险事件,借助Kaiser模型设计个性化调查表进行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梳理出医院排名前10位风险事件种类,制订、完善预案。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医院应急管理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为医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急诊内科工作的在职护理人员8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总结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索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将其施行于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未施行防范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良状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40例护理人员中,出现高血压的护理人员有3例,发生呼吸道、皮肤组织刺激反应的护理人员有6例,发生皮肤组织感染或感染肝炎的护理人员有4例,发生锐器损伤的护理人员有7例,不良状况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50.0%(20/40)。在观察组40例护理人员中,出现高血压的护理人员有0例,发生呼吸道、皮肤组织刺激反应的护理人员有2例,发生皮肤组织感染或感染肝炎的护理人员有1例,发生锐器损伤的护理人员有1例,不良状况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0.0%(4/40)。观察组护理人员不良状况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现状,观察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后护理人员伤害率的变化及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浙江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62例作为调查对象,男性4例,女性58例;年龄23~47岁,平均(30.1±12.6)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0.3±8.7)年。通过应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记录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调查的62例急诊科护理人员所受伤害详细情况(包括受伤害程度、急诊就诊次数)、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 结果 比较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各1个月伤害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前伤害事件发生情况中一级损伤、二级损伤及言语伤害均高于应用后(P<0.05),这提示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对于急诊科伤害事件的数量有规避作用。比较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急诊就诊次数及伤害发生次数,并计算伤害率,应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后伤害率降至9.9%,低于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的伤害率26.7%(P<0.05),提示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对于急诊科伤害事件的数量有规避作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急诊就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后的总满意率为72.6%,远高于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的总满意率54.8%(P<0.05)。 结论 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在急诊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率,同时能有效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实施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转变管理理念,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改进护理工作方式,增加人力投入;加强急救应激能力;识别和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早作出预见性处理;加大产科急救管理,建立急救预案。进行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采用U检验。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减少,护理记录质量及产妇满意度提高,与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产后出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事件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对山东某市门、急诊儿科科室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估,得出发生儿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风险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调查法,研究团队自2016年9-12月期间对来自山东某市的1个主区和10个县(市)医院儿科科室的医、护、技人员和行政管理的中层干部109人进行问卷调查。首先成立护理专家团队,遵循Kaiser模型构建适合于儿科护理特点的风险事件种类识别,之后编制问卷用来采集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主要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和评估。 结果 经过对某市儿科科室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和评估发现,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相对风险值的30%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护理人员锐刺伤(51.48%)、家属投诉情况(51.00%)、护患法律纠纷(47.13%)、大规模伤害事件(40.82%)、儿童发生感染(40.76%)、儿童流行病爆发(40.64%)。 结论 针对得出的儿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风险因素,结合儿科特点,本文建议从加强儿科护理人员风险安全意识、合理处理护患纠纷矛盾、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规范儿科科室的护理感染管理等方面来采取措施,为儿科科室和职能部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强后续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考核等环节,保障儿科护理人员合法权益和儿童患者的安全,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增治未病收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风险评价表,采用风险分析法判断新增治未病收费项目的风险等级.结果:风险评价表一级指标的综合风险等级均为C级,二级指标中,新增治未病项目过度使用、增加非中医治未病项目的使用或挂靠收费、医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前瞻性监测,探讨影响围生期产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围产期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以2004年5月--2005年5月住院产妇(包括顺产、剖宫产)、新生儿为调查对象,制定相关的调查表,内容包括:产妇阴道分泌物检查、HIV初筛、新生儿护理用品的管理、切口的护理、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产房的管理,院感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对上述各项院感的危险因素进行追踪、监督、管理、干预。结果调查期间的产科医院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与2003年5月--2004年5月的感染率0.9%相比明显下降,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各环境类别监测扣无茵物品监测合格率大大提高。结论开展产科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对控制产科的医院感染的效果显著,故医院感染的监测应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其他院感的危险因素也推行靶位的前瞻性监洲、调查,以主动的前瞻性监测取代被动的回顾性监测,提高监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73-175+17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重症颅脑外伤且需行相应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研究组并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住院耗时、病情危重预警评分(MEWS)]、急救成功率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急救成功率(100.00%)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6%)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97.22%)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88.89%)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2%)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亦在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以及MEWS评分等一系列急救相关指标中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不仅能够在有效减少院前与院内急救耗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且还可最小化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从而不断优化急诊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医院各种潜在风险进行顺位,确定该院需要重点应对的风险事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该院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策略,把医院灾害易损性降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于每一风险事件,均从发生可能性、严重性(损伤-防范)方面建立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选择综合指标法进行灾害易损性调查,根据计算结果对风险事件进行排位。结果该院高风险危害依次为医疗纠纷风险(R=129.28)、网络舆论事件(R=101.46)、电梯意外事件(R=90.01)、网络信息系统瘫痪(R=89.47)和医院感染(R=84.81)。结论该院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事件主要为医疗纠纷风险、网络舆论事件、电梯意外事件、网络信息系统瘫痪和医院感染。应对风险事件,医院可通过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预警体系,有针对性的制定或完善相应预案,组织开展培训及演练,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减小灾害对医院运行和医疗工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一线护士防护暴露风险事件现状,为管理者做好护理人员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支援武汉的308名护理人员,采用研究团队自行编制的网络问卷进行调查,通过事件回顾的方式对护理人员在防护状态下的7种防护暴露风险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304人填写了有效问卷,88.8%的护理人员接受了防护暴露风险事件预防与应对的培训。7种防护暴露风险事件中,鞋套污染、脱落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为53.6%;由于有手套的保护,手部或皮肤污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为14.1%;护士心理负担最重的防护暴露风险事件是N95口罩污染、脱落或移位,分值达8.2±2.3。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援武汉天数不同,防护风险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不同(χ2=14.562,P=0.024);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是防护暴露风险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9)。结论: 支援武汉的一线护理人员工作中会出现防护暴露风险事件,在工作中既要指导护士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又要指导其有效应对,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